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陈威如//余卓轩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精)》编著者陈威如等。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编辑推荐:现在最火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平台战略!

互联网的发展给“平台”插上了翅膀,让古老的“平台”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成为霸气十足、极具统治力的商业模式。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苹果、亚马逊因平台而繁荣,阿里、腾读因平台而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公司。

平台是什么?平台如何打造?——说不清吗?

尽管一些互联网大佬言必称平台,但平台到底是怎么生长起来的?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平台?在《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出版之前,还没有一本书系统、全面地讲述过这个问题,所以,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同名课程为基础而创作的《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是一个创新。《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既是解析平台战略的手术刀,可以用来解读3Q大战,判定阿里和京东的未来走势;也是实施平台战略的施工图,创业企业按图索骥可以实现平台梦想。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得到来自新浪、阿里、盛大、拉卡拉等多位互联网大佬的鼎力推荐!

内容推荐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精)》编著者陈威如等。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精)》内容简介: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

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的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系统性地探讨了“平台”这个改变人类商业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概念,并且创新性地研发出了系统框架,解释平台战略的建构、成长、进化、竞争、覆盖等战略环节。《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立足于本土,以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分析的对象,对腾讯、阿里、起点中文网、世纪佳缘、拉卡拉、维络城、大众点评等企业从平台战略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和点评,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都极具启发意义。

目录

序一 XV

序二 XVII

序言 XXI

第一章 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与机会 1

产业价值链的重组——从单边到多边 3

关系网的增值性 7

发掘新的商业机会 11

第二章 平台生态圈的机制设计 15

定位多边市场 17

激发网络效应 22

筑起用户过滤机制 26

设定“付费方”与“被补贴方” 32

赋予用户归属感 40

开放式策略和管制式策略 47

决定关键赢利模式 59

第三章 平台生态圈的成长 71

突破引爆点 73

促进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 79

追求质的提升 81

细分市场精耕细作 87

累积双边话语权刺激成长 91

实施定价策略 98

拟定用户转化策略——引导用户四步骤 105

拟定用户绑定策略——提高转换成本 115

第四章 平台生态圈的创新思路 127

以“时间”为平台内核模式 129

以“地理”为平台内核模式 135

布建实体基础设施 143

第五章 平台生态圈的竞争 149

“赢家通吃” 151

多地栖息决定跨边定价战略 164

核心定位问题 168

生态圈的延展性 188

第六章 平台生态圈的覆盖战争 197

新时代的战争——利润池之战 199

覆盖威胁来自何方? 210

回应覆盖的对策 231

本世纪的平台覆盖大战 —— 阅读体验的生态圈之战 237

结语 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251

参考文献 257

试读章节

这时候,如果提供试用版本或试用渠道,他们很可能就会欣然接受,即进入第三阶段“尝试”的步骤。若试用体验良好,再加上正确的营销推波助澜,他们将立即进入最终的“行动”阶段,即掏腰包购买产品或成为正式会员。当然,并非所有的营销方案都得依照这四个步骤的顺序来走,有时候不需先尝试,人们也有可能从感兴趣的阶段直接跳到行动购买阶段。

我们会发现,许多平台企业所使用的战略,就是为了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让人们愿意进驻到平台生态圈之中(在这里,我们视平台为“产品”与“服务”的共同体,而客户愿意为了使用平台而付费,就是进入“行动”阶段)。在第二章,我们谈到平台企业如何通过机制的建立,捕捉网络效应吸引人们前来。在本节,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这个主题,了解平台企业在面对上述四个细分环节中的潜在用户时,是如何一步步激发他们使用平台的意愿,达到有效发展生态圈的目的的。察觉

发展平台生态圈的第一步,无非是让潜在客户群意识到平台所提供的价值。广告当然是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以营销预算换取平台的曝光度。事实上,传统媒体一直是人们惯用的广告渠道,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交网站、搜索引擎、团购网站等能精确定位受众的广告媒介,均转变为许多平台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企业)提高知名度的有效渠道。

也有一些精巧的平台企业以硬件设备直接吸引人们的目光,比如分众传媒的液晶屏幕,或是维络城设置在购物商场显眼处的优惠券打印机。这些企业在目标受众时常出入的场所安装硬件设备,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关注

平台企业让人们察觉到自己的存在后,下一步便是引起当中部分群体的兴趣。而此群体正是企业的实际潜在客户,他们的需求与平台所提供的价值相吻合。在平台商业模式中,确实有方法能精确地过滤出这群人。

微博就拥有这样的机制。微博的生态圈里每天发布的信息数量高达数千万条,每一位用户自然只会对与本身需求或爱好有关联的人们感兴趣。对于有共鸣的微博人士,用户可以在其页面点击“关注”键,简单而迅速,从此以后这些人所发布的全部信息,都将被导入该用户的微博页面,让他们能即时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

互联网上也出现了几种简易方便的小型工具软件,我们称之为“网络分享工具”。国外有“Addthis,com”、“Sharethis,corn”,中国则有“bShare”(WWW,bshare.cn)、“加网”(www.jiathis.com)等。它们提供一个小型网络按钮,任何网民都可将其加在自己的博客或网站里。如果有访客喜欢你网页的内容,只要轻轻点击该钮,就可以将你的内容物(无论是文章、图片,还是影片)直接连接到他们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这种网络分享工具的诞生实际上就是一种平台商业模式,是跨平台的平台企业。它连接各类信息或社交网络平台,以及有分享需求的人们。目前在中国,类似的工具组已覆盖了相当数量的博客网站、社交网站、微博、新闻站点等,并且其使用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持续增加。尝试

在被曝光并获得关注后,多数平台企业都会为客人提供免费尝试的机会,希望人们在获得良好的体验后愿意付费购买平台的服务项目或产品。尤其在如今许多平台企业都面临同质性竞争的情况下,以免费体验吸引用户似乎已成为最基本的策略。

为客户提供免费尝试,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是时间差,比如,提供相关投资信息的平台能让客户免费试阅较旧的报告数据,但如果需要实时信息则需要付费;某些市场咨询公司发布产业报告时,会让人们免费阅读旧资料,但该年度的最新产业报告则须付费才能获取。

第二种方法是依专业度划分的。市面上许多应用软件都曾推出免费的试用版本,功能较为简化,缺乏全面的专业度,但依然可使用户了解到该软件的核心价值。电脑史上最成功的平台生态圈——微软所发行的视窗操作系统,每推出新一代界面,都会有类似“家庭版”、“专业版”,甚至是“家庭豪华版”、“企业版”、“全方位旗舰版”等多种版本,这就是依专业程度进行产品效能划分的例子。防毒软件也有类似的试用版本,让人们在体验后才购买全功能版本。

与此类似的是基于质量差异化的划分方法。许多视频平台免费让用户观看质量较差的影片,希望看高清版本则需要付费。许多国外的成人网站皆运用这种方式,先让客户尝到甜头,再将他们推向付费机制。

第三种,也是最常见的体验模式,就是先让潜在客户免费接触产品的一部分。如起点中文网上刊载的热门小说,开头好几章都是供读者免费阅读的。直到人们陷入故事里,欲罢不能,剩下来的所有章节均需付费方可阅读。P106-P108

序言

序一

孙陶然

中信出版社不仅出版了我的处女作《创业36条军规》,也是一系列思想书籍的出版者,如今《平台战略》即将出版,我愿意共襄盛举为此善事尽一分绵薄之力。平台战略这个方向我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去年和今年,关于是否应该做平台以及能否做平台的讨论一直很多,其中很多参与者都是我的故友新交,我对这个话题的思考确实多一些。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平台模式如此诱人,但平台战略也是最难成功的一个战略。

首先,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能力累积巨大规模的用户。至少需要获得同行中规模第一的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我的经验里,要在一个大市场中做到用户规模第一不仅需要产品过硬,还需要正好契合用户强烈需求的市场机缘,甚至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从某种角度说是可遇而不可求。

其次,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提供给用户有着巨大黏性的服务。一般而言,只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强需求产品就足以成功,但是如果想做成平台,仅仅靠给用户提供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这类企业必须是服务型企业,而且应该服务于用户的硬需求,实际上这类服务是屈指可数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最后,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有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商业模式。中国人习惯“吃独食”,企业但凡有点儿实力,便希望产业链上下游都由自己做,所有利润自己通吃,这种思路是做不成平台的。所谓平台,是为别人搭建的,让别人来赚钱的。只有在平台上经营的合作伙伴良性成长,平台才能生存和壮大;只有让合作伙伴赚大头、自己赚小头,才能做成所有合作伙伴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个理念,便不可能做成平台。简而言之,做平台需要的是“以德服人”,而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做到合作伙伴做不到的事儿或者比合作伙伴自己做性价比更高的时候才能成为平台。

在构造平台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审时度势,即如雷军先生所言的“顺势而为”,如果历史给予我们一个做平台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摆正理念、设计好符合平台的商业模式、把握住机遇,深入实施平台战略,做一个在用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平台;如果老天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一个垂直服务企业,用好平台。

书评(媒体评论)

做平台之所以会成为几乎所有有企图心企业的梦想,一方面平台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但收益丰厚、主动权大,在竞争中也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往往可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台的商业模式比较好,这是一种可以让所有合作者共赢、经营越久价值越大的商业模式。

——孙陶然 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平台战略》一书,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概念通俗易懂,提炼的点有直接指导意义。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多个有创意的商业概念,比如“平台生态圈”,“利润池之战”、“机制设计”、“突破引爆点”等等。本书能帮助有志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和守业的管理者提供新的思路,找到互联网下一波革命浪潮之药引。

——陈彤 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

迄今,平台商业模式已显示出赢家绝对通吃的超级威力和创造性的破坏本质。如今,特别是当下这个基于云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雄心的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论平台,但能做成平台的乃凤毛麟角;商业分析和报道通篇都在讨论平台,却也是看热闹的多,看出门道的少。

陈威如、余卓轩两位先生的《平台战略》一书是少有的透过平台热闹看出诸多门道,把庞大繁杂的生态系统说清楚,找出平台滥局不确定性背后的商业逻辑的财经图书。

如果你通读全书,你还会发现,这本书如同《数字化生存》、《长尾理论》等让我们豁然开朗的优秀财经宝典一样,都能及时洞察商业世界中分水岭式的革命性脉动,提炼超前的理念,还能深入地进行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有实战操作价值的策略方法。

——程三国 资深出版人,百道网创始人、总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