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一部以阴阳理论为文化符号来探讨人如何认识和应对复杂处境的文化哲学著作。《周易》六十四卦本质上就是六十四种人生处境,每一爻爻辞都是在特定处境中的特定时位上作出的优化选择。
《周易人生》以《周易》之理阐述了曲折状态下的人生态度。把《周易》定位或还原为文化哲学的性质,让古老、艰深的易理直接转化为大众生活的生存智慧。
汪双六编著的《奋进的人生》介绍柔谦退止的人生处境的特征及应对方法,内容涉及乾、震、复、渐、履、旅、革、师、夬、解、升、晋、观、大壮等卦,其体有付职的处境、柔顺的处境、谦让的处境、退隐的处境、遇有小阻的处境、遇有大阻的处境、终止的处境、节制的处境、等待的处境、损己利人的处境、小有过失的处境等。
汪双六编著的《奋进的人生》为《周易人生》第一册。
《奋进的人生》介绍奋力进取的人生在不同阶段的应对韬略,内含乾、未济、履、革、师、比、噬嗑、夬、解、渐、升、晋、大壮、临等卦,涉及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事业开创期所经历的曲折惊险的复杂过程、如何争取获得强者的提携或支援、如何限制和排除破坏分子以及强盛之后所要执行的原则和任务等内容。
易占钩沉
公西赤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之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以擅长祭祀、宾客之礼和善于交际著称。在孔子的举荐之下,鲁大夫孟武佰将公西赤选拔至朝廷做了一名外交官,代表鲁国出使齐国。
一日,适逢鲁大夫孟武佰来找孔子处选拔人才,孟武佰首先向孔子问起的是子路,接下来问的是冉求,当他问到公西赤时,孔子满心欢喜,并生动地描绘了这个学生的才华:“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也。”意思是说:公西赤这个人,可以让他穿上礼服,系上袍带,立于朝廷之上,有处理外交事务的才能。
公西赤奉旨出使齐国,考虑到自己走后,家中老母亲无以为生,心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可老师已经帮自己这么大的忙了,怎能再向老师开口呢?公西赤的母亲看到他着急为难的样子,知道儿子是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发愁,于是,她便为此算了一卦,占卜结果得下震上离的《噬嗑》卦。《噬嗑》卦的卦形似口腔,而且口中有物,正可啮合。公西赤的母亲占得《噬嗑》卦后,知道自己日后的生活没有问题,便叫公西赤放心去齐国。
果然,在公西赤走后,他的同窗学友冉有为公西赤母亲向孔子借粮食,孔子说:“给一釜吧。”冉有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使齐国时间很长,觉得孔子给得太少了,便请孔子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一庾吧。”可冉有还是觉得太少,便自作主张地给了五秉(秉在古代衡量器中大于釜,一秉约十七斗六升)。冉有这次擅自做主给公西赤母亲那么多粮食,后来被孔子知道了,他对冉有说:“公西赤此次出使齐国,乘的是肥马香车,穿的是上等皮裘,雍容华贵,是一件好差事。等他列任之后,领取了俸禄寄回家中,他的母亲一定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咱们家中存粮的确不少,可那些粮食是用来救济人们急需之用的,而不是给富人添富的呀。”冉有听了老师的教诲,打心眼里对孔子钦佩,觉得自己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同门师弟,而在老师心中考虑的却是天下百姓啊!冉有的这次行为虽被老师委婉地批评教育一番,却解决了公西赤的后顾之忧。这应验了公西赤母亲所占《噬嗑》卦中所含有的饥人遇食之象。
易理与人生
1951年11月的一天,在毛泽东的案头放了一份华北局关于逮捕刘、张二人的电报,毛泽东看到电报,了解了情况之后震怒不已。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可能出现的腐败蜕化现象早有警觉,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看了电报之后,他当即以中央名义拟出电报稿,不但回复华北局,而且转发给中央各局、分局、省市区党委。电报肯定了华北局对于刘、张案件的处理,指出必须重视干部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以致发生严重贪污这一事实,要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次日,毛泽东拟就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揭开了建国后党的第一次反腐倡廉行动的序幕。1952年,党中央批准了华北局关于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的决议。枪声响起,宣告了党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这是建立新中国之后,保持党政机关廉洁、反对腐败的第一枪。尽管刘青山、张子善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过功劳,但作为执政党,必须对党内的极端腐化堕落进行严惩,否则将无法面对人民群众,国法也将不能树立威信。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商人贪婪所引发的。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时期,采取了宽松的经济政策,美国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许多行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中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商通过各种宣传手段,鼓励老百姓买房,房价继续上涨。然而有钱人毕竟有限,当有钱人对房子的需求达到饱和时,房地产商又开始寻找新的购房群体——穷人。他们的做法是首先做出宣传,让这些人觉得房子一到手就能升值;其次,提供银行按揭,同时首付款从40%调整到30%,然后进一步降低,最后达到10%。即使这样,还是有人想买却拿不出钱,于是,房地产商开始垫付,规定两年后还钱。于是大批穷人开始买房。卖房的是房地产商,提供贷款的却是银行,他们开始担忧两年后这些穷人是否有还款能力。于是银行开始发行债券,将这些劣质贷款转变成金融债券,卖给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在将风险转嫁出去、银行正暗自高兴的时候,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投资机构赚得钵满盆肥。银行家们嫉妒了,又想分一杯羹,于是想出招来——给投资机构做保险,以降低投资机构的风险。就这样这些金融企业不停地想出新招来赚钱敛财。如果房价继续上涨,那么这种贪婪的游戏还会持续下去。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无情的一击:房价不但没有继续涨,反而开始下跌,这时银行以及投资机构束手无策了,他们唯一能做的是收回房子。然而此时房子已毫无价值,没有人愿意购买。于是银行和投资机构开始急剧亏损,那些债券也成了垃圾。银行、风险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就这样倒闭了。这场贷款危机像冲击波一样迅速散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P57-60
写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如同掩合起一部充满人生百态的历史画卷。德国文化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论断恰巧构成了对《周易》一书的构造模式和意图的最经典概括。《周易》就是以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阴阳符号为基础来推演出六十四卦,每一卦就代表或模拟一种特定的人生处境,每一爻都是对处在特定处境内的不同时空中的人的心理、行为和结果的描绘,简而言之,卦象就是人生处境,爻象就是处在这一处境中的人。如果对此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请问:这些爻象不是指人又是指什么呢?事实上,只有从人生的角度来理解《周易》,才能对其中那些古老、简洁而又艰深的经文常常发出会心一笑。因此,从人生的角度来读《周易》,是打开这本神秘的文化宝典的一把最恰当的钥匙。这就是本书立意的初衷。
《周易》固然是一部能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想宝库,如果仅从管理、商战或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周易》,那么,《周易》一书中直接涉及企业管理尤其是商战的内容十分有限;而且,《周易》思想与同属人类文化精华的西方哲学的部分观点肯定不乏相通之处,但这种部分的相合与相通绝不是有意的和系统性的完全重合;当然,从比较的角度或有针对性地汲取易学思想的营养,肯定是十分可贵的尝试和探索,但如果采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把《周易》全面统辖、肢解和改造为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就让古老的《周易》在今天不得不遭受一场削足适履的痛苦了。
只有从人生的角度来理解《周易》,才能让这部著作尽情地、全面地舒展开其固有的光辉。例如:《始》卦的卦象是由一个阴爻承载五个阳爻而构成,卦辞说:“女壮,勿用取女。”九二爻辞又说:“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这就有些反常了,难道《周易》主张要剥夺“壮女”的婚姻权利吗?难道《周易》不主张主人把厨房里的鱼用来热情待客吗?通过笔者的研究,终于发现原来这个“壮女”的意思不是现实中的女人,而是指代一种珍贵而十分难得的机遇或机会;谁也不能保证已经出现的机会一定非己莫属,因为机会本当属于所有人;对于已经到手的机会则是不能随意转赠或与他人分享的,所以《周易》说“勿用取女”、“不利宾”。再如:《归妹》卦表面的意思是讲少女嫁出去给他人做小老婆,小老婆在家庭中是没有决定权的,一切事都要听从大老婆的决定、指派和验收,所以,初爻辞说:“归妹以娣,跛能履,吉。”问题在于:小老婆这种畸形的婚姻现象在今天已消失了,那么《妇妹》卦的思想意义是否也随之消失了呢?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妇妹》卦是用小老婆来借喻处在上司管辖下的下属的特殊工作境遇。下属再能干,其办事效率都只会像个跛子一样,上司不发话他就无法擅自行动。当然,《周易》中也不乏治国安邦的内容,似乎超出了个体的日常的人生处境的范畴,但谁的人生又能完全脱离国家和社会这些大的生存环境呢?不过这种环境所展现的更多是政治人物的人生处境而已。
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古代艰深、晦涩的典籍之一,尽管历代注家蜂起,其中有些语句至今仍是千古不解之谜;对同一句经文的理解,巨擘鸿儒之间的相反相异之见时有发生;对那些难解或无解的句式,除朱熹曾坦诚标示“存疑”以外,先儒大都给出了一定解释,但大多不过是利用文言的简洁来支吾过场,或通过对易理的抽象解释来掩盖其不能明说的尴尬。本书所面对的是现代读者,必须把《周易》中蕴藏的人生智慧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这是本书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周易》毕竟不是一首哑巴唱出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歌,它的全部思想一定蕴藏在卦象和经文之内,一定不会与千百年历代先贤的共识相距太远。因此,本书广泛采用以汉代王弼,宋代朱熹、程颐以及清代刘沅等学者的观点为基础,尤其注重并列举那些对立、争鸣较大的观点,再结合卦象及经文,从人生处境的角度,提炼出从经文得来的意义,力争让《周易》的人生智流露出贴近原汁原味的芬芳。虽然这一目标很难达到,但本书确实为此付出了实在的努力。
为了与古人的阐释性文字保持相近的风格,本书作者的观点是从“窃以为”的角度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达的,这是出于行文简洁和齐整的需要。这种解析性文字仅供愿意深入研究的人参考,一般读者对此可以忽略不看。尽管古今研易著作浩如烟海,但大都存在一个通病,即要么以象解经,要么以理解经,要么以考据解经,要么以注解经,要么以注解注而解经,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揭示《周易》本原而落在一个“经”字上,这就没有把《周易》思想的源头活水从经文中引拨出来,用它直接浇灌大众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解释《周易》的文字过于专业的缘故,总让人感到这些文字的目的在于研究经文,而不在于用经文的思想来照亮生活。因此,本书在把经文的意义经过辨析和提炼出来以后,用一种闲散的杂文式的语言加以充分发挥,目的是像先把食物捣烂再喂养待哺的婴儿一样,使《周易》的思想精髓能够进入现代的大众心灵和生活,力争让人感到《周易》所述说的正是我们曾经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身边的事。当然,由于时间紧迫和作者功力有限,本书只是一个满怀畅想的草稿而已。
除了《周易》本身语言的障碍以外,一般人如果不是出于专业研究的目的,想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仍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原因之一是这本书采用自西汉以来开始流行的排卦方式和体例,让试图研读它的人不得不经历一场漫长的缺乏内在紧密联系的艰深的学习历程,这常常让愿意读《周易》的人们望峰息心。鉴于此,本书打破原书体例,根据人生处境的不同阶段及特征,将六十四卦按卦义分为奋进的人生、厚德的人生、沉潜的人生、曲折的人生及和美的人生五个部分,分册成书,目的是让读者能够各取所需地尽快领略《周易》的人生智慧,也让《周易》的人生智慧能够更快捷地滋润更多的人们的心灵。
在每卦经文的解析和感悟之后,本书专门增添了一段“易占钩沉”来介绍古代的易占趣闻,目的在于以文化资料的方式,客观再现《周易》浸润古代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和历史风貌,以增强人们对《周易》的印象和兴趣。虽然易占古籍浩如烟海,但能搜齐六十四个互不雷同的易占趣闻实属不易,这在古今易学著作中也并不多见。
《易传》说:“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又说:“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意在强调《周易》的思想智慧对人生指导作用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但只要是切合易理的人生就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盛德大业。所以,本书在介绍每卦的最后部分,增补一段说明“易理与人生”的关系的现代故事,意在说明:《周易》的智慧不是永远龟缩在古老的经文文字之内的过时的内容,而是代表着一种沉浸在人类生活之中的创造成功的规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一轮年年相似的明月,其实就如同《周易》阅尽世间万象而凝成的思想光华,历久弥新地朗照着古往今来的茫茫人海。只是,伟大的中华易道不像明月仅仅独自高悬银汉流转无声,而是诲人不倦地直接指点和校正着每一个前来问道者的人生脚步。
汪双六
2012年10月9日
由于本书采取依据卦义分册成书的形式,打乱了《周易》原著的排卦次序,为使人们对中华易道的盛大与精严有更深入和系统的体味,有必要对《周易》一书的原初卦序的结构及原理做些补充介绍和具体分析;而这个问题则又是一个“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学术悬案,同时也涉及本人研究了十多年也尘封了十多年的一项科研成果,在这里,借本书出版之机将该成果予以全文公布:
所谓今本《易经》卦序,是指自西汉时开始采用的《易经》通行本中出现的卦序,即六十四卦首启乾坤、终于未济的排序方式。这种卦序是纵贯今本《易经》全书的中枢神经,其排列依据问题是学界公认的一个重大历史难题,数千年来一直是历代巨擘鸿儒继踵增华、久攻不克的千古悬案。
相传为孔子所作的《序卦传》是研究今本卦序的发轫之作,也是迄今为止的权威之作。但《序卦传》不过是试图用卦义来串联卦序,没有也不能从本质上揭示今本卦序的排列依据问题。逮至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注疏》中提出:“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所谓“覆”,是指将某一卦象整体倒立,构成另一个新的卦象;所谓“变”,是指将某一卦象的阴阳性质朝相反方向全面改变,形成另一个新的卦象;覆体卦或变体卦在今本卦序结构中是成对蝉联连在一起的,《周易》六十四卦其实就是三十二对骈偶卦。这个规律的发现和提出,表明今本卦序的排序依据不在于卦义的联系,而在于卦象符号的运动和演绎。但是,这个规律只能解释互为骈偶的两卦间的对内关系,不能解释相邻的两对骈偶卦的对与对之间的关系。据《朱子语类》记载:朱熹的学生蔡元定曾自谓能解,但未及说出就与世长辞了。 本人积数年对于卦序的研究成果,认为:今本卦序结构精严,立意高远,是一种通过配卦、排序来图释易道精神的独特的八卦阵法。具体地说,今本卦序采取阴阳二气并行、互动的双线结构,以先天图为母体、以乾坤为主宰、以坎离为起止、以震艮为阳气门户、以巽兑为阴气门户来展开配卦运动;全程配卦运动在先天图内分别按不同的规则产生出两类卦群:按阳的性质、逆行和“留缺接榫”的原则配出的卦类组成《上经》,按阴的性质、顺行和“补缺求合”的原则配出的卦类组成《下经》。将上下二经合为一体,就自然呈现出一幅阴阳互抱互动的闪烁着大道之光的太极图像。现将上述规则全面贯彻到今本卦序的具体结构之中,做出逐卦归位的布演和证验。
……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丁怀超先生首发创意,并亲自拟定了五本书的书名,促成了本书的写作和问世;安徽省社科院及其哲学与文化所的领导与同事给予大力关怀与支持;安徽盛世天源公司总经理张杰先生给予很多帮助与启迪,谢丽雅女士为本书“易占钩沉”部分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作者具体分工如下:
《周易》经文解析、感悟、前言及后记:汪双六
易占钩沉:储安金、周俊兰
易理与人生:姚向松、刘潜、汪小文
汪双六
2013年9月29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