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是因为没有梦想;接口,是因为没有胆量。如果你想创业成功,就应该研究成功者的行为及思考模式并学以致用,就应该学会在“成功手册”上付诸行动。只要善于发现并积极实践生活“改变”自己的小事情,人人都能成功。
《创业如何走直线(草根创业者的59种成功模式)》是庞晓龙吸取马云、马化腾、雷军等诸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总结59种创业成功的超级行动指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创业如何走直线(草根创业者的59种成功模式)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庞晓龙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迷茫,是因为没有梦想;接口,是因为没有胆量。如果你想创业成功,就应该研究成功者的行为及思考模式并学以致用,就应该学会在“成功手册”上付诸行动。只要善于发现并积极实践生活“改变”自己的小事情,人人都能成功。 《创业如何走直线(草根创业者的59种成功模式)》是庞晓龙吸取马云、马化腾、雷军等诸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总结59种创业成功的超级行动指南。 内容推荐 充满创业梦想和创业激情的你,也许曾经因为没有所谓的“丰富的资源”而怀疑自己、怀疑成功。但结合众多草根创业者的亲身体会,我们坚信:草根创业者一样可以成功! 庞晓龙编著的《创业如何走直线(草根创业者的59种成功模式)》精选诸多业有所成的创业成功者,和诸多还在拼搏中的创业新秀,他们中有的已经功成名就,有的还在艰难行进。观照他们的创业之路,有坦途有歧道,有经验有教训,这些课本上学不来的东西对别的创业者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创业如何走直线(草根创业者的59种成功模式)》也期望可以让后来者的创业之路少些曲折,尽量走在最快捷的创业直线上。 目录 上篇 宏大始于微末 创业模式1:机会虽小,却可以改变世界 创业模式2:在被人唱衰的行业中发展壮大 创业模式3:从“差异”中走上创业快车道 创业模式4:从“个性鞋”里挖掘出的商机 创业模式5:从小摊生意到全国连锁 创业模式6:臭豆腐“炸”出大商机 创业模式7:小杯子里的大生意 创业模式8:苦尽甘来的“大豆人生” 创业模式9:让普通人尽享绘画之乐 创业模式10:衰退的产业同样有商机 创业模式11:小火星到燎原之势 创业模式12:小名片,大生意 创业模式13:抓住小机会,创造大神话 创业模式14:小清新阅读时代 创业模式15:小枕头成就“大王国” 创业模式16:网上卖菜赚大钱 创业模式17:小产品撬动大市场 创业模式18:巧克力的生意经 创业模式19:快火锅之王 创业模式20:扑克牌玩出大商机 创业模式21:从“慢”中发现机会 创业模式22:从无到有的“淑女屋” 创业模式23:从苍蝇里掏金子 创业模式24:蘑菇致富经 创业模式25:大生意从小点子开始 创业模式26:到无线网络里掘金 创业模式27:“自助厨房”里的金点子 创业模式28:鲜奶蛋糕里“切”出的机会 下篇 黑马变黑前 创业模式1:小剧场的微变身 创业模式2:微电影的创意启示录 创业模式3:恰当地使用广告 创业模式4:将科普趣味化 创业模式5:抓住电商的蓝海 创业模式6:网吧联盟 创业模式7:帮助用户变废为宝 创业模式8:穿出创新 创业模式9:细分公务员考试市场 创业模式10:酒店式服务的驾校 创业模式11:大学生半成品再加工 创业模式12:开在地铁里的超市 创业模式13:小超市联盟 创业模式14:平价艺术品超市 创业模式15:遥控器里的商机 创业模式16:为中小企业统一通信 创业模式17:灵活多元的仓储 创业模式18:一站式包装 创业模式19:超薄就是市场 创业模式20:让市民去务农 创业模式21:养生新理念 创业模式22:专为老人盖房子 创业模式23:赚的就是返利 创业模式24:指纹支付里的商机 创业模式25:敢于重塑标准 创业模式26:被重新定义的时间和空间 创业模式27:互联网时代的速度冲突 创业模式28:知识的跨界与重组 创业模式29:用2000块钱来开咖啡馆 创业模式30:另辟蹊径的创业机会 创业模式31:自主营销“哎呀呀” 试读章节 马云是一个内心不安分的人,总想找点什么事做做。在他刚刚大学毕业时,他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但教学生活对于从不安分的马云来说,简直味同嚼蜡。于是在1991年,马云便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但现实和梦想总有差别,翻译社的运行十分困难。朋友有些动摇了。但马云却坚持要做下去。于是,他就一个人背着麻袋到义乌、广州等地进货,开始卖起礼品、鲜花等小商品来。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互联网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字眼,马云第一次听说互联网是在1994年底。这个新玩意儿立刻勾起了马云的好奇心。 第二年,他特地去了趟美国,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互联网。此时的他,对电脑一窍不通,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他开始认真研究起互联网来。就在此时,他想到当时的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何不试着做一个承载中国资料的网站呢?出于好奇,马云立刻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结果令他大为吃惊,仅仅不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里萌生了: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而在当时,绝大部分中国人对互联网听都没听说过,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只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东西。那时,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刚刚面世;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了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而商业嗅觉极其敏感的马云已经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了!马云做事向来雷厉风行,于是他立马找了24个朋友到他家商量具体事宜。他口若悬河,整整讲了两个小时,最终决定付诸于实际行动。 1995年4月,马云凑了2万元钱,正式成立了海博网络公司,网站取名为“中国黄页”,它就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上海的互联网正式开通,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其他企业都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为2万元人民币。仅仅不到3年的时间,马云就已经将500万元的利润收入了囊中,同时,公司的知名度也逐渐大了起来。 1997年,马云挥师北上,在国家外经贸部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虽然成绩显著,但生性不受拘束的马云还是决定重返杭州,开始第二次创业,这一次,他瞄准了电子商务领域。于是,在1999年初,马云带领着他的创业班子重返故乡了。 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这显然不适合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对于中小企业的困境,马云心知肚明,于是他决定“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的大企业,只做85%的中小企业的生意。 同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了,马云想成为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马云的这个举动大有逆潮流而行的意味,因为当时国内的互联网热正处于如火如荼的状态之中,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都把目光盯在了门户网站上。唯有马云选择了电子商务网站。然而他却在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直到现在,阿里巴巴的独特的B2B模式仍是一个无人可以超越的神话。 就在这一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已经达到了8.9万个;2000年达到了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 P4-5 序言 在很多人眼里,创业如何取得成功,似乎一直都是一个不可捉摸的秘密。通常,人们都会把成功者的成功原因和机会联系在一起,然后又把机会和“偶然”、“幸运”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认为成功的机会出现极具偶然性,谁要是得到了一个创业机会,谁就是一个幸运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使得大多数人在创业、做事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认为成功是一种偶然现象,所有那些获得事业成功的人。都是上帝的宠儿。于是,就会宿命地认为自己很不幸,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得到上帝的垂青。 还有一些人,则没有这么悲观。他们认为只要耐心等待,机会终将会到来,成功自然也会到来。于是,他们总说:“等我有机会的时候,我一定好好创业,大干一场。”这样的话说得多了,自然就会给自己造成一种心理暗示:机会不是靠找来的,而是要等的。就像那个守株待兔的人,他认为只要在大树底下,耐心地等,总能等到兔子撞树的那一天,到那时,就可以捡个现成的,而自己则不用费丝毫力气。 还有一些人,他们以为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成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他们整天忙碌,不停地努力。但在他们身上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却是白走弯路.绕来绕去,一段时间过后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如何让自己快速走向成功,如何让创业走直线?这正是本书想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乏走向成功的机会,只要你细处留心,你会发现走向成功的机会无处不在,走向成功的道路并不曲折。 有些人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在打算创业的时候,从不把那些微小的创业机会放在眼里,在他们眼里,只有那些能赚大钱的机会才算是机会,而在那些微不足道的机会上花心思,则是一件浪费时间的愚蠢的行为。所以,他们总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微小的创业机会从身边溜走,而丝毫不觉得遗憾。于是,他们在等待那些大机会中,蹉跎了岁月,荒废了时间。 事实上,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就应该知道,创业跟幸运没有多大关系,起码没有必然的关系。想要抓住创业机会,首先要有善于发现机会的能力。就像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他身材瘦小,长相丑陋,但却有一颗善于发现创业先机,抓住创业机会的头脑。当互联网的浪潮正在美国兴起时,一次美国之行,他便敏锐地感觉到未来在中国,也将掀起互联网的热潮。这是一次做大事的机会,马云准确地捕捉到了。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马云用他的实际行动向天下所有梦想创业的人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能抓住那些微小的机会,你就有可能创业成功、改变世界。 本书精选了诸多已经业有所成的创业实例,和诸多“黑马变黑前”的创业新秀,在这些例子中,他们有的已经功成名就,有的还在艰难的创业途中。观照他们的创业之路,不能说他们都是成功的,也不能说他们都没有走过弯路,但是他们的创业故事中可学之处却有很多,对后来者的创业之路颇有指引意义,我们也期望此书可以让后来者的创业之路少些曲折,尽量走在最快捷的创业直线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