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编著的《代表中国雕塑艺术的100件雕刻/了解历史》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代表中国雕塑艺术的100件雕刻/了解历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李默 |
出版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默编著的《代表中国雕塑艺术的100件雕刻/了解历史》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李默编著的《代表中国雕塑艺术的100件雕刻/了解历史》的意义和使命。本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代表中国雕塑艺术的100件雕刻/了解历史》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目录 河姆渡文化牙雕精美/001 红山文化雕塑细致/003 马家窑文化出现性崇拜雕塑/009 商代妇好墓保存精美玉刻/010 哀成叔鼎/015 羌钟/016 战国铜塑/018 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02l 中山国鸭形陶尊/023 巴蜀青铜器/024. 《诅楚文》成/025 琅琊台刻石立成/026 秦式篆刻定型/027 震惊世界的第八奇迹:秦皇陵兵马俑/029 武氏祠画像石/038 熹平石经立成/040 沂南画像石/041 山东汉画像石/043 苏北画像石/045 镇墓石刻流行/047 孙吴碑刻异军突起/051 敦煌石窟工程开始/054 麦积山雕凿石窟/057 河西墓葬多画像砖/059 炳灵寺石窟开建/06l 云冈石窟开凿/063 北魏开凿龙门石窟/067 魏佛徒续凿敦煌石窟/070 南北响堂山石窟/072 石刻佛像遍及中国/076 北朝石刻线画成就斐然/078 北齐刻经/081 新疆石窟形成龟兹风格/082 《瘗鹤铭》代表南朝碑刻/085 南北朝陵墓雕刻艺术复兴/087 房山石经始刻/09l 昭陵六骏刻成/093 唐代石刻线画成就辉煌/095 始刻《集王书圣教序》/098 龙门石窟艺术达到高峰/099 首条涪陵石鱼建成/102 乐山大佛造成/103 王蚧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05 唐代石刻佛像兴盛/107 《唐蕃会盟碑》刻成/111 国子监刻《石经》/113 周蜀刻《九经》/115 辽圣宗诏刻房山石经/116 灵岩寺泥塑成/117 伏元俊父子在大足北山造石窟龛像/119 宋平江图碑刻成/122 平江石刻天文图地理图勒石/123 辽刻契丹藏、房山石经/125 金开雕《大藏经》/127 《渎山大玉海》雕成/129 阿尼哥作塑像/130 徽派篆刻形成/13l 李濮开竹雕金陵派/135 民间竹刻兴盛/137 碑学兴起/140 巨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玉山”刻成/143 象牙雕出现江南广东两大派/145 清代后期篆刻艺术全盛/148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151 试读章节 远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兽骨、兽牙、兽角等原材料制成器物,与石器、木器、陶器同时使用。 在浙江省考古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一些象牙雕刻制品,虽发现不多,制作也粗犷,但已属于原始的工艺美术品,同时也反映了原始先民的审美力。牙和骨、角一样,都是功物身体中最坚实的部分,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器具,美观耐用,又容易加工成器,装饰性强,因此很早就被原始先民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制作牙器的材料,最先是多种兽牙,随着牙器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逐步选中象牙材料成为牙雕器的主要材料。这是因为象牙在各种兽牙中,质厚色美,光洁如玉,为人们所喜爱。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象牙制品仍然为人们所乐于使用、珍藏。 在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象繁衍。在《殷墟书契前编》、《帝王世纪》等史料中,都可见有关猎象、以象耕田的记载。随着岁月流逝,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这些地区的象群也就慢慢灭绝,于是象牙也就由一般材料变为奢侈品了。 在河姆渡出土的象牙制品中,有一件象牙雕圆形器,高2.4厘米,形状类似小盅,平面呈椭圆形,制作精细,中空呈长方形,圆底,口沿处有对称的两个小圆孔,孔壁有清晰可见的罗纹,外壁雕编织纹和蚕纹一圈。还有一件象牙雕鸟首饰物,长15.8厘米,形状像匕首,正面微凸,刻有弦纹和三角纹相同的图案。一端作鸟头,喙弯曲,一端作长尾,中间翅膀呈长方形,颈部、翅膀及尾根部饰有弦纹和三角纹。腹部制作粗糙,中左侧有小孔,似为悬挂饰物之用。整个饰物侧视如鹰类猛禽。另有一件象牙雕刻双鸟朝阳,正面有阴文线刻,中心是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圆旁刻有火焰,两侧双鸟,昂首相望,背面制作则较粗糙。这件饰物用途不明。 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这些牙雕制品,反映了原始先民高超的手工技艺,是我国远古时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内蒙古赤峰西水泉、辽宁喀左东山嘴、辽宁建平与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均发现属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塑工细腻,栩栩如生,在中国原始社会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一件小型陶塑妇女像,头部已残缺,剩余部分高3.8厘米,是捏塑而成的泥质褐陶,胸前突起乳房,腰部纤细,下半身呈喇叭座状。 额左东山嘴一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出土一些陶塑女裸像,是距今约5400年前的遗物,分小型和大型两种,小型为立像,残高5~5.8厘米,皆为陶质,残体腹部隆起,臀部肥大,左手贴于上腹,是个典型的孕妇形象。大型为坐像,高度约为真人的一半,躯体均具孕妇特征,头部残缺。它们可能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生育神”。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也为祭祀遗址,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面涂…… P1-3 序言 《了解历史丛书》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中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中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了解历史丛书》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了解历史丛书》,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了解历史丛书》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