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爱方程式(记者俞佳友和他的民情叙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俞佳友同志系浙江日报社记者。他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来,忠实履行了一名党报记者的神圣职责,采写了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成绩突出。特别是被下派到青田县万阜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期间,他情系山区、扎根基层,牢记宗旨、服务人民,想方设法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和衷心爱戴。俞佳友的先进事迹,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党报记者炽热的职业精神和爱民情怀,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高尚品格和时代风采。他本人也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杰出青年”、“浙江飘萍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学习的榜样。

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编写的这本《大爱方程式:记者俞佳友和他的民情叙事》通过选载各大报社对俞佳友先进事迹的报道以及俞佳友的部分新闻作品,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了俞佳友的新闻视野和内心情怀,汇合于他帮扶赢弱、记录民情的大爱情怀中。

内容推荐

俞佳友做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强烈职业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深沉爱民情怀。

《大爱方程式:记者俞佳友和他的民情叙事》选载了俞佳友的部分报道作品,他的文字粗朴自然,真实纯粹,每一篇报道背后都仿佛伸出呐喊的臂膀,传递着“帮扶”的力量。

《大爱方程式:记者俞佳友和他的民情叙事》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编写。

目录

Chapter 1 小记者大情怀

 权威媒体聚焦俞佳友

 《人民日报》报道

上篇:笔端连基层 贴近赢民心/江南

下篇:妙手写担当 为民皆华章/江南

记者只有“真”贴近才能赢得信任/江南

 新华社报道

上篇:大山里来了俞记者/余靖静

下篇:为民情怀/余靖静

不凡,来源于执著的坚守/新华社评论员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报道

俞佳友:为百姓做点事

 《光明日报》报道

上篇:“农民记者”俞佳友的“管理经”/王国平

下篇:“农民记者”俞佳友的三个“属相”/王国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光明日报》评论员

上篇:心系群众甘于奉献/黄平陈逸宁

下篇:严谨细致尽职尽责/黄平陈逸宁

向俞佳友学习尽职尽责勇于担当/黄平

解码俞佳友/陈芳

选派记考去农村当指导员是个好形式/吴重生

造就更多“为民记者”/《中国新闻出版报》评论员

我的情怀/俞佳友

Chapter 2 小报道大文化

 新闻理论探析

新闻为民的风雨征程——论俞佳友新闻作品的“行者”形象与民本文化/胡振

“俞佳友们”的团队品牌效应——浙报集团“佳友民情工作站”工作机制新探/之江

 俞佳友代表作

青田构筑绿色大平台

“我找到亲人了!”

四胞胎的贫困生活

莲都桃农急盼买家

深山邮路今又开通

17岁女生想读书

夏利东的鞋没有底

记者村官和骨癌男孩的故事

暴雨中撑起一个共同的家

喝了“苦水”怎么办

写作的幸福

Chapter 3 小故事大时代

 名家述评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浙报精神与“俞佳友现象”/江坪

 民众心中的俞佳友

 青田同事

寓于寻常,塞乎天地/季焕平

 受帮助的人

没有一天不想他/刘宝兰

映照生命/周秀琴

 同事、同行

会说话的数字/陆熙

对真相的偏执追求/汤霁英

大于记者/庄琪

悲天悯人“写稿狂”/沈建波

最难学的是:爱/蒋婕

万阜的儿子/张爱微

 妻子、女儿

我的爸爸俞佳友/俞听悦

我的老公很特别/吴飞梅

让我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许佳文

 央级媒体记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熊晓燕 聂伟霞

俞佳友先进事迹宣传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踏遍山乡,扎根贫困农村,情牵山乡群众

2009年1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公开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地是条件艰苦的浙江青田县万阜乡。俞佳友头一个报了名。

2009年2月24日,俞佳友头一次到青田县万阜乡。万阜的贫困,让他很受震动。乡里原先的办公楼是危房,一直租农民房办公,门前就是种稻养鱼的水田,乡里穷得连个小饭馆都没有。同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乡亲们的淳朴热情。当天,俞佳友就抓紧走访村民,村民们执意留他吃饭。那一天,他吃了三顿晚饭。

俞佳友作为农村工作指导员,兼任乡党委副书记和乡长助理。怎样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乡情民意、开展工作?俞佳友给自己定下目标:全乡8个建制村90个自然村的2388户9103名村民,凡是在家的,都要一户不落地上门走访。

万阜乡各村村民散居于72平方公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山坡上,走访一遍并非易事,而且白天村民大多下田劳作或外出打工,很难碰上。俞佳友就利用早晚和周末,挨家挨户和村民聊家常、说困难、话期盼。就这样,俞佳友硬是在半年时间内遍访山乡农户。

在蒲州村,村民们问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能不能和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山里有清泉,但水源地离蒲州村4公里多,要把山泉引进村,最后都是因为一个“钱”字而不了了之。

那些天,俞佳友一方面和万阜乡党委书记季焕平、乡长郭海伟想方设法筹资金,并争取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支持;另一方面与乡、村干部一道,带领村民在山路上挖沟铺水管,手上磨起了血泡。两个多月后,村民们在家中喝上了清冽的自来水。

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后,俞佳友平均每月回杭州不到一次,还常常是因为开会、跑资金“路过”家里。好几次晚上回家女儿已入睡,第二天一早还没和女儿说上话,又赶回乡里。

一年任期已满,可万阜乡的村民们舍不得俞佳友,集体给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写信,希望俞佳友再留任一年。一面是日思夜想的妻女、在省城的新闻事业,一面是抛不下的万阜乡亲、刚上手的农村工作,俞佳友整夜未眠。他对妻子说,我再在万阜干一年好不好?妻子吴飞梅平静地说,我看得出,你舍不得那边,你去吧。

“待得住,融得进,有作为。”青田县委书记王通林这样评价俞佳友。现在,俞佳友心中记挂着,还要帮助万阜5个建制村的村民早日用上自来水,让1919名人均年收入不到2500元的村民一同奔小康。

民情入眼,传递一线声音,力解民生难题

在贫困山村,俞佳友看到有的村民“吃粮坡上种、喝水沟里挑”,“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手里也没个闲钱;在乡学校,还有一群学生大冷天没袜子、没手套,一支铅笔要用一个学期……俞佳友不知道多少次地掏出口袋里的几百、上千元钱塞给他们。

想起他们,俞佳友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他也知道,仅凭一己之力,哪怕掏光所有工资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俞佳友一直在琢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浙江省记协主席高海浩的嘱托:“到基层锻炼永远不要忘记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要用手中的笔为当地脱贫致富鼓与呼。”

俞佳友拿起手中的笔,发挥自己的“能量”,传递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帮助乡亲们办民生实事、解现实疾苦,带领乡亲们共奔脱贫致富路。

俞佳友看准了,平均海拔500多米的万阜乡,没有污染、病虫害少,搞无公害高山蔬菜种植再合适不过。朱香钗是俞佳友最早认识的村民,经不住俞佳友反复劝说,把原来种水稻的两亩田拿出一亩改种高山茄子,当年就比种水稻多卖了3000多元。这一下,附近村民的积极性也上来了。

2010年5月连下20多天雨,种植大户刘宝兰眼看地里的茄子、辣椒快要烂根,愁眉苦脸地来找俞佳友。俞佳友马上联系县农业局农技站。后来,在农技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原本发病的蔬菜“起死回生”,为当地村民挽回损失数十万元。

“青田种菜种出500个万元户”,与万阜高山蔬菜种植有关的新闻,经俞佳友报道,2010年先后3次登上《浙江日报》要闻版。他还写了一篇7000多字的有关高山蔬菜精品产业化的调研论文,被评为省级调研论文二等奖。在他和乡干部的多方努力下,让万阜高山蔬菜“戴上”条形码,顺利走进杭州、温州等地的农贸市场和超市。

关注民生民情的脚步没有丝毫懈怠,捕捉新闻的眼睛始终保持激情。下派基层两年间,俞佳友发表各类新闻稿件230多篇。两年多来,俞佳友的报道在社会各界激起强烈反响,动员各方力量为万阜乡及农村学生、村民捐助款物共150余万元。

P4-7

序言

铁肩担道义 大爱写人生

胡坚

俞佳友同志系浙江日报社记者。他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来,忠实履行了一名党报记者的神圣职责,采写了大量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成绩突出。特别是被下派到青田县万阜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期间,他情系山区、扎根基层,牢记宗旨、服务人民,想方设法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和衷心爱戴。俞佳友的先进事迹,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党报记者炽热的职业精神和爱民情怀,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高尚品格和时代风采。他本人也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杰出青年”、“浙江飘萍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学习的榜样。

俞佳友是个平凡人,是浙江省5万新闻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他出身农家,干过农活,扛过枪杆,跳过槽,挂过职。从部队到地方,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他也果然当上了记者——从一名县报记者,几经辗转,成为省报记者,一干新闻就是十多年,写过许多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稿件,以及许多写平凡人又感动平凡人的稿件。

然而俞佳友又并非一个普通人。他的不普通,在于他立足平凡岗位,干出不凡业绩。他牢记党报记者使命,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1998年长江抗洪,面对肆虐的洪魔,他舍身忘我,在抗洪一线坚守20天。2008年初,杭州遭遇严重冰雪灾害,他踏着厚厚的积雪,从家中徒步6小时走到报社,一路采访一路投入抗灾;5月四川汶川地震,他奔波灾区10多天,发回大量报道,为受灾群众捐出身上所有的4320元钱。

俞佳友职业生涯的精彩华章,写就在下派基层挂职期间。自2009年2月起,身为青田县万阜乡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俞佳友,深深扎根贫困山乡,充分发挥党报记者的作用,为基层百姓、困难群众鼓与呼,为村民奋力开拓脱贫致富路。他殚精竭虑为当地村民办实事、解难事,翻山越岭跑遍全乡8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走破13双鞋;他关爱、帮助患骨癌、白血病男孩,结对助学万阜乡中心小学困难学生,发动社会力量,先后为乡、村、学校和群众筹集款物150多万元;他带领村民推广种植高山蔬菜,498户村民靠种植高山蔬菜脱贫。2010年2月,俞佳友同志下乡挂职满一年、理应回杭之际,乡党委、政府和村民写信深情挽留,他毅然选择继续扎根山区,以乡党委副书记的身份服务基层、发光发热。

没有最精彩,只有更精彩。2011年夏天,俞佳友结束两年多挂职生涯,带着满身的泥巴和荣誉回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他没有被鲜花与掌声所陶醉,没有休息片刻,便执掌了新成立的“佳友民情工作站”,在《浙江日报》上开出了“佳友民情快车”专栏,进而联手省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有关为民服务栏目,共同打造“浙江主流媒体为民帮忙联盟”。俞佳友和他的团队发挥媒体的服务与监督功能,致力于为基层百姓促销“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高山土猪、水蜜桃,解决涉及一个县城数万人的自来水铁锈污染问题,为大山深处的老人和小学生送去洗衣机和“营养午餐”,为唇裂儿童修补人生创伤……在解民忧、办实事的过程中,竞聘上岗当上《浙江日报》记者部副主任兼“佳友民情工作站”站长的俞佳友,一如他在万阜乡一样,从接待来访到联络各方,从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到写稿报道,无不亲力亲为,不厌其烦。在“佳友民情工作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是其热情和艰辛的无私付出。

俞佳友同志对新闻事业充满激情,对基层群众充满深情,对报道对象充满真情,在平凡的岗位上生动诠释了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品格,他的先进事迹不愧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

人活在世上,其可贵之处,在于拥有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作为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俞佳友的“精、气、神”集中体现在哪里呢?  一是忠于党的新闻事业、勇于担当的思想品质。俞佳友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新闻事业的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学习俞佳友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使命、忠于职守、热爱群众,有情有义有担当,用笔讴歌时代、反映民生,用真爱帮助困难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是爱岗敬业、自觉践行“三贴近”的职业操守。俞佳友同志热爱新闻事业,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全身心投入工作,对业务精益求精。学习俞佳友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新闻工作认真、执著,把写好每一篇稿子当作使命来完成,用笔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

三是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大众情怀。俞佳友同志把读者当朋友,把百姓当亲人,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学习俞佳友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强烈的大众情怀——对基层群众的殷殷之情,对民生疾苦的拳拳之心,和人民群众交朋友,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

四是淡泊名利、不怕艰难的奉献精神。俞佳友同志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舍小家、为大家,主动为党尽责、为民解难,为困难群众屡屡慷慨解囊,自己始终保持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学习俞佳友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服从组织、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积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俞佳友事迹的精髓,在于他始终拥有一颗真诚为民之心,在于他始终保持对事业、对工作、对他人不泯的热情,惟其如此,才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奉献中成就人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新闻工作的使命之所在。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既需要新闻工作者巨笔挥写历史巨变,也需要新闻工作者俯身关心民生疾苦,前者和后者,都是历史赋予新闻工作的职业道义和应有担当。一付铁肩加一颗真诚为民之心,乘以十分热情、一份执著、百倍努力,可以说就是俞佳友民情叙事所诠释的“大爱方程式”。我们学习俞佳友同志的先进事迹,归结到一句话,就是要努力做到像他那样——

铁肩担道义,大爱写人生!

后记

《大爱方程式》自去年年初开始筹划,到现在落笔封印,历时一年半时间。俞佳友做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强烈职业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深沉爱民情怀。在全国新闻战线掀起向俞佳友学习的热潮中,他并未失去重心和方向,一如既往踏实工作,全身心关注民生民情,从万阜乡830多个日出日落的泥泞小路中走来,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为他量身搭建的“佳友民情工作站”中继续他与生俱来的民生新闻诉求,为老百姓鼓与呼。

书中选载了俞佳友的部分报道作品,他的文字粗朴自然,真实纯粹,每一篇报道背后都仿佛伸出呐喊的臂膀,传递着“帮扶”的力量。

一个记者,能够将文字与情感糅合起来为民生搭建一座希望的桥梁,这是一种幸福;一个记者,能够在文化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寄托内心的民生情怀,这是一种幸运。在书中,我们着重以“小报道、大文化”、“小故事、大时代”、“小记者、大情怀”中“小”与“大”的对比和映衬,将他的形象抠刻出一枚小印,盖在时代的一角。

全书章节力求全方位立体展示俞佳友的新闻视野和内心情怀,汇合于他帮扶赢弱、记录民情的大爱情怀中。在书中,领导、同事对他皆有评价,各有褒扬,但感动多于敬佩,期冀多于肯定,认同多于仰望——俞佳友的闪耀让他身后的夜晚和星空显得更为深沉如海。

俞佳友的新闻征途还在继续,他并不孤独,他和无数的新闻同行在一起,和新闻受众在一起。

《大爱方程式》集结了《浙江日报》、红旗出版社等相关人士的智慧心力,参与文稿撰写者以及责编的审慎细致让人感动,特此感谢。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2012年5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