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罩、铁布衫到底是真的假的?少林寺从495年建成以来,有关它的各种传说就开始啦,至今不断。一座原本普普通通的寺庙,怎么就有那么多传奇,那么多的神话?少林寺到底是怎么来的?达摩祖师是谁?是他创造了少林功夫吗?少林七十二绝技都有什么?和尚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肉?……刘继纯创作的《小村童得道少林寺(美绘版)》讲述了这些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村童得道少林寺(美绘版)/我的第一套世界遗产故事汇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刘继纯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金钟罩、铁布衫到底是真的假的?少林寺从495年建成以来,有关它的各种传说就开始啦,至今不断。一座原本普普通通的寺庙,怎么就有那么多传奇,那么多的神话?少林寺到底是怎么来的?达摩祖师是谁?是他创造了少林功夫吗?少林七十二绝技都有什么?和尚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肉?……刘继纯创作的《小村童得道少林寺(美绘版)》讲述了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易筋经》原来是道家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纯属故事演绎,“和尚”这个词儿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用,袈裟的本义就是破烂衣服,和尚不一定都烫戒疤,确实只有得道高僧才有舍利子。要想真正了解少林寺,揭秘种种传说和误解,那就跟着《小村童得道少林寺(美绘版)》的这位小村童,一起到少林寺真正走一回吧! 《小村童得道少林寺(美绘版)》的作者是刘继纯。 目录 第一章 官兵追和尚,却杀死了爸爸和哥哥 第二章 原来是和尚帮了皇帝的忙 第三章 我叫“壮壮”,可许多和尚都叫我“师叔” 第四章 达摩到东方送经 第五章 第一次吃饭竟然是“肉” 第六章 和尚念经我睡觉 第七章 第一天当和尚 第八章 当和尚也很自豪 第九章 我揣着少林寺—个大宝贝 第十章 摆摆师叔架子 第十一章 当面斥责大扈皇帝 第十二章 七天面壁,参破少林高深武功 第十三章 给祈雨大法会出主意 第十四章 去村子里粥,遇见妈妈 第十五章 和尚帮我家种地 第十六章 回少林寺探亲 第十七章 藏经阁的小高僧 世界遗产小百科 试读章节 “王世充、王仁则叔侄两人,本来已经让秦王李世民打得一步步退守,快顶不住了,听说都要投降了。没想到,窦建德来了,听说带来了十万兵马,帮助王世充和王仁则,这下叔侄两人又有底气儿了,继续跟秦王对抗。僵持了好多天了。秦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张伯伯说完,猛吸一口烟,显得很气愤。邻居们也都叹气。桌上的油灯忽明忽暗,摇摇晃晃的,像是要熄灭的样子。 秦王李世民、王世充、王仁则、窦建德,我只知道他们在打仗,不知道为什么打,不知道村里人为什么都希望秦王胜利,打败王世充。每天傍晚,大家聚在张伯伯家,都会议论这些事儿。开始我还听着,从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听着听着我就困了,不停地打哈欠,爸爸就说:“好了好了,咱回家睡觉去。”爸爸就背着我回家,在路上我就睡着了,回家之后爸爸把我往炕上一放,盖上被子,我就一觉睡到天亮了。 天亮了,起床了,我们一家四口人吃了早饭,我跟哥哥、爸爸就到田地里干活。现在是二月份,该种春麦了。今年冬天下雪少,天气干冷干冷的,爸爸说能有个好收成就烧高香了。我们坐着老黄牛拉的大车,车上放着犁、耙子等农具和我们的午饭。牛车走得慢,地上现在什么都还没长,有些地方还有没融化的雪印儿,一路上就很无聊。我就问爸爸:“他们干吗老打仗,也不停下来?”爸爸看看我,说:“停下来?我也不答应。大隋朝这第二位皇帝,自打继承了皇位就开始攻打高丽,每次都是劳民伤财。老百姓受不了,只好造反。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个造反的头儿呢。他们跟隋朝的军队打。为了抢地盘,互相之间也打。倒霉的就是咱们这些老百姓了。咱们洛阳,就是王世充、王仁则叔侄的地盘,以前跟大隋朝打,现在大家把大隋朝打得败亡了。李渊建立了大唐朝,又接着跟唐朝打。我就盼着秦王李世民把王家叔侄打败了,统一了,安定了,咱们就能过安稳日子了。再送你们去念书,多好啊。你们说是不是?” 哥哥说“是”,我也跟着点头,其实我还是不太懂。这也不怪我呀,我才7岁嘛。 “一个朝代最多维持一二百年,少的也就几十年。哪个朝代都是刚刚立国的时候能让老百姓过几年好日子,然后就开始折腾了,老百姓就不得安生,就有人带头造反,就开始打仗。杀人,抢东西,最后把当朝的皇帝推翻,再有新皇帝出现。隋朝的第一个皇帝还算不错,统一了天下,消除了纷争,咱们能过安生日子。第二个皇帝就开始折腾,修建东都洛阳,进兵高丽,咱们村的年轻人不是去干活,就是去打仗,能活着回来就不错啦,还落下一身伤病。打来打去,这不,三年前皇帝被杀死之后,李渊在长安称帝,改朝‘大唐’,儿子李世民带兵四处平乱,想着统一天下,过太平日子。王世充、王仁则叔侄也想当皇帝,他们在洛阳称帝,国号‘大郑’。窦建德三年前也称帝了,国号‘大夏’。跟李渊称帝时间差不多前后脚儿。都想要当皇帝,只好打仗。我觉得谁当皇帝都一样,都是前几年能过好日子,然后就开始折腾老百姓了。只要不打仗就好,谁当皇帝也都那个样儿。”爸爸继续唠叨着。 “哥哥,你喜欢谁当皇帝呀?”我问哥哥。 “我谁也不喜欢,我还想当皇帝呢!”哥哥气愤地说。 我跳下车,从路边捡起四块小石头,上了车,放在车上,说:“咱们抓阉好不好,这个是李渊,这个是窦建德,这个是王世充,这个是你,你闭上眼,抓住哪个就算哪个是皇帝。”哥哥就闭上眼,我把四块小石头换了换地方,然后说:“好了,可以抓了。”哥哥仍然闭着眼睛,伸手摸着四个石头子,正要抓起一个,就听哗啦哗啦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还有人大声喊话,直;中我们过来。我们抬头一看,就见一群马队,一股狼烟似的向我们这边儿奔来。我们的老黄牛受了惊吓,突然狂奔起来,离开大路,往田地里跑,一个车.轱辘掉进了沟里,卡住了,老黄牛就不跑了。爸爸和哥哥被甩到车外,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大车翻过来,把我扣在了下面,我正好掉进了沟里。我们都吓傻了,就见一匹战马奔到跟前,马上伸出一条长枪,一下就刺死了老黄牛!一个人大声问爸爸:“见到两个和尚没有?”爸爸说:“没有,我们没见到两个和尚。”哥哥也哆嗦着说:“没,没,我们没见到两个和尚。” “王八蛋,敢哄骗老子!”一个士兵说着,纵马上前,把爸爸和哥哥都杀死了! 我趴在大车下面,捂住嘴巴,一声不敢吭听见外面不少士兵吵吵嚷嚷地,商量了一下,就骑着马离开了。等我听不见动静了,才大哭起来。我使劲推车,想把车翻过来,可大车太重了,我根本推不动。我就哭,哭我的爸爸、我的哥哥,哭我出不来了。P2-5 序言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儿子点点都11岁了,至今没带他去过故宫。仔细想想,提议多次,每次都打消念头,原因归结为“他看不太懂,兴趣不会太大”。去越南和柬埔寨观光旅游时,同行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几乎都对建筑古迹毫无兴致。其实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和掌故,又没有导游介绍,文化古迹基本都是看个大概,摄影留念,证明自己确实“到此一游”,如此而已。点点上小学后,语文课本中涉及了诸如紫禁城这类的文化古迹,我们跟他聊得虽然不少,但他明显兴趣不高,因为实在太单调枯燥了,不好玩儿。更别说什么建筑特色啦、装饰风格啦、美学价值啦,这些是更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抽象知识。 有一天突然想到,不妨穿越一下,让点点当个主角,把他放在过去某个年代,让他亲身感受一下。我跟点点说:“假如你是明朝的一个小木匠,住在四川的一个小山村,有一天村长接到皇帝发布的指令,让全村的男人去给他采伐几百年才能成材的大楠木,你会怎么做?”点点想了想,说:“得带上伐木工具吧,还得带上食物和水、帐篷,还得防备野兽吧?”嗯,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我和点点一起穿越到明朝,当一回四川省一个小山村的农民,跟村里所有的男人,带上能想到的一切必需用品和工具,进山去采伐大楠木。 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想象力的冒险之旅。大楠木又高又大,总是藏身大山深处,找到它已经很不容易,但这还只是第一步。用简陋的斧头砍倒它,同样很不容易,这才是第二步。接下来就是运输,如何从山上运到山下?如何从遥远的南方,翻山越岭,出了陆路进水路,一步一步挪到紫禁城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聪明的老百姓自有办法,什么办法呢?我先让点点自己想想解决办法,实在想不出,我们就查阅相关资料,古代远距离运输问题就了解了,长江、大运河之类的知识也就顺带了解了。自己当主角,自己亲身经历这么多艰辛和磨难,相关知识肯定会记得非常牢固,因为我们得利用这些知识砍伐大楠木,往京城运送呀。如何扎木筏啊,如何对付江河中的巨浪啊,通通都了解了。运到京城之后呢,就要施工建造了。施工之前先得总体设计和规划,如何设计?我们又得当设计师了,查一下“样式雷”的传说和记载,跟人家学学怎么建造皇家宫殿。当然啦,我们自己先想象一下如何设计和规划,点点说了很多种风格的建筑,他更喜欢西方那种庄重肃穆的风格。不过,我们中国古人有自己的建造风格,我们不必模仿别人,要造出中国自己的宫殿。 想象一下吧,一座紫禁城的设计和建造,从采伐木料开始,我们会了解多少知识啊,天文、地理、建筑、美术、交通、运输、植物、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封建帝国的礼仪和风俗,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当个小木匠,一点点把紫禁城这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宫殿建造起来,简直可以演绎成一部长篇连续剧了。这部连续剧结束之后,不要说建造紫禁城的整个过程,就连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彩绘艺术、园林艺术、装饰艺术、风水学说等知识,基本也有了相当的了解,这种知识学习完全是快乐的、自主的、生动的,效果肯定好,记忆也会持久。 2008年,我们去美国学习访问了一段时间,点点入读当地的小学,美国小学生的语文书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关于钱的文章特别多,反映出美国商业文明的特质;二是课文几乎都是故事,主角几乎都是小朋友,小学生很容易把自己放在故事中,通过亲身经历,了解相关知识。经历很有趣,学习很有趣,知识掌握自然就非常主动、扎实。 有了以上想法和经历,终于有一天我下了决心——把孩子应该了解的重要文化古迹名胜知识写成故事,让孩子当主角,在轻松愉快又不乏冒险的经历中学习和了解各类知识。比如,无意中当了个小石匠,修建了长城,长城的知识就了解了,还顺带了解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态;无意中当了个小画师,把敦煌莫高窟就逛了个遍,彩画啊、泥塑啊、石窟啊,就全部了解了;无意中成了小和尚,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当然就逛熟了,佛教的相关知识自然也就了解了很多……主意打定,写作马上开始,先把“中国的世界遗产”推出六册,分别是紫禁城、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颐和园、少林寺、敦煌莫高窟。写作过程中,我写好一段就让点点看一段,让他提提意见,然后修改得更适合孩子们看。说是故事,但故事只是个“套子”和过程,其中涉及的各类知识和资料可都是真实、准确的。所以,这套故事化的世界遗产系列不但适合小学生看,也适合喜欢深度旅游的“驴友”们看,更能满足想要全面细致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读者看。如果孩子识字不多,还不能独立阅读,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亲子阅读,共同成长,其乐融融。 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就是形象化、动作化,自然就喜欢生动形象的故事,在嘻哈玩乐中就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许多知识很重要,孩子们应该了解,应该熟悉,相关图书和资料不可谓不多,但实在是太严肃、太刻板了,生硬地讲解,生硬地记忆,也能记住,但也最容易忘记。把知识故事化,让学习快乐起来,孩子的学习就成了玩耍。哪个孩子不爱玩儿呢?既然能在玩耍中实现学习的目的,又何必把知识和学习搞得那么刻板枯燥呢? 刘继纯 2012年6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家去昌平的长陵玩儿,我们进了棱恩殿后,看到很多大柱子,两个人才能抱住。爸爸说这些大柱子是楠木,长成这样得好几百年,而且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中,找到就很不容易,砍伐同样不容易,五百多年前没有现代运输工具,把大楠木从山上运下来,放到木筏上,一直运到北京,更不容易。爸爸说起这些事儿,就像讲故事一样,我立刻听得入了迷,第一次觉得这些古迹如此有趣,学到了很多知识。后来,爸爸还给我讲了故宫、颐和园、长城、兵马俑、少林寺、莫高窟的故事,就是你手里拿的这套书啦,相信你们会和我一样喜欢吧!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六年级学生 刘一点 颐和园里故事真多,真新奇。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清华大学是咸丰皇帝起的名,未名湖原来是和坤家的。我还能分清楚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特点,也能区分亭台楼阁了。我还知道了我们国家有很多文物流失到了海外,要是都能拿回来多好呀!我要是这支小画笔就好了,我就能到江南去玩,也能去欧洲成为古董;我还能见到古代的很多皇帝,见到慈禧太后,还能见到维多利亚女王;我更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发生在古代的故事…… 湖南省长沙市燕山小学四年级学生 马筱歆 我特别喜欢少林功夫,感觉少林寺特别神秘,通过这本书,我对少林寺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讲述了少林寺悠久的历史和具有传奇特色的故事,故事的小主人公在兵荒马乱的社会,失去了父亲和哥哥,母亲也找不到了。于是,他只好在少林寺做了和尚。在少林寺里,他活泼可爱的心灵被展现了出来,他悟到了功夫的奥秘和佛学的真理,成为了一代“小高僧”。这本书故事情节动人,内容丰富,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了解更多少林寺的传奇,不信,你也打开这本书,到少林寺去“游览”一番吧! 山东省新泰市平阳想小学六年级学生 刘海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