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敢向孩子认错(听成功妈妈谈家庭教育)
分类
作者 高芸香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食多伤胃,贪吃伤身——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是最好的饮食习惯。然而好多家庭却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姥姥或者奶奶们代替儿女们照看孩子,唯恐把孩子带瘦了、带弱了,脸上不光彩;如果孩子早上吃得少,不等到中午就不停地给孩子添加零食,让孩子的胃口不得空闲。须知孩子早上不饿,就是胃需要静养、休息的信号。你不让它休息,到中午孩子必然又没有胃口。中午吃不好,下午又加零食,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大人们往往会指着身体瘦弱、面色发黄的孩子说:“这娃娃营养不良。”试想如今物质产品这么丰富,哪有营养不良的道理!会不会是食多伤胃,造成胃动力不足,胃口总是处于饱胀状态呢?

还有的父母抱怨道:我们家的孩子不爱吃肉,不爱吃鸡蛋,不爱喝奶,凡是有营养的都不爱吃。我的朋友梅芳就不止一次地向我抱怨她儿子挑食挑得厉害。我说那他什么都不吃,难道凭空气生存吗?她说我们两口子变着法儿买人家喜爱的吃食呗。原来她儿子喜欢豆类食品,所以他们就将豆腐、腐竹、豆腐干、豆腐丝儿轮换着吃,变花样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尽管如此,那孩子还是因为营养单一而发育不良。他们两口子都是大个子,儿子却显得又瘦又小。

孩子挑食、厌食或者贪吃,这类不良的饮食习惯之所以形成,责任还在于父母。溺爱和纵容是孩子形成任性、挑剔的主要原因。

其实,当孩子断了奶改吃五谷杂食时,他并不懂得自己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记得我回去探亲时,三岁的侄儿绕在我带回去的提兜前,看有什么好吃的。我给他摘了一个香蕉,他还在向提兜里张望。我说:“乖乖吃香蕉,里面和这一样!”他便吵闹着要先吃“一样”。如果大人真能拿出个“一样”来,他吃过之后肯定就吃不下香蕉了。一个三岁的孩子有多大肚子呢?大人再不经意地说这孩子不爱吃香蕉,这就等于是一个负面的暗示。如果世上真有“一样”这种水果,那孩子就会表现出只喜欢“一样”而不选择香蕉了。记得我小时候并不知道小芫荽是什么味道,但奶奶总是嘱咐我妈妈说:“小芫荽味儿重,怕孩子不爱吃,还是别往锅里放了。”这样,我和妹妹都记死了小芫荽味儿重,便吓得不敢尝试了。甚至到了亲戚家,也得声明我们不吃小芫荽。后来在饭店喝羊杂汤时,领我们去的表叔并没有在意我们吃不吃什么,那一顿有芫荽的饭菜倒吃得分外香甜。这才知道小芫荽竟是如此提味儿,没有尝过就说自己不爱吃是何等地荒唐。

孩子厌食或吃饭过分挑剔,首先要确定他是否生病了。如果只属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父母就该意识到可能是平时零食吃得过多,扰乱了正常的进食规律,导致他在正餐时间没有食欲。解决的方案有二:一是改掉孩子吃零食的习惯;二是适当采用饥饿疗法,加大孩子的运动量,补水而不补零食。当孩子真感到饥饿难耐时,他就吃什么都香甜了。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不要给孩子乱吃补品。据网上介绍,有个叫玲玲的女孩,刚满五岁,聪明伶俐,就是身体偏瘦,父母便到处打听长胖的偏方。后来在广告上看到一则消息,说花粉制剂不仅滋养身体,而且健脑益智。夫妻俩喜出望外,随即购买,按标签说明服用,二十天后竟发现孩子两侧乳房长大。惊慌失措的父母带了孩子到医院一查,说是性早熟。罪魁祸首就是花粉补品。专家建议:五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吃补品;五岁以上的儿童应遵医嘱服用。此外,专家还列出了孩子不宜长期食用的十二种饮食:方便面、巧克力、洋快餐、甜食、补品、污染食品(有残留农药、被家电辐射等)、酸性食品、咖啡、鱼干片、豆奶、冷饮、精食。

与厌食、挑食相反,有些孩子是特别贪吃。大多数孩子贪吃的习惯也是家长促成的。现在五六十岁的奶奶爷爷们,大都成长于粮食紧缺的困难时期。那时候他们自己在饮食方面受了委屈,现在日子好过了,仿佛想把自己受到的亏待在下一代身上找补回来。因此一心想到的是将孩子哺养得身强力壮,长大个子,就不惜一切地为孩子买营养品、滋补品,毫无节制地将孩子喂成了小胖子。

孩子过分贪食的弊病不次于挑食和厌食,因为胃过于疲劳会使大脑功能减弱。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中午一顿饱餐后,多会犯困。那是因为饭后胃蠕动加速,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所致。俗话说:有狼一样的胃口,就会有猪一样的睡眠。贪吃的人会变得蠢笨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孩子的体重超标,懒得运动,肥胖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对孩子心肺功能的健康发展也有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在脑和心脏出现脂肪积淀,而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

孩子那种得空儿就吃的情况,也并非出于天性,更多的是父母给他们创造了过多的“吃的机会”。在笔者居住的家属院中,当爸妈得了奖金时,带孩子下馆子;当孩子考出好成绩,也下饭馆犒劳;甚至在有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时,父母也给糖果、点心来刺激一下——这不仅干扰了孩子的学习,而且等于给孩子一个负面的心理暗示:不学习就会得到零食犒劳。

用食物来奖惩孩子不是高明的做法。吃东西是人的本能,如果父母把精力都花在以食物作为奖励、惩罚或威胁孩子的手段上,调教出来的孩子的视野也会集中于吃上。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进食气氛和环境,让他轻松愉快地进食,倒是父母应该注意的。

在孩子懂道理之后,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应从改变他对食物的观念开始。父母要使孩子懂得吃东西不仅仅是吃口味、吃爱好,更是吃营养,为强健的体魄做储备;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要领孩子去农田看农民们种地的辛劳,背诵“汗滴禾下土”的诗篇,让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尊重食物,尊重食物生产者的劳动。建立在这种观念上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品质,才有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P11-15

目录

向孩子示弱

 如果你不能改变孩子

 食多伤胃,贪吃伤身——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向孩子示弱

 敢向孩子承认错误

 分类对待孩子的错误

 如何引导小小孩的选择

 尊重孩子间的差异

 穷人家培养出个馋孩子

 钱能填充家教中的空缺吗?

 莫为孩子的选择担忧

 教孩子寻求帮助

 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

 游泳能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

 巧妈妈与笨孩子

家庭教育是滴水穿石的渗透

 亲密不可“无间”吧

 及时修复缺失的亲情

 一位私生女的心病历程

 开口容易叫妈难

 单亲家庭的单一氛围

 家庭中的帮派意识

 家庭教育是滴水穿石的渗透

 家庭暴力的隐性遗传

 让孩子为他的行为负责

 凝聚产生力量

 一个家庭的兴奋点

 亲情的连通和互动

 看谁先点燃蜡烛

不要让沟通陷入僵局

 “陪读潮”中的一对母子

 一记耳光的启示

 关爱的“捷径”

 俏妈妈与丑孩子

 与孩子交友难在哪里

 沟通为何陷入僵局

 扑灭嫉妒之火

 何必追根究底

 精明爸爸与机灵孩子

 当好不同学龄段孩子的家长

 孩子入学前家长应有的准备

 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之后

 孩子进入职业中学之后——他们为什么像换了个人

 高考前的情绪波动

 到底是谁干扰了你

 备战高考——理智的关怀更有效

 高三学生与电视

 作文辅导 ,家长和老师要传好接力棒

 孩子上了大学之后

序言

明明白白做爹娘

1995年,当我最小的孩子考上大学时,就有知情的好友劝我写一本“怎样培养孩子”的书。因为他们不仅为我家三个孩子都顺利考入大学自豪,而且为我家老小曾以351分的低分被“照顾”进高中,三年后又以531分考取吉林大学物理系而吃惊。确实,那一年我儿子的两个考分曾被写进我市范亭中学校门前的招生广告中,用以吸引新生。

可是,我一直没有动笔的欲望。说实话,我和我先生对子女期望很高。我们曾希望他们进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希望他们考北大、清华。然而,我们的希望一个个相继落空。在孩子们时高时低的考试成绩面前,我们亦喜亦忧、患得患失,有时对他们过分严格,有时又难免放任。我想:写教育经验实在轮不到我。

像许多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一样,我们为孩子做过腾云驾雾的天才梦,可事实无情地证明:我们的孩子仅仅是不算糊涂的中才。

但是,又是哪股力量燃起了我写这本书的热情呢?首先还是我家的三个孩子。他们几乎都是以刚过本校录取分数线的“擦边球”方式滚进高校门槛,而又以较高的成绩考取研究生的(我的大女儿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学习四年后被保送入厦大研究生院,主修国际会计。一年后赴美留学,取得工商管理、会计学两个硕士学位,后又取得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会计学博士学位,现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任教。二女儿在暨南大学取得影像医学硕士后,赴英深造。儿子从吉林大学毕业后,获得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核物理博士)。我的孩子们告诉我一个“中才”所能达到的高度。我要告诉大家的正是这样的事实:凝聚产生力量;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天资,除了智力因素外,其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气质、意志等)是何等重要。如果没有我先生和我营造的团结奋进的家庭氛围,那擦边球的幸运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临我家。另外,我写此书的另一个动因,是想答复亲朋故旧的抱怨,他们总是说:“我们家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话。”我希望他们能以此书为镜观照自己。就我所知,每逢夏季来临,全国数以百万计的中学生就开始经历不眠之夜和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那决定命运的三天打拼;而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亦跟着焦躁不安。这时的寺庙里也会较多地出现学生家长的身影,有的打卦占卜,有的烧香拜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神灵保佑的往往是不依赖帮助的人。

我们的道路只有一条:自救。

当然,中才远不及天才适应性强,做中才的父母远比做天才的父母要吃力得多。可是,世界上哪儿有那么多天才呢?父母就很平凡,何来天才基因?

在美国生活两年,与美国家长比照之后,我发觉我和先生同样是稀里糊涂的爹娘。

冷静思量:教训多多,遗憾多多。

过分的严格和过分的放任,常常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境和虚荣,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而过分注重孩子的冷暖温饱,忽视其心理的伤风感冒又是中国家长的通病……

教育子女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原谅。这和用药配错了剂量一样,第一次弄错后,消除其副作用须付出百倍的艰辛。难就难在适度。

如果能重新来一回,也许会明白些。可惜,教训对我们来说只能成为遥远的追忆了。万一此书中的某篇对年轻的父母们有所启示,我将不胜荣幸。这正是我写它的目的。

内容推荐

  宽容产生宽容,对抗产生对抗,这就是与孩子相处的真谛。

《敢向孩子认错:听成功妈妈谈家庭教育》一书中,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一堂堂真实的教育实践课,一段段启迪思维的亲子情,一个个家庭教育的技巧……向我们透露的是“中才”也能达到令人艳羡的高度,以及家庭氛围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原来父母和孩子可以这样平等,父母可以如此向孩子示弱、认错。在家庭这个大课堂上,高芸香老师以生活为素材,通过滴水穿石般的渗透,淡化家庭教育的神秘色彩,与所有的父母一起共享最朴实的教子良方。

《敢向孩子认错:听成功妈妈谈家庭教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推荐

《敢向孩子认错:听成功妈妈谈家庭教育》是中国父母的家庭必修课,家庭教育的自救手册。书中,感动中国的十位母亲之一的高芸香老师把自己的三个中才子女成功培养为外国名校的博士、双硕士,结合自己多年教育教学的经验,从日常的琐碎和实例中,总结出朴实却实用的教子良方,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真谛。在成绩面前,父母的期望也许会一个个相继落空,怎么办?只有自救。幸运女神怎么会一次又一次的眷顾高老师的子女,我们该怎样让同样为中才的孩子成功?听成功妈妈为我们一一道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