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含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在二十四史中,《宋史》的列传最多,达二千多人,其中《道学传》是首创;志的分量也最大,仅《礼志》二十八卷,就占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一半。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宋史宋史(5)》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脱脱的《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史(5)/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元)脱脱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史》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含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在二十四史中,《宋史》的列传最多,达二千多人,其中《道学传》是首创;志的分量也最大,仅《礼志》二十八卷,就占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一半。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宋史宋史(5)》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脱脱的《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 内容推荐 脱脱的《宋史》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官修纪传体正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含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在二十四史中,《宋史》的列传最多,达二千多人,其中《道学传》是首创;志的分量也最大,仅《礼志》二十八卷,就占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一半。 按照惯例,新朝要为前朝修史,不仅是为总结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更是要从历史书写的角度树立新朝的合法性。元世祖、仁宗、文宗先后诏令修宋、辽、金史。但是,修撰者一派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另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宋史。这关系到元朝正统的来源问题,双方争执不下。直到元末至正三年(1343),顺帝命右丞相脱脱为总裁官,才决定“宋、辽、金各为一史”,欧阳玄、泰不华、宋□、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四十人参与编撰。至正五年(1345)十月,《宋史》、《辽史》、《金史》修纂完成,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在科学技术上,宋代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都是北宋时期发明并得到应用的。这些发明对中国历史、对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宋代在数学、天文、生物学、医学以及机械制造领域,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宋代的版图固然不如汉唐盛世,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诸方面皆有独到之处,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之所在。《宋史宋史(5)》的编译,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宋史》大致面貌,也从而对宋代历史有大致了解。由于《宋史》篇幅庞大,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读者朋友或能借《宋史宋史(5)》以引起对宋代历史的兴趣,更加关注这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 目录 卷三二七列传第八六 王安石 王雾 卷三二八列传第八七 李清臣 张璨 蒲宗孟 黄履 卷三二九列传第八八 邓绾 子洵武 李定 舒宣 卷三三六列传第九五 司马光 子康 吕公著 子希哲 希纯 卷三三八列传第九七 苏轼 子过 卷三三九列传第九八 苏辙传 族孙元老 卷三四。 列传第九九 吕大防 兄大忠 弟大钧 大临 刘挚 苏颂 卷三五八列传第一一七 李纲上 卷三五九列传第一一八 李纲下 卷三六0列传第一一九 宗泽 赵鼎 卷三六一列传第一二0 张浚一 子构一 卷三六四列传第一二三 韩世忠一 子彦直一 卷三六五列传第一二四 岳飞一 子云一 卷三六六列传第一二五 刘镝 吴玠 吴磷 卷三六七列传第一二六 李显忠 杨存中 卷三六八列传第一二七 王德- 王彦 卷三六九列传第一二八 张俊 刘光世 卷三七三列传第一三二 洪皓 子适 遵 迈 卷三七四列传第一三三 张九成 胡铨 试读章节 卷三二七 列传第八六 王安石子雱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王益,都官员外郎。安石自幼便喜好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下笔神速,运笔如飞,刚开始时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写成后,观看的人无不赞不绝口。曾巩与他亦师亦友,有一次将他的文章推荐给欧阳修读,欧阳修一读之下,便四处为他传播美誉。进士名列前茅,委任为签书淮南判官。按照旧制,任期结束后允许向朝廷呈送文章,合格者便可授予馆阁之职,但是王安石拒绝了。又担任鄞县知县,到任后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又将粮食借贷给民众,归还时收取部分利息,同时也可以使官府的储粮得以新陈代谢,对百姓十分便利。随后转任舒州通判。文彦博担任宰相时,认为王安石安贫乐道,向朝廷大力推荐,请求破格擢用,以改善社会风习。不久召安石入朝参加馆阁测试,安石推辞不去。欧阳修又推荐他担任谏官,又因祖母年老推辞。欧阳修向朝廷说明他家境贫寒,需要俸禄养家,于是任命为群牧判官,请求担任常州知州。随后转任提点江东刑狱,入朝又担任度支判官,时为嘉{右三年。 安石见解高妙奇特,极为雄辩,为人又十分自信,志向远大,力图改变世风,矫正民俗。于是向仁宗上万言书,认为:“现在天下财力日益困窘,风俗日益败坏,原因在于人们不知道法令规章,也不知道遵守先王定下的制度。所谓取法先王定下的法制,是效法先王制定法制的用意。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所做的一切改革,便不至于过于震动视听,激起动荡,并且也能符合先王制定下的种种制度。用天下之力产生出用于天下的财富,用天下所有的财富来供养天下所有的开支,自古以来,从没有哪一个太平盛世是将财政紧张作为国家心腹之患的。所担心的是治理财政缺乏恰当的方法而已。执政大臣才干不足,而江湖草野也缺乏可用之才,陛下又怎能将国家社稷、边疆安危,全部托付上天,却毫无忧虑之心?希望陛下去除苟且因循的弊端,明确命令朝中大臣,有条理的开展改革,使法令制度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臣今天所说的内容,社会上的流俗之人自然不会讲论,而负有言论之责的人却又会认为是迂阔之论、陈词滥调,希望陛下能三思明察。”此后安石执掌朝政,进行的种种变法,大致都在这封万言书中初露端倪。 不久,入直集贤院。此前,朝廷屡次任命安石担任馆阁之职,都推辞不受,士大夫都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遗憾于不能认识安石其人,朝廷每次想要授予他高官厚禄,总是担心他不会接受。第二年,任命同修起居注,坚决推辞。传达诏书的阎门官员带来诏书,推辞再三,■门官员无奈之下,跟在安石背后不停下拜,安石见状躲在一旁,■门官最后只好将诏书放在书案上,拔脚就走,安石又追上去,双手奉还。这样一直推辞了八九次,最后才接受任命。于是委任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此后才不再辞官。 有一个少年得到一只善斗的鹌鹑,同伴苦求之下也不肯转送,无奈之下,同伴自恃与他关系亲密便将鹌鹑拿走,少年追上去,竟将同伴杀死。开封府判决此少年死刑,安石不同意,反驳说:“按照法令,无论公开抢劫还是私下盗取都是偷盗行为,此案中,未经许可便擅自拿去的行为正属于盗窃。少年追杀,则属于捕捉盗贼的自卫行为,不应当判处死刑。”于是弹劾开封府有陷人人罪之罪,判案府官不服,上诉到审刑院、大理寺,也都以开封府的判决为是。仁宗下诏免去安石之罪,但要到■门谢罪。安石说:“我无罪。”坚决不肯谢罪。御史上章弹劾,仁宗置之不理。 仁宗曾下诏不许中书舍人改动诏书草稿中的文字,安石竭力争辩,说:“如果当真如此,中书舍人便很难履行自己的职责,只能全部听从执政大臣。如果不是因为大臣怀有私心想一手遮天,是不该有这样的……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