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脑残科学/图灵新知
分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作者 PanSci泛科学网专栏作者群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脑残粉?跟风党?省察的内心不会迷茫。正能量?负能量?有序的能量才会有效。科学,为生活带来秩序,台湾第一科普网站PanSci泛科学网专栏作者群首部力作《不脑残科学》,带您用理性与科学带你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本书由《环球科学》执行主编褚波,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台湾大学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吴俊辉,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颜圣纮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PanSci泛科学网专栏作者群著的《不脑残科学》从科学的角度,对身体、两性、亲子、心理、饮食、大脑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理、有趣,有用、有效。《不脑残科学》里的科学思维还将有助于提升思考力和判断力,引领你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目录

饮食篇 吃巧克力可以赢得诺贝尔奖?

 01 菜单上标示卡路里,有利减肥吗?

 02 饿的时候别去采购食物?

 03 含糖饮料让人忧郁?

 04 吃巧克力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05 吃黑巧克力比白巧克力健康?

 06 补充葡萄糖胺对骨质疏松有效吗?

 07 肥胖的儿童容易受食品标签诱惑?

 08 习惯会让人不知不觉吃多了难吃的食物?

 09 高热量食物,越饿时看起来越好吃?

 10 巨无霸汉堡会引发过敏?

两性篇 失恋的疼痛有多痛?

 11 好爸爸的睾固酮浓度比较低?

 12 为什么会有晨勃?

 13 为什么会有夫妻脸?

 14 有胸毛的男人更具异性吸引力?

 15 男性嗓音低沉让女性印象深刻?

 16 失恋的疼痛有多痛?

 17 爱情是一种灵药?

 18 性欲可以减缓恶心的感觉?

 19 色情图片让男人容易冲动?

 20 你眼中的美女只是个花瓶?

亲子篇 母子连心是真的吗?

 21 父母压力大,孩子容易肥胖?

 22 家中养宠物,宝宝更健康?

 23 孩子多往户外跑,能减少近视风险?

 24 怀孕时,一人吃两人补?

 25 母子连心是真的吗?

身体篇 为什么手指遇水会皱起来?

 26 如何击退腹部脂肪?

 27 大自然行走,让你灵光乍现?

 28 为什么常常感到疲倦?

 29 血型会影响心脏病的罹患风险?

 30 不运动与抽烟一样致命?

 31 乳房摄影可以检测出乳腺癌?

 32 看头发就知道轮班工作压力大?

 33 按摩有助于舒缓酸痛?

 34 染发会不会致癌?

 35 除了血型,人类有“菌型”?

 36 “无线人工视网膜”拯救你的恶视力?

 37 运动让注意力更集中?

 38 为什么手指遇水会皱起来?

 39 手淫有害健康吗?

 40 专注于音乐中可缓解疼痛?

大脑篇 人为什么看八卦新闻?

 41 脑科学家告诉你,为何你的数学学不好?

 42 工作努不努力,和大脑结构有关?

 43 学习外语,可以提升脑力?

 44 如何评估一个人的可信度?

 45 创业家、冒险者的脑部活动与众不同?

 46 人为什么常常会健忘?

 47 大脑有预测香味的能力?

 48 长期背痛和脑有关?

 49 人为什么爱看八卦新闻?

 50 经常运动会让你反应变快?

新奇篇 酒喝太多,都是杯子的错?

 51 用曾雅妮的球杆,你也能成为运动高手?

 52 灵异照片中的脸是真的吗?

 53 “爱爱”可以舒缓头痛?

 54 酒喝太多,都是杯子的错?

 55 什么样的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56 付出时间,给你更多时间?

 57 水钻不是钻石也不是水晶?

 58 20秒看出对方有没有好人基因?

 59 如何看出魔术师的破绽?

 60 人们习于“以毛取猫”?

 61 为什么人有两个鼻孔?

 62 动物懂得欣赏音乐吗?

 63 看重播节目可以帮助恢复精力?

 64 小狗会受到主人打哈欠传染?

心理篇 为什么我们排斥和陌生人同坐?

 65 表情可以判读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吗?

 66 走神之后会有好点子?

 67 冥想有助于工作?

 68 网络上的话不可信?

 69 面试前,先想好摆什么POSE?

 70 握手可以增加信任感?

 71 皮质醇能阻断恐惧?

 72 经济萧条时,存得多还是花得多?

 73 “可爱”带给你专心的力量?

 74 未来很近,过去很远?

 75 分享的快乐,儿时就知道?

 76 食物记忆有助于减肥?

 77 为什么我们排斥与陌生人同坐?

 78 人从婴儿时期就有种族偏见?

 79 好音乐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80 人为何会以貌取人?

 81 要专心还是多做白日梦?

 82 好奇心提升学业成绩?

 83 回忆往事让人们感到心头暖?

 84 道歉并不如心理预期的有效?

睡眠篇 想要赢球就要睡饱?

 85 在睡梦中能保有自我意识?

 86 充足睡眠可以降低肥胖的基因影响力?

 87 孤独感与睡眠品质不佳有关?

 88 睡眠有助于整合脑中的信息?

 89 睡眠不足使你魅力大减?

 90 饮酒可以帮助睡眠吗?

 91 开灯睡觉,越睡越忧郁?

 92 睡眠充足可减缓疼痛?

 93 午睡有助于幼儿情绪稳定?

 94 睡眠不足使得食欲增加?

 95 想要赢球就要睡饱?

 96 一边睡觉一边复习有用吗?

 97 睡眠时数过短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98 社会性时差让你变胖?

 99 无肉令人瘦,但少睡令人胖?

试读章节

菜单上标示卡路里,有利减吧吗?

倘若你知道得走两小时的路,才能消耗掉一个汉堡的卡路里,你会因此吃少一点吗?

这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因为有研究发现,如果在菜单上的食物旁,标示出其卡路里所需的运动消耗时间的话,或许能起到“恐吓”的效果,让人们少吃一点。这项研究中,菜单上标示出的运动消耗时间,以“走路”为换算基准,而会以此活动来换算的原因在于,走路是大多数人能力可及且最常做的运动。

这项研究准备T--份菜单,分别是没有标示卡路里、标示卡路里以及标示消耗卡路里所需的活动时间,并随机让300位18~30岁的人使用这些菜单点菜。

最后的结果相当有趣,拿到标示消耗热量所需时间菜单的人,整体热量的摄取确实减少了,而拿另外两份菜单的人(有标示热量与没标示热量),就没什么差别.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卡路里的数字,其实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不知道当下这些数字吃到体内代表的意义。因此,当我们进一步把它转换成活动消耗时间后,人们就能知道吃下这些食物后,究竟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消耗掉,并以此去衡量自己要吃多少食物。

然而,要注意的是,这个研究的覆盖范围仅为年轻男女,并没办法溉括超过30岁的人群。因此,研究者表示,未来将会进一步调查年纪较长者与更多不同类型的人群。

饿的时候别去采购食物?

你是否发现肚子饿的时候去逛大卖场,会让你买一大堆你其实吃不完的食物呢?其中原因,很可能是当你肚子饿的时候,身体会自动切换成生存模式,而在这个时候去大卖场买东西可不是一件好事。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下,你会不由自主地购买高卡路里食物而不自知。

康奈尔大学食物与品牌实验室(Food and Brand Lab)的研究发现,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在于当时那一餐,更会让你之后几天的用餐中,吃下当时所买的高热量食物。

从研究中观察得知,饥饿的人确实会在大卖场买更多的高热量食物,因为饥饿时,人脑会不由自主地渴求高卡路里食物,身体知道它们能够带来更多的能量。所以,如果你在肚子饿的时候去大卖场采购食物,那么下场就是会让你或你的家人,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都得吃你当时所买回来的高热量食物。

该研究把糖果、咸点心与红肉等食物都视为高热量食物;水果、蔬菜与鸡胸肉则被归类为低卡路里的食物。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无法分清刻意节食和真的饥饿之间有什么差别,也不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一天24小时都很容易取得食物,根本就不会有“饥饿”的困扰。这也意味着人类身体的进化,跟不上农业或是科技的速度,它还停留在过去——人类得努力觅食才有得吃,不然就得饿肚子。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饥饿时,生存本能无法得知何时才有下一餐,于是将身体切换成“有得吃就尽量吃,并且挑热量高的食物下手”的生存模式。这个复杂的防御反应能同时影响生理与心理状态,因此当你开始找寻并且吃东西时,身体本能会指引你找寻高卡路里食物,并且开始囤货,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证实这个观点,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告诉参与者,研究开始之前的5个小时不要吃任何东西。

实验开始前,研究者会给68位参与者中的一部分人小饼干来止饥,接着,让他们在虚拟网络商店购物,结果发现饥饿的人会倾向选购高卡路里食物。

而第二个实验则是实际购物研究,追踪82位去大卖场购物的人。这些人会被随机安排在一天当中最饿或最饱的时候去买东西,结果发现肚子饿的人,会买较多高卡路里的食物。

这些研究带来什么样的信息呢?

如果你想要顺利减肥,那么第一步就是不要节食,特别是忽略一餐不吃。这种方法会激起你的生存本能,强化你对吃东西的欲望,一旦你受不了、破戒了,不仅会多吃东西,还会挑高卡路里的食物下手。而且,减肥过程中,伴随着基础代谢率的下降,进食高热量食物后,体重很快就会恢复原形。

请记住一件事情,减肥没有捷径,只有规律饮食、健康膳食、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才能成功。

P2-6

序言

普罗科学素人说

台湾大学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吴俊辉

在2013年“泛科学”(PanSci)所举办的第一届年会上,我于应邀的开场演讲中,即已公开极力推荐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网络平台。我一直认为,它将会是台湾网络科普的新未来,它将如同当天与我同台的姬十三在祖国大陆所创办的科学松鼠会及果壳网一般,迟早会执台湾甚至华人市场之牛耳。为何我会如此看好他们?这本书大致给了初步的答案。

若要具体评析“泛科学”的实力,其一便是年轻活力的发挥,其二则是社群科技的善用,其三就是追根究底、就事论事、引经据典的科学精神。我在开幕演讲中的感叹之一,便是当今科研、科教与科普的过度威权化,因此已隐约出现所谓的当道主流,而让科学的参与越显狭隘。“泛科学”所谈的大多是攸关民生或与你我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早有丰富的参考文献,只要秉持理性、用心查证即可找到答案,而不需要动用到科学界的金头脑。承袭相同的脉络,本书除了赋有所谓“流言终结者”的精神外,更探讨一离我们很近、却常被我们忽略的议题,诸如脑科学、睡眠、听觉、视觉,甚至性等等。每一则专文,都扣动着我们的心弦,会让人如着魔般不停地读下去。在此过程中,你将不知不觉地被科学化。

和“泛科学”长期以来的特色一样,本书打破了名牌的迷思,创建了科学的普罗价值。本书的作者群大多是素人,但写出来的文章却一样具有说服力,因为他们讲的不是自己的判断和意见,而是整理出前人的智慧结晶以供读者参考。我们常说“看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说多了会变“伪名嘴”,少说了则变“真学者”(因为学者们常要看很多分的证据才敢说一分话),而这群作者则是不折不扣的科学人,具有科学素养的素人,看一分学者的证据说一分话。有意思!

我从不认为网络或电子书能完全取代纸质书,就像E-mail虽已盛行约二十载,固然带来了无比的便利与效率,但却始终无法取代纸质信笺的诚恳与威信。因此,在“泛科学”这个网络平台蓄势待发之际,很高兴也能看到他们实体书的发行,其中智慧令人佩服。

最后再多言两句,其实我写这篇推荐序,并非帮本书的科学内容背书,而是极力肯定他们处理普罗科学的另类精神!我们不需要名牌,更不需要名嘴,我们需要的只是一颗健康的科学心,有了它便能找到生活中大小问题的解答。我想“泛科学”和这本书做了很好的示范,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喝彩!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了一种趋势:在中国,有更多懂科学的人愿意站出来传播科学,也更擅长传播科学。通过有趣的话题和生动的语言,你在这本书中不仅能发现知识,还能找到方法:如何去做一个懂科学的人。

——褚波《环球科学》执行主编

在台湾,“泛科学”是一种开放科学的力量:一群青年人,将各行各业的科学知识以通俗的语言传递给大众,轻松耐读,很得读者心,于是团队越滚越大。用简体中文出版他们的文章,是这种力量跨岸的传递。

——姬十三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

我们不需要名牌,更不需要名嘴,我们需要的只是一颗健康的科学心,有了它便能找到生活中大小问题的解答。我想“泛科学”和这本书做了很好的示范,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喝彩。

——吴俊辉台湾大学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

有一个社群,认同科学的精神,追求事实的真相,乐于讨论科学跟时事,不畏惧碰触敏感议题。科学,其实是指找出答案的方式,跟探索未知的精神,而不是单指答案本身。

——郑国威PanSci泛科学新闻网总编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