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是大多数国家的一个主要的公共政策问题,他们代表了政府的财政义务的一部分,一个负担预测还为“婴儿潮”的一代退休增加方法。同时,私人退休金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和经济增长。
鉴于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养老金危机,由大卫·布莱克所著的《养老金经济学》不仅仅是一本养老金经济学家的必读之书,也是养老金会计师、律师、退休计划顾问、投资管理者、企业高管和养老金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之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养老金经济学/养老金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英)大卫·布莱克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退休金是大多数国家的一个主要的公共政策问题,他们代表了政府的财政义务的一部分,一个负担预测还为“婴儿潮”的一代退休增加方法。同时,私人退休金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和经济增长。 鉴于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养老金危机,由大卫·布莱克所著的《养老金经济学》不仅仅是一本养老金经济学家的必读之书,也是养老金会计师、律师、退休计划顾问、投资管理者、企业高管和养老金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之书。” 内容推荐 养老金是一项重大的公共政策问题。在多数国家,养老金占据了政府财政负债的很大比重,且随着“婴儿潮”一代渐渐退休,预测这一比例将继续增大。此外,私人养老金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由大卫·布莱克所著的《养老金经济学》考虑个人、公司以及政府为退休后以及宏观环境下提供的养老金资产积累的路径。伴随着隐现的全球养老金危机,每个在养老金行业的人都有必要了解稀缺资源的分配—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以及影响该分配的激励方式。养老金经济学为养老金问题提供了一个牢固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学实践。从这本书中读者将学习到关于养老金的以下作用: 个体终身福利最大化 个人储蓄和退休的决定 从公司角度而言的结果 促进总储蓄 世代交叠模型 此外,《养老金经济学》介绍了养老金计划的各种类型,涵盖了老龄化经济、代际核算和养老金的社会福利影响。 目录 前 言 第1章 导言 1.1 什么是养老金经济学 1.2 养老金计划的类型 1.3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个人养老金决策 2.1 生命周期模型 2.2 养老金与储蓄 2.2.1 非积累制政府养老金 2.2.2 积累制私人养老金 2.3 养老金与退休计划 2.3.1 无养老金 2.3.2 积累制私人养老金 2.3.3 非积累制国家养老金 2.3.4 非积累制国家养老金与积累制私人养老金 2.4 对生命周期模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5 有关退休的Feldstein生命周期模型 2.5.1 消费决策 2.5.2 退休决策 2.5.3 讨论 2.6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企业养老金决策 3.1 企业提供的养老金 3.2 雇佣合同中养老金的角色 3.2.1 利他主义的养老金 3.2.2 延付薪酬的养老金 3.2.3 未定权益的养老金 3.3 企业养老金负债的性质 3.4 辞职与强制退休 3.4.1 辞职 3.4.2 强制退休 3.5 税收与养老金政策 3.6 养老金计划和养老金基金中的代理成本 3.6.1 内部托管人 3.6.2 资金不足的养老金计划 3.6.3 绩效基金管理费用 3.6.4 股东维权及企业治理 3.6.5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伤残抚恤金 3.7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一定时期内D-S OLG模型中的养老金 4.1 两期D-S OLG模型 4.1.1 个人 4.1.2 企业 4.1.3 市场均衡 4.1.4 动态、稳定和均衡状态 4.1.5 兼顾最优和效率 4.2 伴有外生性劳动力供给和退休的D-S OLG 模型下的养老金 4.2.1 国家养老金计划 4.2.2 现收现付制和政府债务间的均衡 4.2.3 转移支付效应和福利效应 4.2.4 从现收现付制到积累制养老金计划 4.3 伴有内生性劳动力供给与退休的D-S OLG模型下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 4.3.1 个人 4.3.2 市场均衡 4.3.3 稳定状态 4.3.4 福利效应 4.3.5 从现收现付制到积累制养老金计划 4.4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未定生命周期的B-Y OLG模型中的养老金 5.1 未定生命周期内B-Y OLG模型 5.1.1 Yaari的贡献 5.1.2 Blanchard的贡献 5.1.3 个体 5.1.4 消费总量 5.1.5 企业 5.1.6 政府和市场均衡 5.1.7 相图 5.2 内生性劳动力供给和强制退休条件下B-Y OLG模型中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 5.3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老龄经济学和代际账户 6.1 老龄化的宏观经济效应:人口增长的下降和扶养比的上升 6.2 基于D-S OLG 模型的人口增长率变动条件下的养老金 6.3 代际核算 6.4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分担和再分配 7.1 私人养老金计划的风险 7.2 私人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分担 7.3 职业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分担 7.3.1 完全市场 7.3.2 不完全市场 7.4 私人养老金计划的再分配 7.5 私人部门市场失灵和政府养老金计划的补偿作用 7.6 国家养老金计划的风险 7.7 国家养老金计划的风险分担 7.7.1 家庭 7.7.2 社会养老金保障计划基本案例 7.8 政府养老金计划的再分配 7.9 现收现付制国家养老金计划的耐久性及资金转移成本 7.9.1 耐久性 7.9.2 转移赤字 7.10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行为养老金经济学 8.1 积累阶段 8.1.1 储蓄决策 8.1.2 投资决策 8.2 消费时期 8.2.1 长寿风险 8.2.2 通货膨胀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8.3 结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养老金的总资产大于总负债,也就是未来承诺给付的养老金现值,那么DB计划将出现“盈余(surplus)”。反之,如果总负债超过总资产,就会出现“赤字(deficit)”。在通常情况下,养老金的管理者或监督者(一般由政府指定)会对消除盈余和赤字进行严格的规定。盈余通常是通过“雇主供款假期”来消除,即雇主停止供款资助直到盈余消除。赤字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差额补贴来消除,即雇主在特定的复苏时期内,如5~10年或者公司劳动力的平均剩余工作年限(通常为15年左右),通过额外缴费来消除赤字。 慢慢地,DB计划越来越多地被DC计划所替代。在DC计划中,缴费的比率是固定的。缴费可能是固定的年数或者固定的收入比例。养老金支付水平取决于至退休前的期间内累积的缴费值。而且DC计划中不含特定的养老金水平。如果由于缴费低或投资效益差而导致基金值较低,养老金的水平也会较低。反过来,如果养老金的价值较高,养老金的水平也相应较高。从定义上来讲,DC计划没有盈余或赤字的概念。 混合计划是DB和:DC计划的结合体。主要示例如下所示(Wesbroom和Reay,2005): (1)序数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该养老金计划对一定年龄以下(比如45岁)的职工实行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而对这一年龄之上的员工实行收益确定型养老金计划。这种养老金计划对年轻的经常换工作的员工来说更有益,而对那些年老的员工来说更有确定性。 (2)组合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该养老金计划对一定工资以下(通常是基本工资)的员工实行收益确定型养老金计划,而对这一工资之上(通常是不固定的工资)的员工实行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 (3)基础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该养老金计划是组合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的变异,以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为主,辅以收益确定型养老金计划。这一计划会在企业资金周转较差时为退休员工提供最低额度的养老会。 (4)现金结余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该养老金计划有着固定的支付,这一支付的表现形式为计划内的员工个人账户。现金结余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详细说明了投资额和回报额都会以现金的形式体现在员工的个人账户中。回报率与计划内的资产绩效并无直接关联,而通常与债券的收益有关。在员工退休时个人账户中的累计总额将用于购买年金。对于员工来说,现金结余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大体等同于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该养老金计划在美国较为常见(详见Rappaport等,1997)。 (5)定向购买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或定向收益型混合收益养老金计划。该养老金计划从本质上来说为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但目的是为了实行收益确定型养老金计划。因此,如果资金高于或低于目标额度,雇主需要随时间不断调整投资量。 第三个支柱是政府或公司提供之外的,个人为退休期准备的额外储蓄。这种储蓄一般存在银行账户,或者是投资股票或债券的共同基金中。如果个人选择通过正式的养老金计划来储蓄,那么这种储蓄常以DC计划中的“个人养老金计划(personal pension stheme)”或“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的形式来进行。其他资产也可以用来作为退休收入,最佳的资产就是住宅。退休时,人们有时会卖掉原来的房子并买一套较小的住宅,以便在退休期内提高消费能力;这被称为降级消费。替代这种方式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房产抵押,临死时通过卖掉房子所得的收益来偿还初始贷款和利息,这叫作“房产抵押贷款”。 还有对老年人提供支持的第四个支柱,即退休之后的再就业,这主要取决于个人选择。有些人不喜欢整天工作,退休之后也不会再从事全职工作,这种人就会逐渐进入退休状态。对于其他人来讲,有时为了维持生活,除了再找一份兼职工作之外也别无选择。 养老金不是老年人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健康问题、医疗费用和长期照护需求是许多老年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英国,大约20%的老年人需要在其临死前得到两年或更长时间的长期照料,每年用于照料的费用与每年的平均收入相等。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中的大额医疗费用都发生在其生命的最后六个月。养老金计划的设计或宗旨并不是为了承担这些费用。人们要么依赖政府支付,要么不得不卖掉包括房子在内的其他财产去支付这种长期照护费用。因此,当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出台之后,人们纷纷去加入这种保险。 P8-10 序言 世界各国正面临或即将面临养老金危机,推出系列养老金书籍正当其时。全球各个国家都会更快地认识到它们正受到来自本国养老金计划的挑战。快速变化的人口和出生率均远低于人口替换率,导致各国赡养比率急速增加。同时,由于股票市场回报低和不断降低的利率及人们寿命的延长,许多私营机构的种种计划都面临着严峻的资金困难。 养老金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现在的养老金专家很多,但养老金多样化的专业性正是造成养老金问题复杂的原因之一。这些专家也许是养老金律师,谙熟养老金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却不太清楚养老金在融资计划生命周期中的作用;这些专家也许是养老金精算师,熟知多种养老金债务计算方法,但却不能充分理解养老金基金存在的金融危机;他们也许是熟练的投资经理,但却不理解养老金债务如何应对宏观经济冲击或人口冲击;他们也许是养老金会计人员,熟悉全球所有的养老金会计准则,但却不知这些标准是如何影响公司股息和投资策略。所有这些专家可能都不知道养老金在其本国的社会意义或是养老金系统在他国的运作情况。 很显然,我们需要一支受过良好培训的专家队伍,能为复杂的养老金问题提供恰当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简而言之,我们需要一种新型专家——养老金科学家。养老金科学家能够解决具有多学科性质的养老金问题。这一过程的首要问题是具备大量的基础知识。 我所在的养老金协会由经济学家发起。但是,很快我们便意识到自己也缺乏养老金领域的知识。我们发现精算师、会计人员和律师都在以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语言谈论养老金。之所以陌生,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新术语,而我们熟悉的一些术语对他们来说,有着许多不同的意思。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养老金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开始去理解这些不同的专家团队对养老金的看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需要从多学科角度去理解养老金。以登山运动作为类比,这种感觉就像与不同专业登山队交流,虽然他们曾经都攀登同一高峰,但却经由不同的路线,所以他们只对自己的路线非常熟悉,但却对其他路线所知寥寥。我们认为现在应该是全方位关注养老金这座大山的时候了。 这就是养老金协会着手撰写一系列养老金书籍的原因,这套书籍将从不同角度关注养老金这座大山。这一系列书籍的开篇两部是: 《养老金经济学》 《养老金金融学》 接下来,我们希望出版以下几本: 《养老金精算原则》 《养老金会计学》 《养老金法》 《养老金系统法规比较学》 《社会政策与人口老龄化》 该系列书籍针对正在从事或者想要从事以下职业的人们: 养老金监管人员 养老金政策制定者 养老金计划经理 员工效益顾问 客户关系经理 养老金律师 养老金计划审计员 养老金会计人员 投资经理投资顾问养老金经济学家 大卫·布莱克 伦敦卡斯商学院养老金协会会长、养老金经济学教授 后记 有个公式“2+5=7”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中国的老龄化状况: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2亿人,占全球老龄人口的1/5,中国老龄化比率2013年年底达到14.8%,老龄人口约为中国总人口数的1/7。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如此严重,犹如一堵大墙矗立在我们面前。老龄化问题不简单,它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伦理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00多年前,1865年法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将他人先进的理论翻译过来,为突围中国老龄化提供启迪和借鉴正是译者推出本套丛书的初衷。 养老金是与老龄化如影相随的话题。尽管每个人都会老,但年轻人的养老问题终归是几十年后的事;而养老金问题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年轻人现在就在交纳养老金,而老年人正在领取的消费养老金。欧债危机、养老金亏空等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背后都是养老金问题。所以,我们从几十本西方权威的论著中精选了三本有关养老金的专著以飨读者。 养老金的雏形源起于工业革命早期的英国友谊社,但真正建立起养老金制度的却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养老金问题的本质用中国话表述是卯吃寅粮,就是明天花今天赚的钱、攒的钱。和西方哲学的直线思维不同,中国人的养老体现出现系统性的思想,用养儿防老这种代际赡养来解决养老问题。西方养老依赖社会,而中国养老却依赖家庭。在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越来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下,中国的养老途径必然会由家庭转向社会。而养老金正是社会化养老的主要实现途径。这种从家庭向社会的转型凸显了研究养老金问题的必要。 现代养老金金融理论是建立在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LC)理论和萨缪尔森等人的世代交叠(OLG)理论基础上的。不管是养老金交纳的收益确定型(DB)模式和缴费确定型(DC)模式,抑或是养老金筹资的现收现付制(Pay—as—you—g0 System)和基金积累制(Full Funded System),养老金问题的核心是生产和消费的时间转换问题。而时间转换问题取决于政府、企业和个人对资金贴现率(13iscount Rate)的判断问题。如果贴现率高,则机构和个人偏向于现期消费;如果贴现率低,则机构和个人偏向于未来养老。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正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即使考虑到家庭代际赡养问题,它也只是代和代之间支付的贴现问题,一个人伦问题背后的实质还是金融问题。所以,养老金问题的核心是养老金金融。 大卫·布莱克和基思P.安巴克希尔都是著名的养老金经济学家。他们不仅耕耘于三尺讲坛,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多家金融机构任职,提供专业服务。之所以选择他们的书作为“养老金译丛”的首批译著,除书本身的质量和内容外,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翻译或者撰写养老金金融的专业著作,本套丛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中国养老金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空白。 由于养老金译丛的引进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有许多专业词汇要么没有相应的翻译,要么一个词汇国内有多种译法。囿于翻译水平有限,尽管我们已经以谨慎的态度多次校对全书,其中的缺憾与不当之处还是在所难免,恳请学界同仁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感谢我的翻译团队,他们分别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年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莉莉博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肖明智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尹银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董禹博士,金融学硕士、资深翻译王蒙女士。正是他们的专业和敬业,使我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这项曾经以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感谢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王鹏先生和上海的庄宇飞先生,他们帮我解决了许多专业词汇的翻译问题。 我要特别感谢中国养老示范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苏志钢博士,他主动请缨,不辞辛苦地审阅了丛书,他的睿智和坚持弥补了我知识和能力上的许多不足。 我还要感谢我的博士后导师中国中信集团副总经理蒲坚先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教授、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车耳执行站长,是他们为我注入知识、补充正能量,支持我完成此项工作的。 感谢孩子的姥爷和姥姥,他们的辛苦使我能在父亲、研究员和投资人三个角色中腾挪开来,完成丛书的翻译。世界是平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我收获了一套丛书,但却有一年多时间没怎么好好带孩子,也没有时间多陪父母。 ’ 引进是为了消化,最终的目标是融会贯通,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理论和制度。对此我们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愿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养老金融事业的发展,共同迎接中国梦的实现。 尹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