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荣光》——继《苦难辉煌》后,高层智囊金一南党史开讲,大视角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
在欧洲,马克思、恩格斯最看好的是德国革命,而不是俄国革命。在亚洲,列宁、斯大林看好的是日本革命,而不是中国革命。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内外干扰中取得辉煌的成功?蒋介石找过五个原因,但终生也没有弄明白。
最先给中国革命带进军事的是孙中山。最先给中国政治带进枪杆子的是袁世凯。而最先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是蒋介石。蒋介石通过一次一次的事变,屠杀共产党人,让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什么叫枪杆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浴血荣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金一南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浴血荣光》——继《苦难辉煌》后,高层智囊金一南党史开讲,大视角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 在欧洲,马克思、恩格斯最看好的是德国革命,而不是俄国革命。在亚洲,列宁、斯大林看好的是日本革命,而不是中国革命。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内外干扰中取得辉煌的成功?蒋介石找过五个原因,但终生也没有弄明白。 最先给中国革命带进军事的是孙中山。最先给中国政治带进枪杆子的是袁世凯。而最先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是蒋介石。蒋介石通过一次一次的事变,屠杀共产党人,让共产党人真正认识到什么叫枪杆子。 内容推荐 金一南《浴血荣光》通过大视角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 《浴血荣光》讲述:从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领导层像割韭菜一样,一批一批被对方屠杀。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其他革命都无法类比的空前残酷性…… 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年轻人浴血奋斗,国民党的一批年轻人也在拼命奋斗,共产国际的一批年轻人也在奋斗。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 列宁去世的时候不到54岁。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大钊就义时还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朱德31岁参加护法战争。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聂耳不到23岁谱写《义勇军进行曲》。寻淮洲21岁担任红军军团长。邹容18岁写《革命军》…… 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而且没有一个人研究长寿,切磋保养,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这样的现象应那个时代而生,也应那个时代而完成。 目录 第一章 选择 1.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3.共产党成立初期为何遭到各界质疑 4.“南陈北李”缺席中共“一大”的史因 5.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折射党的艰难 6.陈独秀为何没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7.陈独秀为何无法走出独立自主道路(上) 8.陈独秀为何无法走出独立自主道路(下) 9.李立三和他的“立三路线”为何失败 10.主张“斩首”理论的李立三如何脱离中国革命现实 11.毛泽东的艰难选择 第二章 探索 12.毛泽东如何步步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1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上) 14.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下) 15.军阀白崇禧因何为红军闪开一条路 16.白色政权之间的斗争与分裂 第三章 枪杆子 17.解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8.蒋介石教会毛泽东认识“枪杆子”? 19.孙中山是否曾选定蒋介石作为接班人 20.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助国民党确立建党模式 21.鲍罗廷如何将蒋介石推上国民党权力的巅峰 22.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如何排挤共产党人 第四章 火种 23.南昌起义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24.南昌起义中朱德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上) 25.南昌起义中朱德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 26.周恩来如何总结南昌起义的经验与教训 27.朱德同志如何保存革命火种 28.对朱德同志的一些认识,包括一些非议 第五章 真人 29.周恩来的历史自觉在革命中的作用 30.周恩来与毛泽东改变中国命运的谈话 31.周恩来巧解博古心结,毛泽东获真正领导权 32.毛、周、朱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万幸 33.蒋介石的大不幸是与毛泽东同时代 34.一代伟人予后人留下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六章 严酷的筛选 35.叛徒与奸细让中国革命无比艰辛 36.中国革命对共产党人严酷的筛选 37.红军第一叛将龚楚的人生悲喜剧 38.红军叛将龚楚如何度过落魄余生 39.张国焘相对毛泽东的“巨大优势”? 40.中共缔造者与叛变者张国焘的人生丑剧 41.毛泽东作好了去与苏联接近的地方求生存的准备 42.陕北根据地最终是怎么选定的 第七章 狂飙突进 43.蒋介石的救命恩人陈赓为何弃蒋而去 44.陈昌浩如何从一名留苏学生成长为一代将领 45.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为何由年轻人创造 46.首个入党的黄埔学生为何要首个退党 47.宋希濂倒施逆行的一生 48.骁勇善战美髯公王尔琢为何命丧叛徒枪下 49.“飞将军”黄公略的传奇一生 50.能守的伍中豪与能攻的林彪 51.红军著名将领彭德怀:大勇之中有大智 52.著名将领彭德怀如何展现英雄本色 53.朝鲜作战“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54.战将林彪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产物(上) 55.战将林彪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产物(下) 56.精谋善战枭将林彪经历过怎样的失败 57.林彪对自己的作战特点怎样总结 58.青年红军将领寻淮洲的人生传奇 59.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寻淮洲因何牺牲 60.刘畴西率领的红十军团为何遭遇重挫 61.令国民党将领闻风丧胆的“无名师长”胡天桃 62.王开湘如何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 63.左权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铸就不朽辉煌 64.智勇双全的红军将领彭雪枫 第八章 洪流 65.“牛兰夫妇案”引出李德身份之谜(上) 66.情报要员叛变,中共主要领导人死里逃生 67.“牛兰夫妇案”引出李德身份之谜(下) 68.送款员如何曲折变身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上) 69.送款员如何曲折变身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下) 70.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如何从神变回人 71.博古助推奥托·布劳恩变身李德 72.李德就是博古的“钟馗”? 73.李德该不该成为红军失败的替罪羊 74.红军“洋教头”李德为何出力不讨好 75.中央在上海的电台被破获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 76.共产国际为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 77.共产国际为何急于与中国共产党恢复联系 78.唯一一个死后由毛泽东亲自扶棺送灵的人 79.李立三是一位电报密码专家 80.历史上的李立三到底功过几何 第九章 激荡 8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为何处于生死攸关时刻 82.毛泽东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83.毛泽东如何探索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 84. “东北汉奸之父”如何策动九一八事变 85.土肥原拉汉奸,拉不动北洋派,却拉动了民国派 86.宋哲元如何最终坚定抗日决心 87.土肥原贤二如何为日本侵华作准备 88.“脱亚入欧”理论如何影响近代中国 89.中国近代史的灾难和革命几乎都与日本有关 90.日本侵略扩张道路显露的民族特性 第十章 新生 91.长征对目标的选择不是一个神灵般的预言 92.国民党无疑有好故事,但共产党的故事肯定更好 93.中国革命,从全球化进程开始 94.面对侵略,中印选择抵抗革命道路为何有别 95.日本选择脱亚入欧,区别中国抵抗运动 96.中华民族近代最缺胜利,共产党为何能胜利 97.中国共产党历经严峻考验最终赢得革命胜利 98.新民主主义革命带给中华民族彻底新生 试读章节 4.“南陈北李”缺席中共“一大”的史因 今天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事后开讲,因为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很难绕过她所具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历史从来都是当局者迷的历史,我们从旁观者的视角去看,会更接近真实。 中国共产党当年成立时的13位代表,从其参与筹建的曲折经历来看,当初这个党的成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甚至早期参加筹建这个党成立的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个党将来能有多大作为,能做出多么大的事情,在其成立之初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这里面就包括我们经常讲的早期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有“南陈北李”之称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为何没能出席中共“一大”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我觉得这是中共党史以及中共“一大”的一个遗憾。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一栋是“一大”上海代表李汉俊和他哥哥的寓所,另一栋是“一大”代表在上海的住所——博文女校。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都是中共建党早期的中坚人物,“一大”开会的时候,两个人却都没有在上述两个地方出现。 陈独秀当时在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一大”开会的时候他正在筹款。陈独秀想,人一走款子就不好办了,所以没有来。 那李大钊为什么没有参加? 李大钊当时的理由是北大正值学期的终结,校务纷繁,无法分身。中共“一大”开会正值北大放暑假,当时李大钊在北京有个重要任务是什么呢?因为当时北洋军阀政府财政困难,停发了北京八所高校教职员工的薪金,这八所高校就联合成立了“索薪委员会”追讨工资。“索薪委员会”负责人马叙伦经常生病,主持不了会议,所以李大钊在“索薪委员会”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整天忙于开会,追讨着北京八所高校教职员工的工资。 两人当时都忙。 但他们的理由与中共“一大”的历史地位相较,无疑是芝麻与西瓜相较。 什么是历史?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并非理想却真实的历史。 不是苛求前人。武昌起义并非一经发动就必定成功,之所以成功,毕竟还有其他许多因素。袁世凯也并非一出生就是“窃国大盗”,孙中山对他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对“南陈北李”来说,在旧中国剧烈的大变动时期,每天成立的组织与散伙的组织一样多,结社很平常,也不能强令“南陈北李”预见到28年后的新中国。 常人可能觉出眼前的量变不一定能觉察到质变,但很多时候,伟人也无法立即察觉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质变。 所以孙中山有面对辛亥革命的遗憾。 陈独秀、李大钊也有面对中共“一大”的遗憾。 中国今天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越来越大。那么在当年谁看好这个党?谁认为这个党将来有大的作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让人遗憾。 我们前面也讲过,当时看好这个党的人是不多的,包括共产国际和当时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些重要人物。据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最年轻的代表刘仁静回忆,他当时参加“一大”时19岁,北京小组当时有两个名额,李大钊是建党发起人,有个固定名额;另一个名额属于张国焘。张国焘当时已经去了上海,李大钊因“索薪委员会”无法抽身,去不了。刘仁静回忆道:“李大钊去不了其实也轮不着我。” 北京小组当时还有一位资深的党员邓中夏和另外一位资深党员罗章龙。邓中夏和罗章龙两个人是刘仁静的入党介绍人,俩人资格都很老。可是征求邓中夏的意见,邓中夏要到南京参加中国少年学会会议,没有时间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邓中夏不去轮到罗章龙了,罗章龙也不去。罗章龙为什么不去呢?罗章龙要到二七机车车辆厂开工人座谈会,搞工人运动,也没有时间去。刘仁静在回忆录里写道:“这个莫大的光荣就这样历史地落在了我的头上。” 这就是当时中共成立时一幅真实的图像。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奇怪,当时中国大地的情况如前所述,每天成立的政治组织与每天解散的政治组织一样多,谁也不知道这个党成立能搞多长时间。 邓中夏要到南京参加中国少年学会的会议,而没有时问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成立,南京离上海多么近啊!刘仁静作为北京小组一个资历很浅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出任中共“一大”代表,拥有中共“一大”代表身份名垂千古,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各种各样的展览,中共“一大”代表十三个人的名单、照片都有刘仁静,而邓中夏、罗章龙呢?随着历史的推演,人们对他们的印象越来越淡薄。 当然,刘仁静的后来也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几年前,我在《苦难辉煌》这本书里写道,1979年张国焘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这是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中,最后一位去世的。后来书出版了,我才发现我写错了。中共“一大”13位党代表最后一位去世的不是张国焘,而是刘仁静。刘仁静19岁当“一大”代表,85岁(1987年)去世。他才是“一大”代表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而且不幸的是被公共汽车撞死的。这让人非常遗憾。 85岁的刘仁静,早起晨练,结果被一辆公共汽车撞了,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位“一大”的代表,就这样去世了。由此,我们回顾刘仁静的一生,也是非常波折的。 P10-13 序言 金戈铁马,已经被高速公路上如过江之鲫的车流所取代。 战火硝烟,也早被城市森林中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消融。 沧海桑田。战争与革命已经过渡到和平与发展。 今天的中国,从“东亚病夫”变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东方大国。 今天的一切,似乎与久远的苦难的牺牲奋斗的过去不再相关。 现代诱惑是数也数不清的,已至我们已经很少有时间再去回顾、思考、追寻。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已经有人宣称不再看有关过去的书了。 我们发展迅猛。前面等待我们的,难道是一个无根的未来? 社会面貌变化巨大。难道今天的一切真的与过去毫无关联? 我们已经走过很长的路程。我们还记得当初出发的理由么? 我们正在以举世震惊的速度创造物质财富。但一个民族的崛起,仅仅是物质的堆积?我们还有没有崇尚的信仰?还有没有凝炼的精神? 我们经历过如此深重的苦难。没有苦难,就没有坚忍、没有积聚。 我们也赢得了如此珍贵的胜利。没有胜利,就没有激情,没有尊严。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最缺乏的就是胜利。 我们多么需要创造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胜利,来滋养、提振我们的民族精神!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创造胜利的奇迹,从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 在此之前,任人欺凌、割地赔款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只有屈辱,没有奇迹。 就是为了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那些最坚决、最勇敢、最能奋斗、最富牺牲精神的中国人出发了。 李大钊38岁英勇就义。 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 朱德31岁参加护法战争。 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 博古25岁出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 聂耳23岁谱写《义勇军进行曲》。 寻淮洲21岁担任红军军团长。 邹容18岁写《革命军》…… 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 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畏苦、不惧死。 他们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 他们只为主义,只为信仰。 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命运,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洗礼。 民族崛起,从那个时刻已经真正开始。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力量有三种基本形式:暴力、财富和知识,“其中知识最为重要,由于暴力和财富在惊人的程度上依靠知识,今天正在出现空前深刻的力量转移,从而使力量的性质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 托夫勒忘记了还有一种力量。甚至是一种贯穿所有现代力量的力量:信仰。 唯有信仰,才能产生真人。 如果说真理是一支燃烧的火炬,那么率先举起这支火炬的,是真人的手臂。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如果没有这样一批又一批真人前仆后继、追寻真理救国救民,很可能我们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正是他们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之火,才使我们至今未曾堕落,未曾被黑暗吞没。 这种精神洗礼永远不会白费。 今天我们正处于民族崛起的关键历史进程。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坚守和完成自己的担当,我们仍然需要一批像当年那样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义无反顾英勇奋斗的党人。 历史从来没有割断,也不可能割断。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都在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我坚信,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默默工作与坚韧奋斗的人们,能够从先辈们的奋斗中吸收丰富的营养。 我们共勉! 金一南 2012年6月1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