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正编著的《卧佛传奇》为证因大师传记,证因大师为北宋初年的一代高僧,住锡于淮安涟水能仁寺,在涟水一带弘法利生,得真宗赐号“卧佛”,是涟水一带家喻户晓的人物。书稿吸取当地传说,并结合部分史实,以诙谐、幽默、智慧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个传说故事讲述一代高僧行止,展现了佛门慈悲普度的情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卧佛传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曙正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曙正编著的《卧佛传奇》为证因大师传记,证因大师为北宋初年的一代高僧,住锡于淮安涟水能仁寺,在涟水一带弘法利生,得真宗赐号“卧佛”,是涟水一带家喻户晓的人物。书稿吸取当地传说,并结合部分史实,以诙谐、幽默、智慧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个传说故事讲述一代高僧行止,展现了佛门慈悲普度的情怀。 内容推荐 《卧佛传奇》由曙正编著。 证因大师为北宋高僧,真宗赐号“卧佛”,仁宗赐号“蹈宝华如来”。大师曾驻锡于涟水能仁寺,一生悬壶济世,善巧度人,犹如药师如来化身,深为大众所敬仰。他的故事在涟水民间家喻户晓,代代相传。 《卧佛传奇》取材民间传蜕,结合部分史实,以一个个诙谐生动、智慧慈悲的故事,讲述大师生平行止,弘扬佛教慈悲济世、普度众生的思想。令众生感受到佛法并不遥远,药师如来就在身边,始终护佑着众生。 目录 自序 和光同尘的传奇神僧 第一回 乱世风云定飘蓬 第二回 守坚降世显祥瑞 第三旧 天赋异象戏人间 第四回 慈心放鱼遭父惩 第五回 抛却凡情现僧相 第六回 端测吉凶化戾气 第七回 证悟妙法号道者 第八回 妙手回春点通判 第九回 悬壶济世度周顾 第十回 慈智感化陈阿猛 第十一回 恶妇不听良言劝 第十二回 无辜苦命兰馨儿 第十三回 错失女儿遭报应 第十四回 魂消苇荡万事空 第十五回 腹中荤酒落虚空 第十六回 三个奸商遭诅咒 第十七回 文通再逢薛茂懿 第十八回 万家生佛救苍生 第十九回 菡萏花开天下香 第二十回 未卜先知活菩萨 第二十一回 不见一法大安乐 第二十二回 天然方是世间道 第二十三回 龙争虎斗何时休 第二十四回 几家明月几家愁 第二十五回 悬崖谁人肯放手 第二十六回 般若妙语度迷航 第二十七回 枯荣皆在天道中 第二十八回 一月普现一切水 第二十九回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三十回 最爱东山灵秀地 第三十一回 三生石上旧精魂 第三十二回 世事如棋怅平生 第三十三回 欲话因缘断人肠 第三十四回 一轮明月印长天 第三十五回 世事因缘须臾间 第三十六回 汴梁奇事惊天下 第三十七回 身已骑驴反觅驴 第三十八回 三毒灭尽巨石轻 第三十九回 推敲之间论主宾 第四十回 罪从心起将心忏 第四十一回 大鹏展翼镇那迦 第四十二回 但得归去莫迟疑 第四十三回 慈悲一念即生机 第四十四回 功德圆满化菩提 试读章节 第一回 乱世风云定飘蓬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 除夕刚过。苍茫之下,山河萧索,漫天飞雪,鸟绝踪迹。淮南楚州官道上,风驰电掣般行来一行十余人的骠骑,皆是壮年,劲装披甲。直到了楚州离北城门洞三百步之外,为首的汉子跃下坐骑,打量楚州巍巍城关,见城上人影幢幢,便向官道边的一间酒肆走去。余者也都牵马随行。 大雪天气,又是除夕刚刚过,客堂内空空荡荡,唯有十几张几案。店家见来的都是将官,忙上前招呼。一边将众人让到几案边,一边呼唤小二在客堂中间的炭盆上加燃火炭,送上酒食。 一时间,客堂之中炉火融融,冰寒逐渐退去,酒肆中顿时有了人气。几碗热酒下去,众人顿觉得浑身暖了起来,便向掌柜询问楚州城近况。掌柜道:“李使君年前来楚州巡视几日,是否回转淮南,并未知道,南唐那边并未有什么动静,近日这城中还算平静,几位自北而来?敢莫是又要攻南了?” 军汉中有人自得道:“咱们是殿前军赵点检麾下,奉命有信交予李使君,至于打不打仗,咱们小小军汉,哪是能得知的?” 此人所说的殿前军起于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登基后,于征战生涯中下诏“广募天下勇士,编为殿前诸班”。殿前诸军以骁勇著称天下。李使君便是官拜检校太尉、淮南道节度使的后周大将李重进,楚州便由他管辖。而“赵点检”便是殿前军最高军事长官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听闻眼前就是赫赫有名的殿前军,掌柜更添殷勤。军士们饮食完毕,又抖擞精神飞身上马,直奔楚州城而去。 见这群军汉离去,店家微微松了口气。店小二道:“掌柜的,殿前军果真是厉害,方才和那几位说话,我腿肚子到现在还有些软呢!” 掌柜道:“你小子知道什么!殿前军四处征战。这几位一身杀气,必是手上都有不少人命的!不过去岁先皇归天,陛下年纪还小,看来一二十年之内,无法南征了。一二十年之后,也不知这殿前军会哪儿去呢!” 小二道:“若是能得一二十年太平,也算咱们楚州百姓的福祉。” 掌柜点头道:“楚州自前年一战,之后我回来家乡时,城池残破得几乎不敢认。亲戚朋友死的死、散的散,就连我城里祖上的旧居,也是一片白地了,满城血腥,遍地尸首,到现在我还常梦见那时进城看见的景况。”言罢,又深深一叹:“可这又有什么法子,这百年来,淮南淮北之地亡魂何止千万,尸骨堆积如山,河南河北、淮南淮北,赤地千里,百姓十不存一。你我还能活着,已算万幸了。这天下纷争不断,干戈不息,咱们这些蚁民,生于乱世,只能说命不好,能活一天便是一天,还能怎样?” 五代十国之际,各国政权征战不休,兵连祸结,民生凋敝,即使楚州这等淮北大城也不能例外,百姓生存十分艰难。对于升斗小民来说,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谁敢奢望其他? 二人正唏嘘,店门又开,雪花随风刮进房门。一个汉子扶着个妇人走进屋来。那汉子面容朴拙,肤色黧黑,可见是个行船客。 汉子扶了妇人坐下。小二忙过去招呼。那汉子虽看来寒素,又不过只有他们二人,却要了满满一桌的饮食,之后又给那妇人要了一碗粟米粥才作罢。 小二与掌柜听他二人是本地口音,却又在这正月里出门在外,便不由多问了两句。 那汉子倒也憨直,答道:“在下原是楚州人氏。我姓娄,行四,叫我娄四就是。前两年,我本在淮南水军里听用。现离了军中,便和内人回转家乡来营生。只是没想到,现今楚州变得如此残破。我们在城内寻了一圈,不想原先亲友一个也不在了,家宅也毁于战火。当下竟是无处安身。”说罢,一声长叹。 掌柜听了他这话,叹道:“这些年来,楚州、扬州等地,战事不断,哪家没有离散的骨肉亲朋?不过,当年楚州起战事之前,楚州很多乡亲避祸北逃,因涟水县守将雄武军使崔万迪暗中降了周军,误打误撞的那批逃到涟水的人,应该都活了下来,你可去那边找找,或许有你家亲友,也可知悉你父母消息。” 娄四听了这话,面露喜色,连连向掌柜道谢。 掌柜与小二又和他聊了淮南水军中种种,又打听了一些近况。这时,娄娘子已经将面前的饮食吃尽,又将粥慢慢喝完,却仍是意犹未尽。娄四忙又为她点了麦饼,憨笑道:“自你有了身子,便是这般能吃。” 娄娘子微叹一声,道:“也真是,自打知道有了身孕,这肚子便成了无底洞,任是如何吃,也填不满它。” 风雪渐住。娄氏夫妇也用餐完毕,二人结了账,又包了好些面饼,出得屋来。展目望去,只见关河萧索,疏林冷落。好在楚州往北过了淮河,东北向八十余里之外便是涟水县城了。二人相互依扶,踏着积雪,向涟水县而去。 小二和掌柜送到门口,望着娄四夫妇远去的背影,唏嘘道:“但愿他到了涟水不要失望。” 说话间,城门中奔出一人一马,正是早时那队军汉中一人。到了酒肆前也不下马,只唤小二包了几大包麦饼,又打了两壶热酒,道:“还要往扬州去,路上吃。” 片刻,饮食齐备,打成包裹挂在马鞍上。军汉一勒缰绳,战马打个响鼻,便扬长而去。 这番聚散,人世间每日都有无数次的相似场景,来去匆匆。世间人往来的道路各不相同,此去命运也迥异。娄四夫妇,在雪中踉跄而行,涟水一地,却使得他们重觅天伦。而那队军汉在南去之路上,却遭遇了李重进的扬州之叛。原本平常的传令任务,便成不归之途。 这场显德七年正月在楚州城外不经意的相聚离别,如雪落地,尚未得一处尘埃,便转瞬湮灭。 人生常有无数未知,此时在漫天飞雪中苦苦守候渡船的娄氏娘子,只知她腹中孕育着一个宁馨儿,却不知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日后的时光里,他将成为荷负如来家业的丈夫;他一生竭心尽意传道于淮河两岸,以佛法之无上慈悲感化众生;他以奇术治愈了宋皇朝第四代天子的怪病,将菩提植入人王心中,为佛法在大宋一朝的兴盛,埋下了至为宝贵的金刚种子。 他,便是宋初有“卧佛”之称的传奇高僧——证因大师。 P1-5 序言 和光同尘的传奇神僧 淮安涟水地处江苏苏北,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如三国时期的名将陈登,南北朝时代的著名文学家鲍照,以及《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等,皆出自涟水。米芾、吴昌硕两位书画大家也曾经任职于涟水。小小涟水,堪称智慧之乡。 涟水也曾经是佛教胜地,史载此地曾建有大小寺院一百多所。后来因天灾、战乱等原因,佛教在涟水日渐衰败,乃至断代一甲子。所以涟水的佛教信仰、文化传播等方面,一直都落后于周边城市。直至2008年,涟水佛教才与大众再续因缘,开始发展。时至今日,涟水重建了能仁寺,为男众道场;重新选址修建了法华古寺,为女众道场。从此,涟水具足四众弟子,佛教也有了弘传的基础,并开始向大众传播佛法,能让更多的人与佛结缘,得闻正法。 因为历史原因,涟水佛教文化遗迹甚少。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能仁寺妙通塔,这是当年宋仁宗为了感怀涟水高僧娄道者而敕建。上千年的岁月里,它曾留下许多的传说,寄托着众生的美好愿望,已经成为涟水文化的一部分。妙通塔虽然于1948年毁于战火,但2008年,在涟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妙通塔终得以重建。 2012年,涟水县政协主席杨天成先生建议我为能仁寺整理或编写一本书,希望以此扩大能仁寺对外的宣传,使能仁寺进入更多人的视线。对此,我自然随喜支持。 为此,我多方查找资料,但是能仁寺相关的史料实在匮乏,深感无所下手。后来有幸阅读了涟水地方文化老人彭云生先生所编撰的《安东神僧》一书,书中讲述的便是娄道者流传在涟水的诸多神异故事。 娄道者,也被称为“证因大师”,是涟水一带家喻户晓的高僧。他生活在北宋初年,少时即出家。大师曾驻锡于能仁寺,一生弘传佛法,度人无数。他行止洒脱,不为世俗所囿,并慈悲为怀,悬壶济世,医术高明,且屡有神迹,犹如药师如来的化身。涟水大众敬仰大师风仪,尊其为“卧佛”。关于道者的故事、传说很多,最为脍炙人口的传说,当属他乘巨石浮水入京,为当朝太子赵祯止啼的故事。彭云生先生不辞辛苦,将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传说一一收集,并记录成册。 故事中的道者形象,经过大众的口口相传,已经远僧而近神。但在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涟水大众对家乡的这位高僧的热爱。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这些故事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有着感人至深的生命力。我于是想到,为道者写一部传记,以大师生平为载体,讲述大师行谊。如此不仅可以彰显能仁寺的佛教历史文化,更可以体现佛法慈悲普度的情怀,弘扬药师如来悲天悯人的济世思想。 本书写作,很多故事情节都取自民间传说。传说虽然反映了百姓心中所愿,却未必契合佛法教义,故而在写作时,对传说都依佛理做了修正,既保留故事情节,也不失正见。 例如,道者在民间的形象,是个不忌酒肉的和尚,但圣者之所为,自有其甚深密义,一切皆为方便度化,绝非寻常人等的口腹之欲。犹如济公活佛,游戏人间,吃进去的不过是食物,吐出来的,却是生命的解脱轮回。所以。在写作时,对此作了相应改编,以此警告世人,不可以借此诽谤出家人,而方便也不过只是手段,若非具足证量者,切不可随意效仿。 , 在民间传说中,道者是因知军不信佛,故而圆寂。但在文中则改为:道者度化了不信佛的新知军蒙光后,度生因缘已尽,遂从容坐化,以此作为圆满结局。 此外,在讲述道者为大众治病疗疾等故事时,也是少用神通,而是佛法的慈悲智慧为众人化除肉身病苦,并解除心中痼疾。至于道者为宋仁宗止啼哭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该情节在书中虽有保留,但写作时并未完全按照传说表述。此外,为了增进阅读趣味,也结合了当时的一些历史,塑造相应情节。但此为权宜,并非史实。 为了弘扬涟水佛教文化,令更多人认识娄道者这位传奇高僧,并因此而了解涟水佛教,与佛结缘。我发心编写此书,以奉仁者。然本人才疏学浅,又仓促成书,不足之处甚多。还请读者多加指正,以俟再版时订正。 本书顺利出版,得到了安徽达冉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放大德的大力支持,并承蒙上海尚诚保险有限公司秦轶董事长、上海银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金月珍董事长、point star holdings limited(置星控股)施伟斌主席的关心。 对诸仁者的支持,作者表示真挚的谢意。 曙正合十 2014年3月2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