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释迦牟尼和他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聚在一处,他给弟子们讲述了一个水牛王的故事。
在过去久远劫以前,有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一个水牛王领着它的一群牛子牛孙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这里。它们徐缓地漫步,自由自在地吃草、饮水,心情安祥平和。水牛王生得皮毛光亮,神采巍巍,在牛群中从不以王者身份横行霸道,对那些老牛和小牛犊十分爱护,所以在它的眷属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有一只毛猴在草原上东奔西跳,碰上了水牛王,嫉妒之心油然而生。毛猴想:“哎,真是太奇怪了,这个水牛王,皮毛比我光亮,形体也比我大。乖乖,他还长着两个又长又硬的牛角。哼,看它那个得意劲,还领着一大群子子孙孙的。怎么我就单身毛猴,没人疼,没人问呢?我非给它点颜色看。”毛猴越想越有气,便抓起碎石和土块向水牛王打去。水牛王心想:“这个小毛猴真可怜,它的忌妒心太强了。我虽然力气很大,却不能与它计较。为什么呢?每个生命体都在不断地造作善业或恶业。种了善因,会得善果;种了恶因,会得恶果。我如果发起怒来,就会造恶业,到那时,我会长时间流转在地狱、饿鬼、畜牲这三种恶道中。唉,随它去吧!我宁可忍耐疼痛、烦恼,也不能造作恶业。”想到这里,水牛王没有反抗,也没有叫喊,甚至连眼皮也没有抬,仍然悠然地吃草,安祥雅步,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毛猴更生气了,心想:“好呀,我这么卖力气,累出一身汗,我都受不了啦,这个庞然大物居然不理我,气死我了!”它抓起石头、土块又向牛群中其他的水牛掷去,嘴里还不停地骂骂咧咧。其他的水牛看到自己的大王安祥忍辱,便纷纷效仿,也不抬头,不反抗,不叫喊,依然漫步吃草。
在牛群的后面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毛猴看到机会来了,-便向它发起进攻。小牛犊“哞”地叫了一声,本想冲过去把小毛猴撞翻,但它看到自己的父母、兄长都能忍辱,对挑衅者不理不睬,便也学着牛于的样子,柔顺地眨眨眼,抖掉身上的土,自去一边吃草去了。
草原上有一位树神看到这一切,很为水牛王抱不平。便走过去对水牛王说:“依你这么大的身躯,巨大无比的力气,为什么对于毛猴的攻击不施以报复?你的一只角比毛猴的身体还长大,还击它不费吹灰之力。可你为什么默然忍受,是怕它吗?”
水牛王说:“毛猴无端地嫉恨我,必然也会如此这般地对待别人,因果不爽,它自会得到报应,我何必用它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不久,有几位婆罗门教的修行人从这里经过。小毛猴看到他们又忌妒起来,便抄起石头、土块劈头盖脸地打过去。修行的外道飞起一脚,小毛猴被踢出很远,当即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