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瞾终于登上了皇位,女皇帝在之前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呢?我们且从这里作为下册的开始吧。
一、大封诸武
虽然女皇帝史无前例,但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和所有的男皇帝并无区别。
她立武氏七庙于洛阳,追尊武氏始祖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妻姒氏为文定皇后;周平王少子姬武为睿祖康皇帝,妻姜氏为康睿皇后;五世祖太原靖王武克己为严祖成皇帝,妻裴氏为成庄皇后;高祖武居常为肃祖章敬皇帝,妻刘氏为章敬皇后;曾祖武俭为烈祖昭安皇帝,妻宋氏为昭安皇后;祖父武华为显祖文穆皇帝,妻赵氏为文穆皇后;父亲武士獲为太祖孝明高皇帝,母亲杨牡丹为孝明高皇后。
同时又封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武士護哥哥的孙子武攸归、武重规、武载德、武攸暨、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攸望、武攸止等为郡王,诸姑姊妹为长公主。
想来武瞾的亲姐姐武顺和早死的亲妹妹也都得到了长公主的封号,很可惜,这个封号是什么笔者没有找到相关的史料,不知道哪一天会出土一块墓志铭来解开这个秘密。
武承嗣是武士彟次子武元爽的长子,原本是作为武士彟的法定继承人继嗣武士彟的,所以他的地位向来是最高的;武三思则是武士彟长子武元庆的儿子,他有两个哥哥,一是武审思,被封为申王,一是武再思,被封为蔡王,但历史上对这两人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推测这两人可能早亡;所以按照当时的宗法关系,武三思才是应该继承武士彟的,武曌虽然选择了武承嗣来继承,但对这位名份上更重的武三思也同样非常器重。武三思心里很不服气,但他的势力又不如武承嗣,只好暂时忍着。
武家封王当中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就是武攸暨。他是武士彟兄长武士让之子武怀道的儿子,为人沉静敦厚,待人接物非常有礼,且是个翩翩美男子,他也是太平公主的新任丈夫。太平公主原来的丈夫薛绍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死在狱中,太平公主寡居,太平公主和薛绍有两子两女,长子薛崇胤,次子薛崇简,大女儿嫁给唐氏,小女儿万泉县主生于垂拱三年。
不久之后,公主再嫁武攸暨,通鉴这本书把太平公主再婚的日子定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可是近年出土了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的女儿武灵觉的墓志铭,武灵觉死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年五十,上推武灵觉当 生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则太平公主再嫁武攸暨的年代就不会是天授元年,否则他们的女儿怎么前一年就出生了?难道真是私生女?依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的个性都不大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所以公主再嫁武攸暨的时间应该不是在天授元年,最迟都在永昌元年,甚至有可能是在垂拱四年薛绍死后不久。
武攸暨是太乎公主自己看上的,可是他已经有了妻子李氏,而且据说武攸暨和李氏感情甚好;这难不倒武则天,她派人把李氏赐死,让武攸暨摆脱了婚姻的约束,然后把太平公主塞给他。武攸暨不敢不接受,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作出太强烈的反抗。太平公主虽然成为了武攸暨的妻子,但她并没有搬去武攸暨那里,反是武攸暨搬过来和太平公主住在一起,后世有的人认为这就像是入赘一样。
其实事实不是如此,汉朝制度,公主不别居,尚公主者来公主府成婚,所生之子袭母爵为侯,比如说公主的封号是武安公主,那么公主的儿子就是武安侯;至于驸马什么爵位,朝廷从不过问,因为公主之子不继承驸马的爵位。虽然唐朝制度和汉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只有公主府,绝无驸马府,不仅汉唐如此,宋元明清也是如此,所以说从来只有公主府,由来绝无驸马府。影视剧里挂个驸马府的牌子只是证明了编导的无知而已。娶金枝玉叶的公主那不叫娶,那叫尚公主。基本上唐朝有一点和汉朝相同,就是驸马婚后通常都是搬过来与公主同住的,个别情况或有不同,但大多数都是如此,所以武攸暨搬到太平公主府来居住在当时也不算什么太出格的事情。P1-3
记得我大约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父母去看电影,电影的具体内容我是记不得了,不过里面好像是提到了皇帝,散场之后,我问母亲:“为什么皇帝一定是男的?有没有女皇帝?”
妈妈说:“有,只有武则天一个女皇帝,她是正式登了基的。像慈禧太后一辈子也只是个太后而已。”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了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知道武则天是怎么做成皇帝的。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我看了第一部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就是香港冯宝宝版武则天,我还一度相信这部戏是真的,后来听传统的评书《唐宫女祸》《薛刚反唐》,那时候我就想,武则天真是这样的吗?于是开始搜集历史书来看,我看的第一本关于真实武则天的历史书就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上下五千年》,只是那本书太简略了。
我第一次看到的关于武则天的正史是《新唐书》,当时我就在想:武则天真的有这么坏吗?如果她真的这么坏,为什么还能够稳稳当当地做稳这个女皇?为什么在《历代帝王传奇》这本专门收集中国古代皇帝们的传说故事的书中,基本上都是称赞女皇的?而像朱元璋康熙乾隆之类的皇帝,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很多都是在讽刺嘲笑的?是百姓的看法不合符历史还是历史书的记载有问题?
年龄渐长之后,细读各版关于武则天的史书,发觉有这么多前后矛盾,晦涩难解之处,于是带着好奇心和求真求解的心理去了乾陵,听到乾陵人对武则天的崇拜,听到他们对武则天很多秘密的解说,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看法!与历史记录完全不同的看法,普通人的看法!
站在武则天的无字碑下,蓦然升起一种悲怆的心理,为什么史书和民间对武则天竟然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武则天?
乾陵的夜色苍茫,在离开乾陵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有人说,武则天让天下老百姓吃饱了饭,我突然醒悟,史书和民间为什么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原因其实很简单:史书的着眼点是武则天的道德,而且是封建道德,是女人不可以当皇帝的金科玉律;而民间的着眼点却是武则天是皇帝,是个真正的皇帝,是个能够为天下百姓做实事的皇帝!甚至一度觉得,在我身后说话的人是不是武则天本人?因为他说到的是问题的实质!
于是废寝忘食地读史书,仔细推敲史书中的蛛丝马迹,联系在乾陵所见到的一切,前后三年,写了这本小书,除了分析一了些历史书上明显的对武则天的诋毁之外,还特别把重点放到了武则天的治绩之上,因为,这才是一个皇帝真正的本职!皇帝是管理国家的,不是道德模范,常常觉得奇怪,为什么要单单给武则天扣上道德的大帽子而对于其他的男性皇帝在道德上的问题轻描淡写?如果一位男性皇帝受到了史书道德上倾盆大雨的攻击,只有一种可能:这位男皇帝的王朝比较短命,如果他的王朝相当长命,道德问题基本上就被忽略不计了,甚至会为他百般辩护。武则天没这个运气,她是女皇帝,她的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她的儿子只认父亲血统而不认母亲血统,大周帝国一世而亡,她太鹤立鸡群独一无二了,所以指望那些恪守封建道德的男性史官们客观而真实地记录她的历史太难了,最好笑的是,史册中动辄就加上天下人如何如何看的大帽子?可是人数最多的下层百姓难道他们不算天下人吗?为什么这些“天下人”和史书上的“天下人”看法迥异?何况写史书的人你又凭什么代表天下人来说话?
我也是“天下人”之一,但我只选择代表我自己,天下人太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我不会也不能像史官那样大言不惭地将我自己的想法加入您的思想中去。
如果您认为我的文字还值得一读,愿你我成为知音,我们一起讨论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女性。为她洗去身上的污水,还愿她作为一个皇帝的本来面目。这,正是我写作这本小书的目的。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一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请朋友们不啬赐教,对指出我错误的朋友,我非常的感谢。
她是女皇帝,她的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她的儿子只认父亲血统而不认母亲血统,她的王朝一世而亡,她太鹤立鸡群、独一无二了,这就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女皇武则天。
古风所著的《女主天下(女性视角下的女皇武则天下)》站在女性的视角来写这位空前绝后的女皇,且《女主天下(女性视角下的女皇武则天下)》力图作个尝试,对武则天称帝后的人生与政绩作一个梳理,还原武则天后半生的本来面目。
古风所著的《女主天下(女性视角下的女皇武则天下)》以武则天开始称帝作为切入点,按照时间和事件的顺序,从“凤临天下”、 “酷吏政治”、 “好杀”,到“立储的困惑”、 “文治武功”、 “政坛博弈”,直至最后的“神龙惊变与归宿”,重点分析、挖掘和总结了武则天在这个时期的历史环境、重大事件、竞争策略和成功法则。
本书附录了中国及世界女执政者和女王生平及主要政绩,使武则天的政绩与她们有所比较;又附录了历代人士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传说故事等,旨在还原一个真实全新的武则天、一个成功君王的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