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的诗》为《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之一种。收录甘肃诗歌八骏之一高凯从事诗歌创作30年来的诗歌精品,共150首,包括《井沿上的花》;《将军戈壁》;《草原上的消息》;《在绿洲》;《望儿嘴》;《牧人》;《在树窝井》;《峡口》;《公路边上》;《一棵桃树》;《庙台子》;《初雪》;《马鬃山》;《阴坡》;《秋水》;《咸水》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杨的诗/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胡杨 |
出版社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杨的诗》为《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之一种。收录甘肃诗歌八骏之一高凯从事诗歌创作30年来的诗歌精品,共150首,包括《井沿上的花》;《将军戈壁》;《草原上的消息》;《在绿洲》;《望儿嘴》;《牧人》;《在树窝井》;《峡口》;《公路边上》;《一棵桃树》;《庙台子》;《初雪》;《马鬃山》;《阴坡》;《秋水》;《咸水》等。 内容推荐 《胡杨的诗》为《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之一种。收录甘肃诗歌八骏之一高凯从事诗歌创作30年来的诗歌精品,共150首。这些诗作,均为公开发表,体现其一贯的“乡土文学”立场,并有探索精神。作为一名有着深厚乡土情结的诗人,高凯将诗的表现场域集中在乡土的点点滴滴,而且语言平实,朴素如方言,低调与冷静中,常常潜伏着惊人的力量,感人至深。 目录 诗人印象/说说胡杨 路遇 元山子 山坡上的雪 晚归 营地 长江源头的小格桑 在冰塔林 湖泊 月牙泉 雪山之下 劳动者 暗河 在敦煌沙漠 一片胡杨树 塞上 西域之门 出塞 沙湾 一簇黄花 阳关 九滴泉 九色鹿 桃花盛开 骆驼泉 转场 燕子 仰望雪山 落雪的草地 七辆草车 黑河 鹰泉 在瓜州 溪流 山岚 在牧人的一侧 花海 台地 雪 盐泽 菊花 瞩望 沙地上 祁青 嵯峨峰 西草地 戈壁上的河 长草沟 烽火台下 河岸 马 沙漠上的芦苇 几只乌鸦 不冻泉 二指哈拉 故乡音讯 井沿上的花 将军戈壁 草原上的消息 在绿洲 望儿嘴 牧人 在树窝井 峡口 公路边上 一棵桃树 庙台子 初雪 马鬃山 阴坡 秋水 咸水 乡村的孩子 相遇 岩泉 棉花 秋林 沙漠里的一棵树 只有这一座古城 细雨 阳光下的棉花 又见骆驼 纪念 在草原 玉门以远 主要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多年以前,胡杨的一组诗在《诗刊》刊出,《诗刊》的那个栏目需要一篇评介诗人的小文章,我遂写了一篇:《敦煌嘉峪关胡杨》,三个名词连在一起,没有大意思,只是自觉有趣。除了喜欢有趣,我这人还喜欢恋旧,这“旧”除了“旧友”,经常就是自己的“旧文”。胡杨“旧友”“旧文”皆可谓之。如此,我且先抄录这篇《敦煌嘉峪关胡杨》如下: 一眼看去,这篇文章的标题也就是两个地名加一种树名。敦煌、嘉峪关勿庸我饶舌,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胡杨是沙漠中生长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一种特殊的树种,这一点亦不用我妄言。我曾在离嘉峪关几个小时车程的额济纳,见到过成片枯死的胡杨树.以及红叶如火烧云遮天蔽日的胡杨林——这个形容有些蹩脚.火烧云的记忆已经是我的少年时代了,现在经常看见的都是城市污染的天空中不干不净的漂浮物了。说了半天,胡杨和敦煌和嘉峪关有什么关系呢?作为诗人,由于出生于敦煌,工作在嘉峪关,笔名日胡杨,而与这两个地名有了终生的不解之缘。 且先看胡杨一组组诗歌的名字:《敦煌以西》《嘉峪关以西》,稍一迈腿就西出阳关了,胡杨大可以继续《阳关以西》《玉门关以西》等等,记得去年还是前年他不是自带车自备一应物品“以西”了一趟罗布泊吗?我已经读到胡杨写罗布泊的诗和随笔了。那还是去年的某一天,在一本刊物上见有胡杨的名字,我读文章向来是见了喜欢的朋友名字先翻了看的,亲切。刚读没几行,一眼瞥见窗户外面起沙尘暴了。我居住的这个城市年年都有沙尘暴,过去光春天有,现在几乎是春夏秋都有,每年冬天的最后一场雪一过,不用等迎春花开,只要看见沙尘暴,又一个春天就到了。只是这窗户外面的沙尘暴也有点太突兀了吧,我刚刚读胡杨风沙弥漫的罗布泊,怎么就刮到兰州来了呢?想起有一年我和胡杨去敦煌“魔鬼城”的路上,看见远处刮起了一股龙卷风.正待睁大眼睛仔细看时,我们乘坐的嘉峪关电视台的汽车挡风大玻璃忽然就碎成冰花状了——这中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的秘密吗? 敦煌壁画绚烂之极的秘密,嘉峪关城墙厚重斑驳的秘密,胡杨是否不需要秘密?他生活的环境一天到晚风沙大,就是有那么一点点秘密也被刮没影儿了。胡杨只是朴素和寂寞,朴素是他做人的本质,寂寞是因为他的生命需要啼叫。多年以前,胡杨曾陪我去嘉峪关魏晋基看出土有中国邮政标志的“邮政驿使”等砖画,我还写了一首小诗《看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鸡头人身图断句》。这首诗似乎可以用来借喻胡杨.现抄在这儿,算是把旧饭热炒了一下又端上桌子: 这是一个大红冠子男人 一个要在另一黑暗世界啼叫的男人 一个把身体里的血举过头顶的男人 一个在某一天早晨必然开口说话的男人 “一个把身体里的血举过头顶的男人”这一句是不是可以作为胡杨诗歌的注脚呢? 风沙中的敦煌风沙中的嘉峪关风中沙中的胡杨。 胡杨是寂寞的,他的啼叫真的能帮助日出吗?胡杨是朴素的,他只是啼叫,他只需要啼叫。 记得我曾在另一篇“旧文”中说胡杨做人做事不事张扬,做文更是如此。他以河西走廊以及嘉峪关长城为背景,一年之内居然可以发表上百篇相关文字,如此下去,岂不是跑马圈地一般想把河西走廊以及嘉峪关长城攫为私家专利了吗? 诗歌的胡杨,散文的胡杨,学者的胡杨。摘录一段他的个人简介: 自出版散文随笔集《中国河西走廊》之后,出版大型报告文学《罗布泊前沿的生态保卫战》,以及《壮丽的嘉峪关——漫议河西长城》等著作,被甘肃省外宣办特聘为“多彩甘肃”大型外宣项目撰稿人,完成了从民日报(海外版)》文化旅游甘肃段的系列选题,并且完成了四幕歌舞剧《天下雄关》《饮马长城窟》的创作,发表于《中国作家》影视版,完成了四集电视剧《远山》的创作,写作完成了《河西长城——月似弯刀》等二十多部西部文化研究丛书,出版了诗集《绿洲扎撒》《敦煌》,应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理》之邀,考察黑河,写作了《黑河文化地理》,一年之中,竟然发表各类作品700多篇(首)。P1-3 序言 在中国,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到达第三十个年头,有“三十而立”的说法,意为一个人事业有成,可以立得住了。人如此,事物也是如此。屈指算来,成立于上世纪1984年7月1日甘肃省文学院的前身——甘肃省文联文学专业创作组,到今年已30岁了。 “三十而立”,对于甘肃省文学院来说,应该是一个充满自信的表白。而此前推出的《天马横空——甘肃文学八骏图文志》,以及这两套由第三届“小说八骏”和首届“诗歌八骏”16位作家、诗人精品单行本组成的《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正是甘肃省文学院这一自信表白的有力注释。 本世纪初,也就是甘肃省文学院20岁的时候。以服务中青年作家为己任的甘肃省文学院,在全国文联和作协系统文学院中率先提出“拆除篱墙,开放办院”理念,强力推行集荣誉作家、专业作家和签约作家服务机制于一院的“一院三制”体制,搭建甘肃文学最高学术平台“甘肃文学论坛”,推动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打造甘肃文学文化创意品牌,建设精锐文学陇军队伍,一时风生水起,为文学界所关注。在此思路之下,2005年9月7日,在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财政厅的给力支持下,甘肃省文学院与《上海文学》杂志、《文学报》两家文学媒体联手,成功地举办了“甘肃文学论坛小说八骏上海之旅”文学交流活动,在国内乃至国外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次活动,堪称一次东西部文化交流的成功典范。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语报纸《世界日报》,当年10月25日以《古有七剑下天山.今说八骏走上海》为题,分上下两篇的整版篇幅全程报道了中国文坛这一历史性的年度盛事。而中国社科院的《中国文坛纪事》《中国文情报告》等书也将其列为年度文坛大事。此后,在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作家协会、浙江省作家协会、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和《文学报》《文艺报》《当代作家》《飞天》《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潮》《西部》《上海文学》《诗江南》《大河》《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上海)等媒体阶段性的倾力支持之下,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甘肃省财政厅和甘肃省文学院上下一心,扬鞭催马.相继又在2008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推出了两届“甘肃小说八骏”、一届“甘肃诗歌八骏”和一届“甘肃儿童文学八骏”四个方阵。这一历时10年交叉性的系列文学交流、推介活动,先后向全国推出40人次甘肃实力小说家、诗人和儿童文学作家,使“小说八骏”、“诗歌八骏”和“儿童文学八骏”成为中国文坛著名的文化创意品牌。其中,“甘肃小说八骏”被《文学报》在其创刊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之际评为“影响中国文坛的那些人”。而由此集合的“甘肃文学八骏”作家队伍,则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强省战略列为“十个一文艺精品”工程之“一支文学劲旅”,接力领跑文学陇军,可谓春风得意,成果丰硕。 在一个很物质的时代,文学有可能像一个民族的血液一样奔腾潜流。但绝对不会消失。这应该是一个铁的定律。在“甘肃文学八骏”还没有出现之前,有论者说甘肃文学已接近当代中国文学的临界点,那么“甘肃文学八骏”的奔腾而出,则标志着甘肃文学已驰越了这一困扰几代甘肃作家文学理想的精神焦虑。这一巨大的事业成果,显示了甘肃文学在全省文化建设中的强大力量和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21世纪初甘肃的文化进程中,文学一直活着,作家始终存在,并为甘肃乃至中国的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份积极的正能量。无需讳言,这应该是甘肃宣传文化战线和广大作家们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而由此相继推出的《天马横空——甘肃文学八骏图文志》和《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则是甘肃上下、里外合力共同铸就这一辉煌的全景式图文大志和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必将为历史所珍藏。 骏者,良马也。出土于西凉大地的“铜奔马”,令人联想,显为中国的旅游标志,天下闻名,诉说着不尽的历史传奇。可以说,甘肃为骏马和天马的故乡。我们相信,寓意于此且代表着西部文学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的“甘肃文学八骏”,必将在当代中国文学辽阔的原野上展开万马奔腾的壮丽画面,为复兴之路上的大梦中国谱写一支神采飞扬的天马畅想曲。 编者 2014年3月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