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红色延安口述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米晓蓉//刘卫平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39年至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施行“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米晓蓉、刘卫平主编的这本《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红色延安口述历史)》就是对这一运动纪实材料的汇编整理。全书分四部分:报章精选、当事人回忆文章、大生产时期劳模名单及部分劳模简介、重要文献。以上四部分材料除当事人回忆文章之外,均为“大生产运动”时期所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帮助读者还原历史现场,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米晓蓉、刘卫平主编的这本《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红色延安口述历史)》由延安时期的报章精选、当事人的亲历见闻与回忆、劳模风采记录和重要历史文献四部分组成。《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红色延安口述历史)》以纪实材料汇编整理的方式,用珍贵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还原历史现场,再现1939年至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倡导“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实施大生产运动的全过程。

目录

第一部分 大生产运动纪实

 延安《新中华报》关于大生产运动的报道文章精选

 1939年

开展生产运动本市召开生产动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创立三大劳动纪律日来开地已达百余亩

边府各机关开荒总结

中央教导大队获细粮九十二石

 1940年

劳动英雄济济一堂本市举行生产总结给奖动员大会

女大创立手工业工厂

边区第—道长渠排庄渠修筑成功

 延安《解放日报》关于大生产运动的报道文章精选

 1941年

延安南区合作社一年来业务猛进

各县运盐热潮

后勤年建十三工厂

延安党政军民代表举行生产动员大会

 1942年

军事系统各机关去年种地八万余亩

边府号召边区农民向吴满有看齐

清涧夏收大部完成

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

开展赵占魁运动

 1943年

南泥湾部队女同志全体参加生产

中直、军直与留直进行生产比赛

西北局机关农场修仓打窖准备秋收

毛主席参观生产展览会与劳动英雄亲密交谈

 1944年

抬粪目击记

延县麻塔村变工队竞赛开荒效率提高两倍

边区工业迅速发展

文协流动生产队收获粗粮百八十余石

边区群英大会开幕

 1945年

养猪同志的功劳中直肉食大部自给

杨家岭抢锄大队赴甘泉

 1946年

绥德刘家沟等村筹开小型农业展览会

 1947年

杨家岭机关已开始积肥

边区政府机关生产节约会议

第二部分 追忆激情岁月

 为了不被困死、饿死 肖劲光

 难忘的教诲 程悦长

 南泥湾屯垦 左齐

 大生产在槐树庄 王绍先

 南泥湾大生产 黎原

 毛主席视察南泥湾 董廷恒

 纺线英雄 蒋秦峰

 在延安大门口 刘占江

 我参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一些回忆 迟金江

 在与张思德最后相处的日子里 口述:宫韫书 整理:齐荣晋

 三件宝 马国昌

 陕北好江南——史家岔屯垦记 口述:颜德明 整理:汪照林 黄伊

 白手成家——记三五九旅大光纺织厂 刘韵秋

 延安生活散记 赖春风

 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日子里 于光远

 整风、生产“两个环子”一起抓——回忆延安中央党校的生产运动 张行言

 经济封锁与大生产运动 胡绩伟

第三部分 劳模风采

 中共中央西北局表彰的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名单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奖励的劳动英雄名单

 陕甘宁边区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奖励的劳动英雄名单

 陕甘宁边区群英会奖励的劳动英雄名单

 部分劳模简介

第四部分 重要文献

 加紧生产,坚持抗战一二月二日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的报告

 陕甘宁边区党委、边区政府、边区抗敌会、保安司令部关于发展生产运动的紧急通知

 陕甘宁边区劳动互助社暂行组织规程

 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一公布《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及《督导民众生产奖励条例》

 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一公布《机关、部队、学校人员生产运动奖励条例》

 关于继续发展边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决议

 中央、军委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

 军委关于陕甘宁边区部队生产工作的指示

 中央书记处关于开展春耕运动的指示

试读章节

边区第一道长渠

排庄渠修筑成功

用事实教育了人民了解修水利的重要

去年秋天,当排庄枣园一带枣子正是红滴滴成熟的时候,这时忽然来了一位穿着不大整齐的人物,他每日出入于这密丛的枣林间,像是有什么事似的。盘旋在这个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就猜疑着:这是那【哪】里的一位掉队的战士?难道他每天都到这里来偷枣子吃吗?

却不晓得,这位人物就是边区政府为了兴修水利,而派来排庄勘查测量计划开渠的一位水利工程师呢!……他就是丁仲文同志。

关于在陕北这个地方兴修水利,已有过三次的历史,这三次历史所告诉给人们的是失败了,因此群众马上追溯着他们往事的记忆,用了怀疑不相信的眼睛来望着这位工程师的活动,“过去没有种过水地不是也吃上穿上的吗?’’“修水地太难了,不成功白花费银钱。”还有的说:“整理一垧水地,倒不如开三四垧荒地打的颗子多哩!”

深入的宣传解释工作是顺利完成任务的一个先决条件,而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来教育群众,以具体事实的表现,也才能获得群众真正的信任与拥护。

排庄渠的兴修,首先,政府就解释着久为那些群众固执着的过去的成见,告诉了他们,为什么要兴修水利,这些水利的好处,都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向他们灌输着科学理论技术知识,这样排庄渠,这个水利工程,就在政府领导与群众拥护协助下获得了基本上的完成。

该渠工程的开始是在一九三九年八月间,做到十月间,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坝、闸、渡槽等主要工程,其他附属工程如跌水、斗门等则因那时天已人冻,不能继续,直至今年三月间方进行开工,而于四月底完成。这条渠,自排庄起,经过了庙嘴、磨家湾、枣园、侯家沟,直达杨家崖,全长共六公里,灌溉面积达一千四百亩。全部工程有碎石坝一座(长约七十米达)、退水闸一座、跌水五座、斗门九座、渡槽、暗洞等,并利用水力设置了水磨三座,以供给将来纺织及磨粉等用。

该渠平时水深为二公寸到四公寸,全部开放,则可达六公寸深,渠宽亦为六公寸,流水量每秒零点六五立方米达。

为了修筑这条渠,建设厅曾直接拨款四千元,此外发动群众参加水利合作社,每亩地收洋二元,共计全部工程用去六干四百余元,平均每亩水地费洋四元多一点,这样,使老百姓们看到修水地并不是多花钱的,而且将来的利益要比这四元钱大得多。

水利合作社,是管理排庄渠的一个群众组织。这条渠政府修筑好了就交给当地群众。现在的情形是不同了,他们爱护着这条渠,用着兴奋的眼睛在这一条蜿蜒的渠身上望来望去,看着渠水潺潺地流去,青年人荷着镐在渠堤上梭巡着,他们现在使用而且管理着,因之他们就根据全渠的灌溉区域共计六个村庄六十多家人家,按人数及地区的方便,共划分作六个小组,以这些小组为基础,建立了水利合作社来管理与推动全面工作。

水利合作社在边区还是一个新的东西。这个排庄渠水利合作社的组织是由社员大会民主推选出五个委员来,他们分工担任主任、会计、宣传、组织、工程等工作,并设有指导员一人,此外还设有监事会。

四月廿九日,这一天,是排庄渠开闸放水的第一天,当地群众为着庆祝这次水利兴修的成功,特隆重地举行了典礼大会,动员了附近的群众都来参加,并且他们异常喜悦地准备了丰盛的酒席来招待各机关学校团体的代表,晚上他们更请烽火剧团演戏。

这次修水利是告成功了,群众从他们自己中间推选出了对修渠有功的人,同时和在领导工程进行上有功的干部,在大会上一齐被宣布了名字,前者由水利合作社拨款奖励,后者则由边区政府奖励。

本来关于提倡兴修边区水利一事,早已是边区经济建设计划中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边府建设厅执行着这个任务,不遗余力。除了开始在延安附近修了这样一条渠道外,现在在安塞也正进行着一条更大的渠的修筑就将快要完成,而且更派员到绥德一带去了,要在那里也兴修起水利来,这样,使边区的水利在各县都逐渐大量开展起来,以更进一步地改善人民生活,而使边区经济建设日益走向繁荣之路。(叶澜)

(本文选自1940年5月28日[星期二]《新中华报》第3版)

P19-21

序言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是一套以口述实录、回忆录、访谈录以及相关原始档案并配以历史图片为基本内容的史料集成。它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情者或者后代的讲述、回忆,来还原历史真相,呈现延安十三年的辉煌,从而改善当代人对“符号化”延安的僵化认识,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入选文章均来自已出版的图书、杂志、报纸,酌量选录地方党史办公室、政协文史机构等征研的资料。

丛书所选文章注重大历史背景下个人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尤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和梳理。丛书内容虽以回忆、口述等形式呈现,但其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有益于对当代读者,特别是对青少年读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丛书共17种21册。内容包括口述实录、回忆录、访谈录、重要的档案材料及代表性研究文章。口述实录、访谈录与回忆录前均设置了对口述人或回忆人的简要介绍,并突出介绍口述人或回忆人在延安的工作或生活经历。

所选文章中,因个人当时的见闻条件、历时记忆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以及可能附加的主观因素等,讲述人或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忆述不一定完全符合已逝的客观真实,且不同的亲历者对同一事件的细节叙述也常稍有出入,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历史应该是“人的历史”,不能只有一种“写法”或“说法”,更不存在“唯一性”,这样才能更趋历史“真相”。为尊重原作,编者收入时未强求统一,多以“编者注”提醒读者注意。

入选文章写作时间跨度从上世纪30年代到本世纪初,每篇文章自有其文字风格和时代的语言习惯,收入本丛书时,除特殊情况外,皆尊重原文,不做改动;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多未做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错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以修正。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依据现有出版规范做了统一处理。除特殊情况外,原文篇后注或行文注统一移作脚注,文献著录稍加统一。

由于我们工作经验不足,或翻检资料有限,或水平、认识有限,其中可能存在讹误或差错,敬请方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为一套大型汇编丛书,涉及文字与图片等著作权联系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我们进行了多方努力和联系,但仍有部分作者信息不明或原工作、生活地址变动而无法联系,希望版权人或版权继承人见书后与我们联系,以奉稿酬与样书。

谨以“红色延安口述·历史”的出版,向革命先辈致敬!

“红色延安口述·历史”编委会

2014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