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敏锐地提出过一个现已被我们大多数人遗忘的事实:勤俭才是致富之道。在经历了大量的商业丑闻和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跨国公司,都在探索如何提升勤俭竞争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重组财富,期望能够获取一种新的平衡以保障未来。
《节俭的力量(让节俭成为一种时尚)》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追随者的一部对当下和近未来发展极富意义的力作,作者布鲁斯·派塞基作为资深社会学家与商业顾问,警示人们即将到来的资源匮乏,教导人们重组金钱、人力与规则,并鼓励人们用勤俭竞争力在商业与生活中创新,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新的自由。他的观点立足于全球资源危机,极富远见和号召力,它适用于任何职业任何领域——从短期来看,它会提高你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而从长远来看,它则会让你更加适应这个世界。
《节俭的力量(让节俭成为一种时尚)》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追随者的一部对当下和近未来发展极富意义的新作,作者布鲁斯·派塞基作为资深社会学家与商业顾问,警示人们即将到来的资源匮乏,教导人们重组金钱、人力与规则,并鼓励人们用勤俭竞争力在商业与生活中创新,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新的自由。他的观点独到且富于前瞻性,写作手法在众多思想史类书籍中更像是散文名作,让人先是有一种当头棒喝之感,继而激发人们对竞争型节俭艺术的深度思考,运用创新性的勤俭竞争力找到自己的新财富之路。
《节俭的力量(让节俭成为一种时尚)》适合企事业单位高管、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阅读。
导言 竞争与社会需求
我相信,竞争的意识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第1篇 严酷的竞争与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
勤奋事事易,懒惰事事难;睡懒觉的人必将整天忙碌,晚上也不得闲;尽管人是一点点变懒,但是贫穷可以瞬间吞噬他。人得掌控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工作牵着鼻子走。
第1章 与傻瓜为伍
第2章 稀缺和创造
第2篇 无法阻挡的节俭
失去的时间再也找不回,我们所认为充足的时间,实际上总是不够;让我们行动起来,有目的性地做事。
第3章 竞争型节俭艺术
第4章 有关自由与宿命
第3篇 在不远的未来
世界没有定论。推陈出新,不可捉摸如乐曲,坚实有力如声音。
第5章 城市与资本——如影随形般的姐妹
第6章 总有一天会实现
在不经意间,我产生了有竞争的如下见解。
我和我的妻子曾观看过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举办的大学生曲棍球比赛,当时我们还带着12岁的女儿科莱特(colette)。比赛中,科莱特被曲棍球运动员优雅而敏捷的动作所表现出的惊人速度和天赋所吸引,看着她那陶醉的表情我也不禁感到高兴,至今无法忘怀。但是我们观看比赛的欣喜被四个发怒的傻小子破坏了。
为了最后四场比赛,我们预订了包厢座位,可每次总有四个健壮的男人在这里扫兴。每当比赛达到高潮时,这四个人就会变得十分吵闹并且异常苛刻。在半决赛时,他们的表现实在是愚蠢且疯狂至极,每当对方球员绕过我方球员时,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头或手猛击玻璃窗,直到赛场的保安人员将他们驱赶出去。
比赛暂停的时候,女儿问我:“他们喝醉了吗?”
我当然说不。
她又接着问道:“那为什么他们把比赛的输赢看得如此重要呢?”
来自一位年仅12岁的小朋友的问题在此刻显得多么富有深意。不知为何,科莱特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有些高智商的成年人能否从我女儿的提问中学到点什么,我真表示怀疑。从这种基于运动对竞争的理解出发,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和阅读过的书籍。
就像富兰克林指出的,我们会为自己的骄傲、愚蠢和懒惰付出代价一样,争强好胜也要付出代价,所以他鼓励我们去寻找进取心和争强好胜问的平衡点。这种在社会中的自知之明是富兰克林天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那些傻瓜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人往往具有一种破坏社会价值观的倾向,这简直就是一种在财富之路上乱丢垃圾的行为。因为他们把精力完全放在了无法改变的事情上,站在了节俭的对立面上。
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不得不说,这章的观察资料和结论来之不易。我们的主流文化以及商业和运动的理念,都阻止我去得到这一发现。我所接受的教育几乎都告诉我要在竞争中以自我为中心,先自助,再助人。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被诸如富兰克林这些先驱引用来强调社会需求,它与自我中心或是团队无效的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社会资本包括那些可以通过互相交换而达到共享的社会价值,这会使得大家都得到提升。你可以在比赛中和公司里看到团队合作所产出的价值远高于个人。
我将用后面的章节来探讨这种社会资本的概念,它与我们在节俭和创新中获取的见解紧密相连。我们将一起讨论社会资本所体现的一系列更高准则是否会让它与情商原理有所区别并且在内容上更为丰富。情商似乎只能优化个体,仅仅能让个人从优秀迈向卓越;但是这种为了社会价值或是社会资本竞争的观念却促使一个人成为一名公民而不是一个竞争者。
有效率的领导者会小心翼翼地积累社会资本。你可以从那些球队队长、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团队领导者,抑或是大学的教务长身上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这些领导者们懂得平衡好社会关系网络来发挥组织优势的重要性。当然,每个人都有权享受运动的乐趣、休闲时间。但在现代,又有多少人能每时每刻为生活和工作带来社会价值?
艾米莉·迪金森(EmilyDiddnson)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对:“灵魂选择自己的社会关系。”有一个更大的事实笼罩着这个选择过程,透过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知道社会是如何选择属于他自己的领导者的。事实证明,这种筛选往往是建立在社会资本而不是金融资本上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亿万富翁成不了总统,掌控这个世界的并不都是有钱人的原因了。
P24-26
回归本真——“新节俭主义”的秘密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这个真理适用于个人、企业、国家,适用于每一个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高等生物:人类。
在布鲁斯·派塞基(BruceP1aseckl)的力作《节俭的力量》一书中,这位在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AHC集团的总裁和创始者,对于节俭的意义给出了新的答案。
如果以过去20年作为参照系,我们的世界正在越变越糟糕:
一场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而今,若是三五知己相遇、相聚,最多的话题恐怕就是如何省钱、如何节俭,勤俭节约的祖训一再被拿来“调侃”,生活的窘境成了笑料,“少用钱”、“理性消费”、“现金过冬”这些词汇已经耳熟能详。房子买不起,车子悠着来,大件再想想,个人的非必需用品现在是统统不买了,过去在百货商店、超市、商场一掷千金的场面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绝迹”,想要买的东西如今要在淘宝淘货,有些饭店的生意也已经萧萧然、“门可罗雀”了。赚钱的地方变成了地狱,各类市场都在恐慌,从股票到债券,从商品到信用,股价迅速下滑、市值随之减少,流动I生危机,债务危机,房产危机,各类传统融资渠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个人破产乃至家破人亡已经让人变得木然了。
可是,如果把时间之轴拉长,如果以过去200年的历史鸟瞰我们今日,世界正在步入一个“正确的轮回”。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在其《咏史》诗中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斯言诚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可富民!可富国!
历史正在落入那些先哲们的预言中,贪婪的华尔街是创造不出财富的,他们蛊惑的奢侈正在变成灾难。
曾经有人写道,十多年前,我们一直视那些积攒一辈子钱、最后买了房子却寿终正寝的老人们为勤俭持家,并以之为荣;可短短十几年后,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房奴,用一辈子的努力去偿还提前的消费;各大银行信用卡业务竞争激烈,以至于银行发卡中心的推销员摇身一变,走街串巷几乎和练摊的货郎没什么两样;各种商品推出分期付款服务,从手机、电脑、汽车、奢侈品一直到住房……而这一代的年轻人正是在这样物质的泛滥中,自觉于这种不符合自身消费能力的超前消费,并以之为生活的时尚,乐此不疲。
无节制的消费、提前消费,崇拜财富、权利、名望似乎成了社会的主流风向标。
报复来了!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如是说:“假如你是个公认的节俭、诚实的人,你一年虽只有六英镑的收入,却可以使用一百英镑……一个人若一天乱花四便士,一年就乱花了六个多英镑,这实际上是以不能使用一百英镑为代价的。”从国家到个人,从领袖到民众,人人都在喊着“节俭”,固然,“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这句貌似真理的老百姓话语说对了一半,其实,钱,也就是财富,也是攒出来的。
简朴的生活同大量的财富相结合就带来了资本积累。
布鲁斯派塞基在书中并不是简单地阐述人们应试图回到马克斯·韦伯的时代,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互联网统治的全球化时代,勤俭的魔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非遥不可及,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消费为乐的时代,这里存在一种巨大的推力迫使你迷失在物质的海洋之中。然而,你可以选择一种自由勤俭的生活方式,在遭遇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时,它能让你获得一种内心的平衡。经过了大量的思索,这一系列准则不是与未来进行的一种浮士德式的交易;相反,它是一种历史性的抉择,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常识。在意识到我们身处于一个不断失去的环境之中后,布鲁斯·派塞基推荐一种方法,能让人们找回久违的平衡。这种方法倡导人们回归一种本真自然的状态,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生活中找回久违的平衡感,最终明白,在生活中“赢”并不是必须的,得到的更多也并不是最终目的。
这种平衡既针对个人、组织、公司,又包括国家。在人口并不多、环境和金融政策也并不严苛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人类对于节俭、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产品的需求。
金钱、人力和规则的基本原则,尽管始终会受到政策和难以预测的命运的影响,但是仍然保有一些不变的特征。
在书中,布鲁斯·派塞基倡导的社会力量正慢慢变得具有全球化意义,这种力量将会重塑许多人的命运。
布鲁斯·派塞基展现了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勤俭将使人或组织更具竞争力,实际上,这的确是一个更高效、更容易直接达成目标并且充满智慧性竞争的时代。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需要具备如下的要素:(1)在不久的将来,商业和社会之间的动力;(2)个人节俭;(3)首席执行官的品格;(4)产品耐久性(而不是随意弃置):(5)全球化时代中市场的稳定性;(6)文化安全的激励机制;(7)公共和商业连续性:(8)洞察财富创造和创造力。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都是短暂的,于是苦难就会被放大。
切记,金钱具有滋生繁衍性。金钱可以生金钱,滋生的金钱又可以再生,如此生生不已,五先令经周转变成六先令,再周转变成七先令三便士,如此周转下去变成一百英镑……金钱越多,每次周转再生的钱也就越多,这样,收益也就增长得越来越快……谁若把一口下崽的母猪杀了,实际上就是毁了它一千代。谁若是糟蹋了一个五先令的硬币,实际上就是毁了所有它本可生出的钱,很可能是几十英镑。
崇尚节俭,是理性精神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渗透。
勤的反义词是懒,俭的反义词则是奢。
“节俭就是一天当中人们是如何分配他们的时间,如何去对待那些傻瓜式的浪费。在那些经历时间检验的产品中,这点尤为明显。”
如果说“勤”是外在性的行动法则,那么“俭”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气质。
人首先必须要创造财富,也就是要劳动,人活着时,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很简单,努力工作,这是一切的源泉。
你的工作将会占据你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因此获得成就感的唯一途径就是做你自己认为的伟大工作,而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事业。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你要继续寻找,不要随遇而安。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而且,工作和你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任何一种伟大的关系一样,随着岁月流逝,它会变得越来越顺畅。所以,继续寻找,直到找到为止,不要半途而废。
通过这本书,布鲁斯·派塞基更加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节俭来发掘并掌控自己的未来。随着人口增加,我们更加需要为了节俭而努力。我们无法减轻人们的焦虑,我们也不能抹杀人们源于贫穷、腐败的痛苦。
但是对于未来,总有另一条道路,它可能是你的,也可能不是,选择权在于你自己。
竞争型节俭艺术,都会随着时间变成客观存在的东西。
当我们面向共有的未来时,这些原则将会以一种更加有力而确定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竞争型节俭艺术在于决策者,无论是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还是国家的领导者们,都在找寻节俭的新方法。这并不是一种学术研究或是原则性问题,而是当今社会的历史性特征。人们珍惜种子,不会随意播撒。
人们开始回归最初的信仰和生活的本质。
最后,让我们用史蒂夫·乔布斯(StevenP.Jobs)的名言来共勉!勤致富,俭守富。
袁熙
知名媒体人、财经作家
布鲁斯·派塞基为我们所有人重新定义了成功的含义。——杰拉尔德·布莱斯尼克,赫斯公司环境、健康与安全和社会责任部门副总
布鲁斯·派塞基的书讲述了如何发现并保持财富,事实上,他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财富不仅仅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杰伊·帕里尼,畅销书《TheLastStation》的作者
布鲁斯·派塞基给本世纪带来了新希望,他提高了竞争、创新和管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芭芭拉·卡斯,作家,教师
布鲁斯·派塞基的作品将深远的意义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他教给我们,节俭不再单单是个人美德,而是将拥有70亿人口的世界的必需品。——德梅特里·克里斯,北美可持续发展组高级成员
布鲁斯·派塞基是一个散文大师,他通过信息、劝解和鼓励,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让我们了解未来。——哈达莎·布雷西亚,《CarpeArticulum》杂志创始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