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纷繁民国》由李书纬编著,当代《世说新语》,新版《燕山夜话》,串讲诙谐段子,再现历史瞬间!
觅天成佳偶,风华绝代;寻风雅气质,余韵无穷。短短数行,领略大师风骨;寥寥百言,回归历史瞬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微历史(纷繁民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书纬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微历史·纷繁民国》由李书纬编著,当代《世说新语》,新版《燕山夜话》,串讲诙谐段子,再现历史瞬间! 觅天成佳偶,风华绝代;寻风雅气质,余韵无穷。短短数行,领略大师风骨;寥寥百言,回归历史瞬间! 内容推荐 《微历史·纷繁民国》由李书纬编著,精心挑选民国历史事件、人物、三教九流、市井风情等。以微博体格式叙写民国原生态的历史风貌。《微历史·纷繁民国》共分28个篇章,其中军界逸闻展现民国军阀个人、战争、趣事等;政要的八卦哲学选取民国政要人物的逸闻趣事;名伶趣事则是民国演艺圈的残酷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命运;学府韵事则通过清华、北大等民国代表性高校的治学、大师态度来描绘当时学府内情之一斑。全书以轻松活泼、幽默风趣、诙谐自然的笔墨,绕开当前林林总总的正史或狗血史历史著作的写作风格,读来既有正史的严谨受益,又妙趣横生寓教于乐让人忍俊不禁。 目录 壹 往事记忆 贰 正气与底气 叁 风雅与风骨 肆 嗜好与癖好 伍 气质与气度 陆 佳人 柒 真君子 捌 如是大师 玖 军界趣闻 拾 真名士自风流 拾壹 荣耀那些人 拾贰 爱情在左,婚姻在右 拾叁 那些范儿的档案 拾肆 尴尬的糗事 拾伍 民国的村俗俚事 拾陆 被历史遗漏的情事 拾柒 民国版本之少女心经 拾捌 三教九流的风景 拾玖 说不清道不明的奇闻异事 贰拾 政要的八卦哲学 贰拾壹 美丽点滴与芊芊清愁 贰拾贰 尊师崇长 贰拾叁 巨商之道 贰拾肆 名伶趣事 贰拾伍 城市有风 贰拾陆 学府韵事 贰拾柒 流氓与强盗 贰拾捌 名流家事天下事 试读章节 壹往事记忆 武昌起义就这样提前了 1911年10月9日正午,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配制炸弹,他一个好友的烟鬼弟弟抽烟不慎引燃了炸弹。“嘭”的一声,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把炸药、旗帜、符号、文告、印信全部抄走,起义计划暴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紧闭城门,大肆搜捕。蒋翊武与刘复基计议,刘主张当机立断,说:“与其坐而被捕,不如及时举义,失败利钝,非常计也。”就这样,武昌起义不得不提前了。 老袁后悔没提前当皇帝 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时,秘书长李国珍拿了一张《新民丛报》给袁世凯。报上有一篇蒋观云写的《帝王思想论》,他看完大喜,立即把蒋观云请来。但当蒋观云劝老袁推翻清廷自己为帝时,老袁想了半天,说了四个字:“颇难领教。”蒋观云愤然道:“竖子不足与谋!”然后拂袖而去。后来,老袁帝制失败,想起蒋观云,悔得肠子都青了,如果早有取清而代之的意识,就不至于像今天这么惨哩! 袁世凯觊觎隆裕太后 袁世凯逼清室退位时,隆裕太后很不情愿将大清的江山拱手让与他人,老袁便发动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人轮流去恐吓隆裕,隆裕吓得只好哀求袁大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啊!”袁大头郑重地说:“放心吧,放心吧!”完事后,对大家说:“隆裕太后若是年轻,我还可以考虑纳之为妾呢。” 袁世凯不愿南下就职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但是,他心里明白,革命党人对他并不完全信任。他也知道,孙中山在辞职咨文中提出的设临时政府于南京、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时才正式辞职以及新总统须遵守《临时约法》这三个条件,都是约束他老袁的,要保证权利就不能答应条件。因此,他决心拒绝南下,坚持要求在北京就职。早在南北议和期间,他就借口“北方秩序不易维持”,要求唐绍仪对“政府地点,绝不可移易”;并要挟南京临时政府说:“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若因凯一去,一切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反复思维,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 “双方兼顾”的协议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很想限制他的权力。于当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府采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专权。但对于孙中山的这一意图,宋教仁认为:“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还在南北议和期间,革命党人就提出国务总理必须由同盟会员担任,“再由总理提出阁员全体名单,请参议员投票”。但袁世凯坚持让唐绍仪担任。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最后经立宪派官僚赵凤昌等人调停,提出: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同时加入同盟会。就这样袁世凯和孙中山达成了一个被称为“双方兼顾”的协议。 中华民国联合会竟然是旧官僚集中营 1912年1月3日,章炳麟等在上海江苏教育总会举行大会,宣布中华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选举章炳麟和程德全为正、副会长。唐文治、张謇、熊希龄、黄云鹏、陈荣昌、邓实等十九人由各省会员互选为参议员。大会除议决了驻会干事之外,由参议会公推“名望最著者”为“特务干事”,以“咨访”国家“大疑”。当月7日,参议会推定赵凤昌、张謇、叶景葵、庄蕴宽等为特务干事。以上事实表明,中华民国联合会领导层中不少是旧官僚和立宪派人士。所以,当时有人称它为“清逃官墨吏之逋逃蔽”。 袁世凯操纵唐内阁 袁世凯很想做一把中国的“拿破仑”。他任用唐绍仪企图集中自己的权利,所以才任命他为内阁总理。但在袁的心目中,内阁不过是他个人专权的机器。因而,他无法容忍同盟会阁员坚持掌管内阁,对曾经信任的唐绍仪也心怀猜忌,疑唐“有独树一帜之意”。他的党徒更露骨攻击唐“专事献媚同盟会,行动离奇”。这样,在老袁的操纵下,唐内阁垮台。但是,这也激起了同盟会的不满。同盟会本部致电驻沪机关部,指出“唐为保持民国计,为保持约法计,不能不退者”。陈其美质问袁世凯:“唐总理固受逼而退矣,试问逼之者何心?继之者何人?果于大局无害而有益,即更举总统可也。”南方的一些城市更是谴责之声迭起,披露袁摧毁内阁,有“拿破仑之目的”。 孙中山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上的演说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上,发表了解职后的第一篇演说,其中谈到了他对形势和未来的看法,指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三天后,他离开南京到上海,接着开始周游各省。孙中山每到一地,都发表演说和谈话。他的谈话主要有五点:(一)强调实行民生主义为当务之急。(二)实行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三)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四)发展实业,孙中山指出:“三民主义以民生为归宿,即是注重实业。”(五)实行民生主义“须以和平手段从事”,而不能采取“武力手段”。 让民国蒙羞的“民主” 1912年12月上旬,国会选举开始,国人认为“吾国今日之国势已如是,强弱兴亡,在此一举”。然而,让这次选举蒙羞的是拉票、贿选等五花八门的选举现状,使许多人大失所望,也引起不少选民的反感。主要因袁世凯担心冲击到自己的地位,因而对大选百般干涉。起初,袁世凯试图用五十万元拉拢宋教仁,但遭到宋的拒绝。随后,他便指令亲信爪牙,密切监视宋的一举一动。与此同时,袁世凯的暗杀阴谋也在加紧进行。宋教仁对袁虽有所警惕,但是并未完全放在心上,最终招致惨案发生,酿成悲剧。 宋教仁就这样被暗杀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亲赴北京。这时全国各省正式的参众两院议员已选出,宋以国民党代理党魁身份,选举后变成了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如果按照形势,他必然成为责任内阁的阁揆。然而,在他北上之时,突然遭枪袭,宋经抢救无效身亡。临终前,他口授致袁世凯一电,报告枪击情形及一生致力社会改革而“不敢有一毫权利之见存”的心迹。最后说:“今国基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可怜宋教仁临死,也没有看透袁世凯的反动本质,但也表现了这位忠诚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的坦荡胸怀。 孙中山重走武装革命路 宋案发生后,得到消息的孙中山于1913年3月25日从日本回到了上海,当天晚上,即与黄兴、陈其美等人商量对策。当时,黄兴认为,“民国已经成立,法律非无效力”,主张按法律程序推倒袁世凯。戴季陶一贯主张二次革命,竭力反对黄的意见。黄兴仍认为“南方武力不足恃,苟或发难,必致大局糜烂”,他主张暗杀袁世凯。孙中山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主张:“袁氏手握大权,发号施令,遣兵调将,行动极称自由。在我唯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迅雷不及掩耳,先发始足制人。”他并强调说:“宋案证据既已确凿,人心激昂,民气愤张,正可及时利用。否则时机一纵即逝,后悔终嗟无及。”在血的教训面前,孙中山决心重新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 P1-5 书评(媒体评论) 小段子里道出大历史,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再现了纷繁的民国性情。在我们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此书无疑是调养身心的一种方式。 ——孙翊(中央文献出版社主任、编审) 微历史,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里,开辟了快乐读书的精神家园。这是作者为思想独立、品味时尚、知识鲜活的时代精英提供的一个集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历史趣味阅读体验的“T”型台。 ——张永恒,人民日报社编辑/记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