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乐渭所著的《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问题研究》的研究尽管也涉及相关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但那并不是本书关注的重点。公共利益之所以在今天的中国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制度运行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借鉴外来的经验,但并不能由此将眼光脱离中国的实践,而把主要精力置于比较性的研究。因此,本书的研究以中国的土地征收制度为重点。
导论 当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成为问题
第一章 利益关系论域中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问题在土地 征收中的展开
一、利益关系
(一)利益关系概念
(二)利益关系种类
(三)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
二、土地征收
(一)征收
(二)土地征收
三、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关系
(一)理论上的利益相关方:公共利益与个别利益
(二)实践中的利益相关方
(三)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关系
四、公共利益问题的展开
(一)现行法律关于公共利益的规定
(二)公共利益问题的出现:理论的困惑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
(三)公共利益问题的进一步显现:行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四)公共利益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何谓公共利益:为了什么样的利益可征收土地
一、利益
(一)“利益”的源流
(二)利益的内涵与特征
(三)利益的种类
(四)法律意义上的利益
二、公共利益
(一)“公共”的含义
(二)公共利益的内涵
(三)公共利益的特征
三、公共利益与其它利益之关系:公共利益概念的进一步界定
(一)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二)公共利益与共同体利益
(三)公共利益与集体利益
(四)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
(五)公共利益与社会利益
(六)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
(七)公共利益与个别利益
第三章 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土地征收的理由
一、公共利益与个别利益关系:以国家与个人关系为例
(一)为什么是国家与个人
(二)国家与个人关系:自由主义的观点
(三)国家与个人关系:国家主义的观点
(四)简短的评论
二、公共利益的优先性:事实、理由与限制
(一)利益冲突的存在与公共利益优先的事实
(二)公共利益优先的理由
(三)公共利益优先的限制
三、土地征收的可能性:所有权之发展及其限制
(一)所有权概念与特性
(二)所有权理念的发展
(三)所有权的法律限制
四、中国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之发展及特性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形成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发展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现状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性
五、土地征收:公共利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一)土地的社会意义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局限性
(三)征收:公共利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限制及对其局限性之克服
第四章 公共利益的范围:为了哪些利益可征收土地
一、界定公共利益范围之必要性
二、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主体
(一)立法机关作为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主体
(二)行政机关作为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主体
(三)司法机关作为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主体
(四)公众作为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主体
三、公共利益范围在土地征收制度中的发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关公共利益范围之规定
(二)公共利益范围发展的轨迹
四、公共利益范围及其标准
(一)公共利益的一般判断标准
(二)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范围
五、现实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政府可否为私营企业的需要而征收土地
(二)政府可否为国有企业的需要而征收土地
(三)政府可否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征收土地
(四)政府可否根据城市规划征收土地后用于商业性开发
第五章 公共利益与个别利益的平衡:土地征收中的补偿问题
一、行政补偿概论
(一)行政补偿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三)行政补偿的方式
(四)行政补偿的范围
二、行政补偿与公共利益
(一)行政补偿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二)土地征收补偿的意义
三、土地征收补偿的方式
四、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
五、土地征收补偿的标准
(一)土地征收补偿原则
(二)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市场价值的确定
(三)中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六、土地征收补偿的分配
(一)现行法律有关土地征收补偿分配的规定
(二)实践中有关土地征收补偿分配的突破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与土地征收补偿的分配
(四)土地征收补偿的分配:进一步的考虑
第六章 公共利益与程序:通过程序规范土地征收权力
一、程序与法律程序
二、程序与公共利益
三、土地征收的程序:现状与评论
(一)现行土地征收程序
(二)成就与问题
(三)土地征收程序重构的基本思路
四、土地征收与行政程序
(一)土地征收与行政听证制度
(二)土地征收与其它行政程序制度
五、土地征收与第三方程序
(一)土地征收与土地价值评估程序
(二)土地征收与诉讼程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