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孤岛角斗士李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杰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颠沛的童年生活

李鼎彝还算是个有几分骨气的中国人,不愿长期生活在日本人卵翼之下的伪满洲国,甘当二等“遗民”。当日本人给吉林六中派来了个日本副校长后,他决然引退,拒绝与其共事。

1937年,李鼎彝举家人关,迁到了北平(北京),落住于北平朝内南小街内务部街甲字44号,那时李敖只有两岁。搬家的事,是懂事后才知晓的,李敖将之称为“出满洲记”,类比《圣经》“出埃及记”。谁知到了北平没多久,“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铁蹄踏占了整个华北,李敖全家一下子第二次成了“遗民”。可全家十多口人要吃饭,他们已无能力继续南迁逃避了,只得暂时在动荡的北平城里蛰居下来。

李鼎彝后来总算在华北伪政府的法部混到了一个小科员的差职。因工作出色,富有才干,三四年后竟官运亨通,做到了华北禁烟总局属下山西太原禁烟局局长的职位。1941年,李鼎彝前往太原赴任,五岁的李敖及全家亦随父去了太原,住在太原帽儿巷太原禁烟局宿舍内。在禁烟局的操场上,李敖曾亲眼看到过一块块砖头般大小的鸦片堆成了小山。在太原虽然只待了短短的一年,但这时一个山西人的出现,对年幼的李敖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这个人名叫温茂林,是李家请来的男佣人。李敖说:“山西对我的最大影响不是地,而是人,是一个山西人,名叫温茂林。”

据李敖回忆,这温茂林两眼有神,两腮无肉,中等身材,中年年纪,黑棉裤用绸带缠着裤脚,剃平头,一副农民模样。温茂林在李家的任务,主要就是照顾李敖,每天都和李敖亲密接触,不离左右。他寡言,略识字,脾气耿直且不太合群,作为少爷的李敖做错了事,他照样大加训斥,不留情面,毫不客气。第二年李家重回北平,温茂林也跟随到了北平,仍做李家佣人。有一次,李敖见到几只茶碗上有一些光着身子的男人女人画像,好奇地跑过去看,突然温茂林从斜刺里冲出来,对着李敖大喝一声:“这种东西,不准看!”十多年后,李敖才搞明白,那些画原来叫春宫画,是供成人欣赏“干那事”用的,小孩子自然看不得,看了就有可能学坏,就会早熟,就会想人非非,所以温茂林要制止。这个山西男佣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责任。李敖后来形成的直率狷介的个性里,多少都可以见到这个温茂林的影子。李敖对这个男佣有时也会报复一下。一次吃饭时,温茂林见李敖不在,与女佣人聊了几句话,李敖突然从桌底钻出,大声呵斥道:“不准互相说话!男女授受不亲,你们随便说话,成何体统?”

稍稍安定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又被日本人搅黄了。伪政府下的“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历史上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可也颇有点个性,对日本人并不事事言听计从。日本人恼怒之下,寻借口拿太原禁烟局开刀,说局里发生了贪污案,将局长李鼎彝抓进了大牢,一关就是半年多。李鼎彝坐的是日式牢房,整个白天都必须盘腿席地而坐,吃了不少的苦头。最后日本人实在抓不到什么把柄,只好又把他无罪释放。这也是李家与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一次最近距离的接触。

李鼎彝出狱后,王克敏安抚他,要将他升任华北禁烟总局局长。可李鼎彝不失血性,断然拒绝了这一美差肥缺。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与肮脏,决心自断仕途,潜心研究学问。返回北平后,李鼎彝就将中国土地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成了当时国立北京图书馆的常客。每当李鼎彝去图书馆时,也捎带上李敖一块去。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父亲看大人书,儿子看小人书,这幅父子对读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也许永远定格在了李敖的脑海深处,也极大地培育了李敖对书籍的热爱和优良的文人气质。

P5-6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童年时期

1.独特的家庭环境

2.颠沛的童年生活

第二章 少年时期

1.初二年级时宣布不再过中国式新年

2.高三毕业前夕宁愿休学回家

3.与严侨结下生死情谊

第三章 青年时期

1.父亲葬礼上的惊天之举

2.台湾大学“长袍怪”只服两条“蛟龙”

3.一个决不入党的国民党士兵

4.退伍独居期的思想修炼

5.两次“吃皇粮”误上贼船

6.从让《文星》脱胎换骨到被封杀

7.从失败的牛肉面到成功的二手电器

8.“星沉”之后又遭软禁

9.生平第一次牢狱之灾

第四章 中年时期

1.再入迷途虎寂平阳

2.复出之后又遇坎坷

3.手无寸铁叫板“国防部”

4.三个市政府开出三张赔偿支票

5.第二次复出蛟龙再现江湖

第五章 老年时期

1.一腔豪气挑战“国民党第一支笔”

2.力劝王作荣弃暗投明

3.一身胆气剑指李“总统”

4.决不放过蒋氏父子

5.就是要和陈“总统”过不去

6.干脆我来当一回台湾“总统”

7.卷土重来再战“立委”竞选

8.台湾选坛的最后一声虎啸

第六章 李敖评析

1.角斗士的斗争哲学和斗争艺术

2.角斗士战斗格言摘录

3.角斗士性格成因初探

4.角斗士的瑕疵和缺憾

参考文献

序言

近些年来,本人关注的目光,始终被台湾海峡对岸一个叫李敖的人所吸引。随着了解的展开和深入,渐渐地,一位当代大中华华人圈内绝无仅有的人文大师,一个当代中国为自由民主而战的孤岛角斗士形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一步一步地走近李敖,试图认识李敖、感受李敖,继而敬仰李敖、展示李敖。

在现代台湾政治、社会和文化演进史上,李敖无疑是一个夺目的符号,一个巨硕的存在。他超越了一个旧时代,昭示了一个新时代,更标志着一个当今的时代。他的现实价值和将来的历史价值,无人可以替代,恐怕也无人可以企及。他在海峡两岸已死去和活着的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无疑是硕果仅存的恐龙,是国之瑰宝,是民族之魂。对于大陆“反右”之后就罹患了集体软骨病的诺诺之士们,李敖,更是一面魏徵般的铜镜。

没错,李敖种种离经叛道的“怪异”,一直是其引人注目的聚集点。赞赏支持者众,占绝大多数:诟病谩骂者有,人亦不少。“怪异”的个性,“怪异”的人格,“怪异”的思想,“怪异”的举止,从各个侧面构成了完整而鲜活的李敖。褒者,读懂了李敖;贬者,读不懂李敖。不过李敖管不了这些。他一生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嬉笑怒骂,旁若无人。用李敖自己的话来概括则最为恰当:“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卓尔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学,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李敖的“怪异”,是天性使然,更是逆境使然。正因为此类“怪异”的集大成,世上才多了一个唯一的李敖,而少了一个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中式书呆子:中国才多了一颗砾金,少了一粒泥沙。

在我的眼里,李敖决不仅仅是个性情中人、一个文人作家。李敖首先是个战士,或者更像是个角斗士。如果我们将中国的台湾岛比作古罗马的斗兽场的话,李敖就是场上那个斯巴达式的孤独角斗士。他是古罗马角斗士的台湾当今再世版。按古罗马角斗场的规则,野兽斗过了对手,角斗士自然成为口腹之食,但若角斗士战胜了野兽、杀死了野兽,角斗士就可获得自由。我们看到,李敖成为了后者。他最终为自己赢得了自由之身,走上了自由之路。李敖是中国知识界的梁山好汉,是高歌独步于台湾社会的无畏勇者。如将李敖仅仅看作一个文人、一个作家,那简直是对李敖的侮辱。若只会用戏谑的眼光打量李敖的“怪异”,只能反衬自己的浅薄和无聊。人们尽可找到许多的词汇来形容李敖,描述李敖:或称颂,或贬损,或咒骂。但我以为,只有“角斗士”一词最为恰当,最为贴切,最为生动,最为鲜明。舍此,无以概括李敖。角斗士有缺陷,所以会造成别人攻击的口实,但有缺陷的角斗士,终究是角斗士,而不是懦夫,正如完美的苍蝇,却终究是苍蝇,不可能变成划破云天的金雀。

李敖锋芒所向,是全方位的,他不留死角。他的战场遍布思想界、文化界和黑暗的政界,一样不缺。他的敌人亦是全方位的。有思想界的守旧分子,有文化界的犬儒之辈,有他貌似朋友的朋友,有台湾政界的各路政客,一个不少。尽管他能调动的全部军队只有他一人,尽管他能使用的全部武器只有他的笔、纸、嘴,但他却一次又一次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至少也和对手打个平手才作罢。在一个人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党政一体“家天下”的庞大体制的较量中,李敖往往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诚如有评论所言:“如果台湾社会没有李敖,政治言论是不是充斥谎言与教条?如果没有李敖,台湾产生引领风骚的大师级人物的期待,是否就此绝望了呢?如果没有李敖,台湾民众对司法体系的痛恨与怨气,将完全找不到纾解!如果没有李敖,台湾无耻的政客们,是不是更为所欲为呢?如果没有李敖,台湾社会肯定无趣许多,李敖已是台湾社会重要的一部分!”

战斗,是李敖的性格:搏击,是李敖的生活;奋斗,是李敖的工作;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等于李敖的人生。从上个世纪到本世纪,从风华少年到耄耋老者,几十年来李敖都是风雨兼程,孤身一人,仰天长啸,以他的铮铮铁骨,以他的睿智博识,以他的一管铁笔和一张名嘴,奋战在台湾这个孤岛之上。尽管一路走来一身硝烟,伤痕累累,可他依然笑傲江湖,东方不败,顽强而潇洒地活着,并前行着、前行着。

李敖不是拼杀于战火纷飞的战场,而是冲锋陷阵于一度白色恐怖笼罩的威权黑地。他深知自己不是在战斗中生存,就是在战斗中死去。可他不在乎。任何时候,李敖都拒绝放下武器,甚至拒绝在战斗中受伤。他要活得精精彩彩,亦望死得轰轰烈烈,而且带着他惯有的微笑。对友,李敖知恩图报;对敌,李敖睚呲必报。李敖从不走中间路线。在李敖眼里,不是黑,就是白,不存在灰色地带。所以,李敖活得明白,活得潇洒,活得实在,活得比这个世界芸芸众生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值,都好。不仅台湾的现代史将把李敖载入史册,我以为,后人编写中国的当代史时,也一定会让李敖占有一席之地,一定绕不过此人此名。中国的当代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学术史、文学史,想要不提李敖,绝无可能,否则一定不会完整、不会精彩。李敖的影Ⅱ向力,已渗透进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深肌层,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精神财富不可分割不可多得的有机部分。

李敖之所以是我最为崇敬之今人,是因为他活到了人的极致。“人生如舞蹈,但更像角力,因为它需要坚定地站住,准备好迎接不可预测的攻击。”古罗马哲学家奥勒得乌斯的箴言,穿越时空,正是李敖一生的写照。

历时两载、增删三次,著本书之旨,在于用我的拙笔,为孤岛角斗士李敖,留存一份真实的历史记录和我的由衷赞佩,同时亦了却一桩夙愿。

与江西高校出版社的邱建国君素昧平生,但蒙他慧眼拨冗,不囿资历,悉心扶掖新人新作。他的敬业、朴直与宅厚,给我留下良好印象。此外,对于郑天明编辑的热忱与效率,乃至该社所有为本书面世耗神费力过的先生和女士,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由衷。

2012年4月22日

于广东中山

内容推荐

《孤岛角斗士李敖》由杨杰编著。

李敖不仅属于台湾,更属于整个中国。李敖的贡献,也不仅仅局限于台湾,他的能量,也波及到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我坚信,未来的历史,将会证明李敖之于华人世界的独特地位与人文价值。

李敖最可贵之处,在于几十年来,以一己之力与大半人生,与貌似强大的蒋氏政权和台岛上各种黑暗政治势力,乃至国民性与传统文化之糟粕,始终进行着不懈的苦斗,口诛笔伐,愈挫愈勇。他也因此而一举成为台湾和现当代中国最著名、最勇敢的民主斗士和文化战士。近三千万字的著述,即为他真实的人生记录。在我眼里,李敖的骨头之硬,堪比鲁迅。放眼四望,试问当世何人可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李敖,都将是永远的李敖,唯一的李敖。

离开李敖的生命主旋律,离开李敖的战斗史诗,轻率戏谑的谈论与眼神,都是对李敖的曲解与不敬。至少是来自道听途说。真相,须从了解开始。《孤岛角斗士李敖》之主旨,就是要向世人,努力揭秘一个真正李敖的密码,包括他的亮点与缺陷,总之,走入他的内心世界,逼近他的全部真相。

编辑推荐

谨将杨杰编著的《孤岛角斗士李敖》献给不屈的台湾自由民主斗士——李敖。

未来的一百年内或N百年内,中国人敢说真话、敢干真事、敢做真人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这也许是一本迄今为止最逼近李敖真相的专著。

谁知道呢?

在现代台湾政治、社会和文化演进史上,李敖无疑是一个夺目的符号,一个巨硕的存在。他超越了一个旧时代,昭示了一个新时代,更标志着一个当今的时代。他的现实价值和将来的历史价值,无人可以替代,恐怕也无人可以企及。他在海峡两岸已死去和活着的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无疑是硕果仅存的恐龙,是国之瑰宝,是民族之魂。对于大陆“反右”之后就罹患了集体软骨病的诺诺之士们,李敖,更是一面魏徵般的铜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