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利是图
当今社会,有的人的价值观就是唯利是图。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情都能干,哪怕是伤天害理,哪怕是天良丧尽。譬如,有的奸商居然用鸡饲料、兽药来配保健品。
据媒体报道,2011年8月8日,西安未央宫街办西叶寨村一处厂房内,一个利用鸡饲料等兽药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假保健品的窝点被警方端掉,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
记者报道说:“在西叶寨村莲湖区种子站内,记者看到这个加工‘保健品’的作坊非常简陋。在一个专门包装‘保健品’的作坊内,共有3个不足15平方米的房间。其中两个房间里堆满了名为‘深海胰岛复活组合胶囊’、‘海压宝’、‘给力胶囊’、‘乐压胶囊,‘男根宝’等8种假冒保健品的外包装盒。另外一个房间不仅是加工各种‘保健品’的车间,还是工人做饭的厨房,在里边锅碗瓢盆和‘保健品’的半成品胡乱地堆放在一起。
“在另外一个距离10多米远的作坊里,记者看到地上散落着大量类似中药的碎末和五颜六色的胶囊。一旁是成堆的鸡饲料和兽药。民警介绍,这些鸡饲料和兽药就是加工各种‘保健品’的主要原料,无论啥‘保健品’基本上都用这些原料,区别只是胶囊壳不同而已。”
经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该窝点生产了2400余箱假冒保健品,涉案500余万元。
(二)急功近利
市场经济以来,催生了一些人的急功近利价值观。他们急着出名、急着发财。为了快出名、快发财,就置诚信于不顾,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譬如,东北的于老太太就是如此。
在东北某地,有位于姓老太太。这位老太太在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县歌舞团当过1年的演员,又在农学院上过3年学。但命运之神并没有垂青她,使她成为明星,成为袁隆平第二,而是将她推到了百货商店的收银台前。
在收银台前,于某自然有着怀才不遇的郁闷。因此,在1982年,她突然变得神经兮兮,逢人就说自己是“仙婆”转世,能为他人化灾解难,治病疗伤。
这实际上是于某为了骗人而编出来的鬼话,但竟有人信以为真。每天“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于某也就更来了精神,每天疯疯癫癫,神魔鬼道,处在半人半鬼之间。
于某的行为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在她装神弄鬼一年后,当地公安机关将她收容审查了。
在政府的帮助教育下,于某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并于1983年底从百货商店办理了病退手续。
退休后,于某表面上到是安宁了。她养鸡养鸭,料理家务,抚养子女,极尽一个家庭主妇的职责;但她的内心却一刻也没有安宁过,她总是叹息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得到发挥。她仍在幻想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1998年,一直希望出人头地的于某盼来了机会。这一天,她在县林业局从事育苗研究的丈夫郑某,捧回一个据说是来自俄罗斯的树苗品种——“大叶金丝垂柳”。
丈夫说,这种树苗经过几年栽培试验已经证明耐受性好、适于大面积栽种,如果培育树种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丈夫的话,把于某那一颗原本就不安分的心“激活”了。她与丈夫一合计,决定申请成立公司,专门搞树苗栽培推广。说干就干,出名的机会、赚钱的事万万等不得。
于是,由于某出面申请成立了一家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于某任董事长,郑某担当技术支持。
公司成立之后,凭着郑某在林业部门数十年工作建立的关系,还真燃起了“小火苗”。
这“小火苗”有了光亮后,来了一股助燃的“风”。其所在市级日报在一版醒目位置刊登了通讯《于×><和她的绿色梦想》,大幅报道了“民营企业家”于某矢志林木绿化,造福社会的“动人事迹”。
与此同时,于某和她的大叶金丝垂柳的大幅广告也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国内各大报纸及电视上。“农业扶贫推广项目、‘三北’防护林主栽树种、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公司负责回收、无风险高回报”的广告词和于某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跟于某签订种苗合同的用户也高达数千人。
于某成了不折不扣的名人。什么“育苗种植专家”、“扶贫先进模范”、“三八红旗手”。甚至“当代世界华人杰出科技专家”、“中华世纪专家”、“世界优秀专家人才”这类殊荣也落到了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太太身上。
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种农业成果博览会、成功人士推广经验报告会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成功的企业家”站在讲台上慷慨陈词。在苗农的心目中,大叶金丝垂柳就是他们的“绿色银行”,于某就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然而,苗农们哪里知道于某公司的骗局。等他们清醒了之后,他们发现,所谓“公司负责回收、无风险高回报”只是广告词而已。等待他们的是血本无归。
被欺骗的育苗户之一、沈阳的何女士咬牙切齿地算了一笔账。1999年底她出资19.8万元购买99万株树苗,租地248亩雇人种植,3年里租地、化肥、耕种、雇工等费用高达50余万元,然而3年后换来的却是堆得山一般高卖不出去的种苗。
多行不义必自毙。于某骗得了一时,骗不了永远。2002年1月,犯罪嫌疑人于某及其同伙因涉嫌经济诈骗被抓捕归案。
于某这回是真的“出名”了,她成了臭名昭著的大骗子,等待她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