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民主(薛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作者薛涌,和林达一起被列为第三代把美国介绍给中国的学者。本书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新闻媒体、公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更加全面、立体化的阐释美国民主生活。
作者说,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十六年,头疼的事情很多,愤怒的事情很多,搞笑的事情也很多。民主里面有贪污腐败,有二奶,有苛捐杂税,有繁文缛节,有莫名其妙的法规章程。民主社会有句名言:“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可惜的是,民主社会的媒体偏偏又新闻量最大,仿佛是高分贝的噪音,吵得你神经崩溃。但是,也恰恰是民主社会,能让这些不中听的声音以最大的音量发出来。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只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丘吉尔说:“民主是最坏的政府形式——除了那被一次次地尝试过的政府形式之外。”《坏民主(薛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的立意,也在于以丘吉尔的“坏民主”的尺度衡量民主。作者说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十六年,头疼的事情很多,愤怒的事情很多,搞笑的事情也很多。民主里面有贪污腐败,有二奶,有苛捐杂税,有繁文缛节,有莫名其妙的法规章程。民主社会有句名言:“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可惜的是,民主社会的媒体偏偏又新闻量最大,仿佛是高分贝的噪声,吵得你精神崩溃。但是,也恰恰是民主社会,能让这些不中听的声音以最大的音量发出来。
《坏民主(薛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由薛涌编著。
我能睡你的床,为什么不能抢你的官?
◎占领华尔街
银行凭什么要放贷
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组织者声称将蔓延到美国上千个城市,甚至可能全球化。这是否可能实现固然还有待时日的检验,但这一运动确实正在成为一种不可低估的政治力量。
怎么评价这一运动?奥巴马谨慎地承认其反映了民众的挫折感。共和党人则众口一词地谴责,甚至称之为“暴民”。国内市场派经济学家们则附和地称之为“民粹”。其实,一个运动的成分很复杂。论者完全可以盲人摸象一般地抓住一点不计其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各取所需。在我看来,这一运动有相当的正当性,也有非常强的民粹主义成分。这里不妨两面各打五十大板,也显示其中的复杂之处。
这次出来公开支持占领华尔街的,有左翼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和克鲁格曼。其中,斯蒂格利茨跑到现场面对示威者抨击银行说:“经济危机中纳税人帮助银行摆脱困境,银行理应随后恢复贷款,然而他们恢复的却是自己的奖金!”
在我看来,这段讲话本身,就是理性和民粹情绪的大混合。富人纳税太少,银行家收入太高,这些我都同意。这些都是华尔街抗议活动的正当性所在,不妨后面再论。但银行凭什么恢复贷款?我个人2009年买房,因为房贷利率不断下跌,前后申请过三次贷款,银行都给我贷款呀。但是.一个负责的银行,绝对不能给任何人贷款。
不要忘记,这次经济危机就是次贷的崩溃所造成的。所谓次贷,是银行不按标准比照你的收入水平胡乱贷款。大家算计的是房价反正不断地猛涨.你没有首付就买了房子,日后支付不起房贷,就把房子高价卖了,还小赚一笔。来回几次,你就发了。当年确实有人这么发了。这在无房户中引起了恐慌,觉得自己今年不买房子,就永远买不起了。这大概也是中国大城市居民非常熟悉的心态。结果,大家不惜代价买房子,吹起了房地产泡沫。最后维持不住,泡沫崩解,全球都进入了半个多世纪前所未有的。大衰退”。
房市泡沫的崩解,引起次贷危机,一些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成百上千亿美元的资产瞬间就玩儿完了。盲目贷款的银行,顿时成了万恶之源。这本身并不错。但是,一般老百姓在这个过程中难道没有责任吗7比如,在房市泡沫中,有许多人年收入就区区5万美元,但敢出手购入50万美元的房产,并且没有首付。这是任何靠谱的家庭财政顾问都承认的非理性行为。有些人为了达到目标,还虚报收入,买下明明买不起的房子。银行盲目贷款当然不对。但银行在这里扮演的角色不过是个毒品贩子,吸毒的还是买房的人。等房市泡沫破灭后,这些房主发现自己贷款50万买的房子实际价格还不到40万,于是把钥匙扔给银行:房子我不要了。我犯不上为了不到40万的房子背上50万的债务。美国的法律,对这种借钱不还的违约者几乎没有什么惩罚,最多信贷声誉受点影响,导致日后贷款利率高一些。但是.这种信贷信誉,七年内大致就可以恢复。况且现在大家都这么做,更是法不治众,购房违约者信贷信誉受的损失微乎其微,等于鼓励大家都这么做。有的房主公开说:这房子买赔了。凭什么我赔?扔回给银行,我大不了再等七年,到时候照样可以用低利率贷款、以低价格买个同样的房子。
墙倒众人推,大家都这么做,银行能不赔、能不倒吗?银行早应该知道规矩,谨慎贷款,事后也当然要首先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但是,那些违约的房主并非没有责任。可惜,美国的许多违约房主不仅不为自己的违约有所歉疚,甚至因为丢掉了房子而暴怒。许多房主违约后成心破坏房子,那心态是:反正这房子不是我的了,别人也别想有什么好果子吃。作为对应,银行还不得不推出政策,奖励那些退回房子又不进行破坏的人几千块钱。那分明是在说:“谢谢你没抢银行!不为强盗就该有奖金。”
如今痛定思痛,银行当然免不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如今美国的失业率在9%以上,许多人没有工作,拿什么买房子?银行看住自己的钱,谨慎放贷,这正是从次贷危机中学到的教训。怎么反而成了银行的罪过?这种老百姓总是有理、银行总是没理的逻辑,确实是民粹主义情绪。这种情绪掩盖了一个事实:美国经济经过这一灾难,要反省的不仅仅是华尔街,普通老百姓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过去的贪婪行为。这毛病不改,日后再犯怎么办?
右翼的民粹
“民粹”一直是右翼用来攻击左翼的词汇。其实,右翼民粹在当今的美国也非常盛行。不要忘记,领导“右翼帝国”的布什,就是个民粹总统,其支持者集中在南方文化较低的地区,特别是没有上过大学的群体中。这就把共和党从华尔街精英党转化为大老粗党。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奥巴马最近的讲话遭到保守派的“群殴”。他讲的无非是:美国本是个伟大的国家,但最近变得有点软了。在过去几十年,我们不具有我们所需要的竞争力。现在我们需要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此言一出,共和党的几个总统候选人就群起而攻之。罗姆尼大声疾呼:“我们美国人民有的是硬货,但我们有了个软总统。不是我们变软了,而是他骑在我们肩膀上,而且太沉重!”
自由派评论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时代》周刊的专栏中立刻反唇相讥:总统讲的一切不都是事实吗7数据在那里摆着。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对44个国家过去10年中提高竞争力的努力进行评估,美国排在倒数第二。十年前,美国大学生在适龄人口中的比例冠居全球,如今下跌到第九,而且仍在下跌中。大学教育中的“硬货”也越来越少。比如,2004年美国授予的学位,仅6%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德国的这个比例是16%,日本为20%。在2008年一2009年,美国大学里学心理学的比学工程的要多,学健身的比学物理科学的要多。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美国的科学与数学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仅排名第51。美国车竞争不过日本车和德国车,难道没有理由吗?P17-20
本书的名字,出自丘吉尔的一句名言:“除了那些被一次次地尝试过的政府形式之外,民主是最坏的政府形式。”这是丘吉尔1947年11月11日对英国下院讲的。他领导英国抗击希特勒,最终获得了胜利,本应该成为捍卫民主的英雄。但是,在战后的选举中,他竟然失去了权力。据说,他听到自己败选的消息时正在洗澡,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们有权把我踢开。这是民主!”
这一故事成为佳话的重要原因在于,丘吉尔深陷绞心的政治挫败,面对“不知感激”的选民,明明拥有所有的理由来怨恨。但是,他却以幽默和智慧战胜了内心的挫折感,避免了自我膨胀的陷阱。要知道,历史上许多英雄,之所以最后都顶不住专制权力的诱惑,就是因为他们自我膨胀到了把自己凌驾于众人和传统之上。丘吉尔的话,则是英国普通法民主传统的经典演绎:不管你多么不喜欢结果,你都要尊重产生这一结果的程序。不管你成就了多么伟大的业绩,这一程序所蕴涵的智慧,也超出了哪怕是最大的个人智慧。
与这段佳话对应的,则是最近在中国不时听到的关于民主的议论。比如,郑永年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起了邓小平说过的话:中国到下世纪(现在看就是本世纪了)中期要实现民主。如今中国正在探索政治改革之路,郑先生此时把邓小平这段几乎被人们忘记的话搬出来,本来非常有意义。不过,郑先生接下来的话,就有些令人疑惑了:“中国有人说,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有些武断。好的民主才是好东西,坏的民主比什么都坏。我们看民主时,不能光看欧美好的民主,非洲、拉丁美洲、亚洲有些国家的民主,更像是劣质民主。没有人能够保证,中国民主化了就是优质的民主,而不是劣质的民主。”
当然同意,中国不能发展“坏民主”。其实,从购买汽车、飞机,到选择朋友、配偶、制度,坏的东西都不好,谁不要挑好的呢?这话本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是,由此一定引申出“坏的民主比什么都坏”,就需要斟酌了。
一般而言,人们把民主和非民主社会相比,总能看到世界最繁荣昌盛的国家实行的是民主制度,由此得出“民主是好东西”的结论,并非什么武断。这是往好比。往坏进行比较,似乎很少有人作过。所以郑永年先生一句“坏的民主比什么都坏”就显得很惊世骇俗了。这话是否经得起推敲呢?我们不妨看看事实。
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这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世界最穷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津巴布韦,还有我们所熟悉的朝鲜,哪个属于民主国家?当然,布隆迪等有民主制度的国家确实也属于最穷之列。但稍微看看其历史就知道,这种贫困并非民主制度带来的,而恰恰是因为没有民主、长年内战的结果。中国人最爱讲的就是印度。比如,茅于轼先生就曾如是说:“印度这样的民主还不如没有。我们没有民主,但是我们比印度搞得要好,经济搞得好那关系就太大了。印度还有人挨饿,马路上有要饭的。中国也有乞丐,但他不要饭,要钱。北京的乞丐你给他个馒头他才不要呢,印度的乞丐他就是要饭、要吃的。你知道什么叫要饭吗?就是肚子饿。新德里就有饥饿的问题,但中国没有饥饿的问题,这当然大不一样。印度作者去过两次,作者觉得印度比中国差得太远了:它有民主,但它这个民主发挥的是民主的坏处,没有发挥什么好处,它没有解决民族、宗教这种纠纷。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印度没有这种方式,它只有表面的选举。结果,原先打的今天还在打。看印度的暗杀,从甘地开始,甘地、尼赫鲁的女儿,一个接一个地被暗杀。民国初年也有暗杀,以后就没有了。文革整死那么多人,也没有暗杀过。”这仿佛是在说,民主的印度还不如文革的中国!要知道,即使在美国,暗杀也时有所闻。肯尼迪兄弟、马丁·路德·金,不都是暗杀死的吗?但这既不能说明这样的社会不如文革时的中国,也不能把暗杀看成是民主的结果。印度的宗教、部族之纷争,以及长期的贫困,究竟是民主所导致的,还是其以种姓制度等等为代表的本土传统所造成的呢?如今随着民主制度的改善、旧传统的弱化,难道印度不正在好起来吗?难道印度换个非民主的制度就会比现在更好吗?难道那些缺乏民主制度、动辄就种族清洗的国家,比偶尔出现几次暗杀的印度要好吗?再看世界上排在头名的几个失败国家:索马里、乍得、苏丹、津巴布韦,又有哪个“坏民主”国家能比这些国家更坏呢?
看看历史和当今的世界,确实有很多民主国家表现并不佳。不过,古往今来,“比什么都坏”的绝对不是“坏民主”,而是要坏得多的非民主。是尼禄那样的暴君,是希特勒的集中营,是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
盲目崇拜民主固然幼稚,但走到另一个极端也非成熟。凭借我们的常识观察历史,破产的民主确实能带来许多灾难。但是,这种灾难,比起极权所系统制造的灾难来,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最近网上疯传王朔先生的一段谈话:“没选票,没土地,没政治权力的一群人,聚在一起高谈民主的坏处。我仿佛看到,一群太监在说性生活多伤身体,幸亏咱们阉了;或者是一群乞丐在说钱是多么肮脏的东西,还是咱要饭干净。”此话是否出自王朔之口,也许有待考证。不过,其愤激所透露的,却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在中国大讲“坏民主”之害,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中国什么时候受过“坏民主”之害?中国近二百年的大灾大难,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到军阀混战、大跃进、文革,哪个是民主造成的呢?
“民主是好东西”是句大实话。也许我们还应该加另外一句大实话:民主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人们为民主制度失败所付出的代价,比为非民主制度为恶或者失败所付出的代价,毕竟要小不少。也就是说,当民主是坏东西时,也赶不上一些暴君、专制的危害。
本书的立意,也在于以丘吉尔的“坏民主”的尺度衡量民主。作者在美国生活了十六年,头疼的事情很多,愤怒的事情很多,搞笑的事情也很多。民主里面有贪污腐败,有二奶,有苛捐杂税,有繁文缛节,有莫名其妙的法规章程。民主社会有句名言:“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可惜的是,民主社会的媒体偏偏又新闻量最大,仿佛是高分贝的噪音,吵得你神经崩溃。但是,也恰恰是民主社会,能让这些不中听的声音以最大的音量发出来。现在,就让我邀请读者和我一起看看这个乱糟糟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