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可可西里的生态印记(一位野生动物研究者的快乐之旅)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徐爱春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可可西里的生态印记(一位野生动物研究者的快乐之旅)》记录了这些年来作者徐爱春在可可西里以及邻近的三江源、都兰等地区进行野生动物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同时还穿插了一些野生动物调查知识和作者对雪域高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和前景的一些思考。

内容推荐

《可可西里的生态印记(一位野生动物研究者的快乐之旅)》作者徐爱春用生动的笔触介绍了一位科研工作者在可可西里等高海拔地区进行野生动物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还穿插一些野生动物调查知识及对雪域高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和前景的思考。《可可西里的生态印记(一位野生动物研究者的快乐之旅)》中突出挑战高寒缺氧环境、快乐投身科学和自然保护的精神风貌,同时配有壮丽的雪域高原自然风光、精美的野生动植物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照片,适合自然爱好者、高原生态旅游者、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管理者、大学和中学师生阅读。

目录

1 可可西里——一个令科研工作者着迷的地方

2 初识可可西里

3 跟着警察去巡

4 我的日常生活

5 陷车进行曲

6 空中花园

7 高原明珠

8 藏羚羊的母亲湖

9 恶魔的痕迹

10 高山上的隐士

11 爱她,就请保护她

12 藏棕熊的故事

13 我是捡粪的

14 形形色色“高原人”

15 最后的庇护所

16 佛光的庇佑

试读章节

除了几次远远看到外,我在可可西里没有近距离遭遇过狼,但在沟里乡智玉村五队我和狼有几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我们的痕迹调查显示当地最大狼群由9只狼组成,而我亲眼看到的最大狼群有5只狼。狼和雪豹同属当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最高级,显然二者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竞争,尤其是对食物资源有较强的竞争。以前读书时见到“鬼哭狼嚎”四个字根本没什么感觉。“鬼哭”至今我还没有听到过,“狼嚎”却亲耳聆听到了。有一天早晨6点多钟,我正在远离村庄的野外帐篷里熟睡,突然被帐篷外的哭声惊醒了。当时第一感觉就是村子里有村民过世了,妇女们正在痛苦地哭丧。哭声很凄惨,声调忽高忽低,搞得我心情顿时也跟着低落起来。急忙要穿衣起床,突然想到我现在住在野外,附近没有居民居住啊?这才醒悟到原来是狼群的叫声。显然这群狼已经距离我的帐篷很近了,不由地紧张起来,赶紧下床拿起了防身用的藏刀。却又禁不住观察狼群的“诱惑”,悄悄走出了帐篷。借着蒙蒙亮光,影影绰绰看见相距不过100米的对面山上有4只狼。我想再探身仔细观察,狼群却很不配合,翻过山脊跑掉了。自此以后,每次读书见到“鬼哭狼嚎”这四个字,耳边总是回响起这群狼的嚎叫声。

和狼最为“亲密”的一次接触是我和向导三科在返回营地的途中,转过一段悬崖,突然问马竖耳喷鼻,前蹄刨地,再也不肯向前走了。在马背上打瞌睡是藏族牧民的奇特本领,本来正在打瞌睡的三科顿时醒了,他很有经验,马上判断出是附近有情况。我也本能地感觉到附近有危险,四处观察。果然,在距离我们不到20米的右侧山坡下蹲伏着一只狼!天色将暗,狼的毛色和山石融为一体,很难发觉。狼静静地蹲伏着,并不着急跑掉。事发突然,我们在马背上手无寸铁(没有枪支,偏偏又将藏刀放在后背包里了),也不知道附近还隐藏着多少只狼,不敢乱动,只能静静地注视这只狼。过去了两三分钟(或许更长时间,当时已经没有时间概念了),狼站了起来,转身向山坡上走去。它不紧不慢地走着,似乎是在散步一般,居然还几步一回头,边走边观察着我们的动静!在我们的注目相送中,这只狼终于走到小山顶了,三科此时已经判断出这是只孤狼,没有其他狼潜伏,立时打了个呼哨。狼仍然不慌不忙地回头看了我们一眼,缓缓走下了山。三科勒马奔向了小山顶,我也纵马紧随其后。到了山顶上四处观望,却没有再发现这只狼,就如同凭空消失了一样!三科告诉我狼当着人的面,显得很能沉得住气,一旦在人的视线之外了,就会立时狂奔而去,或者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藏匿起来。真是狡猾的家伙啊!

藏狐、沙狐和狼一样都是属于犬科的食肉动物。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藏狐和沙狐是同域分布的(尽管我从来没有在高原上看到过沙狐),当地人通常对这两种狐狸不做区分,统称为沙狐。其实二者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藏狐尾巴较短,尾尖是白色的,体侧有浅灰色宽带,与背部和腹部的毛色区别明显。藏狐在智玉村常见,但在可可西里数量较少。2009年8月我曾经在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附近看到过一只藏狐,嘴里还叼着几只鼠兔。看到我们停车在观察它,它也停了下来回头观察着我们。当我下车想走过去测定它所在地点的GPs位点时,它转过身沿着铁路护坡的铁丝网向动物通道跑去,最后穿越通道离开了我的视线。结合我们在五北大桥下采集到的藏棕熊粪样等例子,说明当地野生动物已经适应了青藏铁路的存在,已经开始利用专门为它们设置的野生动物通道了。还有一次是2013年7月我们在不冻泉保护站附近的青藏公路护坡下看到一只藏狐,它对来来往往的车辆视而不见,在护坡上小跑着搜寻着食物,食物资源包括它的主食鼠兔,但也可能包括人类遗弃的垃圾。因为前几天我们在索南达杰保护站亲眼目睹了一只藏狐跑到垃圾坑里去寻找食物。那天是在傍晚8点钟左右,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我正在房间里整理当天采集的数据,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人员尕玛英培进来告诉我有一只藏狐正在保护站附近活动。我急忙出去观察,发现那只藏狐正在垃圾坑里翻找食物。保护站当时正在建设新房子,距离藏狐仅10米左右就有工人在劳动。我悄悄地向这只藏狐靠近,直到相距大概5米远它才发现我,于是嘴里叼着一团食物的塑料包装袋跑开了。有人说这只藏狐很聪明,学会了如何同人类相处,可以花费很少的体力和冒着几乎为零的捕食风险而获得食物,但我却不禁为这只藏狐的命运感到担忧。动物园里禁止游客给圈养动物投喂食物,其中一个考虑就是防止动物误食食物的塑料包装袋,塑料不会被消化,往往造成动物的胃和肠道阻塞而导致动物死亡。我希望人类应该处理好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至少处理好各种垃圾,不要给野生动物的生命带来任何危害,哪怕只是潜在的危害。

P161-162

序言

林海茫茫、层峦叠嶂的长白山山区是我的故乡。在我的童年时代,物质极其匮乏,既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也没有印刷精美的图书,更不用说有科教频道的电视了。自然而然地,地上的蚂蚁、地下的鼢鼠、水上的蜻蜒、空中的小鸟就成为我童年时期最好的玩伴。最喜欢的莫过于捉鱼,浑水摸鱼、筑坝拾鱼、击石震鱼,或到山上采来尚未成熟的核桃,将青青的果皮捣烂撒在塘里,一会儿就有中毒的小鱼醺醺地游来。既好玩,又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沉浸其中,每每乐此不疲!

如此浑浑噩噩进入了初中。某天偶得一本科普小书《哈尔罗杰历险记》,我立刻被书中描写的种种奇情异趣以及丰富的动植物知识深深吸引住了。随着小说情节的层层铺展,自己仿佛化身为主人公哈尔罗杰,完全沉浸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作者对大自然、对人类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而我今后的人生选择亦被它潜移默化地引导了。至今这本科普小书还静静地立在我的书架上,数次搬家,未曾遗弃。

书里的故事精彩纷呈,山外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呢?这种憧憬和遐想,让少年的我生出一个强烈的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外的世界。于是我努力读书,终于考进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枯燥的高中生活,生物课是其中的一抹亮色,我喜欢上生物课,喜欢与田间地头不一样的生物学世界。高考填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择师范大学是因为在那里读书不但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补助,可以减轻家里的一些负担;选择生物系,是因为能满足我投身山野的愿望,实现我少年时的梦想!果然,进入大学后,长白山被子植物实习、大连海滨动物和藻类实习、左家脊椎动物学实习、土门岭早春花植物实习、净月潭裸子植物实习……不亦乐乎!在辅导员杨志杰教授的带领下,我所在的班级也成了一个快乐的集体。多年后同学相聚,大家总是眉飞色舞地讲起历次实习,美好的回忆令人津津乐道}大学毕业后,我师从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郭继勋教授攻读硕士学位,郭先生的言传身教使我顺利迈入科学研究的殿堂。然而,毕业时,囿于家境,不得不中断了刚刚起步的科研之路,选择到浙江宁波一所中学任教。

“羁乌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学教学工作虽然收入丰厚、生活安逸,但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13年后,我毅然辞去了工作,只身来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有幸遇到了著名的野生动物研究专家蒋志刚先生,并得以追随他攻读博士学位。从此我由一个捉虫捕鱼的顽童成为一名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者,在苍山林海中追寻野生动物的踪迹,探索生命的神奇奥秘。

“为什么要到条件恶劣的可可西里做研究工作呢?”很多人对我的选择很不理解。初次听闻可可西里,是从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上,我为藏羚羊、藏棕熊等高原生物多舛的命运深深担忧。有人这样形容可可西里:它拒绝人类,却怀抱着柔弱的小草和剽悍的野生动物,它既荒凉又富有,它原始却又保持着大地的完整性,它远离尘世却充满生命的壮阔和美丽。这是一片怎样的神奇土地啊?它深深地吸引着我。

2004年9月,我参加了蒋先生组织的“普氏原羚国际研讨会”。会后,我第一次来到了可可西里。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清澈的湖水、五彩的草原,纯净之中显壮阔、肃杀之下藏生机的高原之美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尤其那满目的野花争奇斗艳,成群的动物自在徜徉,令人流连忘返。自此之后,我深深地爱上了可可西里这位“美丽的少女”,多次深入可可西里地区进行野生动物调查研究。虽然高原的野外研究条件异常艰苦,而我却乐在其中。自然是最伟大的母亲,在可可西里我领略到了她的威严,也感受着她的爱抚,慢慢地我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她,也懂得了“敬畏自然”。

我非常喜欢现在从事的生物学研究工作,因为它不但能满足我已有的好奇心,还能激发我产生新的好奇心,让我享受着洞悉事物后的无比快乐。我愿意传递我的快乐,本书记录了这些年来我在可可西里以及邻近的三江源、都兰等地区进行野生动物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同时还穿插了一些野生动物调查知识和我对雪域高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和前景的一些思考。这些文字或是有感而发,或为抛砖引玉,匆匆而就,未经推敲雕琢,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在多年的野外科研工作中,要特别感谢师长、前辈们的精心指导,感谢好友同仁们的热心支持,感谢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当地保护人员的大力协助,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对我的各类资金资助。唯此,无论野外条件多么恶劣、多么艰苦,我都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乐在其中。

最后,将我在可可西里的科研经历和快乐献给我的女儿,她是上天赐给我最美的礼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