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近代天津十二大自然科学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本书最后确定收录以下12位著名自然科学家(以出生年月排序):姜立夫、饶毓泰、侯德榜、茅以升、杨石先、潘承孝、张含英、张克忠、赵今声、肖采瑜、张国藩、史绍熙。最初收录有邱宗岳教授,终因搜集资料少而割爱。这件事提示我们,一定要提早搜集积累当今健在的老自然科学家的文字、音像、照片、实物等资料。后听说南开大学圈定了一个60多人的名单作为抢救资料的重点,并取得显著成效,实为有远见之举。市政协文史办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口述史研究会——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在人物、事件等资料抢救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这本《近代天津十二大自然科学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所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史上,众多有影响的风云人物出自天津。历史不会忘记他们。这本《近代天津十二大自然科学家》,记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中国现代数学先驱姜立夫
刘秀芳
2002年8月20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上,有一项名为《温籍数学家群体成因分析》的研究课题引起了世人的注目。该课题研究表明,温州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家之乡”。近百年来,浙江温州籍在数学方面的学者、教授至少有200人,其中曾担任过著名大学数学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务的达30多人;解放初期,国内大学里的数学系主任1/4是温州人。在同一城市,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先驱、南开大学数学系创始人姜立夫先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姜立夫,原名姜蒋佐,是南开大学的元老,是现代数学在我国最早和最富有成效的播种者之一。在中国向有“南熊北姜”(南指熊庆来,北指姜立夫)之说,陈省身、江泽涵、吴大任、刘晋年、申又伥、孙本旺等均出自姜先生门下,姜立夫在发展中国现代数学和培养我国现代数学工作者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历史古城,培养了历史人物
姜立夫1890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宜山区凤江乡灵头村(今属苍南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平阳县位于浙江省南部,东临东海,南与福建省福鼎县接壤,1949年平阳解放,属于温州专区。这个面积约224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有152万的平阳小城,不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距平阳不远的瑞安,有一所著名的藏书楼,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它的主人是晚清的著名经济学家、文字训诂学家、教育家、当时与章太炎齐名的孙诒让老先生。孙诒让老先生为了“兴学以图强”,终生奋斗,不遗余力。早在1895年10月,他在瑞安创办了算学书院(后改名为学计馆),他亲自教中算、西算,兼教物理、化学等课。在他的影响下,瑞安成立天算学社,乐清成立算学馆,接着温州又办起了算学报。到他去世时,已开办各类学校300多所,其功甚伟。
姜立夫的祖父植熊是前清优贡生,父亲炳誾(yin)是国学生,哥哥是举人,比姜立夫大4岁,成年后任省参议员。兄弟感情深厚,和谐异常。
姜立夫从小父母早逝,由哥哥嫂子抚养成长。他最早在祖父开办的家馆读书时,显露出天资过人。14岁时,祖父去世,哥哥送他到平阳县学堂读书;17岁时,又只身到杭州府中学堂读书(今杭州中学前身)。这是一所省立中学,它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甲午海战,刺痛了中国人的心。日本那么一个小国,居然欺负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国难当头,要想振兴中国,必须从兴学与储才两方面着手。朝廷大臣林迪臣来杭州视察后,制定三项举措:一是,为策论试士;二是,为兴办学堂;三是,派遣留学生。在杭州学堂读书的姜立夫受到西学的熏陶,萌发了出国留学、献身祖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
二、清华学堂第三批留美生
“水木清华”的清华园景色迷人,这是一处清朝皇室的赐园,园内林木成荫,建筑古朴,没有一个学校具备比清华更适宜的学习环境。
当时美国政府与清政府商定,利用“庚子赔款”,从1909年起的4年内,由中国每年选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直到赔款退清。为了统筹使用退还的“庚子赔款”,清政府于1909年正式设立了专门机构“游美学务处”,这是清末留美教育的常设机构。游美学务处经过公开考试,从各地选拔学生赴美留学,从退款第一年起,至辛亥革命止,共派遣了三批留学生。选拔的这些学生,大部分学习理、工、农、矿学科。专攻数学的3人,姜立夫就是这其中之一。
当年清华大学校史稿记载:“1911年6月(农历)学务处又考选了第三批直接留美生姜立夫、陆懋德、杨光弼、王挺生、吴康等63人,于同年7月赴美。”姜立夫所在的杭州府学堂是国内创办最早的新式学堂,注重英语教学,又经过游美学务处进行“品学甄别考试”,所以又被称为“甄别生”。同年8月乘“中国号”邮船赴美求学,这年姜立夫21岁。P1-3
张绍祖
天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伴随着近代天津城市的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天津自1860年被迫开埠后,其近代经济曾走过辉煌,创造了不少中国之最。走在全国前列的天津的近代教育为天津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基地,积聚了人才,从而推动了天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天津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天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天津近代自然科学家的贡献。记述天津近代自然科学家的功绩,促进当前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这正是我们编辑出版《近代天津十二大自然科学家》的初衷。
《近代天津十二大自然科学家》的编写有个过程:那是2000年3月,我为撰写《中国社会学的鼻祖陶孟和》一文,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院史办公室搜集素材,陶孟和生前曾任该院副院长。在闲谈中,他们得知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正在编写一套“近代天津名人丛书”,就建议编写一本“近代天津自然科学家”的书,他们如数家珍,谈到近代天津有不少全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回津后,我把中国科学院同志的建议向市政协文史办主任方兆麟作了汇报,经研究后希望我能主编这本书。
我从2001年开始筹划这本书,在确定人选、作者等问题上,除得到市政协文史办同志的帮助外,还得到南开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梁吉生教授的大力支持。
《近代天津十二大自然科学家》最后确定收录以下12位著名自然科学家(以出生年月排序):姜立夫、饶毓泰、侯德榜、茅以升、杨石先、潘承孝、张含英、张克忠、赵今声、肖采瑜、张国藩、史绍熙。最初收录有邱宗岳教授,终因搜集资料少而割爱。这件事提示我们,一定要提早搜集积累当今健在的老自然科学家的文字、音像、照片、实物等资料。后听说南开大学圈定了一个60多人的名单作为抢救资料的重点,并取得显著成效,实为有远见之举。市政协文史办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口述史研究会——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在人物、事件等资料抢救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各位作者跑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采访所写自然科学家工作过的单位、知情人及家属,撰写成文,又反复修改,真是费尽了心血。同时还得到了有关单位及收录的科学家家属的大力支持。如撰写姜立夫一稿得到了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广州市政协文史办和姜立夫之子、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姜伯驹教授的帮助,他们分别来函,有的提供资料线索,有的寄来有关书刊。撰写茅以升一稿得到了他的老秘书郑淑涓的大力协助,并亲自参加写作、修改,提供光盘、照片等资料。撰写张含英一稿得到了其女儿张云彦的大力支持,修改文稿,提供有关书报、照片。撰写潘承孝一文,著者曾采访其长女潘家美,并由其提供了照片,还亲自审阅文稿。撰写张克忠一稿,得到了其子张松岳的帮助,还提供了珍藏的老照片。其他撰写如张国藩、史绍熙、赵今声等文章,也分别由其亲属审阅文稿、提供资料照片等,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多种原因,本书到今年才正式出版,特向作者和关心支持本书的同志表示歉意。由于本人学识所限,加以对自然科学诸方面又是“门外汉”,书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妥之处,希望读者和知情者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