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编著的《贵州布依戏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为:第一,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的梳理和分析,系统论证布依戏艺术形态,填补布依戏研究史上的空白,如:布依戏创作中的文学方式、布依戏剧目形态内容、布依戏表演程式性特征、布依戏班社模式、布依戏现状等,完成对艺术现象自身形态的规律性阐释。第二,根据所选课题的初始缘由,布依戏处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布依戏的形成、流布和发展均受到环境的作用。针对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历史空间及其交融区域中形成的民族性文化地域性特征,运用地理、历史、社会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对布依戏音乐进行探讨性研究,揭示布依戏及其音乐与宗教、社会制度、艺术等生态环境的关系,阐释布依戏存在的地域性文化结构性质。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郊区以及云南文山等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三个土语区。居住在贵州黔两南自治州两南角上的兴义、安龙、册亨、望漠、贞丰等县自勺布依族属第一土语区。布依族戏曲就产生在这一土语区的册亨县。
布依戏处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布依戏的形成。流布和发展均受到环境的影响。《贵州布依戏研究》针对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历史空间及其交融区域中形成的民族文化地域性特征,运用地理、历史、社会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对布依戏音乐进行探讨性研究,揭示布依戏与宗教、社会制度、艺术等的关系,闹释布依戏存在的地域性文化结构性质。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壮侗语族诸民族的戏曲音乐与文化生态的共生关系打下基础,同时为该论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的保护、传承等提供现状调查与理论支持。
《贵州布依戏研究》由刘玲玲编著。
绪论/1
一、研究对象、范围、目的/3
二、研究现状/5
三、资料来源/8
四、研究方法/8
第一章 历史、文化背景阐述/10
第一节 中国西南越系民族历史及关系阐释/10
一、先秦时期/11
二、秦、汉时期/12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3
四、隋、唐、五代、宋、元时期/15
第二节 布依戏生态、文化背景/17
一、民族源流/18
二、语言、文字/21
三、风俗习惯、宗教信仰/21
四、传统文学/26
第三节 布依族传统艺术/27
一、民间美术/27
二、民族工艺/27
三、民歌、乐器与器乐曲、民间舞蹈/27
四、曲艺、戏曲/29
第二章 布依戏基本情况调查/32
第一节 贵州册亨县基本概况/32
一、地理位置与建制沿革/32
二、人口、经济、民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34
三、册亨布依族概况/37
第二节 布依戏历史与现状/38
一、有关布依戏历史的几种观点/38
二、布依戏发展陈述/42
三、布依戏实地调查/44
第三节 布依戏班社调查/57
一、乃言班/59
二、者术班/60
三、保和班/61
四、岜皓班/65
第四节 布依戏剧目与砌末、服饰、化妆/67
一、布依戏剧目内容阐释/67
二、布依戏砌末概况/71
三、服饰/73
四、化妆/74
第五节 布依戏祭祀活动实录/75
一、开台/77
二、“降三星”/78
三、祭社神/79
四、“打加官”/79
五、扫台/81
六、封箱/81
第三章 布依戏艺术形态研究/83
第一节 布依戏剧目结构/84.
一、《婚姻与科技》/86
二、《贪妻不成,投江自尽》/86
三、《三月三的木叶声》/87
四、《草球定情》/87
五、《好媳妇》/87
六、《转路洞》/87
七、《包公斩武宣王》/88
八、《薛丁山大战苏保童》/88
九、《罗细杏》/88
第二节 布依戏唱词词体形态/89
一、结构模式/91
二、修辞手法/99
三、衬词衬句/102
四、格律韵辙/113
第三节 布依戏音乐本体形态/115
一、布依戏唱腔/115
二、布依戏主要器乐曲牌分析/143
第四章 布依戏剧目分析及叙事体系阐述/152
第一节 布依戏代表剧目分析/152
一、传统剧目/152
二、移植剧/155
三、现代剧/156
第二节 布依戏叙事体系浅述/157
一、布依戏叙事性之雅俗观/158
二、布依戏之女性文化叙事特点/163
第五章 民族特质与多元信仰/169
第一节 文化交流与民族特质/170
一、布依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流中显现的民族特质/171
二、布依族文化与壮族北部方言区文化交流中显现的民族特质/173
第二节 多元信仰与布依戏/175
一、宗教演剧之祭祀与表演转换/176
二、多元宗教——布依戏宗教形态现存探视/178
第六章 布依戏文化解构/182
第一节 布依戏传播形态/182
一、布依戏受众群体分析/182
二、布依戏传播群体分析/186
第二节 布依戏意识形态/190
第三节 布依戏剧场空间与社群区域关系/197
结论/202
参考文献/204
谱例/212
后记/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