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忆张伯驹(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伯驹潘素文献整理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回忆张伯驹(精)》由张伯驹潘素文献整理编辑委员会编。这部纪念文集中文字的作者,都是张伯驹先生的老友、学生,这本纪念文集的编辑出版,意味着我们永远怀念他、景仰他。对于每篇文章,编者均认真对待,并无额外修饰渲染,都是作者本人在实际生活中对张伯驹先生的切身感悟。由于时间较紧,还有一些先生的文章未来得及编入文集,在这里向这些笔者表示歉意,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弥补这一缺憾。

内容推荐

张伯驹先生一生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传承有着卓著的功勋,他的道德可光照日月。诗词歌赋,收藏鉴赏,国人受惠于他者可以千万计,而得以有幸与他相见相识的仅寥寥数百人。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活着的张伯驹,这本《回忆张伯驹(精)》汇集的三十余篇文章,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一代名士的深重感情。无论是与他相知几十年的老友,还是仅仅听过一次课、有过一次接席之谈的学生、同志,都久久不能抹去张伯驹先生在自己心头的记忆。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做出对张伯驹先生最深刻的感受和回忆。情真意切,让人为之动容。《回忆张伯驹(精)》由张伯驹潘素文献整理编辑委员会编。

目录

忆伯驹

忆父亲二三事

尘劫难移爱国志

张伯驹与京剧

《红毹纪梦诗注》序一

《红毹纪梦诗注》序二

《一代名士张伯驹》序

《张伯驹词集》序

什刹海边忆故交

承泽园轶事

伯驹先生

与伯驹先生交往三五事

文章尚未报白头

旷世奇人张伯驹

我和伯驹道兄

从旧藏蔡襄《自书诗》卷谈起

忆伯驹先生

我和张伯驹的忘年情

艺、史、诗的综合欣赏

张伯驹先生周年祭

张伯驹论剧

回忆张伯驹先生

我的恩师张伯驹

天予机缘写驹翁

怀念张伯驹先生

为张伯驹先生录最后两首诗词

谈张伯驹潘素夫妇书画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张伯驹

张伯驹二三事

文采风流今尚在

深情怀念曾外祖父张伯驹

张伯驹先生振兴韵文之举

中国文人的别样文字

忆张伯老与中山书画社

伯老印象

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感怀

名家评张伯驹

张伯驹自述

张伯驹生平简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忆伯驹

潘素

张伯驹先生是1982年2月26日在北京去世的,至今已经过了整整一年了。因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四五十年,一旦分手,当然引起不少的回忆,精神上不免会感到孤单。但在实际的生活上,我却比过去更为忙碌,特别是在社会的交往上,因伯驹去世了,我不仅要忙我自己的不少事,更要把他生前有关书画和其他的好多事,也都担当起来。这样在时间上虽然紧迫些,但在内心里也另有一种新的安慰。

伯驹去世后,在我接办他生前经手的很多有关书画收藏方面的事时,愈感觉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事业的忠诚负责,尤其和他交往过的不少名人们,对他为人的追怀钦慕,其中有不少事,是他在外边经手了,我还不晓得的。这样,就更使我对他怀念赞佩,感到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对社会有一定贡献,对我也起了不少鼓舞的作用。

尤其在近一年内,国内经历了很多不平凡的重大事件,到现在举国都在为创造一个更新的局面而努力,改革之风吹遍了大地。我自己也正在绘画事业上,为国家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因而我就时常想到,假若伯驹能多活几年生逢盛世,他在自己的事业中,又会有多少革命的事迹出现呢?从而就又产生了格外惋惜的心情。

与伯驹长期的共同生活,使我对他的为人性格,和对国家社会的态度有了深刻了解。他一生为人豪爽耿直,作风刚强,从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在旧社会长期的生涯中,远的不提,就谈他在1946年在重庆参加了民盟以后,就亲自参加了反饥饿运动。北京临解放前,他和傅作义先生的顾问侯少白老先生交往,自己也实际参加了和平解放运动的行列。当时他住在帽儿胡同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经常监视他,但他大义凛然,从不畏缩,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解放后他任华北大学教授,在不少次的大会上,他经常首先发言。

张伯驹自小是公子哥出身,一生喜好书画,并收藏鉴定古文物,是国内有名的专家。他又从事诗词歌赋对联等的写作,有时竟然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在解放前,他和徐悲鸿等,都是故宫里古书画等文物的鉴定委员。他对这些深有研究,很多人找他鉴赏新收集的历代古书画。解放后,他任中央文史馆的馆员和民革中山书画社社长,继续在古文物书画的鉴定方面作出贡献。他又捐赠了不少名贵字画,购买公债,充分表现出对新社会的热爱。

在“文革”时期,他看到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主席和贺龙元帅等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气愤填膺,深抱不平,尤其对江青是个什么人,他是一清二楚的,就不顾自身的安危,写了两首申讨诗。

回忆我和他过去的生活,我年青学画时期,他对我有过很大的帮助,因我们俩都对书画有共同的爱好。在这方面,他曾不惜任何代价,收藏购买国内古代各朝的有名书画,我都抱热切的赞助态度,他自小虽是官宦家庭出身,但并不喜欢做官,专爱诗词书画,所以他家中不喜欢他。但我和他有同好,所以我们另过着一种研究书画诗文的家庭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在我和伯驹长时期的生活中,他看到我绘画的技艺,日有长进。他首先是高兴;同时,他自己更不甘落后,也奋发写作,并经常聘请不少友好的名家,前来赏评我们两人的诗画成品,以共同策励。

他除收藏鉴定古书画从事诗词写作外,还在中年时,对戏剧也作了不少的研究。对于余叔岩派的研究尤有独到之处。在北京和上海他曾同梅兰芳等名角和国剧社人员多有交往。不少次他还亲自登台,如唱《空城计》扮演孔明,由杨小楼扮演马谡,余叔岩扮王平,确曾哄动一时。当时人称伯驹有三痴:一、鉴定古文物字画;二、写诗词作画;三、对戏剧的爱好。

P1-3

后记

编后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百十余年,忽焉已至。那个令人心痛的日子过去已快三十年,可是蓦然想起仍觉得张伯驹先生还在我们的身边。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独立、洒脱的性格和他无私的爱国奉献精神,时常浮现、萦绕在脑际眼前,令人久久不能自已。

张伯驹先生一生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传承有着卓著的功勋,他的道德可光照日月。诗词歌赋,收藏鉴赏,国人受惠于他者可以千万计,而得以有幸与他相见相识的仅寥寥数百人。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活着的张伯驹,这本纪念文集汇集的三十余篇文章,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一代名士的深重感情。无论是与他相知几十年的老友,还是仅仅听过一次课、有过一次接席之谈的学生、同志,都久久不能抹去张伯驹先生在自己心头的记忆。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做出对张伯驹先生最深刻的感受和回忆。情真意切,让人为之动容。

这部纪念文集中文字的作者,都是张伯驹先生的老友、学生,这本纪念文集的编辑出版,意味着我们永远怀念他、景仰他。对于每篇文章,编者均认真对待,并无额外修饰渲染,都是作者本人在实际生活中对张伯驹先生的切身感悟。由于时间较紧,还有一些先生的文章未来得及编入文集,在这里向这些笔者表示歉意,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弥补这一缺憾。

最后,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吏持,在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之际,使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得以出版。希望这本文集有助于我们弥补遗忘,使一代名士的风范长存人间。

张伯驹潘素文献整理编辑委员会

2013年3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