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聊斋话世相/名著新读丛书
分类
作者 张芹玲
出版社 长虹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蒲松龄所作的《聊斋》是一部被称为“中国文言文小说扛鼎之作”的短篇小说集,它所讲述的鬼怪狐仙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是它所包含的社会思想、揭示的时事弊端更是担得起一个“扛鼎”的称号。《说聊斋话世相》的思想内容既不深奥,亦不复杂,在语言上也是力求通俗易懂。全书结构简单明了,共分为三篇:“古风篇”是从正面探求书中人物的成功之道,感受其熠熠发光的人格魅力;“启迪篇”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透过现象看本质,表达的是一家之言;“鉴戒篇”则是刻意置放的一面面镜子,希冀达到“鉴得失,警世人”的目的。本书由张芹玲著。

内容推荐

不同的时候读《聊斋》,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懵懂孩提时代,《聊斋》是一个个让人既惊且乍又新奇有趣的鬼狐怪异故事;青春年少之时、《聊斋》是一本消遣时光的古文小说,而现在、《聊斋》是一面重现人生世相的镜子,是一面可以明世事、知人生的宝鉴。

《说聊斋话世相》的思想内容既不深奥,亦不复杂,在语言上也是力求通俗易懂。

《说聊斋话世相》结构简单明了,共分为三篇:“古风篇”是从正面探求书中人物的成功之道,感受其熠熠发光的人格魅力;“启迪篇”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透过现象看本质,表达的是一家之言;“鉴戒篇”则是刻意置放的一面面镜子,希冀达到“鉴得失,警世人”的目的。本书由张芹玲著。

目录

古风篇

第一话 大痛大忍爱深藏慈母教子不辞谤

——话细柳教子之道

第二话 一钱决不轻易受大恩则以生命报

——话田七郎母子修身之道

第三话 纳媪回家虽为己尽子孝道也利人

——话胡大成利己利人之道

第四话 营造环境争主动有效管理人为本

——话小二经营之道

第五话 心至痴迷意必专真诚所至金石开

——话孙子楚求婚成功之道

第六话 施恩与人不图报受恩于人必言答

——话查伊璜、吴六一为人之道

第七话 人蛇相处求和睦千山万水总关情

——话人与动物相处之道

第八话 面临困局不惊慌一智能灭万年愚

——话贾儿救母之道

第九话 刚正不阿严律己强项官吏行直道

——话吴公、张公为官之道

第十话 沉着机智巧周旋勇敢果断战凶残

——话屠户斗狼之道

第十一话 文不经商观念旧技术致富思想新

——话陶生经商之道

第十二话 取人之长补己短合伙经营两相宜

——话周妻经营之道

第十三话 周密细致足智谋三年冤狱一朝雪

——话周元亮断案之道

第十四话 乔女貌丑心不丑一身正气令人敬

——话乔女的人格魅力

第十五话 富贵不淫道行深人到无求品自高

——话长清僧人的人格魅力

第十六话 家虽空匮身不卖稳重谨慎兼自爱

——话芸娘的人格魅力

第十七话 失意不低三下四得势不趾高气扬

——话胡四娘的人格魅力

第十八话 廉隅自重拒财色铁石汉子性慷爽

——话宁采臣的人格魅力

启迪篇

第十九话 人性之花尚自由繁规缛节不当求

——话婴宁的性格变化

第二十话 泼妇悍虐悖天理懦夫阋茸皮囊衰

——话杨万石惧内

第二十一话 行为轻脱酒作怪醉态失言起祸端

——话冯生好酒

第二十二话 迷恋功名太执著心理脆弱不经挫

——话叶生之死

第二十三话 谦能受益别太狂满会招损切忌躁

——话郭生师狐

第二十四话 愚民昧妇太无知崇拜龌龊僧为佛

——话拜金世成为佛的现象

第二十五话 穷急不恤是吝啬守财不用非真富

——话节俭与消费

第二十六话 好货还得识货人明珠投暗实可悲

——话异鸽靼鞑的命运

第二十七话 为私欲设金作饵贪钱财卖相贴身

——话丑狐与穆生的性交易

第二十八话 浅薄书生自视高口出不逊遭人诮

——话王勉的浅薄

第二十九话 狐嫁女大摆盛宴图虚荣远摄金爵

——话虚荣

第三十话 性懒惰痛失商机藐忠言难征商场

——话王成“下海”

第三十一话 看人不可凭貌相估海不可凭斗量

——话陆判和嘉平公子的貌相与为人

第三十二话 媳奉姑嫜理应当和睦相处两相让

——话婆媳相处

第三十三话 厌故喜新人常情情爱心理需深谙

——话恒娘的情爱理论

第三十四话  由爱生情葛巾来因爱生疑葛巾去

——话葛巾来去

第三十五话 窗前数年死读书不知人伦为何物

——话读书

第三十六话 忍情杀子决绝去怒其忍心叹其情

——话细侯杀子

第三十七话 母昏聩包办婚姻女彻悟挣脱牢笼

——话云翠仙之婚姻

第三十八话 性娇惰学道怕苦炫小术愚人触壁

——话王生学道

鉴戒篇

第三十九话 引狼入室子惨死续弦之人宜三思

——话谢生续弦

第四十话 刑讯逼供出冤案水落石出费周折

——话胭脂案

第四十一话 君子取财必依道违道敛财不聚财

——话利与义

第四十二话 贪赃舞弊必枉法讼狱腐败灭天理

——话讼狱腐败

第四十三话 父不检行子不肖家门不和少欢笑

——话家庭伦理道德

第四十四话 卖官鬻爵世风败设局行诈始得昌

——话局诈

第四十五话 闭户守妻恐出墙爱极起疑生执狂

——话婚姻危机

第四十六话 纳资谋得城隍缺车服炫耀迎美妾

——话官威官仪

第四十七话 赫赫太师甚猖狂醒来黄粱梦一场

——话曾某得势

第四十八话 引邪入正反为惑心定神正方能脱

——话姬生引邪入正

第四十九话 身披画皮掩狰狞贪恋美色落陷阱

——话画皮及其诱惑

第五十话 为促织家破人亡因蟋蟀鸡犬成仙

——话当政者慎所好

后记

试读章节

有句广告词是:“十个母亲,八个爱”。借用其词,我们再赋以新意:人各爱其子,方法却不尽相同。有人爱而纵其欲,恣其行;有人爱而怒其不争,恨其不刚;也有人能像孟母断机那样,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一而足。细柳教子的方法则又别具一格。

细柳是继母。前室之子长福聪颖、慧敏,是块读书的材料。父亲去世后,却娇惰成性,不思读书,成天与牧童去野外玩耍。作为后母,细柳在生活上对长福无微不至,宁肯苛刻自己的亲生儿子长怙,也要把美衣美食先给长福。但在读书的问题上,她却不肯任其所为。为使儿子回到学校,一开始她也采用了一般父母常用的痛其皮肉、触其灵魂的打骂教育,却没有奏效。在中国传统的教子方法中,打骂孩子虽为下策,但还是“经久不衰”,这有它的历史渊源。在古代许多“家训”中,“打骂”教子方法都被正式肯定过。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家训专著,成于隋炀帝即位之前的《颜氏家训》中有:“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大体意思是,凡教育不好子女的人,不是本身就希望子女不成器,主要是呵斥怒骂时,怕伤了孩子的面子,触其皮肉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肌肤。以生病为例,如果不用汤药针灸能救得了命吗?想想严于教子的父母,哪有愿意虐待自己的骨肉?实在是不得已。受这种理论的影响,直到现在,中国的许多家庭还离不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这里并不是肯定这种做法,但也不必苛求那个时代的细柳。作为母亲,细柳对继子和亲子的教育同样慈爱,同样严厉。她的亲生儿子长怙长大后,读书不中用,经商不成材,反而染了一身的恶习。细柳也曾鞭挞令之悔悟。但打骂教育在两个孩子身上都不曾奏效(可见,打骂教育还是值得探讨的):长福照样逃学,长怙照样嫖赌。在这种情况下,细柳采用了异于常人常规常理的教育方法。

顺着长福不愿读书,喜欢同牧童玩耍的习性,细柳让他穿上破衣服,与“僮仆共操作”。出则放猪,归则自端饭碗与仆人一起吃饭。没几天,长福就受不了了,哭求着要回去读书。细柳毫不心软,继续让他“体验生活”,即使他偷偷离家流浪行乞,细柳还是不管不问。肯定是受到了非人的磨难,当长福饿得骨瘦如柴回来时,真真正正有了悔改之心。他愿意接受母亲的任意处罚,只求让他回家读书。此刻,细柳才在邻居的劝说下,答应了长福。效果达到了,目的也实现了。从此长福潜心读书,很快有了功名。

细柳以“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当时的时代和家庭环境下,自有其道理,也收到了好的效果。在当代社会,有钱富户虽不至于让学龄孩子穿破衫去养猪,弄得像个叫花子,但孩子自出生就在父母的羽翼下,没经受过风雨。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更是没受过“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落地摔八瓣”的农田劳作之苦,适当让他们体验一下,对他们的成长不无益处。但这种劳作锻炼,必须让他们受足、受够,方能有效,倘若只是把这种“体验”当成一种调剂,甚至把这种活动当成了旅游、踏青,其效果如何就难以得知了。

对待愚钝不能读书,务农“惮于作苦”而又嫖赌成性的长怙,细柳的具体“置难”方式有所改变。顺其嫖赌成性、挥霍无度的恶习,利用他外出远游的机会,“授以伪金”,致使其获罪入狱。在狱中,他又被狱吏所虐,受尽凌辱,苟延残喘。此时,长怙“难”至极限,所以长福的出现,必会让他产生悔改之心。此法较之于长福的流浪行乞,更为惨苦。

背水置阵,让士兵“陷之于死地而后生”。这种方法带有很大的冒险性,所以向来为兵家所慎用。韩信用此兵法打败赵王,并不意味着“三国”中的魏将徐晃照搬此法就能获胜。关键在于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韩信了解对手的弱点,摸透对方的用兵计策,才敢冒此风险,而魏将徐晃恰恰忽略了这些。因此,细柳对自己的两个儿子采取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教育方法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子无定式,各人自不同。用巧妙的办法最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是共同的目的。P4-5

序言

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一个时代的作品体现一个时代的思想,想要了解一个时代便去看看那个时代的作品。但是看了《聊斋》,却发现好的作品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时代,它可以流芳百世,在不同的时代展现不同的精神侧面。

蒲松龄所作的《聊斋》是一部被称为“中国文言文小说扛鼎之作”的短篇小说集,它所讲述的鬼怪狐仙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是它所包含的社会思想、揭示的时事弊端更是担得起一个“扛鼎”的称号。《聊斋》中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中百态人生的折射,无论是针砭时弊的《促织》、《席方平》、《续黄粱》,还是揭露科举制度的《叶生》、《疾》、《司文郎》,或是反映爱情婚姻的《云翠仙》、《珊瑚》、《恒娘》,都映射着世间的芸芸众生。

不同的时候读《聊斋》,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和收获。懵懂孩提时代,《聊斋》是一个个让人既惊且乍又新奇有趣的鬼狐怪异故事;青春年少之时、《聊斋》是一本消遣时光的古文小说,而现在、《聊斋》是一面重现人生世相的镜子,是一面可以明世事、知人生的宝鉴。

所以,与《聊斋》这部作品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体现的艺术特点,甚至作者的创作意图相比,我更看重于它所包含的社会思想内容。在此书中,我将以“断章取义”的方式,即选取相关的故事和细节,来“说鬼谈狐,话人间世相”,试图在鬼狐世界与现实人生之间,点一盏小灯,搭一座小桥,让各种社会角色都能从中领悟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因此,本书的思想内容既不深奥,亦不复杂,在语言上也是力求通俗易懂。全书结构简单明了,共分为三篇:“古风篇”是从正面探求书中人物的成功之道,感受其熠熠发光的人格魅力;“启迪篇”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透过现象看本质,表达的是一家之言;“鉴戒篇”则是刻意置放的一面面镜子,希冀达到“鉴得失,警世人”的目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聊斋》也会有不同的感慨,此书所述,乃是我品读《聊斋》时的一丝感悟。由于思想方法及水平所限,难以读尽谈透《聊斋》这本人生“无字书”,聊且以此来抛砖引玉吧。

张芹玲

2012年4月,于济南寓所

后记

接手本书写作的时候,我正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一开始并不自信能基本独立地完成这部书稿,时间和能力都成为心理障碍,况且,《聊斋》这本名著已经被很多专家研究点评过。在引荐我参加这套丛书编写的梁树良教授的鼓励下,我开始重读、细读这部流传了数百年而经久不衰的名著。很快,我着迷于书中鬼狐的世界,更加理解了《聊斋》不仅创作风格独特,而且其身后的思想内容,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的说法。灯下的《聊斋》之游和朝夕的世存知相,使我往返于三界之间,找到了《聊斋》中鬼狐世界与现实人生的切合点。现在读者读到的这本书,不敢说有多么深邃的思想,但即使道理平易,让读者开卷有益,也不失这本书存在的价值。

这本故事“说”的部分所标注的卷目,参考的是1990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评赏大成》。在编著这本书的过程中,也部分地参考了某些专家、学者的思想,在此,向他们致以真诚的谢意。

另外,梁永玉参与写作本书的第十一、十二话,特此说明。

张芹玲

2001年4月,济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