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父母,整套的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你们未必有工夫读,那么读一读这本书吧!你会了解到“对孩子的教育,无论开始得多么早,也不会过头”,“教育最重要的时期是在3岁前”。了解了本书的方法,加上个人的实践,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受益匪浅,那将是国之甚幸、家之甚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早教其实很容易--一位妈妈的成功育儿经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作者 | 孟春芝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年轻的父母,整套的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你们未必有工夫读,那么读一读这本书吧!你会了解到“对孩子的教育,无论开始得多么早,也不会过头”,“教育最重要的时期是在3岁前”。了解了本书的方法,加上个人的实践,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受益匪浅,那将是国之甚幸、家之甚幸。 内容推荐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是一个曾经年轻的妈妈30年研究早期教育的心血,作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被评为唐山市百名模范母亲之一。 全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早期教育的经验,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出生最初时刻的感官训练到语言、数字的教育,以及兴趣、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的培养,还有许多年轻的家长关心的如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习惯等等。 全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目录 一、家长要持证上岗 上岗前,你作好准备了吗? 须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二、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我行你也行 尽量多给孩子刺激 反复的力量 多和宝宝说话 教给孩子语言非常重要 让有限的各种知识相互印证 教给孩子正规语言 三、搞好“关键期”的教育 抓住孩子的“关键期” 动物也有“关键期” 搞好早期教育,使儿童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四、想象力是怎样培养的 培养想象力让孩子终身快乐 想象力的培养越早越好 想象力的培养也是随时随地进行的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五、对孩子进行“数”的教育 启蒙教育随时随地 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 有兴趣地学 六、观察力的培养 培养婴幼儿观察力非常重要 培养婴幼儿观察力是可行的 培养婴幼儿观察力的一般方法 观察图片是一种重要补充 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力 通过图画培养幼儿观察力 进一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针对持续性差的特点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观察 针对概括性差的特点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 七、对孩子记忆力的培养 培养记忆力非常重要 教给孩子记忆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记忆力 八、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兴趣重于教知识 游戏是培养儿童兴趣的好方法 铃木镇一先生培养兴趣的方法 九、怎样教会孩子认字 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识字 在游戏中教孩子识字 找朋友 让孩子当“老师” 让孩子涂鸦 让孩子写信 字的“迁移” 老师的错误扼杀孩子的兴趣 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指导孩子 十、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纠正孩子的错误 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 帮助陌生小朋友 用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让孩子得到最大的自由空间 到大自然中去 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关于看电视 要爱孩子 婴幼儿期爱得是否得法,影响孩子终身为国育儿 十一、让孩子与书交朋友 家长的身教永远重于言教 让孩子有自己的书 读书是他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 阅读习惯的养成绝不是“催”出来的 十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的兴趣 家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十三、自信心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鼓励、夸奖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与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 十四、从小培养独立性 让孩子尽早自由行走 让孩子自己做事 十五、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学会和孩子说话 从了解孩子入手 听懂孩子的话,弄懂孩子的心思 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关注孩子的心理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疾病,就如同人都会感冒一样 关于“早恋” 关于“网瘾” 在亲子关系中,朋友关系是最好的 孩子要表扬,表扬要适度 家长千万别干帮倒忙的事 十六、还有几句和家长说的话 照顾孩子父母是主体 从代谢紊乱谈孩子饮食——关于“吃” 让孩子从小明白事理 有一种教育叫“不教育” 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 还有几句要说的话 附:1980年10月21日-1987年4月23日期间部分日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有人说从小学开始,就不仅要传授语文、数字、自然等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培育优秀后代的知识,抑或许多人不理解,但我认为非常必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职业需要“持证上岗”,但是妈妈这个岗位却既不经过考试,也不需要证书。是这个岗位不重要吗?是当了父母就会做父母吗?不,恰恰相反。做父母是十分重要且专业性极强的“职业”。 如果这种对母亲的教育不能与正规教育同步,那么至少在准备做家长时,要了解、掌握这门知识,因为伟大的母亲会造就一个幸福的家庭,千千万万个伟大的母亲会造就一个伟大的民族。教育应从教育母亲开始,这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曾经有很多朋友问过我一个类似的问题:你怎么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知道早期教育,并成功地实施了这种教育呢?是的,我曾多次说过:我那个年代做父母的,知道“早期教育”这个词语的都不多,懂一些早期教育知识的更少,而现在的年轻父母都知道早期教育,但具体怎么做,知道的人也不多。 其实很简单,这一切都得益于爱看书的习惯。1980年初,在我怀孕初期,有一个知道我爱看书的朋友向我推荐了日本木村久一先生著的《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书中的育儿观、育儿方法对于当时的我是那么的新奇,我如饥似渴地品读着,一遍又一遍。当年10月,我的儿子出生了,我决心对他实行早期教育。我的目的不是把他培养成神童,而是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有智慧且快乐的人。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清楚地知道,最初使我形成早期教育思想的人是日本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及日本百科书《大百科事典》的最早编纂者木村久一先生。 木村久一先生191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1916年完成了《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1977年以93岁高龄仙逝。 先生在1917年出版此书的序言中写到: “即使有一个孩子能因此拙作而受益,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在我整理自己这些与先生相比微不足道的东西时深有同感,我不知我的东西能否有人受益,我也不知道木村久一先生的著作是否还有其他受益者,我只知道我是受益者,为此,我应该深深地感谢木村久一先生,感谢“河北大学日研所教育组”翻译了此书。巧的是,此书1979年12月第一次印刷,我在1980年初就非常有幸地与此书结缘,并相知、相伴至今。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对我儿子的教育,使我至今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家长要,上岗了,你作好准备了吗? 经常听到一些新婚夫妇讨论生育孩子的话题,遗憾的是,常常听到的却不是如何科学育儿,而是什么时间生——这经常会涉及的是,孩子会赶上什么属相,什么时间命运好。曾看到过一例为让孩子在早已请人算好的吉时出生,产妇千方百计保胎,让孩子晚10天出生的消息。还有就是采用什么方式生育(说到此,不妨多说几句,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及他们的父母都愿意采用剖腹的方式,我的观点是能自然生产一定要自然生。自然分娩能使孩子通过产道的挤压作用进一步刺激他们大脑和心肺的发育,比剖腹产的孩子更健康、更聪明。基于同样的原因,也有利于孩子情商的培育。对于母亲来说,自然分娩的痛楚也是一种母爱的体现),谁来照顾月子,等等。还有的父母在孩子尚未出生时,就不惜牺牲所有,为孩子在名校附近购买房子。孩子能否上名校还是未知数,父母却早已焦头烂额,甚至牺牲了美好的婚姻,真是不必要啊!诚然,一些生育孩子的问题需要事先安排一下,但确实不需要花费太大精力,更需要的是,即将晋级为父母的夫妇着重准备的是必要的早期教育知识。掌握了这一法宝,孩子无论生在什么时间,他都是幸运的。反之,无论你怎么算,恐怕日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麻烦。如果你没有时间或精力研读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最起码要读一读一些较好的早期教育书籍。当然,自身的修养更重要。总之,没有准备是做不好父母的。穿上了西装,并不等于就是绅士。养育了孩子,并不意味你会做父母。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持证上岗”。 我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我知道年轻的母亲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想她们之中一定会有人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早期教育?如何实行呢? 最成功的早期教育是全面开发智力、促进优秀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教育。如何实行?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次,一位怀抱小孩的母亲向达尔文求教:“我的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教育?”达尔文问:“孩子多大了?”“两岁半。”达尔文非常惋惜地说:“夫人,您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是的,如果不讨论胎教的话,那么,婴儿降生之日,就应该是早期教育开始之时。毕生的事业,从出生之日就应该开始。 婴儿大脑的生长需要两种营养:一种是食品营养;另一种是精神营养,即外界丰富的信息刺激。(教育专家冯德全) 生命之初应该是训练阶段,也就是让孩子的感官不断接受外界丰富信息刺激的阶段。 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人们将刚生下来的黑猩猩投入暗室养育16个月,由于缺乏视觉刺激,致使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的机能丧失,黑猩猩失去了视觉。可想而知,倘若婴儿处于这种状态,那么,结果一定会有视觉障碍。 我的孩子出生后,训练就开始了。 最初的教育应从训练五官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具有完好的外部感觉器官和机体感觉;出生后不久,就能建立条件反射,出现心理活动。新生儿已经有记忆力,新生儿皮肤感觉和嗅觉发达等特点都为训练感觉提供了条件,而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手、眼等协调动作发展,促使儿童把触觉、视觉、运动觉等联系起来,不仅感知事物某方面的属性,而且感知事物多方面的属性,进而把握一个事物的完整特点。 五官之中听力为首,母亲悦耳的声音是极其重要的。在我人生的木桶中,唱歌是最短的一块板。于是,我就每天不停地和孩子说话,有时是轻声地朗读诗歌,有时是亲切地和孩子说话。与此同时,我不断地触摸孩子的五官和四肢等其他部位。家长特别是母亲要不断地触摸孩子的皮肤,这不仅使孩子有安全感,而且对他的成长极为有利。 在孩子的住室墙壁上,贴上适合他的图画,在他头的上方悬挂着颜色鲜艳的气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他对色彩的注意。一些儿童研究专家曾提出:男孩与女孩相比,色感迟钝,所以更应从小注意。我当初教育孩子时对此观点还不了解,但依我个人的经验,教男孩辨认色彩确实是比较难的。这在我为他记的日记中,你会看到。P1-5 序言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本书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个曾经年轻的妈妈30年研究早期教育的心血。全书前半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早期教育的经验,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出生最初时刻的感官训练到语言、数字的教育,以及兴趣、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的培养,还有许多年轻的家长关心的如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习惯等等。全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作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被评为唐山市百名模范母亲之一。她不仅在孕育孩子之初研究了早期教育理论,为做一位好母亲打下了基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自孩子出生之日起,就每天为孩子记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记录自己的教育心得。如今这些日记充分证实了她的早教理论,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经过选择,这些日记构成了全书的后半部分。通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普通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的……这让我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在我国曾经风行的一本书,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本采用日记体写作的关于小学生生活的小说。而我们面前的亲子日记,虽不能与之同日而语,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充满了爱。当然,一位母亲的日记全部是生活的实录,况且根本没想到日后会以这种形式与读者见面,所以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也不能和《爱的教育》相媲美,但是它更亲切,她与孩子之间发生的一点一滴,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做教师,需要进教育学院学习;身为父母,当然也应该经过学习,掌握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目前国内一些学前教育机构有些已开设了此类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母亲不具备上此类课程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早期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出版了很多早教书籍,正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本书正是这类书籍中的一种,或许它可以给你一些帮助。年轻的父母,整套的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你们未必有工夫读,那么读一读这本书吧!你会了解到“对孩子的教育,无论开始得多么早,也不会过头”,“教育最重要的时期是在3岁前”。了解了本书的方法,加上个人的实践,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受益匪浅,那将是国之甚幸、家之甚幸。 值得庆幸的是,此书在写作过程中被《燕赵都市报》记者发现,在采访作者后将全文在燕赵都市网刊发,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有一些准妈妈留言说:很庆幸在没有成为妈妈之前看到本文。很多网友认为此文最大的特点是易学。那是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因为她的孩子和她的用心,使她由一个母亲逐步成为一个幼教专家。全文是站在一位普通母亲的角度来写的。 《唐山劳动日报》曾对本文作者进行了采访报道。作者还就早期教育问题在《燕赵都市报》为小记者及其家长讲过课,也受到了好评。 曾经有家长读过此文表示,“相见恨晚”。那么,在此我将本书推荐给所有为时未晚的父母们! 袁爱玲 2010年11月 后记 编完这些自己20多年前写的文字,颇有感触。我曾在与儿子的一次通话中这样说:“把日记打了一遍,是一次重新审视的过程。依目前水平检验,很大程度上看尚可,但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为两个问题,我向你道歉:对于你那时一段时间内害怕胆小的处理,我对你的斥责,我道歉(1982—08—17、1982—08—19记载);对于我有时出于自己情绪对待你有些粗暴我道歉(1982—08—14记载)。”当然,还有对儿童的反抗期认识也不是很清楚……这也正证明了我那时的初学。但透过历史的尘封,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真实,是普通的孩子和普通的母亲! 如今我教育他的好日子早已过完,以后的日子该是他教育我了。所不同的是我教育他时是多么细心、耐心,读者一定可以从前面的记叙中略见一斑;而他教育我,只怕更多的是需要我担待了。从母教子,到子教母,这是自然规律,孩子总要长大,不可逆转。那些终身需要教育的孩子,不仅是孩子的悲哀,更是父母的悲哀! 写下前面这些字,自己也知非常不成熟。但我又觉得,它虽不完美,但很有用,并以此为动力让我写完了这些。 我确实才疏学浅,我所讲的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功教育。威特的父亲是成功教育的典范。我学习他的方法,我能做的,应该是一种普及教育的工作。我的儿子至今也不是一般人眼里的成功人士。我要说的是,早教得法,每个孩子都能很优秀——这种优秀为一切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联合国关于成才的标准简单明晰,四句话: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以此来衡量,我又觉得儿子是成功的! 多年前,我成为了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这个上天赐予我的天使,我开始了早期教育研究。多年后,为了自己,为了孩子,当然这里的子已不是一个个体了,我拿起了笔,此时,我已55岁了。如果以一个的出生为起点,到此为一个站点,到终点还能有一个55年吗?为此真是出了前半生的心血。写完此书,我真的有一种被掏空了的感觉!诚然,于我的每一位读者,我都应该倾其所有。 还要说明的是,为了拼成我这些很不像样的东西,我借助了许多的知识。当然我要在这里向所有给了我帮助的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孟春芝 2010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