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赞编著的《法律史评论(2012年卷总第5卷)》由四川大学近代法文化研究所主办,计划每年出版1卷,公开发行。四川大学近代法研究所和《法律史评论(2012年卷总第5卷)》依托于四川大学四川大学“211工程”项目中国区域历史与文化科研平台、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专门史以及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省级重点学科,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旨在推动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争鸣,倡导理论创新,繁荣近代法史学研究。
论文
春秋时期礼法二元结构的原因探析
南宋纠纷解决的法律文化特质
——以《名公书判清明集》立嗣案件为视角
论明代官员在田租征收中的法律责任
论清末出洋考察大臣达寿的宪政观
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之“保安处分章”识小
近代中国刑法术语的输入与定型
——《大清新刑律》对曰本刑法术语的移植及改造
民国初年司法诸相:司法转型与试法的人们
——以江宁地方司法档案为例
宪政视角下的南京国民政府之农业金融制度史论
——从地权理论到制度文本
原生与继受之间:民国时期基层社会律师问题研究
裂变与碎片:民国妇女离婚权利研究
1948年《埃及民法典》制订的历史考察
旧文勘校
专题:法律解释
常识的法律解释
论法律之解释
论法律解释权
论法律解释之本质
法律解释论
法律解释上之英美法源
书评
言于史,志存今
——评俞江《近代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
皇权的政治危机与法律的工具性:解读《叫魂》的
政治与法律
经典的另一种解读方式:读《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历史需要书写,抑或是演绎?
——读《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法律儒家化过程中的女性
——读《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变革与连续:《中国近代民事司法变革研究——以奉天
省为例》读后感
历史语境之下的法律史研究
——李艳君《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读后
源于本土的“海外中国”
——史景迁《王氏之死》读后
批判与构建:评大木雅夫《东西方的法观念比较》
“传统”的进路:法律“文化类型”研究视角的转向
——《梁治平自选集》读后
传统与变迁:马作武《法律史思辨录》读后
中国传统法观念考察:《情理法与中国人(修订版)》读后
档案选录
民国新繁县司法档案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