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漫话中国戏曲人物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梅兰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节东海黄公杀虎

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刺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赢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未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戏焉。

——《西京杂记》

这个故事出自于中国第一个戏曲剧目——《东海黄公》。所谓的剧目,就是按照剧本来演出,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表演方式。汉朝以前的歌舞演出都没有情节设定,由歌舞艺人随兴所至,而《东海黄公》剧目上演的冲突矛盾是按照事先规划来排演的。这个剧目为我国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传古代有个东海人,名字叫黄公,他从小就练习杂技和幻术,功夫非常了得,还能独自上山抓蛇驯虎。黄公用红绸高高束着头发,腰间常常佩有一把削铁如泥的金刀,看上去威猛精神,而只要他一开始作法,立刻风雨大作,天象变幻,云雾升腾,山河澎湃,场面恢弘雄壮,因此他深受民间敬仰。

可是后来,黄公到了年老力衰的时候,已经没那么大的本事了,加上他平日里饮酒过度,很不注重养生修性,显得衰老而颓废,已远远没有当年威猛的形象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神力和法术都已经渐渐失效了。

到了秦朝末年,有一只大白虎在东海出现了。它为非作歹,伤及牲畜,祸害了许多百姓,于是黄公拿着佩刀就去收服老虎,想为民除害,可是他的法术已经退化得十分衰微了,结果不仅没能除掉老虎,反而被老虎取了性命。

在中国古代的图腾说里,白虎是四灵之一,是战神、杀戮之神,具有非凡的天生神力。所以古人对它是有几分敬畏感的,而既然把它当做方位四灵,也是对它有几分亲近感的。在当时的汉人的心目中,白虎的威力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表面上看黄公是因为认不清自己后期的实力才丧命的,暗喻的大概是连黄公那样有法术的人都斗不过虎,何况区区凡人呢?

关中的百姓根据这个故事编排成戏剧,后来流传到宫里,作为角抵戏的一个节目。角抵戏俗称百戏,是秦汉时期盛行的戏种,以角抵也就是兽角为表演基础,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及武打娱乐活动。角抵戏在汉唐时期常常是贵族招待客人的必要节目。

黄公在这出戏里虽然以悲剧收场,但还是谱写了一曲英雄末路的挽歌。这里的黄公固然可叹,却还是令人敬重、心生哀叹。而在枉死虎口下的悲剧黄公之后,又有后人根据《东海黄公》而改编出了多姿多彩的黄公形象:

安期生得道于之罘之山。持赤刃以役虎,左右指使进退,如役小儿。东海黄公见而慕之,谓其神灵在刀焉,窃而佩之。行遇虎于路,出刀以格之。弗胜,为虎所食。

——《郁离子》

《郁离子》这个故事里的东海黄公一改之前的悲剧形象,成为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跳梁小丑,此人物形象在民间亦流传甚广。

在之罘山,有个得道成仙的人,名字叫安期生。他本领很大,只凭借一把三寸红色小刀就能制服猛虎。老虎被驯服后,安期生用刀比画,左右指挥,老虎竞听他的指挥前进后退,就好像一个乖乖的小孩一样。

东海黄公看到安期生驯虎自如,很是羡慕,他以为这种驯虎的神妙本领的关键就在那把红色的小刀上,于是就把它从安期生那里偷了过来,佩带在了自己身上。不久,黄公在山路上碰到一只猛虎,他自以为是地拿出刀来与虎搏斗,想要驯服这只老虎。结果那把看似很灵的刀却一点儿也不听使唤,斗不过老虎的黄公于是就被老虎吃掉了。

此剧里的黄公,俨然一个不自最力、可怜可笑的艺术形象,他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只看表面现象就凭借自己的想象臆断行事,最后让自己惨遭不幸,堪称“东方戏曲悲剧之父”。

悲剧戏曲里的黄公,就这样在民间愈传愈烈,最后还衍生出《黄公嫁女》等多个剧目。在戏曲《黄公嫁女》里,黄公是个谦虚不足、败事有余的悲剧人物。他平日里讲究孔孟之道,认为凡事要谦虚,可是他的谦虚没有用在正道上。他家有两个正当豆蔻年华、花容月貌的女儿,待嫁闺巾,可是他却宣称两个女儿面相丑陋,以期为她们找到好女婿,却导致自己的女儿始终没有找到婆家,耽误了女儿的终生幸福,黄公被众人误解,有苦难言。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黄公的剧目民间还衍化出了很多传说,“黄公”就在百姓的口舌相传中,成为古典艺术的一个颇具特色的经典人物。P3-5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戏曲发展的摇篮时期

 第一节 东海黄公杀虎

 第二节 俊美威武的兰陵王

 第三节 秋胡之妻罗梅英

 第四节 替兄顶罪小孙屠

 第五节 负心状元张协

 第六节 完颜寿马错立身

 第七节 赵五娘琵琶记

第二章 元代前期戏曲中的人物

 第一节 为爱抗争崔莺莺

 第二节 赵氏孤儿报冤记

 第三节 包拯智斩鲁斋郎

 第四节 感天动地窦娥冤

 第五节 宫廷悲剧梧桐雨

 第六节 才貌双全谭记儿

 第七节 关二爷单刀赴会

 第八节 风月女子赵盼儿

 第九节 裴度还带救命

 第十节 杜蕊娘智赏金钱池

 第十一节 离魂女聂小倩

 第十二节 东唐老李茂卿

 第十三节 温太真骗婚

 第十四节 江州司马青衫泪

第三章 元代后期戏曲中的人物

 第一节 货郎旦春郎认亲

 第二节 闺怨佳人王瑞兰

 第三节 包青天秉公办案

 第四节 包拯灰阑断案

 第五节 李逵负荆请罪

 第六节 柳毅传书

 第七节 李千金私定终身

 第八节 汉宫秋昭君出塞

 第九节 钱大尹假娶谢天香

 第十节 看钱奴贾仁

 第十一节 沙门岛张生煮海

第四章 明清戏曲中的典型人物

 第一节 慕色还魂杜丽娘

 第二节 桃花扇李香君

 第三节 于棼南柯一梦

 第四节 玉禅师翠乡一梦

 第五节 惊才绝艳孟丽君

 第六节 祢衡击鼓骂曹

 第七节 替父从军雌木兰

 第八节 忘恩负义中山狼

 第九节 杨震暮夜却金

 第十节 明禅惠婵双宿双飞

 第十一节 崔护觅佳人

 第十二节 俏娇娘倔飞红

 第十三节 名妓玉堂春

 第十四节 道姑陈妙常

 第十五节 苏武牧羊

 第十六节 深明大义红拂女

第五章 京剧中的戏曲人物

 第一节 泪撒乌江楚霸王

 第二节 薛赵二女义结金兰

 第三节 朱买臣马前泼水

 第四节 阮小七打渔杀家

 第五节 金玉奴骂婚

 第六节 贺皇后骂殿

 第七节 杨四郎探母

 第八节 孙悟空火烧盘丝洞

 第九节 狮子楼武松杀嫂

 第十节 敖桂英义责王魁

 第十一节 杨香武盗取九龙杯

 第十二节 李七白绫记

 第十三节 秦琼卖马

 第十四节 乌龙院宋江杀妻

 第十五节 李桂芝写状

 第十六节 程家小姐凤还巢

 第十七节 林冲被逼上梁山

 第十八节 贵妃醉酒

 第十九节 张义钓金龟

第六章 现当代地方戏曲中的人物

 第一节 豫剧中戏曲人物

1、自由婚恋小二黑

2、革命烈士刘胡兰

3、赵银环落户朝阳沟

4、陶三春斩黄袍

5、柴郡主状元为媒

 第二节 评剧中的戏曲人物

1、张五可以花为媒

2、杨三姐告状

3、海棠红认子

4、谢瑶环下江南

 第三节 越剧中的戏曲人物

1、鲤鱼精假扮牡丹

2、忍辱负重何文秀

3、周家雷雨夜

4、白蛇水漫金山寺

5、郭暧醉打金枝

6、陆游钗头凤前忆故人

7、狸猫换太子

8、沉香劈山救母

9、韩玉娘生死恨

 第四节 黄梅戏中的戏曲人物

1、思凡七仙女

2、女驸马冯素贞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小霸王周通抢亲

序言

中国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融诗歌、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为一体。不同于唐诗宋词抒发个人心情境遇的局限性,戏曲的编著者由于多是来自民间深入群众的有识之士,在他们以特殊视觉观测到的民间百态里,戏曲艺术表现出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它能文能武,雅俗共赏,为后世研究历代文化提供了丰厚的价值。

而作为戏曲重要表现手法的戏曲人物,在经历了风雨岁月的洗礼后,在艺术领域展现着其独有的时代光辉。戏曲艺术浩如烟海,雅俗共赏,其领域里的经典人物既具备寻常人物的悲欢喜乐,又能代表其所处时代的特性。经历了时光的洗礼,这些人物愈发饱满丰厚,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

中国戏曲语言具有音乐性,动作具有舞蹈性,它起源于原始的歌舞。在氏族社会篝火缭绕的丛林深处,对着月亮伴着鼓声忘情舒展肢体的原始人,伴随着仪式化的信仰,开启了中国戏曲的雏形。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原始歌舞不再限于祭祀活动,一些新的更贴近人民生活的歌舞形式出现了,而古老的歌舞也渐渐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民间歌舞艺人。

戏曲发展达到第一个高潮是汉唐时期,这时民间散曲、杂曲发展迅猛,“百戏杂陈”的局面让中国戏曲破土而出,这种“唱、念、做、打”结合的传统表演方式直接吸取了其他姐妹艺术的长处。而唐宋“踏摇娘”的出现代表着戏曲艺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它是我国第一个以民间人物形象为原型的戏曲形式。宋代的杂剧与南戏则延续了这一突破性的发展,宋代戏曲直面社会现实,抨击弊政,其中还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男性艺术形象,给当时男权社会狠狠一击。

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生活高度发达,随之发展的元代戏曲则达到了中国戏曲的高峰。元代社会矛盾重重,知识分子大多怀才不遇,难以跻身仕途,他们怀才不遇,空怀满腔抱负,这使得他们产生以往知识阶层所罕见的对劳苦大众的认同感,于是他们亲近底层,更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大量表现民生疾苦的戏曲,如关汉卿笔下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代表着众多劳苦民众,他们得不到社会的公平对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使人闻之唏嘘。

明清的戏曲人物形象也很丰富,这个阶段的戏曲中还出现了一些勇于打破封建教条的女子形象,如王实甫《西厢记》里敢爱敢恨的崔莺莺,机智活泼的红娘。还出现了大批百姓心中的英雄,例如杨门女将里的穆桂英,陶三春,这些人物形象深受百姓欢迎。

现当代出现了很多地方戏曲类型,如豫剧、秦腔、越剧、昆曲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京剧。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现在同治、光绪年间,这些不同流派的宗师会聚京城,名列“同光十三绝”,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辉煌。京剧艺术家将京剧推广至全国,当时的京剧班子遍布各地,他们去各地演出,将中国戏曲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戏曲发展源远流长,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嬉笑怒骂间令观众感慨万千。戏曲传承着中国的古老文化,戏曲人物承载着百姓的生活疾苦与寻常喜乐,本书以轻松的笔触介绍中国优秀戏曲人物形象,望读者在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故事的同时,也能在戏曲人物所表现的人世百态问,寻找到让自己有所感触的一份悲喜哀乐。

内容推荐

梅兰编著的《漫话中国戏曲人物》选取了中国戏曲中的典型人物,旨在以轻松的笔触介绍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希望读者在了解中国戏曲发展的同时,也能在戏曲百态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戏曲发展源远流长,人物形象丰富多样,经历了汉唐漫长的摇篮时期,在元朝达到鼎盛,而作为戏曲重要表现手法的戏曲人物,在经历了风雨岁月的洗礼后,在艺术领域展现着其独有的时代光辉。《漫话中国戏曲人物》精选了中华各民族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戏曲人物形象,内容系统全面,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绚烂的戏曲世界。

编辑推荐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中国戏曲发展源远流长,戏曲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作为承载故事发展的戏曲人物形象,在经历了风雨岁月的洗礼后,在艺术文化领域愈加展现出其独特的光辉。

梅兰编著的《漫话中国戏曲人物》以轻松的笔触介绍中国优秀戏曲人物形象,望读者在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故事的同时,也能在戏曲人物所表现的人世百态问,寻找到让自己有所感触的一份悲喜哀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