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澜沧散文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远琼
出版社 云南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远琼编著的《澜沧散文选》包括:《秘境奇山:野阔拉祜山》、《走进古茶园》、《心灵小憩的地方》、《神驰野阔拉祜》、《寻找失落的富腊神话》、《想起腊撒渡》、《澜沧情缘》、《乡村印象》、《满山多依满山果》、《一朵美丽的麻栗花》、《走进葫芦广场》、《音乐之旅》、《心中的白鹭鸶》、《故乡的陶器》、《我的农民父亲》等文章。

内容推荐

陈远琼编著的《澜沧散文选》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了,着实令人欣喜。散文的集成,见证了澜沧本土作家多年来的创作成果,就澜沧而言,有着不凡的意义。

《澜沧散文选》内容简介:澜沧文学走过了二三十年的崎岖小路,文艺创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多,至今已形成了数十人的作家群。他们不懈追求,笔耕不辍,不同文体的作品不断见诸各级报刊。其中以散文数量最多,成就也尤为明显。此书收集的新旧之作仅是拾掇其中一小部分。

如果说生活情感体验是散文创作的根,那么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则是它的枝叶。集子中的选文,大多情真而意远,朴实而生动,不乏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谓有根有叶,凡而不俗。

目录

秘境奇山:野阔拉祜山

走进古茶园

心灵小憩的地方

神驰野阔拉祜

寻找失落的富腊神话

想起腊撒渡

澜沧情缘

乡村印象

满山多依满山果

山 魂

一朵美丽的麻栗花

走进葫芦广场

音乐之旅

心中的白鹭鸶

故乡的陶器

我的农民父亲

拉祜山情结

阿卡拉莫

爷爷膝下“古”的忠实听众

拉祜茶道

酸甜酸甜的夏天味道

生命在于表达

把阳光带进家

回家过年

在那片绿海林中

澜沧赋

我家乡的山林

我爱故乡的茶树

与电影相伴的日子

美丽乡情

邂逅“竹王”

野鸭湖

与你结缘

爱无声

烤茶情缘

登山随感

心中的那眼井

勐撒游记

大山印象

我与茶

寻秘澜沧

母亲的园圃地

青菜白粥

打岗之行

父亲的年猪

“地方烂”的日子里

澜沧人的街子天

品绿茶谈人生

走笔塔拉弄

我的爷爷

达保一家人

百名画家采风拾掇

拾忆记

乡村的黄昏

山乡迎客归

守岁母亲

雪林的夏天

下乡散记

山寨的夜

点亮心中那盏灯

我的母亲

自然是心灵的调养院

相遇在献血车里

生活在此处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走走路

生命的春天

林区散记

窗外的松

表弟的婚礼

一脉闲情话昔雨

难以忘怀的记忆

家乡颂

柳树泉

故乡印象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依稀记忆

一个拉祜老人与她的狗

二叔家进新房

享受幸福

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种出信念

窗外有玫瑰绽放

读书是一种感觉

试读章节

秘境奇山:野阔拉祜山

杨丽仙

一个美丽的地方

普洱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来讲已经很高了,但在境内要找出成片的原始森林却已不多了,特别是鲜为人知的原始森林就少之又少了,而南岭乡勐炳的野阔拉祜山就属于这样少之又少中的一片。在澜沧纵横连绵的山脉间,在数不清的高山峡谷里,就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的美是一种原始自然的美,它的美是一种神秘神圣的美,它的美是一种生态物丰的美,它的美让你返璞归真,它的美让你脱俗忘忧……然而它鲜为人知却又近在眼前。说它鲜为人知是因为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虽属澜沧县南岭乡勐炳村,但因地理位置在南岭乡与富邦乡、上允镇、东河乡、谦六乡5个乡镇交接地,也是边缘地,是易被人们所忽略和忘却的地方,长期以来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使之保存下了这样一片茂密的原始丛林,保存了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这里也是拉祜族朝觐祖先的圣地,周边拉祜族群众对它的保护和崇敬,也是让这里一直保持着物丰林茂的原始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说它近在眼前,是因为这里近两年开通了公路,把原先遥不可及的地方一下就拉近了距离,或从思茅或从澜沧县城到这里只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道路的畅通让人们一下感觉到它就在眼前。

这里的山连绵起伏,上百公里而不断,山高谷深,山头属高寒冷凉山区,山脚到黑河边,已属热带气候,是一山同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真实体现。一般来说,高寒山区少有原始森林,而这里又是个意外,这里的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树上缀满了青苔和各种寄生植物,藤萝垂吊,遮天蔽日。进入林子,如进人了热带雨林,一扫高山的干旱,到处充满了湿润而清新的气息。唯一与热带雨林不同的是,树底下没有密不透风的植被,而是一片溜光,只有一些耐阴的小植被、种类繁多的药草和野生菌类,飘散着淡淡的幽香。走在林间,如进入绿野仙踪般的梦幻境界,间或几声鸟鸣,山菁’里叮咚的泉流和树头沙沙的风声,让森林更显幽静而空寂。

不经意问,在密林深处,你会遇上一间小木屋,虽然很简陋,屋里只有冷冷的火塘,简易的炕和几个木墩凳子,主人是不常见到的,即便如此,你也会心里热乎一阵子,就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要从里边出来一样,既亲切又神秘。让人惊奇的是盖木屋的柱子有的已长满了树叶,那门边两根柱子上的枝叶已伸向门口,主人也任它自由生长。这一定是极其潮湿的环境造就的特殊景致,不知它们以后会否长成又一参天大树?屋子的周边有几个木制蜂房,有蜜蜂飞出飞进。原来这是拉祜人养蜂歇息的木屋,因为林子里花源丰盛,所产的蜂蜜香高蜜甜,品质独特而受人们欢迎,成为拉祜人的一种经济来源。

有林就有宝。这么好的林子,还藏有些什么宝呢?抬头仔细看,原来林中很多树都是果树,朱栗果、曼登果、杨梅等山野果珍,还有野茶树、野花椒、各种药草和叫不出名的野菜,野猪、黑熊等野生动物是这里的主人,它们让这静寂的大山充满了生机和神秘。

一个神圣的地方

我们知道,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二十多万拉祜族人民,拉祜族人口占了全世界拉祜族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国拉祜族人口的二分之一。这里是世界拉祜族人口聚集的中心地,是拉祜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拉祜族的根源所在地。虽说,拉祜族是几千年前从远古的北方迁徙而来的氐羌后裔,但在这几千年中,拉枯祖先经山越河,一路寻找着自己的圣地灵山,一直到澜沧江沿岸,在这茫茫的大山中找到了传说中的圣地灵山——野阔拉祜山,并长期定居下来,生儿育女,繁衍生息。

对于这座山的神秘和神圣,要从拉祜族的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说起。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最重要的口传文学作品。该史诗从开天辟地的天神厄莎造天、造地、造万物、造人类开始,完整地叙述了天地、人类、物种的起源和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的演变发展等,通过民间演唱和口传形式流传下来,深刻地影响着拉祜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拉祜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的传承资料。

神奇的是,在这座野阔拉祜山上,除了美丽的原始丛林风光外,更重要的是还有着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就是拉祜族的创世故事在这里以很形象的形式传承着,千百年来陪伴着世世代代的拉祜人,成为拉祜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拉祜文化受到世人重视,那些掩没在大山深处,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和景物最终掀开了神秘的面纱,亮出真面目,走出拉祜山,让世人震惊和感叹。

散布在野阔拉祜山密林深处的厄莎石、葫芦山、扎迪娜迪石、大象石、象脚印、象头石、厄莎歌舞场、厄莎水井、厄莎分山分水处等景物和景点,或形似或神似已成为拉祜人崇拜的圣地神物,每当在拉祜族扩搭节(春节)和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期间,远近拉祜人便会到山上祭拜这些圣地神物。

厄莎是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中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神,是拉祜族崇拜的最高神灵。野阔拉祜山上的厄莎石,从外形看像一个正襟危坐的佛,慈祥而不失威严。拉祜人有敬奉厄莎的传统,有灾有难就去祈求厄莎化解,无灾无难就祈求厄莎保佑,特别是在出远门或去打猎时,必到厄莎石前叩拜祈福。

扎迪娜迪石是两块相依相偎的大石头,如一对亲密的情侣。周边众星捧月般围绕着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意为是他们生育的十二对儿女。扎迪娜迪是在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里厄莎种葫芦造人时,从葫芦里走出来的第一对男女,是他们繁衍了拉祜族的后代,他们是拉祜族的祖先。拉祜人常到这里祭拜,寄托对祖先的敬重和崇拜之情。

葫芦山得名因于此山形如一个倒放的葫芦,有非常形象的葫芦嘴、葫芦腰和葫芦身子。山上植被茂密,长满了参天大树。传说,拉祜族是从葫芦里出来的民族,对葫芦有着浓厚而特殊的感情,对葫芦的崇拜与对祖先的崇拜合为一体,葫芦是拉祜人的圣物,葫芦山是厄莎种葫芦的地方,自然成为拉祜人朝拜的地方。在葫芦山上,还能看到形如鱼、螃蟹、老鼠等动物的石头,加上流传下来的故事,使葫芦山显得更加神秘神圣,吸引着远近拉祜人前来朝拜。

大象石,因在厄莎石旁边,又被称作厄莎的守护者。传说,大象深得厄莎器重,神力非凡。而在拉祜人的心目中,大象是百兽之王,所有动物都归大象管着,人们要打猎,必先得到大象的许可和保佑,方能有收获。因此,以打猎为生的拉祜族祖先们对它是顶礼膜拜,出门打猎之前,必到厄莎石和大象石前拜祭,祈求厄莎保佑平安,祈求大象允许他们猎获更多动物。现在拉祜人虽然不再打猎了,但为了出门后办事顺利,收获多多,人们还是习惯到大象石前祭拜求福。在野阔拉祜山上还有大象脚印石、大象象头石、大象看守动物石,不管它是形似还是神似,都受到了人们的敬拜。

厄莎分山分水处,是在野阔拉祜山最高地,这里视野开阔,可一览无余地通看周边乃至方圆百十里。这里的位置和山势与众不同,从这里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四座山系,据说是形成了今天的谦六扎发谷山、南岭亮山、富邦赛罕山和上允大同山,从这里延伸的还有四条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神奇的传说,拉祜人称这里为“厄莎惬阁”(是厄莎牡丁密丁、牡帕密帕、牡分密分和牡篾密篾的地方),意为厄莎分山分水处,是厄莎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的至高点处,有四块小石头分东西南北向而立,传说这就是厄莎分山分水时用的“模盘”。因此,这里也成为了拉祜人祭拜的地方,据说,祭拜这里可获得智慧和勇气。

厄莎歌舞场,是大山深处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其周边四面皆山,场地中间有一个山包。传说,这里是厄莎歌舞场,拉祜族祖先曾在这里组织拉祜人唱歌跳舞吹芦笙。歌舞场中间小山包原为水晶桌子,还有八个碗,专供人们祭拜厄莎和祖先用。这里地势奇特,有四道门四条道,为东西南北门,周边有四座山,为东西南北山。人们从四方叩拜厄莎,意为四平八稳,四季发财,事事如意。传说拉祜族祖先常在这里组织歌舞聚会,增进交流,凝聚人心。现在,这里已成为拉祜人心目中的快乐之地、联谊之地、团结之地。人们祭拜这里,以求化解怨恨,寻求理解,求得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多的快乐。

对这个圣山灵地的情感,外人或无法理解和感受,而拉祜人则不同,特别是身在远处或远在国外的拉祜人更不同,他们的执著与深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在2010年的葫芦节期间,远在泰国的40多位拉祜人来到这里,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山朝拜,在厄莎石、葫芦山、扎迪娜迪石等处,他们拿出香火、蜡条、经幡、钱物祭献,虔诚跪拜,真心祈祷,如一个流浪的孩子找到了家、找到了母亲。他们中一个泰国的拉祜族友人扎黑说,曾经,他们的祖辈告诉过他们,他们的祖先就是从这里出去的,现在回来寻到了根,心情是很激动的。他们认为,这里就是拉祜族文化的发祥地,就是拉祜人的根,拉祜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从这个葫芦“根”里伸出去的藤子。回到这里,他们就有了归宿感,有了回家的感觉。这便是远在国外拉祜族同胞的真切感受,令人感动。在这闭塞的原始丛林里,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拉祜族传统文化,有着与《牡帕密帕》传说故事相对应的神形逼真的许多景点是难得的,它为拉祜族创世史诗找到了根,这也是野阔拉祜山为何一直成为拉祜人景仰的圣地的原因。

一个原生态拉祜文化浓郁的地方

野阔拉祜山周边是拉祜族世代聚居之地,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拉祜族传统文化。在拉祜族村寨——龙潭,可看到保存完好的传统拉祜族民居——茅草房,这类原始少数民族民居在农村民房改造大潮中已不多见了。龙潭寨子能保持现在这样,还得归功于对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有着超前意识的澜沧县县长石春云的倡导。龙潭寨子不是很大,几十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茅草房,寨子周边是参天的古木,房前屋后种着许多芭蕉、古茶树、梨树、桃树等,房屋被掩映在绿色林木之中。傍晚时分,随着牛铃声响,拉祜人或掮着柴或背着满背箩的山菜赶着牛回家了,屋顶的炊烟开始袅袅升起来,村寨充满了祥和、温暖和生机。

以前,这里的拉祜人很少出到山外去,特别是妇女,还有不少妇女直到老死也未到过山外,因此,有外人来时妇女们便很胆小,纷纷把门关上了,我就遭遇过一次这样的闭门羹,后来用拉祜语求说了好半天才开了门。而拉祜人一旦认可了你是朋;友,就会非常热情并真心以待,会把家里最好的,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好东西给i你吃,拉祜人的直朴和善良是有名的。拉祜族又是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到节庆之际,便不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唱歌、吹葫芦、跳摆舞、说故事,一代又一,代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勐炳村的几个拉祜族寨子每年节庆都轮流着组织至少一天的歌舞聚会,几个寨子的人们聚在一起,交流歌舞,增进友谊,增强团结,歌颂美好生活。现在,为了弘扬拉祜文化,勐炳村开始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的舞台歌舞,把拉祜族古老的传统文化用更多的形式演绎得更深更广。

在勐炳村及周边各村的拉祜人都还较多地保持着传统的服饰和生活习俗。拉祜族的传统乐器哩嘎嘟、响篾等在这里还保留着,并能吹奏出高水平。在这里,拉祜。族的饮食也是特色鲜明,山野时鲜果蔬用拉祜族传统的烹饪方法一弄就成为特色佳肴;这里的蕨菜芽头比拇指还粗,味道清脆鲜美,别处是见不到的;这里的猪、鸡是放野在山上养殖的,有一些还是野猪种、野鸡种,由于进食生态,其肉质之鲜美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还有各种菌子也是种类丰富,质量上乘;这里的蜂蜜,香气独特,甜而不腻,远近闻名。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茶,特别是上千年古茶,其口感醇和,口味纯正,回甘好,香气高,是难得一品的好茶。在这里吃饭,你在享受的生态美味盛宴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拉祜人火样的热情和浓厚的情意。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人不得不看;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信;这是一个拉祜文化浓郁的地方,让人不得不品;这是一个原生态物产丰富的地方,让人不得不去。这就是曾经遥远而尘封在群山深处的野阔拉祜山,这就是现在成为人们心目中世外桃源的野阔拉祜山。P1-5

序言

《澜沧散文选》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了,着实令人欣喜。散文的集成,见证了澜沧本土作家多年来的创作成果,就澜沧而言,有着不凡的意义。

澜沧文学走过了二三十年的崎岖小路,文艺创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多,至今已形成了数十人的作家群。他们不懈追求,笔耕不辍,不同文体的作品不断见诸各级报刊。其中以散文数量最多,成就也尤为明显。此书收集的新旧之作仅是拾掇其中一小部分。

如果说生活情感体验是散文创作的根,那么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则是它的枝叶。集子中的选文,大多情真而意远,朴实而生动,不乏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谓有根有叶,凡而不俗。

生活在这片热土,作家的“根”自然要渗透到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澜沧的五山六水,古朴的民俗,沧桑的历史,五彩缤纷的多元民族文化,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的烙印、行进的姿态,自然也融入了作家的血脉,并不断触动着他们思维的灵性。阅读这些作品。你会从作家们的视角领域,感受一番生态的边地、生态的人、生态的文化。在这样的土壤里滋生出来的作品,自然是质朴清新而无需雕凿,远离都市潮俗而不求大雅。犹如品一道野菜,是地地道道的乡土味。作品中弥散出来的泥土气息和野草芳芬,凝聚着的是对故土的深情挚爱。

澜沧需要记忆与抒情。阅读这些作品,或回味生活的苦涩与甘甜,或纵观岁月的变迁轮回,或聆听清泉的欢吟,或感怀亲友的温情,似如品一杯清茶,感觉沁人馥郁。作家们纯真的心灵,热烈的情怀,潇洒而淡定的姿态,凝重而哲思的理智,行诸笔端,鉴如其人。

《澜沧散文选》的集成,是对作家们过去辛勤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今后的激励和鞭策。春华秋实,选文中,尽管有的你会觉得稚嫩,但生长在春天的幼苗,必将迎来更丰硕的果实。书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诚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2013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