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君日记(精)/海豚书馆》编著者毕树棠。
对民国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拿到此书一定不会失望。该书提供了大量有关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图书出版信息。作者平素关注国内外人文动态,研习西方书籍,善于翻译,品评时人著作坦诚且别具见解。文字文白杂糅,非常耐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螺君日记(精)/海豚书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毕树棠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螺君日记(精)/海豚书馆》编著者毕树棠。 对民国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拿到此书一定不会失望。该书提供了大量有关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图书出版信息。作者平素关注国内外人文动态,研习西方书籍,善于翻译,品评时人著作坦诚且别具见解。文字文白杂糅,非常耐读。 内容推荐 《螺君日记(精)/海豚书馆》编著者毕树棠。 《螺君日记(精)/海豚书馆》是当代著名作家毕树棠的一部日记集。收录了作者1932年1月4日至12月28日、1939年1月15日至10月18日和1940年1月8日至1941年11月1日这三段时间的日记。其内容主要为记述国内外文坛动态和个人读书生活,包括出版信息、图书评论,以及文人间的交往等,涉及许多知名的文化人物,如钱锺书、吴宓、赛珍珠等,更有他们当年一些少为人知的轶闻趣事。 目录 螺君日记 一九三二年一月四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 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五日至十月十日 一九四〇年一月八日至十月七日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七日至十一月一日 附录 事变日记 工字厅——忆旧游之一 试读章节 十五日《大公报·文学副刊》转来张恨水君来信,文甚长,多牢骚语,盖不满意时人对其小说之批评也。并谓近成一新著日《落霞孤鹜》,已让版权与世界书局,自觉此作为精心结撰,较《啼笑因缘》为佳,嘱余读而评之。又嘱将此信发表于文学副刊。 余前尝选一文,评潘凫公之《人海微澜》与《隐刑》,连带论及张君之《春明外史》。二公为人间说儿女事,已誉满京华,而余实未尝特别注意,论文之作,乃藉题发挥个人对一般小说之管见耳。后闻徐志摩先生颇赞许张君之《啼笑因缘》,杨丙辰先生更到处拍案叫绝,大有“生平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之慨。友人闲谈,亦以为《啼笑因缘》较《春明外史》为进步,犹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与《恨海》也。余乃复撰一短文评之,虽见解平常,自信尚不失为说公道话,张君此信盖即此而来也。惟就所见说公道话,乃书评者之天职,亦即当然之限度,其他则非所知,亦非所愿闻也。 十八日偶遇叶公,称余戏作之《金银花》颇肖AllanPoe故事之风格(此系一模拟平话体裁之短篇故事,载于《晨报画刊》),惟掘坟一节若能改一写法,免去迷信成分,尤佳。此言甚是,惜余一时才力不及耳。吴公则不以此点为疵,前日来书,推许故事中道德观念之正确。其实此种因果分明,乃平话中之旧调,余执笔之际,固未尝有何道德观念存于其间也。 忆直奉内战之前,族兄莘舫随张效坤客居辽宁,率所谓“客军”驻扎于西丰县,当时曾传有此一段《双针公案》。后莘舫随奉军入关,某次来京,嫂氏尝为我言之。余以为颇似旧戏中之《双钉案》,乃添枝加叶演为一无平话,题名《金银花》,因故事中有姊妹二人,一名金姐,一名银姐,皆余之伪造。当时余正嗜读此类故事,如《京本通俗小说》,《石点头》。《贪欢报》等,并拟采此旧体,写新故事,在创作小说上开一别径,此篇即一初试也。后觉此路难通,遂废然弃之。 十九日略阅Cyril Drummond Le Gros Clark之英译《苏东坡选集》(Selections from the WorksofSuTung-po),有一处将“苏子”二字译为thesonofSu,友人已传为笑谈,盖苏子即东坡自道,并非“苏家的儿子”或“苏氏之子”之谓,其为误译无疑。然细思之,此等名称委实难译,“子”字附在姓名上,自古以来,意义实太复杂,而无一定。译时不能死啃字面,须兼顾到习惯及语气,实在无办法时,惟有译音。如孔孟老庄等所谓“诸子”,西人向多译音是也。后世文人学者往往在著作中自称某子,如苏子欧阳子之类,似合假托或清高之意,道家者流如纯阳子长春子之类,亦只有译音。正如欧西之人名有以字尾之变音或加音以特表亲昵或尊卑者,在中文俱无法意译,是也。 孟子:“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最著名之JamesLegge译本将“臧氏之子”译为thatScionoftheTsangfamily,字面规矩而语意不切当。孟子之涵养工夫较孔子相差已远,说话动不动发火,带损碴儿,“臧氏之子”依吾人观之,直可解为“姓臧的那小子”,不怎么雅。然若以此欠雅之言再转入英译,或将更为粗野,便非圣人之口气矣。况that一字已微含轻薄之意,盖即以补语势之不足也。 Legge于此等称渭之译法,似颇谨严,是曾有过一番斟酌者。如《论语》中子日之“子”字皆译为Master,有子曾子等之“子”字则译为Philosopher,隐寓降一等之意。至如季康子之“子”字则略而不译,因无适当之字可用,则缺之,亦无关系,反觉简当。 二十八日读完近两期Asia月刊所载勃克夫人之近著小说HisFirstWife。写中国南方一茶商之旧式家庭,其子娶妻生子后出洋留学,归国,头脑一变,至京为官,弃其发妻,重纳新欢。老父极力维持,无效,终至发妻自缢死。书中描写老人小孩及少妇之动态及心理,确是中国风味,故事虽简单而平常,而从容演述,亦颇有意趣。 三十一日接友人K来书,藉悉《歇浦潮》一书德国已有译本。此书十年前沪上之黑幕生活.殊无足取。德人舍其他说部而选译是书,殊不可解。 二月七日午后赴欧美同学会访徐霞村君,闲谈。徐君昔为上海震旦大学学生,后尝游欧,多才善文.尤喜治南欧文学,举止谈吐亦颇活泼。惟其本人之来历.向不泄漏,故知者甚鲜。去秋与郑西谛君谈起,渠亦不知底细,此公亦可谓今日文坛中Wonders之一也。 二十一日应余先生约同赴碧莲女士(MissAnnaBilla)午后茶会,晤《大地》(GoodEarth)作者勃克夫人(PearlS。Buck)。夫人仪容端雅.言谈和蔼,是文人风度,据云在中国新作家q~til-爱读老舍之作品,因其中国风味特足。夫人第三部长篇小说将于今冬出版,内写中国兵役之生活.又译《水浒传》五十余回,不久脱稿云。 三月三日前日张恨水寄赠《落霞孤鹜》说部,今晚已阅毕。伦理观念较前为高,描写亦有意深入,而力不逮。以张君之天才与经验.总以写《啼笑因缘》一类故事为当行本色,若想写入现代青年之心理境界,则非力之所及。尽心力而为之,亦不免“隔”,不免事倍功半也。日内将草一文详论之。 七日读完《张文襄幕府纪闻》,题汉滨读易者撰,据云即辜鸿铭也。共上下二卷,七十二则,虽多零碎纪事.读之可知辜氏之思想见解及性情,固不乏偏执之处,而深识卓见亦不少.惟语多尖刻耳。有英人戈登事略一篇,所记殊详。此书可代表当时一部分学者对世道时事之一种意见。 十日阅毕《吟风阁杂剧》,共三十二剧,每剧只一套曲,词意多佳妙,此种短剧亦杂剧之别开生面者,以前似罕见。内如:《快活山樵歌九转》。《汲长孺矫诏发仓》,《荷花荡将种逃生》,《萄灌娘围城救父》、《偷桃捉住东方朔》.《寇莱公思亲罢宴》.皆余所甚喜者。书首有小序,将每剧大意用一二语述明.亦好,朱湘先生有评文一篇,见商务之《中国文学研究》。 P6-P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