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礼权编著的《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为历史长编小说,刻画了左右秦、楚、魏等大国政局策士张仪的一生,采用七分实三分虚,虚实结合,将既是说客又为策士的张仪刻画得栩栩如生。张仪不仅仅是一个说客,更是一个策士,《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张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冷月飘风(策士张仪)/说春秋道战国系列历史小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礼权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礼权编著的《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为历史长编小说,刻画了左右秦、楚、魏等大国政局策士张仪的一生,采用七分实三分虚,虚实结合,将既是说客又为策士的张仪刻画得栩栩如生。张仪不仅仅是一个说客,更是一个策士,《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张仪。 内容推荐 《冷月飘风(策士张仪)》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共十八章,取材于《史记·张仪列传》与《战国策》等相关史料,围绕战国时代诸侯各国争霸的历史事实展开故事情节,以小说主角张仪为中心,以点带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风云。 在战国时代诸多游士之中,能靠摇唇鼓舌而取卿相尊荣,干青云而直上,终至以区区一书生,玩转一个时代,叱咤而风云变色,鼓舌而城池易主者,大概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则非苏秦、张仪二人莫属也。 《冷月飘风(策士张仪)》由吴礼权编著。 目录 卷首语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生于忧患 01.呱呱坠地 02.弥月之喜 03.百日之灾 第二章 破蒙之教 01.安邑延师 02.姜公施教 03.皮肉之苦 第三章 立志为游士 01.浪荡张城 02.安邑游学 03.负笈东游 第四章 南游大楚 01.辞别师父 02.夜宿竹枝坡 03.游食令尹府 第五章 北归故里 01.穰城闻变 02.召陵之夜 03.大梁之叹 第六章 二度出山 01.不速之客 02.邯郸之辱 03.看雄鹰展翅 第七章 西说秦王 01.过东周 02.说秦王 03.一诺明心 第八章 执政为秦相 01.入秦第一功 02.龙门会 03.立秦王 第九章 内争外伐 01.逐陈轸 02.伐齐 03.伐魏 第十章 山东风云 01.襄陵之役 02.五国相王 03.中山为王 第十一章 兼相魏秦 01.逐惠施 02.弥齐楚 03.博弈群雄 第十二章 纵横之争 01.秦魏伐韩 02.五国伐秦 02.义渠袭秦 第十三章 复相秦(上) 01.再挫公孙衍 02.伐蜀之争 03.东征西伐 第十四章 复相秦(下) 01.败楚之计 02.三挫公孙衍 03.连横说魏王 第十五章 相楚风云 01.相楚 02.欺楚 03.伐楚 04.脱楚 第十六章 “连横”说诸侯 01.说楚王 02.说韩王 03.说齐王 03.说赵王 03.说燕王 第十七章 复相魏 01.脱秦之计 02.风波乍起 03.败齐之谋 第十八章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又记 再记 修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生于忧患 1.呱呱坠地 “老爷!老爷!” 周烈王七年(前369)正月二十五,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天还没亮,随着一个婢女一阵急促的叫喊声,魏国河东张城的张氏府中,顿然鸡鸣犬吠,全家老小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喊声惊醒。 张老爷闻声,立即披衣而起,大声问道: “何事惊慌?” “老爷,太太肚子痛得厉害,恐怕是要生了。” “那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快叫人去接张婆?” 张婆是张城远近闻名的接生婆,张太太前面所生的五个女儿都是她接生的。 婢女这才如梦方醒,立即去找张府的蔡管家。 蔡管家闻之,一骨碌爬起,差点从炕上滚下来。手忙脚乱地穿上衣裳后,就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奔出了大门。 就在蔡管家出门之际,张老爷也随婢女赶到了张太太房内探视。 此时,张太太正捧着肚子在床上打滚,嗷嗷叫唤: “痛煞哉!痛煞哉!” 张老爷见太太痛成这样,只有干搓手的份儿,在房内急得团团转。 一大帮婢女、嬷嬷见老爷在房内团团转,更是心慌不已。 过了好一会儿,还是一个年长的嬷嬷开了口: “老爷还是到房外去吧,这里有俺们下人侍候太太就好了。” 张老爷见嬷嬷这样说,觉得也是,自己在这团团转,也是无济于事,还是眼不见心不慌吧。 张太太已经生过五胎了,不是第一胎第二胎,何以张老爷见太太肚子痛还如此紧张呢?这是有原因的。他不是为太太肚子痛着急,而是急她那肚子里的孩子。太太生了五胎都是、r头,这一次,据有经验的老妇人说,恐怕十有八九是个男娃了,因为这次的胎象不同以往。以前几胎,太太的肚子到了六七个月时就隆起很大,但从侧面看,都像是个圆丘。这次不同了,肚子虽然不大,但从侧面看,却显得小而尖。如果这次真能生个男娃,那么张家就算香火有继了,列祖列宗九泉之下也就安心了。 走出房间,张老爷又在堂屋中踱来踱去,心情显得异常急躁不安,一会儿伸头到外面看看张婆来了没有,一会儿又踱到太太房门外侧耳听听太太的叫唤声。 终于,约一顿饭的时辰,张婆一路小跑着来了。 “转什么转?急有什么用?还不快快叫人烧水备汤?” 张婆一进门,看见张老爷团团转的样子,就开口喝叫。 张老爷一听,这才知道现在不是团团转的时候,而是应该准备接生用的开水了。 张老爷正要叫婢女,张婆又说道: “还有剪刀烫好,净布多准备一些,都生了五胎了,这些都是老规矩了,你们家人是咋弄的?每次生个孩子都慌得没神。女人生娃,不就像母鸡下蛋,有什么好慌的?” 张老爷被张婆教训了一顿,虽然脸面上挂不住,但心里明白,张婆说得对。于是,赶紧把一大帮围在太太房内的嬷嬷、婢女叫出来训了一顿。然后,又把张婆吩咐的话向她们重述了一遍。 那帮嬷嬷、婢女被老爷一顿教训,这才意识到:大家都这样看着太太叫痛而在一旁干着急,其实一点作用也没有,反而该干的正事都还没干。 愣了一会儿,大家便一窝蜂似的跑出了太太房间,生炭火的生炭火,烧水的烧水,备汤的备汤,煮剪刀的煮剪刀,寻净布的寻净布,好一阵忙乱。 毕竟是人多,不大一会儿,两个婢女就将烧好的一大盆艾草热汤,小心翼翼地抬进了太太房内,然后又退出房来。 紧接着,一老一少两个嬷嬷进了房内。年长者在前,年少者在后。年少者手里托着一个大木盘,里面放着一把烫好的剪刀与一叠干干净净的白布。 张婆自进了房内后,就不断地用双手在张太太的肚皮上摩挲,想顺好胎位,再让张太太使劲。摩挲了好大一会儿,张太太的叫唤声渐渐小了。 张老爷侧耳在房外细听,见太太的喊声小了,遂定了定神,知道张婆果然是有办法的。 然而,就在张老爷在门外感到松了一口气时,突然房内又传来太太杀猪似的嘶喊,而且一阵紧似一阵,吓得张老爷又慌了神,遂又在房门外团团转了起来。 原来,张太太这次却是“寤生”了。孩子不是头先出来,而是先出来了一只小脚。 张婆一看,也顿时紧张起来,而围在张婆旁边的两个嬷嬷,则更是吓得面无人色,连忙闭上了眼睛。因为她们都是女人,都知道逆产意味着可能母子俱亡。 然而,就在两个嬷嬷吓得闭眼的瞬间,张婆立即稳下神来,毫不犹豫地把孩子即将伸出的小脚猛地往里一推。随着孩子的小脚进去的同时,张婆的整个一条臂膊差不多都从张太太的下面进去了。张太太杀猪似的嚎叫了一声,就没声音了。 等到两个嬷嬷惊吓得又睁开眼睛时,只见张婆正闭目屏息,在张太太里面搅动呢。两个嬷嬷一见,更是惊愕得目瞪口呆,再次吓得闭上了眼睛。但是,不一会儿,昏死过去的张太太突然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喊。伴随这突如其来的叫喊声,孩子的头慢慢露出来了。 当两个嬷嬷再次睁开眼睛时,张婆正轻轻捏住孩子的头,气定神闲地将孩子一寸一寸慢慢地引了出来。 “哇!哇!哇!” 随着孩子一阵嘹亮的呱呱坠地之声,张太太流血不止,再次昏死了过去。 张婆见此,立即将孩子交给旁边的年长嬷嬷,顺手从年少嬷嬷手中的托盘中拿起几块干净白布,死死地捂住了张太太的阴部,想止住汩汩而出的鲜血。 过了好一会儿,血不流了。张婆又用手探了一下张太太的鼻息,确认没有生命危险,便吩咐年长嬷嬷,让她用热水搓了一块干净的白布,给张太太的下身略略作了一下清洁。然后,再帮张太太掖好被褥,好让她静静地休息一会儿。P7-9 序言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人民苦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之一,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既有雄才大略、目光如炬的秦孝公,锐意改革、手腕铁血的公孙鞅,胡服骑射、开疆拓土的赵武灵王,足智多谋、百战不殆的孙膑,为国理财、革新内政、富国强兵的魏相李悝和韩相申不害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有诸如墨家的墨翟、道家的庄周、儒家的孟轲、法家的韩非、名家的惠施等一大批灿若群星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学说直至今日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战国时代,是政治家大展经纶、军事家用武有地的时代,更是中国历史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时代,是无数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挂六国相印、爵封武安君的苏秦,兼相秦魏、操控天下的张仪,爵封秦国大良造、历任魏将韩相的公孙衍,左右秦楚二国、八面玲珑游走的陈轸等无数游士,就是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岁月中,趁着天下大乱、礼法不存的时代情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于天下,以一人之智谋而左右天下时局,玩天下于股掌之上,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奇观,也让无数中国读书人心向往之。 南朝梁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有云:“说之善者: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及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又说:“战国争雄,辩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如果认为刘氏说得太过夸张的话,那么,读一读《战国策》与《史记》中有关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等说客的事迹,相信大家就知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境界,确实是历史的真实。 在战国时代诸多游士之中,能靠摇唇鼓舌而取卿相尊荣,干青云而直上,终至以区区一书生,玩转一个时代,叱咤而风云变色,鼓舌而城池易主者,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大概则非苏秦、张仪二人莫属也。 苏秦与张仪,同师于鬼谷子,都习纵横之术,且都是靠游说诸侯而起家。二人的共同点很多,但是也有区别。苏秦取卿相尊荣,由一介书生而挂六国相印、爵封武安君,靠的主要是雄辩,即嘴上功夫。“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战国策·秦策一》)其事功,主要是使纷乱的天下得以暂时安定下来,让天下百姓有片刻休养生息的宁静。而张仪则不同,他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有乐小利而不求上进的毛病,但最终在苏秦的激发下,一举成功游说了秦惠王,成为“连横”而霸天下的秦国权相,不仅以其嘴上功夫折冲樽俎,周旋于诸侯之间,而且还以过人的谋略翻云覆雨,左右秦、楚、.魏等大国政局。因此,相较于苏秦,张仪不仅仅是一个说客,更是一个策士。正因为如此,苏秦也不得不感叹说:“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史记·张仪列传》) 那么,张仪有何等过人的智慧,而让身兼六国之相、爵封武安君的一代书生枭雄苏秦为之折腰叹服呢? 读了这部历史小说《冷月飘风:策士张仪》,相信读者就能认识张仪是何许人也。 后记 这两部历史小说从酝酿构思,再到做史料长编,前后达十余年之久,2006年最终在日本写成后,又过了五年,几易其稿,至今才出版,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小说何时出版对我没有什么紧迫感,更无什么直接的压力。因为我是学者,以教学、做学问为本业,我的学术著作数量已经在同辈学者中遥遥领先了,出版小说对我在学术界行走、在大学混饭,没有任何加分效果。所以,将之付梓出版的紧迫感不强;二是我个人完美主义的癖好。我是研究古典小说的,后来又主攻修辞学,对文字的讲究比较高。所以,这两部历史小说虽然五年前就已杀青,但修改却是一遍又一遍,五年间已经六易其稿了。 本来,2009年在台湾东吴大学做客座教授时,小说已经大改一次,我决定不再修改了,可是,回到上海不久,却又在征求许多朋友包括台湾朋友的意见后,又起念要改。结果,一改就是两年。今年4月至5月,因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一个古典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及相关学术活动,再次到东吴大学,遇到了看过我两部小说稿的学界朋友,问起何时才能面世。这才让我意识到,这两部小说的出版真的不能再拖了,因为事实上满意的修改永远都是没有的。看过我修改稿的台湾朋友,还将部分稿子推荐给相关影视公司,他们觉得不错,有将之改编为电视剧或动漫剧的打算。但这涉及版权问题,我必须先找一家出版社将书稿出版了,然后再将改编权授予台湾相关公司。这样一想,我觉得还是先出版小说稿。 从台湾回来后,我与原云南师范大学校长、也是我多年亦师亦友的同行骆小所教授说了情况。他看过我的初稿与几个修改稿,一直鼓励我赶紧出版。骆教授是国内研究文学语言最权威最有成就的学者,他的鼓励让我充满信心。这样,就在骆教授的推荐下,与云南人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意向书。由闵艳平小姐担任这两部小说的责任编辑。闵小姐文学功底非常好,又很有感悟力,她对文稿的加工润色费心费力甚多,在这里对她的创造性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云南人民出版社是国内知名的大社,出了很多有影响的滇版图书。几年前,我所著的学术著作《修辞心理学》也是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得到学界认可,并有加印,至今非常感念。这里,再次感谢云南人民出版社及其领导对我个人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双重支持! 趁此机会,也向曾经在我创作中予以热情帮助的朋友,曾经读过这两部历史小说初稿或修改稿的许多国内外学术界朋友,以及提供过意见的其他各界老少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如,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原主任川口荣一教授、竹内诚教授,在我两次客座京都外国语大学时,他们在我生活上、教学安排上以及资料援助上都给予过诸多特别的帮助,使我有时间无干扰地静心完成创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向远博士是与我同在京都外大客座的同事,这两部历史小说的创作从一开始他就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我一边写,他一边看,同时提供意见。台湾东吴大学文系原主任许清云教授,在我客座东吴大学期间,不仅在工作与生活中予我以很多帮助与照顾,还一直关注鼓励我完成这两部小说稿的修改,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日本知名汉学家、早稻田大学文学院古屋昭弘教授,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中文楚雄教授,马来西亚华裔著名作家、台湾元智大学教授钟怡雯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博士,原云南师范大学校长骆小所教授,都为我这两部不成熟的作品花费了大量时间,不仅耐心阅读,提供宝贵意见,而且还拨冗写了推介语。在此,再次表达我诚挚的感激之情!最后,也感谢读我这两部小书的所有读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