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汉译文库》是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一部未完成、生前也未发表的早期著作,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约1873年左右。对于离我们较远的人们,我们只需了解他们的目的,便可以从整体上对他们加以褒贬。而对于离我们较近的人们,我们则根据他们用以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对其做出评判:我们往往责难他们的目的,却因为他们实现自己意愿的手段或方式而喜欢他们。只有对于它们的创立者而言,哲学体系才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所有后来的哲学家来说,这些体系往往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而在智力更为低下的人看来,则是真理和谬误的混合体。但归根结底,这些体系是一个错误,因而,可以弃之不用。所以,很多人对所有哲学家进行非难,因为哲学家的目的不同于他们自己的目的;哲学家是远离他们的人。
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汉译文库》是弗里德里希·尼采唯一一部专论前苏格拉底哲学的著作。尼采认为,长久以来,前苏格拉底哲学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精)/汉译文库》中,尼采试图依靠残篇断简并且用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复原希腊悲剧时代哲学家的群像,从而重现“哲学的原型”。
为了充分评估巴门尼德假设的非同寻常的优点,必须看看爱利亚派的对手们。如果向阿那克萨哥拉以及一切相信多基质统一的人提出“有多少基质”这个问题,等待着他们的是一种怎样的困窘啊,而巴门尼德是不会遭此困窘的。阿那克萨哥拉闭眼一跳,说:“无限多。”这样,他至少逃脱了一个困难得不堪想象的任务,即证明基质的确切数目。因为这个无限多必须不增、不变、亘古以来就存在着,所以,在这个假定中已包含着一个封闭的完成了的无限之矛盾。简言之,多、运动、无限在遭到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可惊原理谴责之后,又从放逐中返回,向巴门尼德的对手发射炮弹,试图给他们以致命的创伤。这些对手却显然没有准确估计到爱利亚派下述思想的可怕威力:“时间、运动、空间都不可能存在,因为我们只能把所有这些东西设想为无限的,而且既是无限大的,又是无限可分的;可是,一切无限的东西都不具有一个存在,都不存在。”无论谁只要严格领会“存在”一词的含义,且确认自相矛盾的东西例如完成了的无限不可能存在,就不会怀疑这个思想。如果现实只在完成了的无限的形式中向我们显示万物,则可见现实是自相矛盾的,因而不具有真正的实在性。倘若这些对手想反驳说:“可是,在你们的思维中毕竟有接续交替,因而你们的思维也不可能是实在的,故不能证明任何东西。”那么,巴门尼德也许会像康德在类似场合答复同一指责那样答道:“虽然我可以说,我的意念是彼此接续交替的,但这仅仅是指,我是在一种时间次序中,即遵循内感官形式意识到它们的。这就是说,时间不是某种自在之物,也不是客观地依附在事物上面的规定性。”因此,必须区分纯粹的思维——它像巴门尼德的存在一样是非时间性的——和对这种思维的意识,后者已经把思维翻译成了假象的形式,也就是交替、多、运动的形式。巴门尼德很可能利用了这条出路,而斯皮尔(A.spir)用来反驳康德的理由(《思维与现实》第1卷),想必也会被用来反驳他:“然而,现在很清楚,第一,如果我的意识中并不同时显现一种各个前后相继的交替环节,那么,我对这种交替本身只能一无所知。所以,交替这个观念本身完全不是交替的,因而完全不同于我们观念的交替。第二,康德的假设中所包含着的荒谬性是如此明显,以至于我们要惊叹他如何能将之隐瞒住。按照这一假设,凯撒大帝和苏格拉底并没有真死,他们就像两千年前一样活得好好的,只是由于我的‘内感官’的安排,才显得好像已经死了。未来的人们现在已经活着了,如果说他们现在尚未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内感官’的安排同样难辞其咎。在这里,主要的问题在于:有意识的生命本身的开始和结束,连同它的全部内感官和外感官,如何能仅仅存在于内感官的领悟之中?事实恰恰是,变化的实在性根本无法否认。把它从窗口送走,它又从锁眼溜进。也许有人会说‘状态和观念只是看起来在变化而巳’,但这个假象本身仍是某种客观现存的东西,其中的交替具有无可怀疑的客观实在性,实际上确有某种东西前后相继。——此外,应该看到,全部理性批判只有在下述前提下才有理由和权利:我们的意念本身如其所是地向我们显现。因为,如果意念并非如它实际所是地向我们显现,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提出有关它的有效主张,因而也不可能建立认识论以及对客观有效性作‘先验’考察。现在,这一点已不容怀疑:我们的观念本身是作为接续交替的东西显现给我们的。”
阿那克萨哥拉观察到了这种确凿无疑的交替和运动,这迫使他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假设。观念(die VorsteUung)显然是自我运动的,而不是被移动的,它们在自身之外别无动因。他说,因此存在着某种自身之内包含着运动的原因和开端的东西。但是,他又观察到,这些观念不仅自我运动,而且还推动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即肉体。这样,他通过最直接的经验发现了观念对于有广延的物质的作用,这一作用作为后者的运动而得以辨认。他把这一点看做事实,其次才想要对这一事实作出解说。为此他有一个世界上运动的有序图式就足够了,然后,他或则把这种运动看做由进行着观念活动的“奴斯”(nous)所引致的那些真正的、隔绝的实体的运动,或则看做由巳被推动之物所引起的运动。在他的基……
P112-114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译者应香港商务印书馆之约译出,该出版社1993年用《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的书名出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用原书名出版。此次出版,对译文做了校订,增补了注释。原著各节只有序号,标题和内容提要为译者所加,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原著的脉络。“译者导言”是译者对原著基本思想的阐释,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