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拿工薪三十几岁你也能赚到600万(一年只需60分钟的快乐投资理财书)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加拿大)安德鲁·哈勒姆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拿工薪三十几岁你也能赚到600万》出自一位与学生倾心交流的百万富翁教师之手。在这本书里,作者安德鲁·哈勒姆讲述了每个人都应该在课堂上学到,但学校根本就没教过的9大致富黄金法则。你将了解如何规避恐惧和贪婪的陷阱,还有那些想把他们的手伸进你钱包里的人以及怎样像一个百万富翁那样去花钱,用最理性的方法去投资。正是凭借这些永不过时却简单易行的规则,作者在三十几岁就成了百万富翁。现在,该是你来体验这一切的时候了。

内容推荐

“草根巴菲特”手把手教你做百万富翁。致富很难?他怎么能轻松做到?一个私立学校的英语教师,只领微薄的薪水,何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变身为现金资产超过600万的富翁?安德鲁·哈勒姆不是“富二代”,没有专业的投资背景。他从不过度消费,19岁开始投资,遵从一些简单易循的原则,三十几岁就拥有豪车别墅,百万家财。致富很易?为何财却不理你?月入6000,为何仍然入不敷出?省吃俭用,工作三五年为何还是存不到钱?已经开始理财,为何账户收益甚微?

秘诀就在《拿工薪,三十几岁你也能赚到600万》里,尽早投资、对自己花掉的每分钱负责、每年花60分钟调整投资组合、购买指数基金、远离理财顾问……投资早走一小步,财富多跑一大步!

《拿工薪,三十几岁你也能赚到600万》告诉你:无关起点,用对方法;即使稍晚一步,你也能成为百万富翁!

目录

自序 理财DIY,保卫你的钱包

致富黄金法则一:要做富翁,就要像真正的富翁那样花钱

 消费前,先分清“想要”和“需要”

 非要买车时,怎样最省钱?

 还得起翻倍房贷时再买房

 养成“负责任”的消费习惯

 像富翁那样花钱,你也可以成为富翁

致富黄金法则二:复利:攒钱要狠,投资要早,时间要久

 利用复利,让钱加速倍增

 无论18岁还是50岁,赶快开始投资吧!

 先投资后消费,才能滚出第N桶金

 股市不相信眼泪,但相信时间

致富黄金法则三:买指数基金,不只保本,还要稳赚

 别让属于你的78%的利润被他人偷走

 多位投资高手力荐指数基金

 主动基金VS指数基金,到底孰优孰劣?

致富黄金法则四:远离盲目和贪婪,才能拥抱高收益

 保持理性,也就保住了10%的平均收益

 股市的走势你别猜

 赢利150%?快躲开科技股泡沫!

 下跌的股票就是打折商品,赶快抢购吧

致富黄金法则五:备好“投资组合”降落伞,股市下跌稳着陆

 买债券,为你的钱保个险

 调整投资组合,股市崩盘也可获利

 把你的指数投资组合“全球化”

 “懒人投资组合”:一年只调整一次

致富黄金法则六:试试“全球指数”,把鸡蛋放进更多篮子里

 美国指数:调整组合、以丰补瘦

 加拿大指数:甩掉成本,轻装上阵

 新加坡指数:低成本、巧配置

 澳大利亚指数:多重组合,投入越多,收费越低

致富黄金法则七:捂紧钱包,躲开理财顾问的“糖衣炮弹”

 如何识破理财顾问那些小伎俩?

 指数基金让“理财精英”甘拜下风

 武装到牙齿,全力抵抗金融“剥削”

致富黄金法则八:投资领域诱惑多,理性抵制是关键

 看清投资荐股报告背后真相

 谨慎投资GDP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

 “炒黄金”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瞪大眼睛,看清投资杂志真面目

 对冲基金:偷富人钱包里的钱

致富黄金法则九:当股票非买不可,请用“10%投资选股法”

 学习巴菲特纵横股市的秘诀

 首先要了解你不知道的是什么

 识别优质企业、选择绩优股

 像私家侦探那样收集一手信息

 与债券收益率比较,决定买进时机

 满足两大条件,该出手时就出手

附录1 中国指数基金产品名录

附录2 利用本书方法购买中国被动式指数基金范例

附录3 投资中国被动式指数基金小贴士

试读章节

致富黄金法则一:要做富翁,就要像真正的富翁那样花钱

30岁的时候,我还算不上富人。但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装富,而且很简单:租一辆保时捷,借一大笔钱买一幢外观华丽的豪宅,去全球旅行并住五星级酒店。我可以让所有看到我的人都以为我是富豪,或者也可以凭着银行贷款和信用卡源源不断的资金输送来维持光鲜的生活。但表象总是和事情的本质存在差距。

理财故事

住豪宅,戴“劳力士”,存款不足150!?

2004年,我在新加坡给一个小男孩做家教。每周六,他妈妈都会开车把孩子送到我的住所。她开的是最新款的“捷豹”跑车,在当地的价格高达25万美元以上(新加坡的轿车价格非常昂贵)。他们住的是豪宅,妈妈戴的是“劳力士”。我认为他们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富人。

几堂课之后,该女士拿给我一张支票。她满脸笑意,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刚刚过去的海外假期,也对我在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关心千恩万谢。

她开出的支票面额是150美元。揣着支票,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她前脚刚离开,我后脚就登上自行车,飞也似的径直奔向银行取钱。但事情却让我大跌眼镜:支票竟然遭到银行的拒付,因为她的存款账户余额不足150美元!当然,任何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遭遇如此尴尬事件的概率无异于加德满都全城断电。我真担心她会在这时打来电话恳求我等一周,等她的支票账户充上资金再去兑现这张支票。最终,我选择了知难而退,直接告诉她,我不能再给她儿子做家教了。

你能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毕竟,她应该非常富有:开“捷豹”跑车,住着顶级豪宅,戴着“劳力士”,丈夫又是一位投资银行家,家里的游泳池或许都是用美钞铺成的。但我又忽然意识到,或许她根本就不是什么有钱人。手里拿着一张大额支票,过着海湾皇族般的生活,并不能说明他/她一定就是富人。

消费前,先分清“想要”和“需要”

如果我们对致富有兴趣的话,就应该像医生那样发一个“希波克拉底誓言”:切勿造成伤害。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能得到满足的时代。假如你挂念此时此刻身处地球另一边的人,一个短信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你想购买某种商品,而且希望送货上门,只需打个电话,再输入你的信用卡号码,即使没钱付账也没关系。

就像那个住在新加坡、貌似极端富庶的美国家庭一样,如果我们一心只想着怎样挥霍自己根本就没有的钱,只会损耗我们未来的财富。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故事随处可见。

要在财务上远离危险,我们就必须积累资产,而不是负债。能让人终生受用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少花多赚,然后再用剩下的钱理性投资。但太多的人却没有区分清楚什么是“所需”,什么是“所想”,也因此损害到他们的“财富健康”。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一出校门便找到一份能让自己衣食无忧的好差事,然后就走上了过度消费之路。最初往往是无意而为之,或许只是用手头的信用卡买了一张新餐桌,但马上发现餐盘和刀具不配套,于是换掉;接下来是长沙发,越看越觉得和优雅别致的餐桌不搭调,不过,好在还有Visa卡(信用卡),谢天谢地——该是换掉这个破沙发的时候了。但没过多久,这些亲爱的朋友又注意到,旧地毯根本就配不上新沙发,于是,他们开始在五彩缤纷的广告里疯狂搜罗,为他们的新沙发找上一张相配的波斯地毯。然后,他们开始梦想着再添置一套新娱乐系统,而后是全面装修,最后还有一次夏威夷豪华游。

与其说他们生活在“美国梦”之中,还不如说他们早已经深陷魔幻世界的梦魇而难以自拔。宙斯惩罚西绪弗斯(Sisyphus,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因为卓尔不凡的智慧惹恼了众神,作为惩罚,双目失明的西绪弗斯被判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但每次都要承受大石头滚回山谷的结局。——译者注)的方式,就是让他不断把巨石推上山,而每当接近山顶,巨石就会滚回山脚。不良消费习惯也让很多消费者面对着同样残酷的恶性循环。每当债务快还清的时候,他们就会忍不住给自己一点奖励。这就让负债的“西绪弗斯”巨石越滚越大,最终把他们推入永不见天日的深谷。

攒钱买东西(而不是以信用卡购买)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早已过时了——至少今天的很多消费者是这么认为的。而结果自然不难想象,21世纪给了我们堆积如山的负债,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负债藏起来,让我们的外表依旧光鲜靓丽。

在学习投资积累财富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习如何攒钱。如果我们想凭借中低收入者的薪水致富,那么,我们就不能做一个平庸的投资者。我们必须彻底摈弃那些令很多人吃亏的消费习惯。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仅在2010年,美国家庭的人均信用卡负债就高达7490美元。而《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商业版在2011年的一篇报道中则指出,23%的美国人为购买按揭房产而欠下的负债超过其房产市值。在内华达州,66%的房产所有者即使卖掉自己的房产也不足以清偿抵押贷款。

而这恰恰是最有趣的地方。你或许会以为,只有那些低收入的工人才会入不敷出。但你不妨看看这些:

1973年以来,美国畅销书作家、理财分析师托马斯·斯坦利(Thomas Stanley)一直对美国富人进行调查他。他发现,在美国,大多数市值达到100万美元(截至2009年)的房产并不属于百万富翁。相反,绝大多数价值百万的房产均以抵押贷款购置,而且房主均属于崇尚高消费之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符合百万富翁基本标准,即拥有的净资产价值达到100万美元的美国人,90%居住在价值不到100万美元的住宅里。

假如理财这个问题也存在所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那么,很多人会对自己食言。如果你确实家财万贯,大手大脚当然不碍事。但是,不管一个人的薪水有多高,如果失业时他不能依旧活得滋润惬意,那就只能说明他并非真的有钱。P6-9

序言

理财DIY,保卫你的钱包

如果你正在进行职业规划并想借此致富,那么,某些传统意义上的高收入工作一定会让你垂涎欲滴。它可能是律师、药剂师、商人或牙医。也就是说,如果想成为富人,很少会有人选择我的行当。我是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典型的中低收入者,但是在三十多岁时,我却变成了没有债务牵挂的百万富翁。

我并没有让自己的钱承担额外的风险,也没有从任何人手里继承过一分钱。在大学期间,我自己支付了全部学费。我凭什么能独立承担自己的学业费用,而且还能在三十几岁时成为一个没有负债的百万富翁呢?我很幸运,从很多金融奇才的身上学到这些智慧(或者说因他们的成就而受到启发),他们让我掌握了那些在高中时代应该学到的东西。金融理论对大多数高中生而言算是奢侈品,因此,你自己或许就是一个被当下教育体系扼杀掉的百万富翁。我创作这本书的目的,无非就是帮助你悟出其中的奥妙。

作为一个高中学生,你在上代数课、英语课、历史或者生物课的时候,是否也很想知道:“我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对我未来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益处呢?哈姆雷特的独白、三角学里的公式或是死猪仔的内脏结构对于我们在课堂外的生活有用吗?”这些问题显然难以回答。

但财富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和小猪解剖或是令人头疼的代数公式不一样,每个人都会因掌握财富之道而受益。但实际上大多数家庭都不喜欢把谈论金钱当做日常话题。你是否还记得,父母曾告诉过你,他们用了多长时间还清房款以及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是否向你解释过怎样用信用卡,以及你家财产的投资明细?他们是否提过当初是怎样选择汽车的?如何支付车款,或是要为汽车和收入支付哪些税种?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什么也不会告诉你。

即使没有受过正规的理财教育,学生们也能从名牌大学拿到令人羡慕的学位,但他们的理财知识可能还不如初中生。一旦进入职场,他们可能就不得不在残酷冰冷的现实世界里“赤身裸奔”。

但千万不要因为屁股冻得冰凉而去埋怨父母、高中老师或是大学教授。因为若干年以前,他们走出家门时,也是这样一脚踩进寒冬的冰雪。

缺乏投资规划和糟糕的理财教育,让很多人陷入了只会花钱不会理财的尴尬境地,更要命的是,他们还总想着和那些同样不知理财为何物、花钱如流水的邻居攀比,丝毫不愿落后。

你要是想致富,绝对不能染上你的邻居的坏习惯。你不能像他们那样去花钱,或是像他们那样去借钱,更不能像他们那样去投资。

帮助你的邻居投资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理财顾问,他们一味向你鼓吹发财梦,或至少会让你去憧憬相当可观的退休金。但更多的理财顾问就像英国诗人乔叟(Geoffrey Chaucer)在《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里塑造的有钱的赦罪僧,两者间唯一的区别在于:在这些赎罪僧用天国回报的许诺榨取朝圣者的钱财时,至少他们的收益还是一览无遗的,而现今你根本不知道花了多少理财顾问费。绝大多数理财规划师不会真正在乎你的利益,不管他们表面上对你多么亲切友善。但是学校并没有教我们这些东西,因此,你经常会发现自己买错了理财产品,而腰包里的钱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了别人的“梅赛德斯-奔驰”。这本书将教给你的,正是如何避开这些陷阱。

但是,市面上有数以千计的理财类书籍,你为什么还要劳神费心地看这本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还得告诉你,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的很多教师同事都知道,除了教英语之外,我还发表了很多关于个人理财的文章,其中有两篇还得到了加拿大“全国出版奖”(National Publishing Awards)参选作品提名。因此,他们就请我传授一下投资方面的技巧。但是,有限的几次研讨会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我就想找一些最简单但却能说明理性投资概念的理财类书籍,买上几箱送给同事们当礼物。

我确实这么做了,最终挑选了12种书,并购买了80册。然后,就像给学生上课一样,我和同事们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他们的心得。

这时有一个问题出现了。财经作家们使用的术语常常像希腊语或是象形文字一样晦涩难懂。很多财经作家似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写的东西绝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因此,我需要通过另一种不同的载体来延续自己的理财教学。于是,我在100多位朋友和同事的帮助下创作了这本书。我们的免费理财课还在继续,但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的问题似乎比答案更多,因为我想知道,拥有大学教育的普通人是怎样理解金钱的,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找到最广泛的听众。

在创作《拿工薪,三十几岁你也能赚到600万》一书时,我与许多对投资感兴趣的非金融界人士共同探讨,分享感受。他们把理解掌握的内容和疑难点都反馈给我,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做必要的修改,以解释一些金融术语,或是干脆避免使用这些术语。

最后,这本书水到渠成了,出自一位与学生倾心交流的百万富翁教师之手。在这本书里,我讲述了每个人都应该在课堂上学到,但学校根本就没教过的9大致富黄金法则。你将了解如何规避恐惧和贪婪的陷阱,还有那些想把他们的手伸进你钱包里的人以及怎样像一个百万富翁那样去花钱,用最理性的方法去投资。正是凭借这些永不过时却简单易行的规则,我在三十几岁就成了百万富翁。现在,该是你来体验这一切的时候了。

书评(媒体评论)

期待股市下跌?这听起来似乎违反常识。但本书作者用实践证明:想要赚大钱,就应该在熊市末期大举买入“打折”的股票,如同趁商场大甩卖时“血拼”。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理财成本,脚踏实地地打好财富基础。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大霄

本文作者以其投资实践告诉读者:不要幻想一夜暴富,而要认识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则、利用金钱增值的规律踏踏实实地投资理财,才能过上真正富足的生活。他分享了一个非专业人士的专业经验,比很多专业人士更真诚,更值得欣赏。

——中国个人理财专家 毛丹平

“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的投资书籍会给人思维的冲击和实战的利器。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该书这两条都具备了。其中既有“复利:攒钱要狠,投资要早,时间要久”等金玉良言的投资理念,也有玩转指数基金等投资撒手锏。显然,作者是个投资基金和股票的高手,其内功非常深厚。开卷有益,你还在等神马?

——中国证券报金牛基金周刊副主编 杨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