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法艺术欣赏/艺术与人文修养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盛文林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书法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点画到造型,从形式到内容,从笔法到墨法,从情感到神采,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窥见书法美的博大与精深。

《书法艺术欣赏》(作者盛文林)以时间为顺序,精选了先秦、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盛唐等诸个历史阶段的书法名家及其书法精品,从书家素描、作品源流、作品欣赏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有助于普通读者理解书法特有的艺术之美。

内容推荐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在点画造型、形式内容、笔法墨法、情感神采等多方面有着博大精深的艺术之美。《书法艺术欣赏》以时间为顺序,精选了先秦、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盛唐等诸个历史阶段的书法名家及其书法精品,从书家素描、作品源流、作品欣赏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有助于普通读者理解书法特有的艺术之美。

《书法艺术欣赏》的作者是盛文林。

目录

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大盂鼎》

《虢季子白盘》

《石鼓文》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泰山刻石》

《里耶秦简》

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马王堆帛书》

《王杖十简》

《石门颂》

《西狭颂》

《乙瑛碑》

《礼器碑》

《孔宙碑》

《史晨碑》

《张迁碑》

《鲜于璜碑》

《张景碑》

《夏承碑》

《曹全碑》

《熹平石经》

《衡方碑》

《天发神谶碑》

《冠军帖》

书体定型的魏晋书法

《急就章》

《平复帖》

《宣示表》

《荐季直表》

《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十七帖》

《中秋帖》

《洛神赋》

《鸭头丸帖》

《伯远帖》

碑志石刻风行的南北朝书法

《太子舍人帖》

《真草千字文》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张猛龙碑》

《始平公造像记》

《张黑女墓志铭》

《瘗鹤铭》-

《石门铭》

《郑文公碑》

《龙藏寺碑》

书学昌盛的唐代书法

《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

《梦奠帖》

《汝南公主墓志铭》

《大唐三藏圣教序》

《阴符经》

《城隍庙碑》-

《屏风帖》

《书陆机文赋》

《信行禅师碑》

《云麾将军碑》

《古诗四帖》

《多宝塔碑》

《祭侄季明文稿》

《颜勤礼碑》

《麻姑仙坛记》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自叙帖》

《灵飞经》

《书谱》

《石台孝经》

《上阳台帖》

《韭花帖》

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虹县帖》

《黄州寒食诗帖》

《洞庭春色赋》

《诸上座帖》

《松风阁诗卷帖》

《蜀素帖》

《苕溪诗帖》

《瘦金书千字文》

宗法晋唐的元代书法

《汲黯传》

《仇锷墓碑》-

《烟江叠嶂诗》

《石鼓歌》

《自书诗册》

《九歌图卷跋》

《心经》-

《李白古风卷》

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急就章》

《丙辰论画册》

《行书千字文》

《前后赤壁赋》

《金刚经卷》

《访王元肃虞山不值诗卷》

《李梦阳倚然台诗卷》

《煎茶七类》

《誓墓文》

异彩纷呈的清代书法

王铎的行草书

《右军大醉诗轴》

《浣溪沙词屏》

《漆书相鹤经轴》

《行书四条屏》

《篆书四条屏》

《敖陶孙诗评》

《频罗庵主写经册》

伊秉绶隶书

《行书五言诗屏》

《抱朴子佚文》

《吴镇诗》

包容并蓄的近现代书法名家

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吴昌硕书法欣赏

“中国大儒”沈曾植书法欣赏

碑学大师康有为书法欣赏

书法大家郑孝胥书法欣赏

金石大师李瑞清书法欣赏

一代宗师于右任书法欣赏

一代高僧李叔同书法欣赏

当代草圣林散之书法欣赏

“书坛泰斗”沙孟海书法欣赏

书界楷模启功书法欣赏

试读章节

书家素描

李斯(约前280一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苟子的学生,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提议,命令他书写了《仓颉篇》,赵高书写了《爱历篇》,胡母敬书写了《博学篇》,颁行天下,作为大秦文字的定本。

李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有书迹留下来的著名书法家。他书写的秦刻石,虽然有的已经毁掉,有的剥蚀严重,但从这些残石和唐、宋以来的拓本看,无不精美绝伦,是小篆中无与伦比的神品,是后人学习小篆必须临习的最好范本。

作品源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六次东巡。为了炫耀他的文治武功,在泰山、琅琊、之罘、碣石、会稽、峄山六处七次立碑刻石。刻石均为李斯所书。这些刻石,无非是一些歌功颂德的文字,本不足取,但是,李斯的书法,却光照千古,使这些刻石成为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泰山刻石》,又名《封泰山碑》。和许多文物古迹一样,秦刻石的遭遇也是非常不幸的。古时的许多碑刻,都立于山林荒野,或风雨剥蚀,或为无知乡民肆意毁损。据清道光八年(1828)《泰安县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刻石在泰山顶玉女池上,可认读的有146字,漫灭剥蚀了76字。明嘉靖年间,北京许某将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宫东庑,当时仅存二世诏书四行29字,清乾隆五年(1740),祠遇火灾,刻石就不见了。直到嘉庆二十年(1815),蒋因培才从池中搜得,已断为二,仅存10字。宣统时修了亭子保护它,已经仅存9个字了。现在,在山东泰安岱庙。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lO字拓本较为常见,传世拓本当以明人无锡安国所藏宋拓本为最早,计存165字,此藏本于昭和十五年(1940)7月1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1943)购自晚翠轩。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真迹,余皆后人摹刻。

作品欣赏

《泰山刻石》是用标准的小篆书写的。小篆的结构是高度对称均衡的,略为修长。它没有了大篆那种刚猛的武士气慨、随意的自由精神,而是内敛的、含蓄的,是一种带有阴柔之气的美。因此,它也很容易板滞。但是,《泰山刻石》等秦刻石却绝无这些毛病,它在整饬中显示出灵动,对称中蕴含着飘逸,如仙子临风,仪态万方;如名士风流,倜傥潇洒。李斯小篆的这种整饬的秀美,后世书家几乎难以企及。

《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应该说,在我国书法史上,小篆是第一个成熟的书体,李斯是第一位成熟的书法家,而以《泰山刻石》为代表的秦刻石群,则是第一批最成熟的书法作品。

书家素描

《里耶秦简》是2002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来的秦代简牍。简牍形制规格多样,长度以23厘米最为多见,宽度有从1,4厘米、5厘米等十几种,最宽者达10厘米,最长者在46厘米之上,还有超常规的异形牍片。其书写者多达10人以上。

作品源流

《里耶秦简》共有37000多枚,为秦始皇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前222一前208)持续十多年间的官方档案文件,有楚国竹简及秦国木简,内容包括地方官府的文书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族、邮政、贸易等各个层面,为里耶被秦统治短时间里社会状况的忠实记录,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部大秦帝国的编年史,被誉为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的“最伟大发现之一”。

墨书落款的时间当为战国末期,这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有落款的书法作品,开墨书文字落款之先河。在书法史上,《里耶秦简》是“隶变”的杰出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秦朝书法丰富的实物资料,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欣赏

由于书写者多达10人以上,所以字体形态各异,书法风格多样,但仍然具有共同特征。简牍字形纵长,结构错落,与《云梦秦简》方正字形有明显区别,表明早期隶书的演进已经进人全面改造的后期。从书体演变的规律看,正体化阶段已为期不远,到西汉早期的《马王堆帛书》就明显具有了正体化的特点。笔画省略合并更加普遍,书法诸要素在此皆已具备,用笔、结体及章法之成熟,在此前的秦简中极为罕见。P8-10

序言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以及源于中华汉字书法派生的日本书道,等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书写艺术,以其独特的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沿革流变,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最终,篆书(包含大篆、小篆)、隶书(包含古隶、今隶)、草书(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行书(包含行楷、行草)、楷书(包含魏碑、正楷)等五种主要书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这些书体作为书法时,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日常欣赏、练习或书写书法具有神奇的美育作用。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由来已久。古代读书人必备的“六艺”中,“书”既指文字学也指书法。在唐代“楷书遒美”更是取仕的四大条件之一。

书法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点画到造型,从形式到内容,从笔法到墨法,从情感到神采,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窥见书法美的博大与精深。欣赏书法艺术之美所产生的美育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培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书法是赏、用结合的艺术。进行书法艺术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导人们亲自动手练习书法,使之勤于习字,刻苦钻研,养成一种潜心求进的精神。而在书法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前人勤奋练书的动人故事。

二是培养审美想象能力。凡历史上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无不竭尽全力,观察体验。取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美的因素。融汇于书法之中,从而改造出活泼的点画和形体来。人们欣赏书法艺术,可以培养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从书法的笔画和结构中,发现和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形体美和动态美。

三是陶冶性情,促进审美情趣的高尚化。练字时,须得全身舒展,肌肉放松,呼吸均匀,心地宁静,静中求动,动静有节。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而且可以养性怡情,促进人的审美趣味的高尚化,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因此,中国书法被誉为“纸上的太极,墨上的气功”。

四是有助于培养审美通感能力。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认为,出色的书法作品有“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真是气象万千,神奇动人。经常欣赏书法作品,人的艺术审美的通感能力可以不断得到提高。

五是涵养人格美,从中学会做人做事。“字如其人”。书法是创作者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不但物化了客观事物的形象和美,而且物化了这种形象和美所唤起的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因此,人们在观赏书法作品时,总是很自然地与书法家的人格道德联系起来。欣赏颜真卿书法,仿佛感受到了他忠正刚直的品行。同时,从一笔一画的训练中还可以培养一笔不苟和耐心稳妥的品质。从“少而精”“各个击破”的练字方法中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从笔画的形态与笔法中体味“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的为书做人之道。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留下了大量的墨宝,现在仍有许多人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耕耘。虽然书法艺术起源于中国,并且主要为中国所有,但它已经走向世界,遍及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西方一些艺术家也对中国书法艺术十分推崇,并借鉴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用于其他艺术创作,给西方艺术以某种滋养。

为了继承和发扬书法这一祖国艺术传统,请从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开始,请从动手写好每一个字开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