方国瑜,字瑞臣,纳西族,教授,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成员。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人。历任编辑、教授、系主任、文法学院院长和云南通志馆的编审、审定、续修委员及云南省民委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省博物馆筹委会副主任、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 调查组副组长、九三学社云南省工委副主任等职。
这本《方国瑜文集(第2辑)(精)》是“方国瑜文集”系列第2辑,收录其创作的多部作品。
史万岁南征之石门关
两爨、六诏地理考释
一 爨部地名
二 六诏地名
关于“乌蛮”、“自蛮”的解释
一 “乌蛮”、“白蛮”的记载在不同地区不能混为一谈
二 “鸟蛮”、“白蛮”是普通称谓,不能认为是专门
名称、族别名称
三 我不同意的几种“乌蛮”、“白蛮”的解释
四余论
唐代前期洱海区域的部族
一 初唐时期洱海区域的居民
二 初唐时期洱海部族的社会生活
三 洱海区域民族融合与发展
附辩证一 洱海区部族首领非天竺国王族
附辩证二 西洱河民族非泰族
四 结语
唐宋时期在云南的汉族移民
一 南诏建立前住居在洱海区的汉人
二 被南诏俘虏的汉人
三 大理时期洱海区的汉人
南诏之兴盛
一 南诏之兴起
二 南诏统一洱海区域
唐封皮逻阁为云南郡王
一 兼并爨部
二 侵占高州
三 收服寻传部落
四 占领铁桥城
五 经略边远诸国
六 南诏疆界
唐天宝年间洱海区域战争的具体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此次战争的经过
三 对此次战争的几点意见
吐蕃势力南进至西洱河之争夺
一 吐蕃进至西洱河
二 李知古出兵失败
三 唐九徵击败吐蕃
四 吐蕃势力在西洱河的据点
南诏信使录
南诏名号考
一 地区称号
二 王亏
三 王族名号
四 职官名号
南诏邻近的国名及城镇
南诏与唐朝、吐蕃之和战
一 天宝战事
二 南诏与吐蕃结合
三 南诏与唐媾和抗吐蕃
四 南诏与唐朝的冲突
五 南诏与唐和亲
郑、赵、杨、段世袭事迹
长和郑氏与邻境之交涉
一 郑氏寇黎州败归
二 长和使段义宗入蜀
三 郑曼求婚于南汉
四 后唐招徕长和使
有关南诏史史料的几个问题
一 史料的年代问题
二 史料的地域问题
三 史料的族别问题
四 地方记录的史料问题
《宋史·大理传》笺证
《宋史·蒲甘传》补
侬智高人大理事迹
南宋邕州与大理之交通及市马
一 买马之始
二 置买马司
三 条划买马
四 博易战马
五 马之产地
六 招马道路
七 随马贸易
宋代西川与大理之交通
一 西川拒绝云南交通
二 辛怡显、杨佐至云南事迹
三 大渡河以南大理地界
高氏世袭事迹
云南佛教原始之谬说
迦叶入定鸡足山辨妄
阿育王子封滇辨妄
鹤拓妙香国辨妄
摩腾竺法兰建寺辨妄
唐宋时期云南佛教之兴盛
张建成始倡佛法
张惟忠传荷泽禅派于滇
兴建崇圣寺塔
赞陀崛多传密教于滇
南诏晚年西川僧徒入滇与使臣求法
大理段氏时佛门之盛
高氏倡导佛法
大理国之儒释
唐宋间之云南佛教
一 使臣学佛
二 虏僧入滇
三 崇拜佛陀
四 佛经流通
五 用梵名号
六 释氏乐曲
七 证之实物
八 稽诸碑铭
九 古伽蓝记
云南佛教与政治发展
大理崇圣寺塔考说
一 元明人记录
二 塔上铭文
三 建塔之年代
四 崇圣寺塔最早之记录
五 崇圣寺塔顶铜塔模
六 崇圣寺塔内铜佛像
七 崇圣寺铜铸观音像
附说
又附说
云南佛教之阿吒力派二三事
一 阿吒力派之始
二 阿吒力派之行教
三 阿吒力僧之异术
四 阿吒力派之遗迹
附记
大理张胜温梵画长卷跋
试论《大理图志》诸问题
一 大理段氏编有地理图志之书
二 元初编撰之《云南图志》采用《大理图志》一书
三 所称蒙氏多为大理前期之事迹
四 何以大理前期误称为“蒙氏”
五 所称蒙氏有分别
六 大理前期与后期政区的改变
七 段氏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与内地紧密联系
八 附记
古涌步之位置
步头之方位
宋代人贡之真里富国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