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种手段,但管理更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管理就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坚强物质保障。老百姓的话说,什么事情你不“管”,它就不“理”你,可见管理也要严肃认真、富有心计,管理也是要冷热适度、体现人性化。在前几年的中韩学者论坛中,韩方学者从韩国经济振兴的模式出发,甚至喊出了“管理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见在现今社会,管理日趋重要,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用对人,做好事,是高效管人的前提;做榜样,树威信,是成功管人的条件;走进员工,沟通才有凝聚力;上下同心,当好领导管好人等。
合格的管理者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懂得如何协调工作、抢前抓早;合格的管理者总要做到严格要求,严密制度,严守纪律,勤学习,勤调查,勤督办;合格的管理者总能做到以共同的目标园结人,以有效的管理激励人,以自身的行动带动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办事讲效率。管人不整人,用人不疑人。用真情和爱心去善待每一个同事,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给他们一个经营发展和能力创造的宽松空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一个企业中,树立什么样的人做榜样,鼓励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既关系到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关系到员工的激励与管理。在这里我们着重探讨榜样与员工激励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榜样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精神榜样,另一种是现实榜样。一般说来树立精神榜样比较容易,因为这些人有特殊性,与普通人差别巨大,属于不平凡的人。而树立一个现实的榜样则比较难,因为差异性小,没有非常特别的地方,只是比别人做得好一点而已。由于历史上和文化上的原因,我们很喜欢树立精神榜样,希望用“觉悟高”的人来影响“觉悟低”的人,而忽视现实榜样的威力。
所谓精神榜样是指那些不计个人得失,大公无私,任劳任怨,一心一意努力工作的员工。这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和个人梦想,有时候甚至愿意牺牲短期的(几年或十几年)个人利益,即人们常说的卧薪尝胆。这些人一般都有超常的自我激励能力和耐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以属于“非凡”的人物,其事迹自然非常感人,甚至有传奇色彩,很容易成为“典型”。但是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很难要求其他人也这样做,因为这种人可遇不可求。我们曾经讲过,人生金字塔有五个阶段的追求,精神榜样所追求的是最高层的境界。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低层次需求没有满足之前很难追求高层次的目标,这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绝大多数都摆脱不了这个自然的规律,只有“非凡”的人物才能突破这一点。
与精神榜样不一样,现实的榜样则是那些“凡人”。那些出色的但是又务实的普通员工,这些人工作认真,富有成效,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并没有非常特别的地方。他们给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其他人公认的优秀员工。这些人既看重长期利益也兼顾短期利益,而且不想牺牲眼前利益来换取并不确定的长远利益,或者与其他人拉开距离。他们追求的是与企业共同发展,并得到合理的回报。这些人心态比较平和,目标比较现实,是企业依靠的中坚力量。
作为职场上的管理层,能够建立良好的榜样,使下属对你的作风和能力表示敬佩,从而获得同事们的支持,这也等于提升了个人的职场号召力。
能够成为员工同事们的学习对象,为他们做出榜样,可先从下列4点开始实践:
1.言而有信
上级对下属所许下的承诺或答应解决的问题,必定要兑现,就算是一时间无法办到,也要马上诚恳地向同事们说明原因。切勿不了了之。管理层言而无信,便会做成与下属关系恶化。
为了做到言而有信,说话内容要符合实际,还要跟进状况是否能够兑现,为实现诺言而做出见实效的努力。
2.一视同仁
上级对下属不能存有偏袒之心,不能够以不同的尺度来量度同事们的努力。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才可以得到下属的支持,避免企业内产生怨言,大家就变得一盘散沙。为了做到一视同仁,应该保持坦荡公平,对事不对人,不存有偏心,自然获得同事支持。
3.以身作则 下属们往往会模仿管理层级经常迟到早退,每日的午餐时间,往往饭后迟迟不返回办公室,而且办公时间打私人电话,而且一讲电话便是大半个小时,下午茶的时候更在茶水间高谈阔论!相信下属们也会有样学样,最后办公室会变成什么模样呢?为了做到以身作则,切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树立榜样以便下属学习。
4.实事求是
上级要敢于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如果在下属面前过分地保护自己的“颜面”,而且处处护短便会令下属们看不起。
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应该在处理那些做得不好的工作时,责任在自己便敢做承担,有错便应该检讨并且努力改善。切勿把责任推卸给下属,遇到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亦应要敢于说:“我不清楚!”然后再去找寻答案。作为一位管理人,可谓任重道远,职位愈高,愈要给下属们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P60-63
在管理学当中,如何管人恐怕应是最难、最大的学问。因为人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有七情六欲,有爱恨悲愁,而且永远是动态的。今天情绪好,不一定明天情绪也好;现在情绪好,不一定过一会儿情绪也佳;现在想的是这个问题,但马上可能又会考虑其他的问题。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思想是不可触摸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去感知、去体会。因此,要完全掌握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的,即使神仙也做不到。
经理经常要面对这样的难题:下属绩效差怎么办?下属闷声不响怎么办?下属牢骚满腹怎么办?这些管人的难题。要求经理具有“人际沟通智能”(people—smart)。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际沟通智能”的核心就是强调要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常言道:“管人先管心。”善用“人际沟通智能”的经理,能够巧妙地处理管人的十大难题,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同时,提升员工以及企业的绩效。
使用“人际沟通智能”策略的管理者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掘他人最优秀的一面。他们懂得如何打开他人的心扉,而不是令人心存戒备、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们不制造紧张气氛,而是非常善于缓和紧张局面。他们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能够对那些不善于与人相处的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出现下述十种紧张局面时,“人际沟通智能”的作用体现得尤为突出。
赞美和鼓励对每个人的生命及事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事业发展过程中,赞美和鼓励会对人们的工作成绩产生直接、正面的影响;而“从内部培养并提拔人才”则是玫琳凯“领袖创造领袖”哲学的根基。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管理人,而不是做太具体的事。要用一定的方法,把大家的积极性与注意力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你指定的目标努力。而对于具体的情况与具体事情,下属最清楚,最专业。但有的管理者却总是认为自己样样精通,什么都行,下属的能力都一般。所以不谦虚,盲目自大,妄自菲薄。不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不虚心接受下属的建议,更不虚心向下属学习。
管理者可能是通才,但很多却做不到专才。因此,在专业面前,我们就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下属请教,向下属学习,并充分尊重下属的意见和建议。
管理是一种手段,但管理更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管理就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坚强物质保障。老百姓的话说,什么事情你不“管”,它就不“理”你,可见管理也要严肃认真、富有心计,管理也是要冷热适度、体现人性化。在前几年的中韩学者论坛中,韩方学者从韩国经济振兴的模式出发,甚至喊出了“管理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见在现今社会,管理日趋重要,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总之,合格的管理者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懂得如何协调工作、抢前抓早;合格的管理者总要做到严格要求,严密制度,严守纪律,勤学习,勤调查,勤督办;合格的管理者总能做到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以有效的管理激励人,以自身的行动带动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办事讲效率。管人不整人,用人不疑人。用真情和爱心去善待每一个同事,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给他们一个经营发展和能力创造的宽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