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插图本)/世界文学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马克·吐温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体现了马克·吐温擅长讲故事的杰出技巧和机智幽默的艺术风格。书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致逼真,充满幽默诙谐的描述,而在幽默背后贯穿着他对美国当时社会生活的严肃看法和鲜明立场。对家乡风光的描写尤其饱含深情,人物更是写得清晰生动,呼之欲出。整个故事的叙述十分自然流畅,想您一定会喜欢这个已经讲述了一百多年的动人故事。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内容推荐

一八七六年出版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了一个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让大人们也喜爱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汤姆·索亚,是个聪明顽臾,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向往英雄业绩的孩子。对于家庭中死板严格的生活和学校枯燥乏味的功课,他感到厌烦透了,于是便离家出走,和他的小伙伴哈克贝利·芬一道去冒险,一心要做个统帅众强盗的首领。在这部作品中,儿童的灵动活泼和周围现实生活的陈腐刻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些社会弊病和黑暗现实,揭示了宗教的虚伪性,无情地嘲讽了庸俗的小市民习气。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目录

译序

原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汤姆!”

没人答应。

“汤姆!”

没人答应。

“这孩子跑什么鬼地方去了。嗨,汤姆!”

还是没人答应。

这位老妇人把眼镜往下拉了拉,两眼从镜框上扫视屋子,接着又把眼镜推上额头,从眼镜下面望出去。她从不透过镜片看孩子,孩子属于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这副眼镜是她的装饰,是她的骄傲,戴了它才有气派,至于用途倒在其次。她就是两眼罩上两个炉栅,作用跟眼镜也不相上下。她一时有点不知所措,然后又开口了,这次倒并不声嘶力竭,不过声音大得足能让所有家具都听到:

“我发誓,抓住你非得……”

她的后半句话没说出来,因为她弯下腰,憋足了劲,用笤帚盲目横扫床下,一时喘不上气来,结果把猫儿打跑了。

“这孩子从来让人捉摸不透!”

她走向敞开的门,站在门口,望着园子里的西红柿蔓和杂草。汤姆不在那儿。她抬高嗓门,朝远处嚷道:

“嗨!汤姆!”

身后有个轻微的声响,她转过身,刚好看见一个小男孩溜进屋里的背影。

“嘿!我该想到你躲在柜子里。你在那里干嘛?”

“没干嘛。”

“没干嘛!看看你那双手。瞧瞧你的嘴巴。那是什么?”

“我不知道,姨妈。”

“可我知道。是果酱……没错。我告诉过你四十遍了,要是你敢碰果酱,我就剥你的皮。把鞭子拿来。” 鞭子已经举起,形势危急万分…… “天哪!姨妈,看那是谁来了!” 老妇人连忙提着裙摆转身,危险消逝了。男孩拔脚逃走,爬上高高的木篱笆墙,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波利姨妈惊诧了片刻,接着爆发出一阵温和的笑声。

“该死的孩子。他的鬼把戏玩了一套又一套,我怎么总是上当?唉,老傻瓜都是大傻瓜,老狗学不会新本事,这谚语没错。可是,这孩子两天来玩的花招就没个重样,谁知道他下一步又要耍什么把戏?看来他懂得我的忍耐性有多大,刚好不让我发作。他还会逗得我忍俊不禁,这就把他的罪过一笔勾销了,我怎么也不会下手打他。说句大实话,老天在上,我没有对这孩子尽到责任。那本好书上说,棍棒之下出英才。我是既有罪又遭罪,这我心里明白。他满脑袋鬼点子,可我拿他有什么办法!我亲妹妹死后,留下这孩子,可怜的娃娃,我哪能铁起心肠打他呢?我每次放过他,就觉得良心受谴责;可我每次打他,又觉得这颗老心脏要碎了。唉,就像经文上说的,男人:暑女人生的,没几天日子好过,却总是找麻烦。我打赌,这话没错。今儿下午他要逃学,我有义务教他改错。明天惩罚他。星期六,别的孩子都在享受休假,逼,也干活真够他受的。可他最讨厌的就是干活。我得对他尽点义务,要不这孩子就毁了。”

汤姆当然逃学了。他玩得非常开心,几乎没按时回来帮黑人孩子吉姆干活。晚饭前,吉姆正在劈第二天要用的柴,他总算及时回来把自己当天的冒险经历讲给吉姆听,结果,吉姆只干了四分之三的活计。汤姆的同母异父弟弟锡德是个性情平静的孩子,他已经干完自己捡木片的活儿了。他既不冒险,也不讨人厌。

吃晚饭的时候,汤姆一有机会就偷吃糖,波利姨妈问了他许多又深奥又巧妙的问题,想让他露出马脚。她就像许多心地单纯的人一样,自以为具有圆滑的社交天才,并以此感到自豪。她喜爱设计出可怜的诡计,其实一下子就让人猜透了。她开口道:

“汤姆,学校挺热的,是不是?”

“没错。”

“热极了,对不对?”

“没错。”

“你没想过出去游泳吗,汤姆?”

汤姆浑身一惊,心里狐疑。他朝波利姨妈脸上扫了一眼,可是姨妈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就说: “没想过。嗯,不太想。” 老妇人伸手摸了摸汤姆的衬衫,兑: “那是因为你现在不觉得太热。”她心里沾沾自喜,因为既发现衬衫是干的,又没有让人看出自己的心思。不过,、汤姆看出了她的心思,先走了一着棋:

“我们捧起水冲了冲脑袋,现在还没干呢,对吧?”

波利姨妈有点懊恼,自己怎么忽略了这一迹象,遗漏了他的一个把戏。接着她有了个新主意:

“汤姆,你给脑袋冲凉的时候,没有扯开我在你衬衫领口缝的线吧?把衣服解开!”

汤姆脸上疑云顿开。他解开外套,只见衬衫领子还牢牢地缝在一起。

“真叫人操心!去吧。我还以为你又逃了学去游泳呢。不过我原谅你,汤姆。你就像谚语说的,已经恶名在外了。这次还不坏。”

她为自己过于聪明稍感后悔,又为汤姆这一次变得顺从而心中窃喜。

可是锡德开口说:

“呦,我记得你缝他领口用的是白线,可现在变成黑线了。”

“怎么回事,汤姆,我用的的确是白线!”

汤姆没等下文,溜出了屋子。到了门口,他说:

“锡德,我非揍你不可。”

脱离危险之后,汤姆察看了外套翻领下别的两枚针,上面还穿着线,一根针上是白线,另一根上是黑线。他说:

“要不是锡德,她准看不出。真倒霉!她有时用白线,有时用黑线。要是她只用一种就好了,省得我搞错。不过,我发誓非得揍锡德一顿,给他个教训!”

他不是村子里的模范孩子。不过,他了解那个模范孩子,见了就觉得恶心。

没出两分钟,他已经把心头的不快忘了个一干二净。这倒不是因为他的烦恼比起成年人的麻烦来显得无足轻重,而是因为眼前出现一桩新奇事,一时间让他把烦恼全都忘了个干净。成人也是一个样,一桩新鲜的乐趣能让他们把不幸抛在脑后。吸引了汤姆的是个珍贵的宝贝——一只哨子,是他刚刚从一个黑人那里弄来的。他渴望找个没人打扰的地方吹个痛快。弯弯的哨子形状像只鸟儿,发出的声音也像鸟儿的叫声一样婉转嘹亮。吹的时候,要用舌头顶住吹口来回快速抽动。如果读者曾经是个男孩,准记得该怎么吹。汤姆既勤奋又专注,很快便掌握了窍门,得意扬扬高奏凯歌,沿着马路走去。他的感觉就像个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一样得意。要说感情的强烈程度及喜悦的单纯,天文学家绝对比不上这孩子。

P1-4

序言

这本书中的故事大部分是真实的。其中一部分是我本人的经历,其余事情发生在我的同学们中间。哈克·芬是根据真人描写的。汤姆·索亚也有生活原型,不过并不是取自一个人。他是根据我认识的三个孩子塑造的,可以说他是个像盖房子一样堆砌而成的人物。

故事中有奇怪的迷信做法,当时在西部的孩子们和奴隶们中间颇为流行,当然啦,是在三四十年之前。

虽然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不过,我希望成人们看了它,也能勾起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想起当初自己的感觉和行为,为自己昔日偶然产生的怪诞念头和滑稽言谈感到会心的一笑。

作者

一八七六年于哈特福德

后记

这个故事到这儿就完了。本故事纯粹是个儿童故事,所以必须就此结束。要是继续往下讲,就可能写成大人的故事。一个作家写成人的故事,他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结束——主人公的婚姻。但是,作家写孩子们的故事,就必须在最合适的时候打住。

本故事中的大多数人物仍然健在,他们富有而且过得幸福。将来有一天,似乎值得接着写其中孩子们的故事,看看他们变成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因此,现在最好还是不提他们以后要发生的事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2: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