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王十字火车站的13 号站台有一个秘密,那里有扇密门,通往一个神奇的海岛。密门每九年开一次,每次开九天,一分一秒都不会差。九年前,海岛的王子在伦敦大街上被人偷走了。九年后,海岛的国王和王后派了一个救援队来带王子回去。在幽灵们的帮助下,救援队很快就找到了王子雷蒙德,却发现他已经被富商父母宠坏了,无知丑陋、骄横贪婪。救援队费尽心思,为雷蒙德表演各种魔法,吸引他回岛。谁知,雷蒙德却背信弃义,与母亲一起躲了起来。伦敦城的各种奇异生物都来帮忙寻找王子的下落。王子家的男仆本勤奋好学,善良勇敢,一直在帮助救援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救王子的危急关头,本受了伤,昏迷不醒。救援队为了救本,错过了带回王子的机会。密门就要关了,就在救援队满怀羞愧地回到海岛的时候,一个惊人的秘密被发现了——原来本才是真正的海岛王子!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13号站台的秘密》是英国著名作家伊娃·伊博森的第六部儿童小说。
《13号站台的秘密》由伊娃·伊博森编著。
《13号站台的秘密》讲述了:
九年前,海岛的王室保姆带着还是婴儿的王子穿过冈浦来到伦敦,不料王子却被一个叫拉瑞纳的女人给偷走了。九年后,救援队踏上征途,前来营救王子。不料,王子却是一个坏脾气的家伙。在约好返回海岛的那天,王子失踪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叫雷蒙德的男孩真的是海岛的王子吗?谁能解开这些谜团?
还有一天,岗浦就要关上了,九年之后,它才会再次打开,救援队能顺利带回王子吗?
第一章:神秘的岗浦
现在如果你到学校去问孩子们“岗浦是什么”,你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很可笑。
“是没脑子的笨蛋,就像白痴。”有的孩子可能会这样说。
有的可能这样说:“是驼峰被钉住的骆驼。”
有的甚至还会这么说:“是口香糖。”
可是从前不是这样的。从前每个地方的孩子们都能告诉你,岗浦是个很特别的土丘,是地面上拱起的一个长满草的小土包,是扇按时打开的密门,门开后会露出一条密道,这条密道通向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他们还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岗浦,英国的岗浦在离泰晤士河不远的一个叫王十字山的地方。有些聪明的孩子,或者爱看爱听老故事的孩子,知道得更多。他们知道这特别的岗浦每九年开一次,一次开九天,一秒钟也不会多。所以,一会儿想过来,一会儿想过去老改主意可不好,因为一旦时间到了,什么也无法打开那扇门。
可是现在孩子们忘了—大家都忘了—这不能怪他们,不过岗浦还是在那里,它在王十字火车站13 号站台下面,密门就在以前的男厕所的墙后边。厕所里面贴着夸张的海报,上面写着“火车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还有缺了边的木凳和脏兮兮的烟灰缸,老男人们过去常在烟灰缸里把臭烘烘的烟卷掐灭。
现在没有人用这个站台了,因为建了更漂亮的新站台。新站台有一排排锃亮的行李手推车、自动售货机和电子显示屏,电子显示屏会告诉你火车几点到。不过13 号站台不一样。钟停了,厕所里结满了蜘蛛网。有一间失物招领办公室,上面贴了张字条—废弃不用,里有把发了霉的伞,那伞是女王登基25 周年时,一位女士丢在从唐卡斯特开来
的525 次列车上的。巧克力机都锈了,歪向一边,要是你犯傻把钱放进去,它会发出呼噜呼噜清嗓子似的声音,然后把钱吞进去,接下来你就可以在那儿等巧克力出来,不过你等上一辈子也不会有巧克力出来。
可是要是想把这个地方拆了重建,总会出点儿什么事。一个建筑师想在这里建几家商店,突然就生了很严重的疖子,然后他就搬到西班牙去了。准备重新铺设电路的时候,勘察员说这里不合适,有沉陷有裂缝什么的。似乎人们都知道13 号站台有点儿特别,但就是不知道究竟哪里特别。
不过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些人没有忘记旧时光和老传说。比如说,幽灵们,那个在王十字火车站干了一辈子的搬运工,现在还喜欢在火车站附近出没的厄尼·霍布斯,他没有忘记;他的朋友,清洁工帕特里奇太太也没有忘记,她过去常常跪在地上打扫放包裹的屋子;那些在城市的下水道里走来走去,偶尔从火车站旁的检修孔钻出来的人,他们也没有忘记……还有鸽子们,它们也知道,以它们自己的独特方式知道。他们知道岗浦还在,并且知道它通往何处。穿过一条雾气沉沉的长长的神秘地道,你会到达一个秘密海湾,那里有一艘船,它来接那些想去一个美不胜收的岛屿的人。
住在那里的人叫这个岛海岛,不过它有各种各样的名字:阿瓦朗、圣·马丁之地、阵雾地等。很多年以前它跟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分开了,慢慢地向西漂移,就像马达加斯加从非洲大陆分离出来一样。每隔几百万年岛屿就会漂移,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岛漂走了,住在上面的人自然也跟着走了。这些人大都很开明,他们认为不一定非得每个人都长着两只胳膊两条腿,人们的外形可以各不相同,想法也可以不一样。因此他们跟只有一只眼睛的食人怪或龙(那个时代有很多龙)能够和平相处。看到美人鱼在石头上梳头,他们不会吓得跳进海里,而是会跟美人鱼问声“早上好”。他们知道埃勒女人的后背是凹进去的,她们不喜欢周六被人看到;他们知道山怪喜欢把胡子留得很长,一走路就会踩到自己的胡子,可是那完全是山怪们自己的事。
这些人跟动物们相处得也很融洽。海岛上除了普通的牛和羊外,还有很多神奇的动物。有已经忘记了怎么飞的巨鸟,下的蛋有铜鼓那么大;有眼睛暗红跟果子冻似的布勒克鬼怪;有鬃毛如丝呼哧呼哧在波浪中飞驰的海马。
不过岛上的人最喜欢的是喷雾宝。这些可爱的动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它们白白的,小小的,浑身都是软软的毛,很像小海豹,不过它们没有鳍,腿很短,脚很大,跟小狗的脚似的,整个给人的感觉像个小枕头。它们黑黑的眼睛又大又湿,鼻子上长着胡子,摸起来冰凉冰凉的,走起路来有点儿喘,不喜欢走得太快。喷雾宝对海岛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随着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根据海岸上冲来的报纸上的消息,还有从岗浦过来的难民们讲的故事,海岛上的人越来越不想跟大陆有什么关系了。他们当然知道有些现代化的发明很好,比如能让人的脚很暖和的电热毯,防止牙齿受腐蚀的氟化物等。可是还有其他好些东西他们一点儿也不喜欢,比如核武器、塔式高楼,老太太们常常因为电梯坏了吓得浑身哆嗦。还有那种一只笼子塞两只鸡的层架式鸡舍,他们也不喜欢。所以,海岛上的人非常害怕被
过往的船只或飞得太低的飞机发现。这就要靠喷雾宝来帮忙了。这些敏感的动物非常喜欢音乐,当你放音乐给他们听时,他们会睁大眼睛,长长地吐气叹息。
“唉……唉……唉……”
每次他们一叹息,嘴里就会冒出雾气,浓浓的白雾,散发着清晨的气味和湿润的草坪的气味。每天,海岛的草坪上和海岸边都有成百上千只喷雾宝在懒散地闲逛,这意味着会有很多的雾气。每次看到海上有船或者空中有像是飞机的斑点,孩子们就会从学校里拿上喇叭和录音机跑出来放音乐给喷雾宝听,这下,那些可能会过来管闲事的人就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了。
虽然海岛上有那么多奇怪的生物,皇室却是纯正的人类,而且一直都是。他们的确很高贵—毫不贪婪、从不穿金戴银、勇敢公正,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统治者都应该这样,可惜大多数统治者并不这样想。
国王和王后住的地方不是金碧辉煌的宫殿,那里没有镀金王座,也没有成群的仆人。国王和王后住在一栋低矮的白色房子里,房子位于弧形的金色海岸边,那里的海滩上贝壳到处都是。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他们总能听到海浪的低语声和海风轻柔的飒飒声。
王宫里的房间布置得很简单,窗子都是开着的,很凉爽,鸟儿可以自由地飞进飞出。狗躺在炉边睡觉,桌上摆着新鲜的水果和芳香的花朵。任何人或动物—没了爹妈的小女巫,鳍肢疼痛的海豹或是心情不好的女巫—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庇护。
1983年—美国人把一个女人送上太空的那一年—年轻、温柔、漂亮的王后生了一个孩子。故事从这儿才真正开始。
王后生的是个男孩,跟所有的婴儿一样,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撮儿可爱的头发以及小纽扣似的鼻子。小王子还没满月就会吹口哨,没什么调子,却很好听,像幼鸟发出的那种吱吱啾啾的声音。
王后对自己的儿子称得上是迷恋,国王乐开了花,岛上的人都很高兴,因为从一个人小时候就可以看出他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看得出王子将会是他们想要的那类管理者。
当然了,王子一出生就有无以计数的人在王宫外排着长队,争着当他的保姆。有想教他知识的智慧女神,有想唱歌给他听的海妖塞壬,有想为他表演神秘魔法的女巫,甚至还有条美人鱼,她觉得自己也可以照顾小孩,当然了,得有人用带轮子的大浴缸把她推到王宫里去才行。
王后非常客气地感谢了每一个人,她为孩子选的保姆是个很普通的人,准确点说是三个很普通的人,她们是三胞胎姐妹,一个叫紫罗兰,一个叫百合,一个叫玫瑰。她们小时候就到海岛来了,受过正规的托儿所保育训练,知道怎么换尿片,怎么通风,怎么筛选蔬菜等。还有,她们不会魔法,这让王后很放心,因为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中魔法太多了。找个三胞胎姐妹是个不错的想法,因为照顾孩子要不分白天黑夜地忙活,这样一来,摇着王子哄他、给他唱歌的人就会一直都是一个留着红色长发、脸上长着雀斑的长鼻子保姆,他就不会因为换了人而受惊。因为不管这孩子多么的不同凡响,他还是分不出谁是紫罗兰,谁是百合,谁是玫瑰。 于是三个保姆来干活了,她们照顾王子确实非常尽心,一切都很正常。这种状况持续了一阵子。王子满三个月的时候,岗浦打开的时间到了,这以后一切都不正常了。
岗浦打开前大家总是很激动。水手们准备好了开往秘密港湾的三桅帆船;那些想离开海岛的人开始收拾行装,跟大家告别,他们留下的房子则收拾好给从大陆那边来海岛的人住。
百合、紫罗兰和玫瑰三姐妹就是在这时候开始想家的。
想家会让人很难受。寄宿学校的孩子有时会觉得自己想家想得快要死了。不管你的家是什么样子,重要的是,那是你自己的家。百合、紫罗兰和玫瑰喜欢海岛,也很喜欢王子,可是现在她们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了,在破旧的伦敦北部街边的生活。
“你记得宾果游戏大厅吗?”百合问,“有人赢了的时候里面就会传出欢呼声和尖叫声。”
“还有星期六晚上吃着薯片在欧德翁剧场看电影的时光?”紫罗兰问。
“还有帕迪冷饮店里水果机的叮当声?”玫瑰问。
一连好几天她们都处于对往日生活的追忆中,几乎忘了她们孩提时代遭遇的那些不快:在学校被人欺负,从没见过一片干净的叶子,挨爸爸的打等等。她们过得很不快乐,于是常常跑到王十字火车站玩,那年岗浦打开的时候她们正好在,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过来了。
“我知道我们不能回去,”百合说,“因为要照顾王子。不过也许国王和王后会允许我们跟着船出海,去看一眼我们亲爱的故乡。”
于是她们问王后可不可以带着王子上船,不上岸,只是在秘密港湾等着。王后说不行,一想到要跟她的宝贝儿子分开,王后的心就发紧,难受得厉害。
不过,正因为她太在乎了,所以后来王后改变了主意。她在想她是不是那种很糟糕的母亲,太迷恋、太溺爱孩子了,没有让他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成长。她跟国王说了这事,希望国王会不让儿子去,哪知国王却说:“嗨,亲爱的,出门闯荡对人有好处,即使是小孩子也一样。即便他可能不记得那些冒险了,但冒险的精神会渗透到他的血液中。你确定那几个保姆值得信任吗?”
那是当然的。她不仅信任那几个保姆,也很信任那些水手。还有大家都知道,海风对呼吸系统很有好处。
所以最后王后同意了。王后在房间里略微哭泣了一会儿,然后保姆们就带着王子上船了。王子躺在手编的蒲草摇篮里,头上戴着花边小风帽,踏上了旅程。
船就要开的时候,王后从王宫里冲了出来,脸色煞白,喊道:“不,不!把他带回来!我不想让他去!”
可是等她跑到港口的时候已经晚了,船已经变成了远方的一个小点,只有海鸥的叫声与她悲伤的呼喊声相应和。
P1-11
伦敦王十字火车站的13 号站台有一个秘密,那里有扇密门,通往一个神奇的海岛。密门每九年开一次,每次开九天,一分一秒都不会差。九年前,海岛的王子在伦敦大街上被人偷走了。九年后,海岛的国王和王后派了一个救援队来带王子回去。在幽灵们的帮助下,救援队很快就找到了王子雷蒙德,却发现他已经被富商父母宠坏了,无知丑陋、骄横贪婪。救援队费尽心思,为雷蒙德表演各种魔法,吸引他回岛。谁知,雷蒙德却背信弃义,与母亲一起躲了起来。伦敦城的各种奇异生物都来帮忙寻找王子的下落。王子家的男仆本勤奋好学,善良勇敢,一直在帮助救援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救王子的危急关头,本受了伤,昏迷不醒。救援队为了救本,错过了带回王子的机会。密门就要关了,就在救援队满怀羞愧地回到海岛的时候,一个惊人的秘密被发现了——原来本才是真正的海岛王子!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13号站台的秘密》是英国著名作家伊娃·伊博森的第六部儿童小说。伊博森1925年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亲是内科医生,母亲是小有名气的小说家兼编剧。三岁时,父母离异,伊博森先是跟随父亲,后来又跟随母亲,度过了颠沛流离的童年时代。她最初的梦想做个生理学家,后来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一行业。1962年,伊博森开始从事写作,1975年出版了第一部青少年奇幻小说,迄今为止创作出版了十几部儿童小说,近十部成人小说,曾获“雀巢儿童图书奖金奖”,多次入围“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卫报》儿童小说奖”等儿童文学大奖,作品被译为十几种语言。
伊博森的作品想象特别丰富,她不光描写魔法,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神奇生物,有幽灵鬼怪、仙女精灵、奇花异草……它们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互间没有隔阂,体现了伊博森热爱自然、尊重世间万物的生态观。她曾表示,在作品中创造大量神奇生物的目的既是为了消除人们对这些东西的恐惧感,也是为了纪念她的丈夫,他是一位博物学家。在《13号站台的秘密》里伊博森创造了一种奇特的生物——喷雾宝。它们白白的,小小的,浑身都是软软的毛,很像小海豹,不过没有鳍,腿很短,脚很大,跟小狗的脚似的。喷雾宝黑黑的眼睛又大又湿,鼻子上长着胡子,摸起来冰凉冰凉的,行动起来有点儿喘,不喜欢走得太快,看上去很像个小枕头。喷雾宝非常喜欢音乐,你放音乐给它听的时候,它就会睁大眼睛,长长地吐气叹息。每次它一叹息,嘴里就会冒出雾气,浓浓的白雾,散发着清晨的气味和湿润的草坪的气味。喷雾宝不仅神奇可爱,还是影响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真正的海岛王子本就是为救喷雾宝才受伤的。
伊博森痛恨人们对金钱的贪婪和对权力的追逐,常常塑造一些此类人物,与善良豁达的正面人物进行对照。但伊博森对这些反面人物的描写更多的是揶揄和调侃,价值取向清晰,基调却不沉重,适合儿童阅读。对其他一些次要人物的描写也是诙谐风趣、真实可爱。
《13号站台的秘密》中的小女巫奥吉性格坚强,颇有毅力,有时却爱耍点儿小性子。看到雷蒙德在大饭店里这不吃那不要,一副难伺候的样子,她忍不住用魔法把冰淇淋撒了他一身,让人觉得非常解气,禁不住拍手叫好。回到海岛后,她误解本忘记了老朋友,赌气搬到山洞里,自己惩罚自己,专吃腐烂的东西,又可笑又可爱,每个小朋友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伊博森非常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因而阅读时常有柳暗花明和原来如此的感叹。神奇的魔法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精心设置的情节中慢慢呈现在读者面前,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快乐与惊奇,大团圆的结局则让人心满意足。这样的故事适合儿童阅读,既能陶冶情操,又能获得阅读的快乐。
姜淑芹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