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为人,是一种最保险也最长远的人生准则;厚道为人,是一种最简单,也最无害的处世方针。厚道人能够明哲保身,所以厚道是一种生存之道;厚道人懂得务实奋进,所以厚道是一种进取之道;厚道人懂得大道至简,所以厚道是一种心灵之道;厚道人能够得道多助,所以厚道是一种处世之道;厚道人生财有道,所以厚道是一种财富之道;厚道人能够厚德服人,所以厚道又是一种管理之道。
陆杰峰编著的《厚道》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将厚道的品质与大量富含哲理的故事相结合,联系当代人的生活困境,全方位地展示了厚道的智慧,并归纳了相关的人生哲理,以更贴近生活,更好地为读者指点迷津。厚德载物,大道至简。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厚道为人,能让人生化繁为简,能让成功之路变成坦途。
《厚道》简介:厚道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和前提。更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它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朴实的生存智慧。对自己厚道,能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幸福,让自己积极进取;对别人厚道,能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熨帖,让人感动。作为朋友,可交;作为伙伴,可信;作为师长,可敬;作为领导,可从;作为下属,可亲。
厚道人不耍心机,便省去了很多烦扰;厚道人没有脾气,便有了亲和力;厚道人肯吃亏。便少了许多是非;厚道人本分,因此很少招来祸患;厚道人能利人,同时也利了自己:厚道人懂得舍弃,却总能因舍而得;厚道人给别人留条路,同时也给自己留了路;厚道人心胸广大,在包容别人的同时也善待了自己;厚道人品行端正,厚道人通情达理……这些,都鼻皂够让厚道人游刃有余地处世。
陆杰峰编著的《厚道》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将厚道的品质与大量富含哲理的故事相结合,联系当代人的生活困境,全方位地展示了厚道的智慧,并归纳了相关的人生哲理,以更贴近生活,更好地为读者指点迷津。
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
古今中外,耍小聪明误事的,甚至丢掉性命的人比比皆是。
比如清代的和坤。和珅是有才,若无才,他何以由一名当差的升为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
固然,献媚逢迎是其才之“专长”,但诚如鲁迅所说:“帮闲也得有才。”他在狱中作的诗,即可作证。和珅为官,弄权耍奸,朝野骂声不绝。故而当他的靠山乾隆帝死后不久,他就被新皇帝嘉庆宣布20条罪状,且被令自裁。抄没家产约值8亿两,相当于朝廷一年收人。这8亿两乃种种祸国殃民、巧言令色的诸般前事的积累和物化。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到头来8亿两还不是入了国库?“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总结得何等正确!恋生惧死,人之常情,和坤伤感于前事,他身陷囹圄之际,终究还是明白了他的那种以权谋私的“才”,“误了自身,罪该应得,没啥冤枉”。
观古可以鉴今,到头来感伤嗟叹,恨“才”“误”身,那份欲说还休的复杂心绪,是何等的悲哀与无奈!
和珅聪明吗?聪明。但是为什么反被聪明误呢?
第一,自视高人一等。聪明人总是比一般人多知道些事情,因此很容易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
第二,孤立无援。一个人如果特别聪明,那么他从小就容易离群孤立,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格格不人,对思维比他们慢的人不耐烦,于是很自然地会物以类聚,只和别的聪明人交往。成年后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习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屑与人合作,并用自己的聪明排斥他人的经验,拒绝接受他人的意见,就大事不妙了。
第三,盲目自信,不计后果。聪明人总是在想:“我的下一个高招是……”他们因为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所以都喜欢行险招,结果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害。
第四,过分的好胜心。许多聪明人都不了解一个简单的事实:强中更有强中手,那山更比这山高。即使你站在某一领域的顶点,你在这方面胜人一筹,也不等于在另一方面一定能成功。
天生聪明,固然就拥有了令人欣羡和成功的资本,但聪明也应审慎用之,机关算尽也必会有一失,有才是好事,但也别“身死因才误”。
所以,“宁做傻中精,不做精中傻”。有些人看上去很傻,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任何心计,但他们其实一点都不傻,他们只是把没有心计当成真正的大智慧。
北宋太宗、真宗朝宰相吕端,就是傻中精的典型。他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来都不耍心机,糊里糊涂,但是,他不是真的傻,在国家大事面前,他也能显露出宰相应有的精细,所以曾有后人写诗赞曰:“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当时,北宋的另一位名相寇准和吕端同朝为官,此人虽然办事果断、才能俱佳,但是性子有些刚烈,而且生活上出了名的奢侈无度。
吕端当丞相之后,担心位高权重,会让寇准心中不平,一旦因此两人失和,那么朝政一定会受到影响。于是就请太宗另下了一道圣旨,让正担任参知政事的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并且两人一同到政事堂中议事。吕端的这一举动果然平息了寇准对他的不满。
宋太宗非常器重吕端,曾经要求朝中大事要先交给吕端处理,然后再呈报给他自己。但是吕端处理国家重大事情的时候总是同寇准一起商量,从不独断专制。甚至于,吕端还主动把相位让给了寇准,自己去当参知政事,而他的这种主动让权的行为,在世人的眼中自然是傻透了。
还有一次,吕端因病在家休养,没有上朝,想不到就被御史中丞李惟清在太宗面前告了一个恶状。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吕端耳中,吕端却傻乎乎地没有任何动作,没有跑去找皇帝哭诉表忠心,也没有怒气冲冲地去找李惟清算账,还是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他这种心态,也被世人说是“傻到家了”。
吕端的傻还表现在他平时处理个人利益的问题上。虽然吕端身居高位,又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但是他居然没给自己留下多少积蓄,以至于他百年之后,家中儿子生活拮据到了只能把房产抵押给别人来凑齐结婚的钱:这样一贫如洗的宰相,在世人的眼中又怎么不傻呢?
别看吕端在这些方面傻气十足,但在面对国家大事时,他却比任何人都精明睿智,把问题看得比谁都透彻。
太宗时,党项人李继迁屡次侵扰北宋边境。在一次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他的老母亲被宋军俘虏了。当时寇准正=担任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副使,皇帝单独跟他秘密商量此事,准备在西北边境上大张旗鼓地把李继迁的母亲杀掉,以此来惩戒李继迁。
商议结束之后,寇准在出宫门的路上正好遇到吕端,在两人的谈论中,寇准把之前的商议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吕端。吕端一听就觉得不对劲,说:“这件事情如此处理恐怕有些不妥,请你暂缓处理,我马上去觐见皇上。”
吕端很快就到了皇帝面前,说:“陛下,当年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住了高祖刘邦的父母,并想要把他们在阵前用锅煮了,可刘邦却说如果你一定要煮,那么分我一杯肉汤喝吧。连刘邦尚且不会顾虑他的父母,更不用说李继迁这样没有接受过孔孟教诲的化外之人,陛下这样的做法,非但威慑不了李继迁,反而只能结下更深的仇怨,让他的反叛之心更坚定而已。请陛下三思!”
太宗皇帝深思后,觉得吕端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吕端的建议,把李继迁的老母安置在了延州(陕西延安),优待有加。
后来,李母在延州寿终正寝,而李继迁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身亡,他的儿子李德明归顺了宋朝。
真正绝顶聪明的人,并不会刻意显露自己的聪明,处处用心计为自己争利,而是选择在无关紧要的小事面前,摒弃计谋,不计较得失,糊涂做人。但他们不是真的愚蠢。只是,他们会把经世济民的大智慧留到最需要的时候来使用。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老子用比喻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了“中空无用有大用”的道理。古代造车,车轮至关重要,车毂的中心支点是一个小圆孔,由此向外周延,共有30根支柱辐辏,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对这种以30根辐辏合而构成的车轮来讲,没有哪一根支柱算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因为30根平均使力,根根都发挥了特定的功能而完成转轮的使命,无所谓哪一根更重要。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正是因为圆孔中空无物,才能够承载多方力量,轮转无穷。这就是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透过车轮的自然法则,人们便可以了解修身成就的要诀,即中空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虚怀无物,合众辅而成大力。“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制作陶器,必须把泥土做成一个防范内外渗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间空空如也,才能使其在使用时,随意装载,达到效果。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似无用,却是有大材,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真正的大用看似无用,实则是抱愚藏拙。这种人常常能包容一切人的长处,而自己却以“无用”的面目示人,比如汉高祖刘邦、汉昭烈帝刘备、水泊梁山的宋江,无用之人揽有识之士,天下英雄尽人我囊中,皆是深谙此道。
《老子》中提到一个问题:“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这个问题,初看起来既矛盾且有趣。既然要爱民治国,肩挑天下大任,岂是无知无识的人所能做到的?历史中所记载的黄帝或者尧、舜,都是神武睿智,或生而能言,或知周万物,哪里有一个无知的人能完成爱民治国的重任?然而,老子此处并非明知故问、故弄玄虚,而是另有深意。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是在说明真是天纵睿智的人,绝不轻用自己的智能来处理天下大事,而是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知不知”与老子思想学术中心的“为无为”异曲同工,所谓智者恰如不智者,大智若愚,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而英明神武之人,能成永世而不朽的功业,恰恰也正因为他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其大智。
P2-4
厚道,就是做人不要太精明,不要太刻薄,不要太计较,不要太决绝,不要太自私,不要太虚伪,不要太浮躁,不要太张扬,不要太贪心,不要太苛求……简而言之,就是做个实在人,吃老实饭,干老实事,莫让自己的行为太乖张,莫让自己的想法太极端。中国传统中的“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就是对厚道很好的解读。
其实,“厚道”一词并无十分固定的含义,它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朴实的生存智慧。厚道就如冬日的斜阳、夏日的和风,不论作为人品还是作为德行,都是能打动人的。对自己厚道,能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幸福,让自己积极进取;对别人厚道,能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熨帖,让人感动。厚道人作为朋友,可交;作为伙伴,可信;作为师长,可敬;作为领导,可从;作为下属,可亲。厚道人正直、诚实、讲信用、恪守原则、大肚能容、百事可忍、以和为贵、乐于助人、淡泊名利、有情有义,不会算计,不会欺骗,不会背叛,与厚道人打交道如沐春风,如三月里沉浸在春日的阳光之下。
厚道人心平气和,从来不会急功近利,总是脚踏实地,辛勤耕耘,所以才能一飞冲天;厚道人做事最踏实,从不计较付出,所以才能收获最多;厚道人能吃苦,能在逆境中昂扬,在寂寞中坚守,所以厚道人最不容易被打倒;厚道人最耐得住困苦平凡,也就最接近成功;厚道人能知足,从来不会有无穷无尽的欲望,总是能够知足常乐,所以最不容易被无法满足的欲望所折磨;厚道人心眼平,从来不苛求完美,他们的人生反而最圆满;厚道人有平常心,不会强求,他们的人生反而充满机缘。
生活中有些人喜好阴谋诡计,机关算尽,却不知心机越复杂,漏洞也就越多,反倒是厚道之人,不耍心机,自然也没有漏洞,仿佛庄子笔下的“混沌”一般,以无招胜有招;有些人斤斤计较,绞尽脑汁想着占小便宜,这样的人,看似便宜占尽,可总有吃大亏的一天,反观厚道之人,似乎总是在吃亏,而且也吃得心甘情愿,但他们总有吃亏吃出福来的一天。有些人一门心思钻研“成功的捷径”,总想着抄小路、走歪路,这样的做法固然可以取得一时的快意,但是,歪路之上,看似近道,实则杀机四伏,反而不如正道好走。有些人喜欢用权术来驾驭他人,常常会用背叛、欺诈的方式为自己谋私利,乍一看,他们似乎比起傻乎乎的厚道人来生活“潇洒”得多,收益也高得多,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却是后患无穷,毕竟谁也不傻,你用权谋去对待别人,一旦被人看穿,你就再也得不到别人的信赖。而事实上,权谋总会有被看穿的一天。唯一不可能被看穿的,就是真情、诚信、忠诚,等等。只有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人,别人才能够感受到你的诚意、你的真心,而由此换来的,则是别人的真心和诚意。
总体来看,厚道为人,是一种最保险也最长远的人生准则;厚道为人,是一种最简单,也最无害的处世方针。厚道人能够明哲保身,所以厚道是一种生存之道;厚道人懂得务实奋进,所以厚道是一种进取之道;厚道人懂得大道至简,所以厚道是一种心灵之道;厚道人能够得道多助,所以厚道是一种处世之道;厚道人生财有道,所以厚道是一种财富之道;厚道人能够厚德服人,所以厚道又是一种管理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将厚道的品质与大量富含哲理的故事相结合,联系当代人的生活困境,全方位地展示了厚道的智慧,并归纳了相关的人生哲理,以更贴近生活,更好地为读者指点迷津。厚德载物,大道至简。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厚道为人,能让人生化繁为简,能让成功之路变成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