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多伤胃,贪吃伤身——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是最好的饮食习惯。然而好多家庭却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姥姥或者奶奶们代替儿女们照看孩子,唯恐把孩子带瘦了、带弱了,脸上不光彩;如果孩子早上吃得少,不等到中午就不停地给孩子添加零食,让孩子的胃口不得空闲。须知孩子早上不饿,就是胃需要静养、休息的信号。你不让它休息,到中午孩子必然又没有胃口。中午吃不好,下午又加零食,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大人们往往会指着身体瘦弱、面色发黄的孩子说:“这娃娃营养不良。”试想如今物质产品这么丰富,哪有营养不良的道理!会不会是食多伤胃,造成胃动力不足,胃口总是处于饱胀状态呢?
还有的父母抱怨道:我们家的孩子不爱吃肉,不爱吃鸡蛋,不爱喝奶,凡是有营养的都不爱吃。我的朋友梅芳就不止一次地向我抱怨她儿子挑食挑得厉害。我说那他什么都不吃,难道凭空气生存吗?她说我们两口子变着法儿买人家喜爱的吃食呗。原来她儿子喜欢豆类食品,所以他们就将豆腐、腐竹、豆腐干、豆腐丝儿轮换着吃,变花样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尽管如此,那孩子还是因为营养单一而发育不良。他们两口子都是大个子,儿子却显得又瘦又小。
孩子挑食、厌食或者贪吃,这类不良的饮食习惯之所以形成,责任还在于父母。溺爱和纵容是孩子形成任性、挑剔的主要原因。
其实,当孩子断了奶改吃五谷杂食时,他并不懂得自己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记得我回去探亲时,三岁的侄儿绕在我带回去的提兜前,看有什么好吃的。我给他摘了一个香蕉,他还在向提兜里张望。我说:“乖乖吃香蕉,里面和这一样!”他便吵闹着要先吃“一样”。如果大人真能拿出个“一样”来,他吃过之后肯定就吃不下香蕉了。一个三岁的孩子有多大肚子呢?大人再不经意地说这孩子不爱吃香蕉,这就等于是一个负面的暗示。如果世上真有“一样”这种水果,那孩子就会表现出只喜欢“一样”而不选择香蕉了。记得我小时候并不知道小芫荽是什么味道,但奶奶总是嘱咐我妈妈说:“小芫荽味儿重,怕孩子不爱吃,还是别往锅里放了。”这样,我和妹妹都记死了小芫荽味儿重,便吓得不敢尝试了。甚至到了亲戚家,也得声明我们不吃小芫荽。后来在饭店喝羊杂汤时,领我们去的表叔并没有在意我们吃不吃什么,那一顿有芫荽的饭菜倒吃得分外香甜。这才知道小芫荽竟是如此提味儿,没有尝过就说自己不爱吃是何等地荒唐。
孩子厌食或吃饭过分挑剔,首先要确定他是否生病了。如果只属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父母就该意识到可能是平时零食吃得过多,扰乱了正常的进食规律,导致他在正餐时间没有食欲。解决的方案有二:一是改掉孩子吃零食的习惯;二是适当采用饥饿疗法,加大孩子的运动量,补水而不补零食。当孩子真感到饥饿难耐时,他就吃什么都香甜了。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不要给孩子乱吃补品。据网上介绍,有个叫玲玲的女孩,刚满五岁,聪明伶俐,就是身体偏瘦,父母便到处打听长胖的偏方。后来在广告上看到一则消息,说花粉制剂不仅滋养身体,而且健脑益智。夫妻俩喜出望外,随即购买,按标签说明服用,二十天后竟发现孩子两侧乳房长大。惊慌失措的父母带了孩子到医院一查,说是性早熟。罪魁祸首就是花粉补品。专家建议:五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吃补品;五岁以上的儿童应遵医嘱服用。此外,专家还列出了孩子不宜长期食用的十二种饮食:方便面、巧克力、洋快餐、甜食、补品、污染食品(有残留农药、被家电辐射等)、酸性食品、咖啡、鱼干片、豆奶、冷饮、精食。
与厌食、挑食相反,有些孩子是特别贪吃。大多数孩子贪吃的习惯也是家长促成的。现在五六十岁的奶奶爷爷们,大都成长于粮食紧缺的困难时期。那时候他们自己在饮食方面受了委屈,现在日子好过了,仿佛想把自己受到的亏待在下一代身上找补回来。因此一心想到的是将孩子哺养得身强力壮,长大个子,就不惜一切地为孩子买营养品、滋补品,毫无节制地将孩子喂成了小胖子。
孩子过分贪食的弊病不次于挑食和厌食,因为胃过于疲劳会使大脑功能减弱。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中午一顿饱餐后,多会犯困。那是因为饭后胃蠕动加速,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所致。俗话说:有狼一样的胃口,就会有猪一样的睡眠。贪吃的人会变得蠢笨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孩子的体重超标,懒得运动,肥胖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对孩子心肺功能的健康发展也有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在脑和心脏出现脂肪积淀,而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
孩子那种得空儿就吃的情况,也并非出于天性,更多的是父母给他们创造了过多的“吃的机会”。在笔者居住的家属院中,当爸妈得了奖金时,带孩子下馆子;当孩子考出好成绩,也下饭馆犒劳;甚至在有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时,父母也给糖果、点心来刺激一下——这不仅干扰了孩子的学习,而且等于给孩子一个负面的心理暗示:不学习就会得到零食犒劳。
用食物来奖惩孩子不是高明的做法。吃东西是人的本能,如果父母把精力都花在以食物作为奖励、惩罚或威胁孩子的手段上,调教出来的孩子的视野也会集中于吃上。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进食气氛和环境,让他轻松愉快地进食,倒是父母应该注意的。
在孩子懂道理之后,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应从改变他对食物的观念开始。父母要使孩子懂得吃东西不仅仅是吃口味、吃爱好,更是吃营养,为强健的体魄做储备;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要领孩子去农田看农民们种地的辛劳,背诵“汗滴禾下土”的诗篇,让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尊重食物,尊重食物生产者的劳动。建立在这种观念上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品质,才有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P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