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越少,成效越好”是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的著名观点。与过去那种强调控制、干预、约束和阻挡的传统管理者不同,现代企业需要的管理者应该发挥协助、激励和引导的作用,让管理回归简单。这种简单管理的理念不仅能使管理者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行进的速度,更能为企业上下注入新的活力,去挑战全新的高度。李文庠编著的《管得越少成效越好(简单管理的9堂必修课)》详细论述了“简单管理”的内涵、意义和实战守则,并结合大量古今中外的管理实例,力图使“简单管理”的理念真正落到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实处,成为广大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利器。
“管得越少,成效越好”是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的著名观点。与过去那种强调控制、干预、约束和阻挡的传统管理者不同,现代企业需要的管理者应该发挥协助、激励和教导的作用,让管理回归简单。这种简单管理的理念不仅能使管理者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行进的速度,更能为企业上下注入新的活力,去挑战全新的高度。
《管得越少成效越好(简单管理的9堂必修课)》以杰克·韦尔奇的名言入题,从传统管理的误区、简单管理应掌握的做事策略、用人之道、授权法则、员工自主管理以及管理者自身素质修炼等九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简单管理”的内涵、意义和实战守则,并结合大量古今中外的管理实例,力图使“简单管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西方管理理念,而是真正落到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实处,成为能为广大企业管理者所用的管理利器。
《管得越少成效越好(简单管理的9堂必修课)》由李文庠编著。
第一章 让管理回归简单
1.传统管理有点“繁”
2.简单管理的四大职能:教育、协调、激励、互补
3.“无为而治”,简单管理的中国式溯源
第二章 这些“管”法成效不大
1.忙忙碌碌型管理者的工作误区
2.干涉部下型管理者的工作误区
3.心有余力不足型管理者的工作误区
4.角色错位型管理者的工作误区
5.华而不实型管理者的工作误区
6.自以为是型管理者的工作误区
第三章 简单管理需要领导者加强自身修炼
1.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管好自己
2.通过气场修炼做一流的领导者
3.终身学习是管理者唯一的应变之道
4.领导者应做好时间管理
第四章 简单管理要掌握的做事策略
1.陈平的“管”——抓住要害,纲举目张
2.曹参的“管”——顺应规律,清静无为
3.刘备的“管”——懂装不懂,放低姿态
4.吴舜文的“管”——用目标管理指明企业的方向
5.丹麦保险公司的“管”——留有余地的弹性管理
6.丰田公司的“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零缺陷管理
第五章 简单管理要掌握的用人之道
1.比尔·盖茨的“管”——用三类人谋天下
2.迈克尔·戴尔的“管”——把员工的心合在一起
3.卡内基的“管”——善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亚柯卡的“管”——用宽容和耐心对待“败军之将”
5.保罗·高尔文的“管”——把握好批评的分寸
6.龙永图的“管”——能容人才能用人
7.胜利油田的“管”——管理既要守制度又需通人情
8.山姆·沃尔顿的“管”——激发员工的参与感与积极性
9.孔子的“管”——精确分类,因类施管
第六章 简单管理要掌握的授权之方
1.松下幸之助的“管”——给员工充分的信任与自由
2.基辛格的“管”——变一人忙为众人忙
3.保罗·盖蒂的“管”——责权利一致
4.曾国藩的“管”——强行放权,莫想依赖
5.海尔公司的“管”——岗位责任制是授权的保障
6.孙正义的“管”——让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
第七章 简单管理要掌握的员工自我管理之道
1.“同仁”观念与“远景”激励是自我管理的关键词
2.变雇佣为平等是自我管理的基石
3.让员工充满信心
4.让一线员工学会预算
5.自我管理不能脱离团队
第八章 简单管理要掌握的减法智慧
1.奥卡姆剃刀定律
2.砍掉多余的成本
3.砍掉多余的库存
4.砍掉多余的产品结构
5.砍掉多余的产品质量
6.砍掉多余的经销商户
7.砍掉多余的企业规模
8.砍掉多余的数量至上
9.砍掉多余的创新
10.砍掉多余的广告
11.砍掉多余的“顾客满足”
12.砍掉多余的会议
13.砍掉多余的规章制度
14.砍掉多余的信息
第九章 简单管理的秘籍——企业素质再提升
1.把企业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2.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3.管控风险,稳健经营
4.建立“建设性冲突型”的全新企业文化
5.营造企业生态系统
6.学习是根本的应变之道
参考文献
简单管理的四大职能:教育、协调、激励、互补
现代管理者所面临的管理对象,既不是古代人,也不是近代人,而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的现代人。现代人的特征,现代社会尊重人性、凸显人性的特征,使传统管理不能完美奏效。
传统管理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它的缺陷和不足却也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日渐突显出来。
传统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
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也把管理的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上述的两种概括,文字上虽有差别,但本质却是相同的。一言以蔽之,传统管理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它强调外在的规范,主要通过各种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形成有序行为,管理者的意志通过这些具体条文体现,员工的一切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员工是非功过的评说都有统一的标准。在传统管理中,人们有明确的行为方向,在制度框架内可以“放心”行动。
但是,传统管理机械、僵化等负面效应使得我们要对其加以反思。员工中往往不乏尽职尽责的“螺丝钉”,但“发动机”不多;“发动机”们在传统管理中发动不起来,只好做“螺丝钉”。简单管理正好修正了这种传统管理的不足。
正如本节开篇所论,现代管理者所面对的管理对象是现代人,他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改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民主意识空前增强,竞争精神逐渐形成,追求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与解放。传统管理的五大职能显然不太适应。
简单管理具有传统管理的内涵,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简单管理在吸取传统管理精髓的基础上,比传统管理更加深刻。简单管理是在研究管理与经营对象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员工心目中催生一种潜在说服力,最终把组织意志变为员工自觉的行为。既然人人自觉,管理者便可以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思考战略性的大事。
简单管理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规律”——简单管理的依据是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二是“非强制”——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是非强制的;三是“潜在”——即对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重视企业文化的潜在影响力;四是“自觉”——简单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自觉自愿地行动。
简单管理的职能与传统管理职能的一般描述有较大的不同。从对内管理职能上说,它主要是指教育、协调、激励和互补。
为什么简单管理具有教育职能呢?这是因为简单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把组织意志变为员工自觉的行为。管理对象不是机器,而是人,是现代人,所以要让管理对象理解组织的奋斗目标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让他们主动执行、维护,而不是不得已而被动为之。如果想实现被动变主动的转化,就要对管理对象施以教育,建立企业内部系统和可持续的学习制度。通过教育使员工认识到组织的目标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为什么简单管理具有协调职能呢?首先要明确的是,简单管理的“协调”与传统管理的“协调”并不一样。有人说,传统管理不也讲究协调吗?不错,传统管理也强调众人步调一致,但协调的手段主要是指挥和控制,即通过管理者的现场“作业”和政策、制度的规范和调整达到协调的目的。协调的内容主要是工作和利益方面的。例如,金字塔、长城的修建,这么多人同时工作,这么多道工序,测量、起石、运石、磨石、堆土、垒石、修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哪些工作可以同时去做,哪些工作必须赶在什么季节以前完成,当然要协调好。但是这种协调要靠管理者临场指挥,靠政令和规则。简单管理的协调则侧重人们的思想、意志以及人际关系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隐蔽性强,又属于思想、认识领域,靠现场指挥和一纸政令是力不从心的。
为什么简单管理具有激励职能呢?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加强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鼓励个体向期望的目标迈进。激励是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交往中,不断地添加“兴奋剂”,使人们的情绪向着稳定、高昂、持久的方向转化。人们常常把激励理解为调动积极性。一个人的能力固然是取得绩效的基本保证,但是,不管能力多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停滞在潜力层面而不能充分发挥。
为什么简单管理具有互补职能呢?互补的职能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而言的。简单管理中的自我管理、参与管理、人情管理、弹性管理、柔性管理是对制度管理的补充,是自律对他律的补充。P6-8
彼得·德鲁克指出:“管不在能知,而在能行。企业管理不是一套复杂的理论,而是一套因时而势、使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变得可行的办法,能创造出结果的、产生绩效的办法,就是好的管理。”德鲁克所说的“因时而势”,就是顺应规律。顺应规律,循天时、合地利、顺人性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
杰克·韦尔奇提出:“管得越少,成效越好。”他解释道,习惯于相信自己,不放心他人,粗鲁地干预手下的工作,这是许多管理者的通病。这会形成一个怪圈,上司喜欢从头管到尾,变得事必躬亲,独断专行,疑神疑鬼;部下则感到束手束脚,久而久之养成依赖的习惯,丧失了主动性和创造性。杰克·韦尔奇的观点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管得越少,成效越好”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
管理学中的奥卡姆剃刀定律表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能用较少的东西做到的事,如果用较多的东西去做,就是徒劳”。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演化为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把事情办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可能绝大部分管理任务是毫无意义的,去掉这些多余的活动,实现降本增效就指日可待。化繁为简,砍掉冗余,才能更高效。把“复杂简单化”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
好的管理即简单管理。简单管理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如德鲁克所说,“因时而势”。顺应规律,规律会帮助管理者理清思路,游刃有余,不做无用之功,不走繁琐之路。顺规律者路顺,逆规律者事繁。
其二,如老子哲学所说,“无为而治”。领导者只抓关乎企业命脉的大事,而将市场压力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和员工,实现管得虽然少,但大家干得多、干得好。管得越少,干得越多,方为善管。
其三,化繁缛为简捷,摒弃一切多余的东西。让企业管理更简化,经营更高效。本书围绕着“简单管理”、“高效治企”这两组关键词展开。
第一章“让管理回归简单”,指明了当今的企业管理在日趋完善的同时也日趋繁琐,管理中的无用之功不但费力费时,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阻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让管理回归简单,是时下企业管理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与传统管理不同,简单管理的教育、协调、激励和互补的四大职能,既保存了传统管理的优势,又修正了前者过度控制的缺陷。而简单管理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至六章,通过古今中外的管理范例,向读者分别说明哪些“管”法成效不大,而哪些“管”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企业内部实行简单高效的管理,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修炼,此外,还要掌握相应的做事策略、用人之道和授权之方。
第七章着力阐述了简单管理必须要倚重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没有真正的、有效的自我管理,一切“简单”、“高效”的愿望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而自我管理的前提就是变雇佣为平等,视员工为同仁,用远景进行激励。
第八章探讨了治理企业需用好“奥卡姆剃刀”,果断砍掉一切多余的东西——多余的成本、库存、产品结构、经销商户、顾客满足等。
第九章从企业的经营理念、执行能力、风险管理、外部环境维护和内部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六条提升企业素质的秘籍。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有言:“没有什么比伟大更简单。事实上,简单就是伟大。”
希望简单管理的理念能帮助管理者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行进的速度;同时为企业上下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去挑战全新的高度。
中国纺织出版社的金彤编辑为本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本书顺利撰写起了重要作用,作者对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由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高桂桢撰写。
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
二〇一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