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戴复东(建筑院士访谈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柴育筑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戴复东,安徽省无为县人,1928年4月25日出生于广州市。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院所所长。1983年6月~1984年1O月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规划研究生院作访问学者。

2006年8月,由中国创造学会与国际管理学会组织中华创意产业大奖,在网上经过4个月评审,授予戴复东院士“终生成就奖”。2010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授予戴复东院士“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201 2年获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称号。

他不论顺逆境遇,始终热爱建筑事业,勤奋学习、潜心钻研、思想活跃、勇于革新,是建筑界中成果丰硕、贡献突出的专家之一。

柴育筑、戴复东编写的《戴复东(建筑院士访谈录)》基于对于戴复东院士深度采访的影像资料整理而成。

内容推荐

柴育筑、戴复东编写的《戴复东(建筑院士访谈录)》基于对于戴复东院士深度采访的影像资料整理而成,详细地讲述了他从孩提时期的求学经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地学习和工作的历程,更为重点的是到成为院士之后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学术思想以及作品展示,对于建筑和规划从业人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1章 我的家人

 父亲戴安澜

 母亲王荷馨

 妻子吴庐生

 儿子戴维平

第2章 成长岁月

 跟随父亲短期军旅生活

 寻常生活中的艺术启蒙

 在清华中学的美好时光

 英雄父亲殉国刻骨铭心

 喜闻理想的建筑学专业

第3章 大学求学

 幸遇众多良师进步日积月累

 良师之一父爱深厚的刘敦桢

 良师之二功力全面的杨廷宝

 良师之三暂人气质的童寓

 良师之四营造法教授张镛森

 良师之五其他老师

 大学四年跨越新旧政权

第4章 参加工作

 进入院系调整后的同济大学

 在同济的建筑流派争锋中进步

 事例之一最初的两项独立设计

 事例之二设计同济大学中心教学楼引轩然大波

 事例之三设计转型现代喜获成功

 事例之四首获全国竞赛一等奖大增自信

 事例之五参加国际竞赛获方案收买奖

 事例之六展才思设计东湖客舍多项创建

 事例之七大步涉足更多建筑类型

 感悟形象思维

第5章 逆境不弃

 建筑系被讽“八国联军”

 家庭受到冲击

 迷茫中的一份坚持

 坚持之一教书一定要负责任

 坚持之二创新四平大楼外墙工艺

 坚持之三描尽国外机场肮站楼图文

 坚持之四手绘医院建筑化解难题

 论及建筑徒手画

第6章 第二春天

 访问美国一年经历丰富

 经历之一解决住宿,购买相机

 经历之二惊获首届贝聿铭奖学金

 经历之三孤身搭乘“灰狗”班车作环美考察旅行

 经历之四喜得美国政府为先父重铸勋章

 经历之五难忘十月看红叶

 回国后有了一段当领导的经历

 经历之一建筑系的改革

 经历之二首次在教学场馆设计引入中庭

 建筑创作永无休止符

 案例之一平面恰似大勋章的烟台建工高层办公楼

 案例之二无法有法的曲阜孔庙后作街

 案例之三建筑尺寸真实的北京中华民族园

 案例之四 同济研究生院大楼获教育部一等奖

 案例之五浙大新校区中心岛建筑组团

 案例之六“净、静、近、尽、境、精”的弋矶山医院

 案例之七广西人民大会堂获一等奖而未得建造

 案例之八厦门市丽心梦幻乐园获一等奖而未能建造

 案例之九广西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

第7章 思想集汇

 教学有三条建议

 设计走三“T”路径

 创作把握三个概念

第8章 建筑情怀

 情系贵州建筑中的石头与人

 获胶州半岛海草石屋至宝

 把智慧注入中国残疾人培训中心

 家乡现代广场彰显农文化

 平民情怀面面观

试读章节

1926年,我父亲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担任排长。第二年他和我母亲结婚。1928年4月,父亲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的连长,跟随蒋介石率领的第一集团军讨伐军阀张宗昌去了。这时我母亲在广州,已经怀上我,而且就要临产了。

我出生的日子是1928年4月25日,满月后,我母亲特地到照相馆拍了一张全身照,寄给我父亲,她在照片背后写着:“产后,特摄此影,以为纪念,兼赠亲爱澜哥哥存之,荷馨”。

父亲很高兴,给我取了名字叫“覆东”。他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起因于当时震惊中外的“济南五三”惨案。

父亲他们的北伐部队沿着津浦线北上,在5月2日抵达山东济南。北伐军中有一位叫蔡公时的干部,他是从中国同盟会开始的老革命,被任命到山东担任这个地区的国民政府外交部交涉员,这时他跟着部队进驻济南。而当时的日本政府为阻止英美势力向中国北方发展,借口保护侨民,派兵侵占济南。5月3日下午,日本军队包围山东交涉公署。晚上9点钟,日本军人持械进入交涉公署内,威逼、凌辱、杀害了包括蔡公时在内的17位工作人员。过后,日本司令官福田中将带了3500多士兵在济南烧杀抢掠好多天。

我父亲所在的第一师当时自发反击了日军,对日本人的罪行他刻骨铭心。这时正好给我取名,就取了“覆东”这个名字,意思就是要覆灭东洋。以后我的妹妹取名“藩篱”,意思是保卫家园不受侵犯。两个弟弟,大弟弟取名“靖东”,意思是平定东洋,小弟弟取名“澄东”,意思是澄清东洋。

我“覆东”这个名字,在大学里也遇到点麻烦。我是1948年进的中央大学,1949年解放了,学校里有人认为我父亲是国民党员,就追问我:“你‘覆东’是要‘覆’什么‘东’啊?”我和他们讲清楚了名字的意义,得到了理解,但我自己感到不便。后来就把名字改为“後东”,去掉个“西”字头。后来实行简化字了,我的名字就写成“复东”,把“双人旁”也去掉了。

我父亲有记日记的习惯,我成人后对他比较深的认识和了解,很多都是从他的日记中得到的,他做事为人的品格以及做过的事情,很多我也是从他的同事、下属,以及戴家族人的追忆文章中知道的。

我父亲在南征北战中从排长、连长、团长、旅长一步步升到第二○○师师长。第二○○师属于陆军第五军,军长是杜聿明。第五军是抗战开始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中国在湖南湘潭建立了陆军机械化部队。1939年1月,父亲被任命为第五军第二○○师师长,负责训练特种步兵师,任务是协助战车部队和空军部队联合作战。这个第二○○师一开始并不是后来那个驰名中外的“第二○○师”,它是由一部分地方军和新征的士兵组成。我父亲上任时表示:“竭尽全力,练成劲旅,为国驰驱,歼彼倭寇。”他根据自己多次参加战斗的经验写下了一本叫《磨砺集》的书,以后又写出了《磨砺续集》都作为练兵教材,他自己一直住在军营,整训锻炼队伍。他用了半年时间进行严格教育训练,把第二○○师打造成了一支精锐的部队,在国民党全军评比时获得第一名。P23-24

序言

院士作为我国最高层次学术水平的大专家,在各个行业都有代表。细分之后,专注于建筑领域的院士仅仅数十人,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文化等多个领域,每个人在其专业领域中可谓学术之集大成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经验以及学术积淀,而我们多数人都仅仅看到院士们的成功,看不到院士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如何展示院士成功背后不为人们所知的故事,展示其生活和工作中的甜酸苦辣,就成为丛书的源起和旨归。

从现实角度考量,这些院士们大多年事已高,且依然承担着纷杂的专业事务,有的甚至还站在专业事务的第一线,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设计任务。如果约请他们以一种严格的著书立说的方式来呈现,是院士们难于承担,或者说不愿意承担,且承担不起的难题。这不仅不现实,也是不近人情的安排。有鉴于此,我们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首次选取了我国10位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创作的院士,在他们匆忙的事务活动中,见缝插针地安排了面对面的采访,通过问答的形式,配以同期录音和录像,在尽可能少地占用院士们的时间(一般一个院士也仅仅采访一两天的时间)的情况下,完成资料的采集工作。之后,经过我们的精心整理,补充资料,就成了目前这一套《建筑院士访谈录》。

丛书力图通过人物肖像摹写的方式向读者展示院士们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真实地表现院士们喜怒哀乐,原原本本地展示院士们的真性情,以及他们最富于启迪性的一面。是国内首次以访谈录的形式展示建筑学院士创作与思想的丛书。

以下揭橥本书的意趣:

——我们不讨论身份、称号还有荣誉,我们不塑造光辉高大的形象,我们希求以最为朴素的文字和并非精心安排的方式,还原各种平淡无奇却意味无穷的工作与生活!

——我们不宣扬成功学,我们不寻求关键的锁钥——虽然我们并不惮于讲述成功的故事,更不是呈献励志的心灵鸡汤,我们倾向于寻迹每一个脚印,还原人生点滴,以至微至细的人生本真,逼近普通而真实的成功!

——我们关注现实情怀,关注认真和专注的态度,还有每一种伟大背后的真实内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