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与动物的故事(猿啼如歌)/人与动物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玉珍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京晚报》自1993年开辟的“人与动物”专栏,一直深受读者欢迎。至今本专栏已编发了上千篇“人与动物”的文章,这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有的发生在特殊年代。作者们以生动细致的文笔,描绘出感人至深的场面和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让人们在感受动物可爱的同时,也深思人类应该如何善待动物。今天,陈玉珍将这些在《北京晚报》上发表过的“人与动物”的文章编辑成《人与动物的故事(猿啼如歌)》,以感谢多年来一直给我们支持与厚爱的广大作者和读者。朋友,请随手翻开一篇读吧!

内容推荐

陈玉珍编著的《人与动物的故事(猿啼如歌)》汇集了数十位作者撰写的上百篇人与动物的故事,涉及几十种动物。《人与动物的故事(猿啼如歌)》这些人与动物之间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如满园鲜花五彩缤纷,似珍珠宝玉琳琅满目,读之令人爱不释手,并认同其关爱动物、敬畏生命的宗旨。

目录

前言

濒危动物保护

 猿啼如歌

 藏羚羊跪拜

 藏羚羊为山沟添色

 生死善念

 危难中的鹅喉羚

 我所遭遇的野牦牛

 桃花水母传奇

 黄羊重现大草原

 “美人鱼”保护神

 风雨兼程护麋鹿

 麋鹿产仔记

 追寻雪豹

 大熊猫恋上我家

 西部大熊猫王国佛坪

 病熊猫求救人类

 “大熊猫爸爸”张和民

 东北虎的“妈妈”们

 虎啸

野生动物故事及保护

 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非洲角马的“天国之渡”

 北极拍摄者薛冠超

 我与“四大仙”

 大漠深处有个家

 有只猕猴当羊倌

 穿透猕猴心灵的老人

 友狼记

 转场路上

 草原狼“客串”牧羊犬

 狼狈为善

 遭遇饿狼

 人狼情缘

 熊牛斗

 两放熊崽

 两棵救命树

 狗熊斗火车

 棕熊无国界

 生死决战

 天生怕蛇

 蛇岛拾趣

 狡诈的红毛狐狸

 流浪悲歌

 黄鼠狼的遭遇

 鼠下“败将”

 地震预兆 鼠犬救人

 人鼠情

 乌龟爬回了家

 忆菜蛙

 岩羊与猎手

 雪围子历险

 荒野搏杀

 一只送上门的獾

 万物礼赞亚拉河上

 马塞马拉之晨

动物园故事

 动物园来了只独角犀

 动物园里的“猴故事”

 动物园的动物咋过夏天

 六匹野狼集体“越狱”

 挂枪

 猴戴眼镜搞科研

鸟类故事及保护

 候鸟迁徙通道上的腥风血雨

 一窝批判主义的燕子

 人有情 燕有灵

 灰背隼之惨死

 人鸟情深的故事

 喜鹊为什么赶跑了乌鸦

 暴风雪中救喜鹊

 一对相依为命的鹤

 一位老人和五千白鹤

 与鹤共白头

 京族三岛护鸟人

 守护“天使”的地方

 孟津观鸟

 龙潭赏鸭

 与大师观鸟

 与黄喉噪鹛同行

 鸟巢的故事

 故乡的黑卷尾

 我家的麻雀

 人雀情

 一只小麻雀

 救助“白衣天使”

 红旗飘扬 军鸽飞翔

 谢谢你带来的欢乐

 水洼争夺战

 提笼架鸟 不算爱鸟

伴侣动物与流浪动物

 我家有只守财猫

 爱猫凯撒

 与野猫对视

 小花猫斗蛇

 不幸的黄黄

 山林人的伙伴

 一院不容三“虎”

 藏獒森格

 带狗留洋

 守候国门的检疫尖兵

 大狗之死

 流浪狗“持证”上岗

 “小点儿”情仇

 “犬子”当兵

 家有宠鱼

家畜故事

 驯鹿“大角”

 一只羊和两头驴

 瓦西里之战

 家猪野猪趣事

 牛背惊魂

 “大黑”历险记

 水牛救了我一命

 站着睡觉的马

 小村八骏图

 大青、小青和三叔

后记

试读章节

管理站倾其所能

从管理站返回乌鲁木齐市的路上,我们总是觉得被一双黑亮的眼睛盯着。但是,那双黑亮的眼睛永远都不会再转动了,因为那只鹅喉羚已经死去,7日中午,我们在管理站救助鹅喉羚的暖圈里第一次见到它时,它两腿弯曲卧在草堆里,瞪着黑亮的眼睛看着所有的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它很难熬过这一关了。因为它已经连进食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相信。然而,3个多小时以后,当人们从野外撒放完救助鹅喉羚的草料归来时,看到的却是这只鹅喉羚冰凉的尸体,只剩那双眼睛依然乌溜溜的。

其实从发现鹅喉羚死亡开始,管理站就开始救助。他们把那些已经倒地的鹅喉羚抱回来,先放在暖圈喂养,鹅喉羚体力恢复后,再放人与户外温度差不多的圈里适应,等鹅喉羚彻底恢复了,再把它们放归大自然。

但是,很多鹅喉羚实在太虚弱了,即使进行了科学救护,还是有鹅喉羚在不断死亡,管理站救助了30多只,救活了25只。其余的鹅喉羚都在大家痛惜的目光下,睁着温顺无辜的双眼永别了卡拉麦里山。

暖圈里,并没有放多少草。因为,鹅喉羚总在拼命地吃啊吃啊,就算肚皮已经撑得滚圆了还是吃个不停。它们实在是饿怕了。在田圈里,草就在鹅喉羚脚下,它们仍然不停地边刨边吃,这不是它们惯有的取食习性,而是最近觅食困难,不得不刨开积雪冰面找食物,被迫养成的新习惯。

鹅喉羚的最后一跃

在沿路投放饲草的途中,我们看到了雪地里一只鹅喉羚的尸体。它是7日上午死亡的。它伏在一丛低矮灌木背后,身上盖着白雪,身下是黄土。很明显,在死亡前,它刨开了积雪,想找一个安身之处度过没有食物的寒冷冬夜,但是,它最终还是没有挨到雪停。

不远处,另一只鹅喉羚横尸雪野。它的内脏和臀肉已被狼生生地撕扯下来吃掉了。工作人员说:“天气太冷了,鹅喉羚的尸体很快就冻得僵硬,连狼都啃不动了,只能挑软的部位吃。”

路边时常可以见到孤零零的鹅喉羚在张望,有一只鹅喉羚甚至在人们下车向它走过去时也不逃走。当人逼近至100多米时,它突然接连几个跳跃,体态极其优美舒展,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转眼问逃远了。人们都在赞叹,有关人士马新平却忧虑地说,这只鹅喉羚最多撑不过3天。他看出鹅喉羚在起步的腿脚已经不太利落,体质已经很虚弱。“我们明天早晨来找它,它一定还卧在这里,动不了了,我们会把它运回暖圈救治,但愿能帮它恢复体力。”

鹅喉羚如何度明天

鹅喉羚还没有走出困境。然而,管理站的饲草已经不多了。

2005年他们省了又省,节约出一点经费,储存了3吨救助专用饲草,现在已经用了两吨,还剩1吨左右,如果不补给饲草,别说保护区其他鹅喉羚,就是这些已经发现救助的鹅喉羚也很快就会“断粮”。

“这两天降雪之后,天只要放晴,就是持续的低温,如果不给保护区投放饲草,鹅喉羚死亡数量将持续上升,后果不堪设想。”马新平说。

“我们已经向有关方面上报,要求建设草料投放点,拆除各种未经批准设置的围栏等,让野生动物能更好地在保护区内生存。”自治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朱福德如是说。

此外,保护处以及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也在倡议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捐助草料,帮助卡拉麦里山的野生动物渡过难关。

有人认为,人类不应该干涉野生动物的生存,应该让野生动物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面前接受自然淘汰,即使是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时也不例外。

“现在,危及野生动物生存的主要原因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因素。”朱福德说。因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区域占用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一些工程阻断了野生动物的饮水、迁徙通道,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如果我们不进行救助和干预,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这一点看,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帮助绝对是应该也是必须的。这是人类在伤害野生动物后的一种补偿,更是一种道义上的自我拯救。

生活在阿尔金山的野牦牛,因其体壮耐寒,个大彪悍,性情凶猛,被誉为“阿山之王”。老地质工程师“赵工”,大半生都游弋在阿尔金山,他曾数次遭遇凶猛彪悍的野牦牛,生死历险,惊心动魄——

我所遭遇的野牦牛

西北平原

这家伙好像天生跟人有仇

在阿尔金山,野牦牛是最厉害的动物,也是最让人害怕和担心的家伙。

那天,我一个人骑了一匹老马,还背了一杆老七九步枪去找矿,返回大本营时人困马乏,天已经快要黑了。我骑在马背上,屁股颠得生疼,正巴不得快点返回营地,对那匹温顺的老马唠唠叨叨时,只觉一阵山风刮过,前边树林里哗啦啦一阵乱响,未及我反应过来,只见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横冲过来,对准我胯下的马猛地一撞!马惨叫一声,身子一歪,将我掀翻在地,自己就滚下山崖去了。我滚到一棵大树下被卡住了,才避免了和马一道粉身碎骨的厄运。

还好,枪被我迅速抓在了手上!我不顾浑身的剧痛,忙爬起来仔细一瞧,才发现是一头野牦牛!我用枪瞄准,想将它吓走,谁知这黑家伙挑翻了我的老马好像还嫌不过瘾,又瞪着血红的双眼,端着两只长犄角向我直冲过来,我情急之下扣动扳机,呼的一声枪响正中它的脑门。然而,那黑家伙借惯性还是扑了上来,将足足一吨多重的身子压在我身上,我脑袋嗡的一响就晕过去了。

待我醒过来,才发现天完全黑了,那庞然大物仍沉甸甸地压着我早已麻木的双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腿抽出来。望着漆黑一团的夜色,思忖着怎么办?回,一个人步行不知还会遇到什么呢,这人烟稀少的阿尔金山,可是野兽的乐园。等夜风冷硬得小刀一样割人,不饿死也得冻死,正茫然无措间,眼前的死牦牛给了我希望。摸摸口袋火柴还在。

P18-20

序言

欣闻“人与动物系列丛书”之《人与动物的故事——猿啼如歌》出版发行,由衷地祝贺。这不仅因为我一直是晚报“人与自然”版“人与动物”专栏的作者之一,而此书文章大部分来源于该专栏,更因为这是一本弘扬生态文明,替动物说话,为众生代言的绿色文集。作为一个一直致力于动物保护的志愿者,我和“人与动物”专栏的联系已很久,所以特别高兴。

多年来,有时是我投稿,有时是该版编辑陈玉珍老师约稿。记得每次约稿,陈老师都强调要有趣味性、故事性,所以,我经常将所经历的人与动物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可以说,我的作品正是因为陈老师的严格要求而逐渐变得可读、有趣。每次我的文字登报,得到一些朋友的反馈,那便是我最得意的时候。感谢陈老师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在首都颇有影响的宣传动物保护的平台。从事自然保护、特别是动物保护工作已逾20年。在与动物为伍,与自然为师的日日月月里,始终未敢懈怠。以往的动物考察、近年的观鸟、演讲之旅,每有心得和感悟,我都要随时记录,尤其关注于人与动物的关系方面,以作为写稿素材。《人与动物的故事——猿啼如歌》等三本“人与动物系列丛书”,将我在动物保护工作中所见所闻有感而发的作品,及其他作者撰写的共三百多篇人与动物的故事都收了进去,可说是做了一件恩泽鸟兽,荫及子孙的工作。

在丛书出版之际,有必要再次探讨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

人与动物共存于地球已达上百万年,二者关系根深蒂固、千丝万缕。首先我们人类本身就属于动物,是哺乳动物的一种,哺乳纲灵长目中的一员。我们与黑猩猩的差异只有1%,动物就是人类的亲戚。其次,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像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始终离不开动物。尽管我们视动物时而为神、时而为敌、时而为友、时而为役、时而为靶、时而为需、时而为师、时而为侣……恩恩怨怨,爱恨交加,但在饥寒交迫的岁月,原始人是通过逐渐学会利用动物才得以果腹和御寒的。可以说,正是动物改变了人类生活,使原始人进化为今天的现代人类。然而,随着人类在自然世界地位的自我提升,我们似乎越来越不屑于与动物为伍,甚至动辄对其生杀予夺,为所欲为,六亲不认,以怨报德,使地球上大量同样需要生存空间、同样是血肉有情之物的鸟兽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工业革命以来,已有成千上万个动物物种灭绝,每年还有上百亿只动物惨遭杀戮,这一切,皆由其中一个物种人类所为。动物的欲望仅仅是生存,可是人类却为了永远填不满的欲望而毁灭生灵。如今难道人类竟真要成为所有动物的天敌、成为万恶之首吗?难怪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是唯一会脸红,也是应该脸红的动物。在此,我们足否该扪心自问:面对大千世界,面对无辜的动物,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做?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先贤多有护生惜物的劝善之言,东方宗教中则更是不乏像“普度众生”、“博爱即自爱”一类的精妙之语。从现代科学的成果可知,人与动物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面对和动物命运与共的生态危机,我们必须做出抉择,以关爱行为取代戕害行径,做一个懂得“厚德载物”而非恃才傲物,敬畏生灵的谦谦君子。我们不仅应遵循人与人之间的人伦之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且要遵守人与动物之间的好生之德——“爱吾爱,以及生命之爱!”

北京麇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

郭耕

后记

为唤起人们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北京晚报》于1993年发起了“人与动物”征文活动。作为晚报文艺副刊的一名编辑,当我被委派为活动组织者之一,从此和“人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征文活动受到了北京及全国各地读者、作者的热烈响应,参与之积极,来稿之踊跃,简直出乎意料,令人应接不暇,以致征文截止日期不得不一再延后。活动结束后,应读者强烈呼吁和要求产生了两件事物:一是将“人与动物”列为晚报《五色土》文艺副刊专栏之一,二是与出版社合作,将获奖作品及载于此专栏的佳作结集出书。从《三只狐狸与一个人》始,陆续出版了知青专辑《我和菊花青》、野生动物保护专辑《荒漠羚衷》、小动物保护专辑《虎子卖报》等,先后有十种。这些书都很受读者欢迎,多次重印或再版,甚至出现了一个以收藏、阅读“人与动物”系列丛书的“粉丝”及读者群。正因为有大批读者的支持,“人与动物”系列丛书在一本本前期投入巨额宣传资金爆炒热卖的“畅销书”轮番轰炸的图书市场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市场份额,实属不易。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坚守住这个图书品牌和为动物保护呐喊的阵地,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年一本,细水长流的运作方式。从2003年出版了《我的动物朋友》之后,先沉下来一点点积累,精选来稿中的优秀作品。经过六年多的酝酿准备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一次同时推出《人与动物的故事——猿啼如歌》、《人与动物的故事——孔雀亮翅》和《人与动物的故事——野马风云》三册,凭借这个小小团队较强的力量加大对图书市场的冲击力度,引起更多人对生态和动物保护的关注。这样,“人与动物”系列丛书就跨越了两个世纪,出版发行到了第十三册。这三本新书不但继承和发扬了“人与动物”的一贯风格,内容更精彩,故事更生动,保护动物的立场更鲜明,生态关注面更广阔,并贯穿着深厚的人文情怀,使读者在感动之余受到启迪,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它们定会受到新老读者更热情的欢迎。和更大的喜爱。

陈玉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