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朝夕闻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明光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朝夕闻道》收录了高明光近年来散文精品新作,他的散文于寻常中见深刻哲理,语言朴实生动,记录了他探索人生的心理历程。

且不说人生给我们带来的那许多成功、欢欣、幸福,真正的勇士应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认清人生、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人生和生活。

内容推荐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闻道之重要;年轻时可以闻道,老了也应该闻道、可以闻道,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也。晓风的话为朝夕闻道作了解释。不过,在吾心中,“朝夕闻道”除了晓风讲的之外,还有一点意思:大道无形但并不神秘,道就在朝夕生活琐事之中。

《朝夕闻道》即收录了作者在生活中的琐事及生活感悟。

《朝夕闻道》由高明光所著。

目录

第一章 你我是谁

 01我从哪里来

 02实现自我

 03我丢了吗

 04谁能度我

 05跑好自己的一棒

 06最难自知

 07不高就矮

 08尺子无形

 09成品·精品·纪念品

 10青年人·老年人

第二章 朝夕闻道

 01佛为何在

 02如来为何

 03知天命者何为

 04也说成事在天

 05不同而和

 06啥时候醉了

 07欲无尽

 08无求则尊

 09大理不繁

 10不可太执著

第三章 说短道长

 01尺短还是寸长

 02远近高低各不同

 03平等并非等同

 04呜呼长文

 05心平气和与定位高低

 06想起“无求花”

 07一朝天子一朝臣

 08他人的未必不善

 09注意边缘上的

 10万事之根

第四章 情理之外

 01不要五百要五元

 02难求在何处

 03干吗不去教堂

 04总不兑现的誓言

 05不必死去活来

 06不冷不热更难受

 07阳谋难敌阴谋

 08三人聚必有斗焉

 09民营与死活

 10富贵者、贫贱者的同与异

第五章 前后里表

 01前人后人

 02官身民身

 03莫让旁观者心寒

 04退留之间

 05能记住哪些事

 06天色与脸色

 07老来伴是本

 08理智亲情需理智

 09无奈中庸

 10相忘于江湖

第六章 君子之风

 01蒙师

 02崇圣者

 03 “精神领袖”

 04老边没走远

 05老牛

 06长者

 07心曲

 08儒风侠骨写春秋

 09君子之风

 10是那一代人

 11道骨仙风

第七章 莫名其妙

 01谁是上帝

 02职业和尚

 03一人乾坤

 04办事“诀”

 05唯贤不举亲难

 06没有那么多敌人

 07啥人好样的

 08观音手

 09书斋味

 10求职难与难招人

第八章 悄然春秋

 01悄然春来去

 02豆粒大的橘子树

 03总也长不大

 04三十而立为何

 05三代人

 06隔代亲

 07仁者寿

 08有用无用

 09淡泊名利谈何易

 10恋旧

试读章节

01 我从哪里来

据说,人类最关心的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吾未曾研究考证过,这个问题是否为唯一之“最”。但据吾体会,“我从哪里来”,确乃一个人最关心韵问题之一。

记得吾头脑混沌初开之时,就曾多次歪着小脑瓜呆想:我是哪里来的?吾曾就此问母亲,母亲答日:“你是我从路边捡回来的。”吾将信将疑。小孙女三岁了,一天突然问吾:“爷爷,我是从哪里来的?”吾想了想答道:“奶奶从身上割下一块肉,做成了你爸爸。你爸爸从身上割下一块肉,做成了你。”孙女有些不解:“我怎么不是妈妈身上的肉做的呢?”吾一时语塞。可见,“我从哪里来”,几乎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问题。

其实,人类一直在问自己从何而来,也一直试图给出一个答案。西方有上帝造亚当、夏娃之说。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之说。后来,科学发展了,有了大家比较认同的从猿到人进化说。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在思索“我从哪里来”。不过,依吾所见,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而言,这个问题已经失去了生物学上的意义,而是精神上的意义了。

吾以为,抛开有无灵魂之类的争论不谈,一个人经常问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是很有意义的。吾之一生,有人认为算得上一帆风顺。其实,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脚上的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走过,才知道一条路是弯是直。吾这几十年,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也有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日子,更多是流沙般的平淡岁月。不过,吾自认虽有闷苦之时,而无经年累月之消沉。因为,吾觉得一个贫苦人家出生的孩子,尽管不富有,能温饱无虞,已经不错了。然而当身边的人提拔了,岂能无动于衷?可细细一想,一个草根、布衣之后,能头顶乌纱,已是祖上有德了。吾也自认虽有一时得意,而终未忘形。因为,吾始终认为,自己出身老百姓,本一凡夫,德能无多少过人之处,仅多一些机遇而已,何荣之有!有人说这是阿Q精神,吾以为不然。知吾者,认为吾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有人称吾为“生产队长”。大概是因为吾颇有些土气,不修边幅,经常着布衣旧衫坦然登大雅之堂。说起话来,无上无下,不土不洋,一是一,二是二,不转弯,不倒拐;笑是笑,骂是骂,不装腔,不作势。吾以为,如今生活好了,穿着也应随之有所改善,不要像老伴批评吾的那样,“有好的不穿,对社会主义不满”。并且,吾赞同着装要根据场合适当讲究,以不失礼数。更不反对“绅士风度”。吾之所以有点“生产队长”,完全是习惯使然,觉得这样自在。西装革履,坐不敢坐,靠不敢靠,走路足累,觉得别扭。

后来,吾当了干部,有人称吾是平民什么长云云。不管是褒是贬,其实吾并无那个觉悟,只不过天性使然罢了。几十年过去,而今细细想来,此事倒也并非完全无因。来自平民,又做了多年平民,于是,平民不仅是吾之“家庭出身”,也成了吾之“个人成分”。无论他人对此如何论长道短,吾自以为得此益处多多:不折腰看人足,不仰头望人脸,工作虽累但活得不算累;挤在平民堆里,眼中有同类,为大家做了点实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容易满足,知足者常乐,落了个好心情;不讲吃,不求穿,见了钱不眼开,在职时靠闹钟叫醒,退休时平安着陆。

这大概就是没忘“我从哪里来”吧?

可是,如今不忘“我从哪里来”似乎已经成了古董。昨天,那似乎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什么从哪里来,人本来不就是这样吗?一些人不知从哪天开始,完全变了,完全没有了先祖的基因。有的人一旦踏上“仕途”,眼中便只有那伸人云端的“登天梯”。只要能往上爬一步,便没有不敢做的事,什么百姓的疾苦,什么儿孙的福祉,全不在话下。有的人,只要钱财从自己手中过,甚至于只要自己够得着,便不择手段地先捞满自己的腰包再说,至于“小民”春无食果腹,冬无衣御寒,那是你的事,与我何干!有的人连个芝麻官都算不上,只不过手中有那么一星半点权力罢了,可是,见了老百姓,眼睛瞪得比头大,说话像打雷,手挥来舞去,像在驱牛赶羊。有的人不知从什么道儿上弄到了钱,或一掷千金,花天酒地,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或霸人钱财,淫人妻女;或敲骨吸髓,榨干他人血汗。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这些人,绝大部分来自草根!本从草根生,何以如此忘形?呜呼!忘了我从哪里来,进而迷失了自我。做人如此,岂不悲乎!

话说至此,有人可能会说:就你是圣人!有人可能会喝道:别来阶级斗争那套了!

吾乃一地道凡夫,从未将自己视为圣人。你有你的活法儿,就不兴吾有吾的活法儿么?你可以笑吾老土,呼吾“生产队长”,吾就不可以认为你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吾并非欲将自己的活法强加于人,只是认为,树高千丈,根深方能叶茂,大江万里,源涌才可不竭,自觉吾之活法坦然、轻松、自在。而见一些忘形者,或自堕深渊,或锒铛入狱,觉得可悲可叹!闻一些断根者,或终日茫茫然不知其所以,或人间迷路遁入空门,或万念俱灰白行了断,感到可叹可悲!

至于所谓阶级斗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阶级斗争给无数人带来了切肤之痛。而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泽被众生,德荫子孙。吾辈乃过来人,岂会好了伤疤忘了痛!吾自认非无视变化发展的抱残守缺者,但同时认为,不可在倒脏水的时候把盆中的婴儿也倒掉了。历史唯物论,仍在不断显示它的真理性。阶级分析的方法,并非一无是处。

P11-13

序言

“人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这是一句老掉牙的话了,恐怕无人不知晓。但是,认真去读这本书的人又有多少呢?不敢妄论诸君。以吾而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要体悟人生、直面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虚度之类的话,少壮时就慷慨激昂、语洪声亮地说过许多。但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读人生这本书,却是近些年的事。

儿时数着天上的星星盼过年,数呀数,向往长大;大了些,上了学,白天黑夜熬呀熬,一年一年盼毕业;毕了业,上了班,一边玩儿命地干工作,企求打下一块立足之地,一边又忙着娶妻生子……待有了儿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盼长大、盼毕业、忙着为儿子张罗婚事……总觉得没见过几番花开花落,许多事仿佛就在昨天,然不知不觉间“一不小心”,老了!吾好多次不相信自己老了,“这才几年,怎么会就老了呢?”可看看已步入中年的儿子,看看就要上学的孙女,才不得不承认这个无情的事实。

少壮时,不能说吾完全没有去读人生这本书。但是,那时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忙得不亦乐乎,连喘口长气儿都觉得奢侈,应该说主要是在写书,而不是在读书。即使去读,也是偶尔匆匆翻几页,不是不想认真,而是无力认真矣!更何况那时自己是书本中的“当事者”。对人生的认识、感悟,不能说没有,但相当有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故即使翻上几页,也往往不得要领。

待告老退休,离开了轰轰烈烈的那个舞台,桌上无办件,耳边没电话,门前少车马,空闲多了;金戈铁马已随岁月滚滚东去,成败、功过已是渺渺如烟往事,是非、恩怨已成茶余闲话,心静多了。虽然人生还在继续,但已超脱得有几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此时,大概出于夕阳对朝霞的留恋,出于对美好、壮烈的向往,品读人生之书成了一种欲望。而且,由于远离车马之喧,才有时间去细细咀嚼;因为历艰难世事而心静,方可品出真味。于是,有了对人生、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感悟。信手记来,便有了这些小文章。这些小文章,不敢说都有道理,但敢说都是真情实感;不敢言有多么深刻,但的确是对曲折、坎坷人生路的体味。

这个集子,原想以“悄然春秋”为名。冬去春来、夏尽秋至,朝霞夕阳、花开花落,一切悄然轮回。但朋友们听后都不赞成,觉得这个名字太悲凉了些。大家认为,虽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岁月无情、人生苦短;但是,且不说人生给我们带来的那许多成功、欢欣、幸福,真正的勇士应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认清人生、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人生和生活。

吾以为大家言之在理。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将这个集子定名为《朝夕闻道》。朋友们比较认可这个名称。曾在新闻出版总署担任要职的老朋友桂晓风就很赞成,说了一番话: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闻道之重要;年轻时可以闻道,老了也应该闻道、可以闻道,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也。晓风的话为朝夕闻道作了解释。不过,在吾心中,“朝夕闻道”除了晓风讲的之外,还有一点意思:大道无形但并不神秘,道就在朝夕生活琐事之中。

原以为老头儿写的东西,定然老气横秋,不入潮流,不想有年轻人看过集子中的一些文章,认为颇有点意思。他还对吾道:你应该在网上开一个博客,将文章一篇一篇地在博客上发出去,这样看到的人多,才会有影响;现在还有多少人读纸质书呢?你去出书,即使书很有意思,也不会有多少人注意,不过是自娱自乐罢了!这位青年完全出于善意,所说的话也不无道理。但是,吾实在是太古董了!迄今不会上网,更不用说在网上开博客了!再说,古稀老翁,声名、影响何用之有?文章中的“自悟”,大多是事后诸葛亮,对吾而言只有“自娱自乐”的价值。既然如此,那又为何要出书呢?因为人世间许多事情,只有“事后”才能有比较正确且深入的认识。出书,一则将吾之自我反思、反省公之于众,希望与吾辈这代人做些交流;再则,许多对吾而言已成为“过去”的事情,不少青年人或将会遇到,或正在遇到,希望吾之经历、思考能为他们提供一点前车之鉴,少受些皮肉、精神之苦。

不过,这样可苦了出版社。不为很多人关注的书,是不会有经济效益的,甚至可能造成亏损。好在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同志虽然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但仍然尽力出一些不一定能赚钱、却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书。这是值得称道的。对责任编辑和出版社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在此表示感谢。拙著中的部分文章,曾在《小康》杂志上发表过。对于《小康》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谢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3: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