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情愁哀伤
日本京都就如一幅水墨画。沾染淡墨,轻轻落笔,青墨色便渲染于纸上,水墨渺渺,娓娓道出“千年古都”的情愁哀伤。
清晨的京都连天都是青墨色的。等东边的光由弱变强,透射出薄云,京都的古貌便显现出来。观赏京都,需要一颗“闲”心,不焦不急不躁,方能体味出“京”的古色古香。
京都的美首先在建筑上。金阁寺的富丽堂皇,银阁寺的庄重素雅,东大寺大佛的气势磅礴,33间堂干手观音的变化多样都让世人沉迷其中。而“京”的古色古香还不只限于那些早已名声在外的古迹,更藏在那一条条起伏上下、曲曲折折的青石板道间。曲折通幽的小径更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其中,一株株青枝绿叶伸展到石板道上,从过往游人发梢间滑过。而青石板道两边林立的店铺也使出各种本领,吸引游人稍作停留。
京都的美还匿迹于文化物件中,常常不得不佩服京都人在揣测游人心理上下足了功夫。做工细腻的“清水烧”是历史元素和“萌”元素的完美融合,一件件瓷器上印有的创意图案着实让人心动。香料店里飘出来的“京香”,伞店里满挂的“日式”油纸伞都让人陶醉在京都的风俗民情之中。游玩累了,还可以在点心店要上一份精致小点心,喝上一杯抹茶,品一番京都的“饮食文化”。游玩于青石板道间,游人可以确确实实见到、闻到、尝到原汁原味的“京文化”。
京都的美同样也是由人表现出来的,而短暂停留的游人则担当了重要角色。租一套和服,踩上木屐游京都往往是很多游人的选择。小扇轻摇,一阵阵清风扬起和服的袖角,再配上木屐的“咯噔咯噔”声,人与景完美地融合。游人在欣赏京都美景的同时,不自觉中自身也成了这美景之一映在了他人眼中。可以看出,游玩京都时的各种文化体验在为游人提供了趣味性、观赏性娱乐的同时,也给在历史长河流淌过程中,部分逐渐消逝的“京文化”做了一个完美的补充。充满热情、热心的游人则成了补充“京文化”的最佳代理人。
京都的美还隐藏于生活气息里。游走京都时,笔者喜欢在散落于普通民居间的小旅馆落脚。不仅仅是因为京都的小旅馆价格低廉,而是其朴素、平易近人的风格更讨人欢喜。3月的京都是多雨的。小旅馆内,支开小木窗,淅沥沥的小雨滴滴答答,一股微凉的风吹进来,还夹杂着泥土的气息。靠着窗子悠悠然然抹着面包的花生酱,耳边竞还能传来一声声犬吠。刚睡醒的脑袋还蒙蒙咙咙,一刹那间时空的错落感油然而生,整个人像是落人了“平安京”时代。小旅馆同样是结识新朋友的最佳场所之一。在小旅馆,同住的旅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往往会变得异常贴近,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一抹微笑、一声招呼往往就能让对方敞开心扉,成为共同旅行的伙伴。旅行中的朋友也往往真挚,白天可以共赏京都美景,夜晚则可以在“居酒屋”共酌一杯,谈一谈天南地北、说一说风俗乡情。不经意之中,京都的小旅馆也成了古色古香‘‘京文化”的独特存在。
京都游是一次“闲”心之游,是一场“京文化”之游,是“人景交融”之游,是“交心交友”之游。
北海道玩出“雪文化”
读过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的人,都会记住开篇这样的经典句子——“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灯前停了下来。”
再往前走,人们大概就会想起日本电影《情书》中那段飘雪季节时对着天空的经典呼喊——“藤井树,你还好吗?”还有,渡边淳一的小说《魂归阿寒》中,在雪夜中那份世人难容的挚爱,都可以让人感受到真正地进入了雪的国度——北海道。
看过《非诚勿扰》的人已经了解,北海道一般是从11月开始就雪花飘飞了。但是,北海道真正的大雪是要从12月延续到2月底,而下雪的日子要到4月或者5月初才能结束。因此说北海道“一年倒有半年雪”应该是不夸张的。
全世界可能是共通的:下雪天,最高兴的是孩子。他们会堆雪人、打雪仗,北海道地区的一些学校还会组织每个班级的学生自己制作各种类型的雪雕,然后由老师担任评审委员进行比赛。据说,孩子们最愿意做的雪雕就是自己的班主任,大家拿着铁锹、铁铲,努力地塑造,一千就是几天。最后形成的雪雕,有的夸张,有的“丑化”,有的搞得像“四不像”,有的高达3米,但师生之间的和谐也在这里产生。当然,还有学校专门利用创造雪雕的机会让学生们模仿世界大师罗丹等人的作品,把这个“玩”的档次提高了。
对于学生来讲,雪季很难在校园里面活动,一般是在室内体育馆里玩玩篮球、排球。实在玩腻烦了,他们就会来一场雪中橄榄球,在雪上乱跑一阵。当雪地被这些学生的高腰鞋踩硬,一场新雪之后,校园操场又变成了白皑皑的雪原。在当地,学校里面还有一个“扫雪车”的称呼——每次大雪过后,第一个走过雪道的同学就被大家称为“扫雪车”。
“雪国”演变出文化。也许是北海道的大雪别有特色,许多日本小说家笔下都出现了这道风景。明治十八年(1885年),小说家幸田露伴写出了第一部以北海道大雪为内容的小说《突贯纪行》。此后,岩野泡鸣的《放浪》、长田干彦的《零落》、国木田独步的《空知川的岸边》、德富芦花的《寄生木》,都对北海道的大雪做了细致的描述。
“雪国”里面真正比较有文化特色的,应该说是北海道首府札幌每年2月初举办的闻名遐迩的国际冰雪节。这期间,高达15米的大型雪雕、市民制作的小雪雕,各式各样以动画、世界各地历史性建筑为主题的国际雪雕比赛参赛作品,星罗棋布般分布在札幌市中心大道上。白天天气晴朗时,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各种白色雪雕个个显得宏伟壮观:而在晚上,灯光映照下的雪雕又呈现出另一番美景。札幌这个有着大约180万人的城市,每年平均降雪量为480厘米,为全世界大城市所罕见。如今,札幌市政府每年都有一笔名为“雪对策”的费用,大约在150亿日元。平均每个市民每年可以领取8200日元的除雪费。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把大雪当作负担,而是演变出了一个国际冰雪节,让札幌因为雪而享誉寰宇。
“雪国”里面最有日本特色的雪季之“玩”应该就是在大雪山的怀抱中泡温泉,体验那种“冰火交融”的感觉,这已经被誉为北海道雪文化的精髓。北海道温泉以“深山密汤”而远近驰名,温泉之乡涌出的温泉,顺着地势垂直而下,“汤烟”袅袅,给人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看着飘然而落的片片雪花以及温泉中飘摇升起的热气,透过湿润的薄雾遥看水墨画般的远山,真的让人流连忘返。P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