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梧槚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绪蓉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朱梧槚传》编著者李绪蓉。

朱梧槚生于三十年代,少年时萌发对数学的兴趣。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不久,与徐利治教授合作攻关“连续统假设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1957年被打成“右派”离开高校,谋生之余从未放弃数学研究。文革期间,被判刑十年。在狱中,仍然坚持数学研究并撰写了两篇论文。1978年平反。80年代与肖奚安合作创建了中介公理集合论。2000年退休后,仍痴迷数学研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发现,近十年发表论文49篇,出版了两部专著。

内容推荐

《朱梧槚传》编著者李绪蓉。

朱梧槚是一个数学奇人。他超乎寻常的创造力,不仅在青年时代崭露头角,而且在晚年还能大放异彩。他的成功,在于对数学研究的坚持不懈,并以勤勉贯穿其生命历程,无论逆境还是坦途,无论年少还是年迈,可谓生命不息,研究不止。他从不急功近利,而是冷静地踽踽独行于数学研究的道路上,把事业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

《朱梧槚传》内容翔实,情节生动,事迹感人。作者描述了一个数学家曲折坎坷的生命历程,歌颂了他不向厄运低头、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目录

引子

第一卷 梦童岁月

第一章 风雨飘摇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地杰人灵

二、红色家世

三、动荡童年

四、锋芒少年

五、初展才华

第二卷 青春岁月

第二章 寒窗四载笃学不倦苦耕耘

一、青涩新生

二、得遇名师

三、激扬青年

四、痴迷哲学

五、佳遇知音

六、文学启迪

第三章 天道酬勤师生奇缘出成果

一、肃反对象

二、青年才俊

三、青春恋情

四、师生攻关

第四章 长歌当哭一派天真遭厄运

一、厄运初起

二、前途未卜

三、孤雁南飞

第三卷 蹉跎岁月

第五章 历尽坎坷痴爱数学苦追求

一、家境窘迫

二、劳动改造

三、挣扎求生

四、矢志不渝

五、发现矛盾

六、代课教师

七、以艺养学

第六章 难逃厄运问大地谁主沉浮

一、在劫难逃

二、进工纠队

三、患难朋友

四、等待宣判

第七章 锲而不舍十年牢狱不寻常

一、锒铛入狱

二、重树信念

三、刻苦研究

四、一封家书

五、苦心甘实

六、替儿申诉

七、平反昭雪

第四卷 踌志岁月

第八章 不同凡响踌躇满志返高校

一、录用南大

二、鸳梦破碎

三、证明自己

四、站好讲台

五、步入婚姻

六、外出讲学

第九章 成绩斐然中介系统成一家

一、攻克难题

二、挑战权威

三、中介合作

四、有志难酬

第十章 大展宏图不安居也要乐业

一、如鱼得水

二、人才培养

三、哲学座谈

四、蜚声海外

第五卷 金辉岁月

第十一章 重大发现独上高楼望天涯

一、发现悖论

二、踽踽独行

三、寻求认可

四、伉俪情深

五、知音相会

六、合作风波

七、维护产权

第十二章 壮心不已再造辉煌结硕果

一、老骥伏枥

二、两大发现

三、中介妙用

四、再接再厉

五、成功要素

后记一

后记二

后记三

试读章节

我第一次见到朱梧槚教授,是1995年暑期的一个午后。

我怯怯地敲开他的家门,开门的正是他。他头发浓密,额头宽阔,嘴角线条坚毅;他身量不高,但结实健壮,我猜他不过五十来岁,其实他已六十有二。那时我即将硕士毕业,想请他引荐,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说实在的,当时我很紧张,说话支支吾吾。他揉着惺忪的睡眼,弄懂我是经人介绍来找他的,一边请我进门一边说,你该事先约一下的。他声音短促,有力,生硬。我以为他是责备我吵了他的睡眠,更加惴惴不安。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宜兴人,在我听来宜兴口音就是有点生硬。他把我带进书房,让我在沙发上坐下,还给我倒了一杯水。沙发的对面是书柜,占据了一整面墙。书柜很特别,上面一层层整齐地排列着很多书籍,下面是一排排小抽屉,抽屉上有编号。不知怎的,我想起了中药铺,只有那里才会有这么多小抽屉。他戴上一副宽边眼镜,眼镜使他的面貌显得十分儒雅。他的眼睛又黑又亮,非常深邃。他坐在我的对面,见我好奇地盯着书柜,像是找到了某种共鸣,脸上的线条也柔和起来,他露出自喜的神情说:“这书柜是根据我的设计定制的,抽屉里是我的研究资料,需要时,可按编号寻找,很方便。”我羡慕地望着他的书柜,几乎忘了自己的来意。

我到南航计算机系工作后,才知道朱梧槚教授是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所长。偶尔,在校园里与他相遇,他总是和善地向我点点头。

渐渐地我了解到,他被誉为“数学奇人”,一生跌宕起伏,充满坎坷。

他出生于革命家庭,然而,却从一个烈士与革命干部子弟变成了肃反对象,而后又被打成“右派”,从大学教师沦为了政治贱民。

1957年,他刚刚大学毕业,就已经在数学和哲学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他和徐利治教授一起,获得了“连续统假设不可确定”的正确思想及其素朴的直观性结果;同时与陈祥硕一起撰写了哲学论文——《论无限》,却因“右派”而不予发表。

有关无限理论的“康托连续统假设问题”,是希尔伯特于1900年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23个尚未解决的、位列第一的重大数学问题。而尘封了26年之久的《论无限》,一经面世就受到黑格尔研究专家杨一之的好评,称其“富有开创性”、“填补了我国学术界这方面的一个空白”。

当时他还不到24岁,可谓前途无量。

被打成“右派”后,他被遣回老家,到砖瓦厂接受劳动改造,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采过松果,做过养路工,挖过青石条,修过理发工具,甚至抬过死人。他在生存底线上苦苦挣扎,却从不放弃数学追求。劳动之余,不管多苦多累,他都要研究数学。

“文革”开始后,他在劫难逃,先是被关进工纠队,一关就是30个月,而后以“反革命投敌”等罪名被判刑10年,关进监狱。

身陷囹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信念。他以不屈不挠的信念作为生命的支点,克服重重困难,在辛苦劳作之余研究数学,甚至通宵达旦。坚信总有一天,他的研究成果会得到认可。是的,他做到了。有感于他在狱中坚持数学研究的事迹,诗人们发出由衷的赞誉,把他比作“出淤泥而不染的圣莲”、“幽封也放光的镭锭”;著名画家闵叔骞特为他画了一幅“幽香铁骨系梅魂”的梅花图;新华社资深记者古平,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决心为朱梧槚写传记,后因罹患胃癌而辍笔。

1978年底,他终于熬过了人生的低谷,平反出狱,重返大学讲坛。

从1982年到1985年,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他解决了两大历史性难题。而后他与挚友肖奚安长期合作研究,创建了中介逻辑演算和中介公理集合论,为精确性经典数学和模糊数学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大大地拓宽了近现代数学大厦的墙基。

让我们震撼的是还不止这些。  2000年后,年近古稀的朱梧槚教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斗志,为数学无穷的逻辑基础研究而拼搏。

这一拼,岁月又悠悠地走过了10年。

P2-P3

序言

李绪蓉所著的《朱梧槚传》极为感人,该传记中指出朱梧槚有4句话被收录在《中国当代科学家锦言集》(孙其严、朱志良,科学出版社,1990)一书中,其中有两句说的是“做人的原则: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战胜困难和厄运,唯有两件武器,一个高尚的目的和一个坚强的意志。”我深信:本传记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必定会受到启发。勤奋努力和意志坚强,这是治学与修身的两大要素!正因如此,朱教授在数学方面也因刻苦努力而得到一系列重大成果!不但发表了200余篇论文,而且出版教材5部,专著4部,译著1部。朱梧槚与肖奚安共同建立了一门新的数理逻辑学科:中介逻辑。朱梧槚又是给出潜无限与实无限概念之符号化的严格定义,并为深入研究数学无穷之逻辑基础铺平道路的第一人。我强烈推荐《朱梧槚传》早日出版,并为之作序。

中国著名数学家

2013年9月

后记

今天是朱梧槚教授八十寿辰,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

今年10月中旬我去江宁拜访朱梧槚教授,似乎已有两年没见他了。

那天,他穿了一件红色外套,头发长长的,背在后面,发质已不那么硬朗,松松软软的,却一点也不凌乱。我欣喜地发现,尽管他已年近八旬,面容却一点也不难看,充满了睿智,仿佛每一道皱纹中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那天,我看到从书房门口到里面的地面上摆了一厚摞一厚摞的资料,仿佛随时要跟着朱教授走似的。果然他告诉我,下个星期他要去北京与李未院士交流新近的数学研究。“我们讨论的是一些大问题。”他自豪地说,精神头儿还是那么足。

9月按出版社要求对书稿进行了修改,10月31日收到出版社寄来的书稿清样。

拿到厚厚的清样,那感觉很难用言语描述,既喜悦又沉重,喜悦的是这本传记终于就要面世了,然而,是否能拿得出手呢?故心中沉甸甸的。洪英编辑致信,要我“逐字逐句通读书稿并修改”,汪操编辑短信告诫我:这次校样是出书前作者最后一次修改机会,让我好好把握。

重读书稿,既亲切又陌生。朱梧槚教授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神奇人物,一路踏着荆棘和坎坷,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向前,不断地进取。

于是,我郑重地坐在书桌前用红笔对清样进行修改,重新斟酌字句、梳理逻辑、改写细节。有时凌晨醒来,觉得某个细节不够丰满,非要立即爬起来改好才安心。毕竟这是我最后一次修改机会,我希望印出来的文字能尽量好些,再好些。

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院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家王世强教授,他们听说朱梧槚教授的传记即将出版,欣然作序,他们赞“朱梧槚为后世楷模”。我曾有幸聆听李未院士来南航做过一次学术报告,语调幽缓,很有韵律。他高高瘦瘦的,面容矍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算是我与他的一面之缘。德高望重的王世强教授,比朱梧槚教授还年长六岁,称得上是当今国内逻辑学界模型论的泰斗。由二位大家为本书作序,真是荣幸,在此深表谢意。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同仁,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我知道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本书无法顺利出版。我与汪操先生就书稿出版曾多次“空中交流”(电话、短信或电邮),他思维敏锐、善解人意,而且总是那么彬彬有礼。遇上好编辑,也是天赐机缘。

感谢南航计算机与技术学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和理解。感谢黄志球院长与江国华书记,他们对本书的进展一直给予特别的关注,对我为朱梧槚教授作传一事也给予极大的鼓励。

李绪蓉

2012年11月于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