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当代信任研究》(作者姚琦、马华维)立足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信任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特色之处恰回应了信任研究的上述特点。首先,本书对西方心理学界的信任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梳理,特别关注了信任的多个水平(如组织中信任、组织间信任和人际信任),以及信任的动态过程(如信任的生命周期、特别是违背和修复过程),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本土化信任测量工具的建立,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测量学基础。最后,有关信任违背和修复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成果,为解读当代频发的信任违背现象以及设定有效的信任修复策略提供了借鉴。
引言/(1)
信任的基本理论篇/(1)
第一章 组织中信任/(3)
第一节 组织中信任研究的核心问题/(4)
一、信任的定义与核心要素/(4)
二、信任的影响因素与机制/(8)
三、小结和展望/(14)
第二节 组织中信任研究视角的转变/(15)
一、组织中信任研究的个体理性选择视角/(16)
二、组织中信任研究的关系视角/(18)
三、研究展望/(28)
第三节 虚拟团队中的信任生命周期/(30)
一、引言/(30)
二、虚拟团队信任问题/(31)
三、虚拟团队中的信任生命周期/(34)
四、研究展望/(43)
第二章 组织间信任/(44)
第一节 组织间信任的前因与结果变量/(45)
一、组织间信任定义/(45)
二、组织间信任的前因变量/(47)
三、组织间信任的后果变量/(55)
四、结论与展望/(59)
第二节 不同视角下的组织问信任理论/(61)
一、组织背景下的信任研究/(62)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组织间信任/(64)
三、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组织间信任/(69)
第三章 人际信任/(73)
第一节 人际信任的核心问题/(74)
一、人际信任定义/(74)
二、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76)
三、人际信任的机制研究/(86)
第二节 亲密关系中的信任/(95)
一、信任的本质/(97)
二、信任的功能之一:动机守门人/(104)
三、信任的功能之二:动机改变者/(111)
四、总结/(115)
第四章 信任修复/(116)
第一节 信任的违背和修复概述/(118)
一、信任违背的发生条件/(118)
二、信任修复的内容/(120)
三、信任修复的结果/(121)
四、信任修复的研究视角/(123)
第二节 信任修复的过程/(124)
一、信任修复的理论过程/(124)
二、信任修复的中介机制/(129)
第三节 信任修复的影响因素/(131)
一、违背类型/(131)
二、修复努力的主动性/(133)
三、信任方的人格特征/(133)
四、违背发生的时间/(134)
五、文化/(135)
,第四节 对当前信任修复研究的述评/(136)
一、信任修复研究的理论框架/(136)
二、信任修复研究的实证方法/(137)
三、信任修复中的时间因素/(137)
四、社会情景和情绪因素对信任修复的影响/(138)
五、信任修复的分析水平/(139)
六、能力型违背、正直型违背vs善心违背/(140)
信任的实证研究篇I——测量、前因和结果变量/(143)
第五章 组织中信任的测量/(145)
一、信任的测量与相关构念的关系模型/(146)
二、本研究概况/(152)
三、研究1:上级信任的测量/(153)
四、研究2:关系模型检验/(158)
五、讨论/(167)
六、结论/(171)
第六章 组织中的信任与被信任:基于员工的视角/(172)
一、问题提出/(172)
二、研究方法/(174)
三、研究结果/(176)
四、讨论与展望/(178)
第七章 教师上级信任、知识分享与工作绩效的关系/(180)
一、引言/(180)
二、研究方法/(184)
三、研究结果/(187)
四、讨论/(191)
五、结论/(194)
第八章 社会比较信息对人际初始信任的影响/(195)
一、文献回顾/(195)
二、研究假设与思路/(204)
三、实验研究/(210)
四、研究结果/(215)
五、讨论/(223)
信任的实证研究篇Ⅱ——信任的修复篇/(229)
第九章 违背类型与修复策略对信任修复的影响/(231)
一、信任违背类型和信任修复策略/(233)
二、研究概况/(235)
三、研究结果/(240)
四、讨论/(244)
五、结论/(248)
第十章 内隐信念与道歉方式对信任修复效果的影响/(248)
一、修复策略与信任修复/(248)
二、内隐理论与信任修复/(251)
三、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253)
四、研究方法/(255)
五、研究结果/(260)
六、讨论与展望/(264)
第十一章 第三方意见对信任修复的影响/(269)
一、研究假设/(270)
二、研究方法/(271)
三、研究结果/(274)
四、结论与展望/(280)
后记/(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