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邓世昌、丁汝昌等人与事,已经妇孺皆知,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场战争最终的胜负,是陆战决定的!长篇历史小说《甲午战争》引领读者放眼壮阔的历史风云,以恢弘的场面描绘,形象可感地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壮烈图景,以生动立体的人物塑造,展现出中国铁血男儿的凛凛风骨。从战前两国的较力、博弈,到朝鲜的内乱以至英法俄美等国的叵测居心;从清廷深宫意旨的酝酿、争斗,到烽火前线的搏命厮杀;从战争的演进脉络,到故事的悬念横生,都浸透着作者刘民浓烈的思想感情和冷静的人文观照,深邃、苍凉的历史感,与激情四溢的文学性,融汇成这部催人深思的力作。
《甲午战争》是作者刘民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对日本来说,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岛国现代化的基础并更加助长了军阀政客狂热的扩张野心。后来的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都是这次胜利的必然产物。
《甲午战争》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袁世凯这个火大呀,失魂落魄地枯坐到豆浆凉了。不好意思再拖沓,毅然起身,端起碗来,要一饮而尽,忽然感觉背后有种温软的气息慢慢靠近!他无法确定,又怕骤然失去,不敢转身,狂饮变成了细品。
其实,“小白菜”虽然天生丽质,但明珠暗投,蛰居陋巷。长到知情解意的年龄了,却日日见惯庸人俗汉,何曾遇到如意郎君。若非造化巧合,这袁公子不扶柩归里,再美的鲜花也无声无息枯萎于深谷了。那天门里门外的惊艳,并非只是袁公子自作多情,仙女也是凡心大动,也是夜夜难眠,抱着绣枕缱绻。打熬到第六天,不仅自己身心交瘁,更担心袁公子熬不过时日另结新欢,只好抖掉矜持,捧上真心。
接下来,有情人躲到角落里,怀着激动的心,拉了颤抖的手、献了生涩的吻。初恋的情节,那是天下大同,无须细表;床笫之欢,更是古今无异,如出一辙……
当时还没有显露出伟大,还没有成为“能力最强的中国人”(美国传教士阿瑟·布朗博士1912年语)的袁公子,终于迎来了一生幸福指数最高的时光。此时的袁公子还不是英雄,但他遇到了美人,美人激起他无穷的抱负,他决定走不同凡俗的人生道路,决不能让这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作为“能力最强的中国人”雏形时的袁世凯,不仅尚未积累政治能力,经济能力也是很弱的。作为世家公子,不愁吃穿用度,但自给有余,普济则不足。他无权动用家族的庞大资产去谈情说爱。于是问题来了。
袁世凯天赋超群,智商情商一流,为人处事的机巧无人能敌。与“小白菜”好上后,他日后登门,每见其母,不仅礼貌有加,且有礼物相敬。他太爱“小白菜”了,深虑这心头一块禁脔,早晚被他人染指。
那日,和“小白菜”一晌贪欢过后,二人都觉得应该尽早跟女方父母商洽婚嫁之事,以便获得合法、独家、永久性的睡觉资格。为留有余地,女孩要先去探探母亲底细。
黄夫人知道袁公子醉心自己女儿,女儿又是女中上品,所以猛劲哄抬,起价就叫到千金。袁公子只好亲自出面央求,道:“您知道我的出身,早晚也博个封妻荫子。等我有了一官半职,您老夫妇下半生吃用开销、养老送终,都是我分内的义务,再不会劳动二老辛苦操心用力……”袁公子启动想象力,向黄夫人展示了黄家嫁女后将出现的美好愿景。俚语说:“男人喜欢女人漂亮脸蛋,女人喜欢男人甜言蜜语,所以女人化妆,男人撒谎。”可见女人最容易被言语迷惑。于是,黄夫人一口价减去一半。
袁公子欢天喜地回去张罗钱了。这世间冷热,是善门难开。平日那些吃他喝他的朋友等他去借钱时,不是哭穷,就是避见。多方筹措,只得三百两。没办法,趁于夫人不备,偷了她的嫁妆衣饰,典当来二百两,凑齐五百之数,急急送到黄家。
待他跟黄家谈好婚嫁日子,偕“小白菜”在闺房里温存够了,志得意满踱回自家,一进门,傻了。怒气冲冲堵在门口的于夫人身后,坐着他怒气冲冲的双亲!
袁保中厉声斥责儿子道:“你这逆子色胆包天,刚刚娶妻,便擅自纳宠。我告诉你,不行!你马上给我回了黄豆腐家,撕毁前约,退回钱款。不然,你立即滚蛋,你不再是袁氏子孙!”
袁公子突然从天上掉到地下,从温柔乡坠入冰雪窟。泪眼望望高堂,怒目看看发妻,一言不发,掉头而去。
在黄家门前徘徊到深夜,终于叩动门环。
袁公子跪在准丈人丈母面前,倾诉完苦衷,不忘表达坚定的决心,说道:“我今生只念她一人。今日无法违背父命,但请暂缓此事,我断不会违背旧约,不出一年,必登门以千金迎娶。”说动黄甲夫妇退回那典当的二百两聘金。他来到“小白菜”屋里,袁公子把美人按坐在床沿,拉着纤纤玉手跪在她膝下道:“今天陪你一晚,明早我就去山东投军。一年之限,必来接你!”可怜“小白菜”“昔日横波目,今做流泪泉”,她捧着袁公子同样泪水打湿的脸呜咽道:“你如果抛弃我不管,我此身绝不再属他人,不如死了算了。”
“你怎么这么说!我此行正是为将来出人头地,以和你幸福相守。我也不是初出茅庐,自信本领不在人下。你且记着,待我置身青云之际,就是赠你金屋之时。这日子不会太远。千万别再哭了,再哭,我担心着你,就走不出这乡里了。”
P10-11
十九世纪末叶,在东亚两大主要国家中国与日本之间展开的一场一赌国运的殊死较量,其结果影响了两国乃至整个亚洲和世界的发展进程,这就是著名的甲午战争。
战争的惨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最深重的苦难并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与近半个世纪的英勇抗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救亡图强运动,都是甲午国耻的直接后果。对日本来说,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岛国现代化的基础并更加助长了军阀政客狂热的扩张野心。后来的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都是这次胜利的必然产物。
鉴于“甲午海战”这一概念屡屡被聚焦的社会现实,有必要作如下的强调——在历时八个月(1894年8月1日至1895年4月17日)的甲午战争中,战场分为海陆两条战线,而决定着整个战争胜负的在于陆战的结果。
在被社会较少关注的陆战中,日军几乎倾巢出动,清政府也集中了与太平军争斗中产生的军阀武装湘淮两系军队的全部,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可用之兵。双方军队武器装备并无很大差距,人数为六比一,中国军队却屡经失利、一败涂地。可见“在中日战争中,日本是以人取胜的”。这是中日两国历史学家的普遍观点。“以人取胜”,并非指中国人不如日本人聪明、勇敢,它应当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最高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与战斗意志有天壤之别;二是社会制度与军队组织形式迥然不同。这就造成了两个国家完全不同的战争结局和历史命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念国耻,方能摆脱混沌,愈挫愈奋。为了加深国人对晚清封建王朝腐败本质的认识,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作者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