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国智慧的瑰宝,宇宙奥妙的启蒙,亘古以来,尽管物换星移,人类的思想与其生活哲理,却永远脱离不了周易的常轨;近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更将周易的学问运用在各种管理上,其中又尤以企业经营管理的运用,最为务实有效;这种把传统周易哲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相结合的古为今用的管理模式就叫《周易》管理。
《周易》管理,是未来企业速度竞争的利器,所谓的周易管理,正是在变化与常态之间找出平衡点。亦即知常知变,抓住变化中的常理。因此唯有周易管理,才能应付未来快速变化的时代。
《周易商道(第3版修订本)/国学商道智慧丛书》由刘有为、谭志浩编著。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当中,有一部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部书就是——《周易》。
古今中外,没有一部书能像它那样,对其研究和著竟达8000多种。多少具有最高智慧的人对它推崇备至,释手!
中华民族拥有《周易》这样一部辉煌灿烂的古书是我们的骄傲!而它对整个中华文化母体的蕴育和滋养所达到的规模和水平,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古典哲学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它那种对于系统和辩证思维的绝妙意识与运用,甚至在取得过近代科学巨大成就的西方科学界亦熠熠发光,并启示与引导着他们向新的领域开拓的灵感。《周易商道(第3版修订本)/国学商道智慧丛书》是结合了《周易》的智慧而编写的一本专为商业经营用书。
《周易商道(第3版修订本)/国学商道智慧丛书》由刘有为、谭志浩编著。
格林斯潘也斗不过市场规律
上世纪90年代初股市过热,联储局本应收紧银根,提高利率,那样就会减少泡沫。格老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点,但他还要狡辩,说是如果收紧银根不能奏效,“我们是否还有其它良策?没有。”微调或许没有用,但格老不是不调,他非但不肯提息,还不断地微调降息,变本加厉地降息。格老如此关爱股市,股市狂涨他却迟迟不肯下手,但股市一跌他就涨息。
通货紧缩指平均物价下降,而不是某些物价下降,基本点千万不能搞错。央行的重要任务是稳定平均价格,而不是稳定某些价格。通货膨胀率能够降到0%,那是件大好事。西方经济学家将其称为“价格稳定”(pricestability)。但那些产品卖不出去的厂家就会很失落,就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想方设法地对格老施加压力。格老顶不住压力就会减息,减息的实质就是让通货膨胀抬头。
格老一再减息,就是为了救市。早在2001年年初,《经济学家》杂志就对格老做过批判,说是格老“如果有办法,那是华尔街要什么就给什么,他每次出手,与华尔街的期望都是八九不离十”。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格老早年就混迹于华尔街,而且还混得不错,狠赚了一笔钱,与华尔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有这些联系,格老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且大部分人批评格老不是因为他减息太多,而是因为他减息太少。
但是格老即便是常胜将军,也有黔驴技穷、回天无力的时候;格老再“狡猾”,也斗不过经济的固有规律,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不变的是变化
天不变,道亦不变。万物皆变,唯变不变。变化之道在于创新。万古不变的是规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外在形式,哪个人能够否认,历史是在“潮起潮落”的规律与形式中发展的?
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创新才能不断进步,这是一个社会发展、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时代所具备的鲜明特点。大到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小到人们社会行为习俗的变迁,无不充满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与时俱进。显然,社会仍然需要改革者,时代仍在一刻不停地呼唤着改革英雄。因此,每每在观念需要更新、旧制度规范需要打破的历史关口上,他们就会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改革英雄。今天,这样的改革英雄并不鲜见。在改革英雄辈出的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各项事业亟待拓展,各种制度还不完善。这时候,党号召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于是,他们以巨大的改革勇气,打破陈规陋习,努力开拓创新,在引起公众的争议和心理震动中把事业推向前进,时代也因此记住了他们。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种制度规范相继建立。这时候,那些引起公众巨大心理震动的改革英雄好像就变得少了。难怪西谚要说:和平时代产生不了英雄。
在《周易》一书当中,变化之道有四种解释:一、变化的规律法则。二、筮卦法则。三、神的行为变化规则。四、不为而自然。总而言之,“变化之道”就是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在六爻之变、三极之道的卦图上的消息、盈虚、承应、往来、上下等变卦法则。这些法则是天道、地道、人道法则的符号化、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
以不变应万变
一位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眼里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这位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迁离他去。后来,有人问禅师说:“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们呢?”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P34-P35
关于《周易》
书名:《周易》或《易经》
作者:不详
成书时间:不详,大约在殷周时期
内容:包括《周易》和《易传》两大部分。《周易》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卦辞、爻辞、三百八十六爻辞。文字古奥,蕴义精深。《易传》是对《周易》所作的解释。共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又称《十翼》。
影响:《周易》最初为一本卜筮之书,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等人的修订,使它在思想内容方面成为了一本哲学书。以后又经历代学者的研究和发挥,现已成为一本无所不包的智慧宝典。它居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是三玄(《老子》、《庄子》、《易》)之一,台湾著名学者南怀谨称其为“经中之经,哲学中的哲学”。
关于《周易》管理
《周易》,是中国智慧的瑰宝,宇宙奥妙的启蒙,亘古以来,尽管物换星移,人类的思想与其生活哲理,却永远脱离不了周易的常轨;近代以来,不少有识之士,更将周易的学问运用在各种管理上,其中又尤以企业经营管理的运用,最为务实有效;这种把传统周易哲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相结合的古为今用的管理模式就叫《周易》管理。
《周易》管理,是未来企业速度竞争的利器,所谓的周易管理,正是在变化与常态之间找出平衡点。亦即知常知变,抓住变化中的常理。因此唯有周易管理,才能应付未来快速变化的时代。
《周易》管理,是21世纪的管理主流。美国人在20世纪初,拓展出一套向全世界挑战的美国式管理理论;而日本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惨败的废墟中,走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日本式管理之路。1984年开始,中国人的周易(管理理论)逐渐成形,独特的中国式管理,正被全世界广泛讨论及研究运用。
1.断断续续三个春秋的积累,废寝忘餐两年多的构思,加上含辛茹苦半年多的写作,个中苦楚只有写书的人才明白。因此本书的体例就显得有点冗长而不够顺畅,虽然这是作者所努力避免的。作者的水平有限,恳请读者的指正。
2.正如书中所说到的那样:“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他们永远都不会将艰苦的工作理想化。在埋头苦干之前你最好脱离理想的外衣。一个人的工作越艰苦,越残酷,他心中的理想主义就越弱小,他的心灵就越消沉。”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二是眼界对思考的反作用,眼界的开阔与否对个人的观念和思考的方式有很大影响。中国人的知识不是不够,只是缺乏眼界。
3.时间的持续,使得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最初所想的和最后定下来的有时大相径庭。而当你蓦然回首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怎么会在这里”?这是一种变化,但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那种。
4.由于写此一类书,不同于写小说散文,是必需要有一些底料的,注经就必需要有经,注疏就必需要有注,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了很多资料,加上几经周折的写作,一些宝贵资料的出处就无从说起,如果个中有哪些涉及到侵犯作者权利的,请及时与作者联系。
本人的电子邮箱:cardigan20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